常用機械結構選用技巧

常用機械結構選用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承怡,嚮敬忠 著
圖書標籤:
  • 機械設計
  • 機械結構
  • 常用結構
  • 設計技巧
  • 工程實踐
  • 機械工程
  • 結構選用
  • 機械原理
  • 設計手冊
  • 工業應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99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867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6
字數:4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為機械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幫助,也可供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潘承怡、嚮敬忠編著的《常用機械結構選用技巧》一書具有以下特點。
  1、以圖、錶、文結閤的方式,講解瞭常用機械結構的一般選用原則和選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講解瞭盤類零部件結構、軸係零部件結構、連接結構、減速器結構、杆類構件結構、機架結構、彈簧結構、密封結構的選用技巧,列舉瞭常見的技巧型機構與結構。
  3、列舉瞭大量的結構選用實例,通過較好、較差對比圖例,先選、次選對比關係,不宜、推薦等選用建議,給予讀者更直接實用的參考。

內容簡介

  機械結構設計與選用是機械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以圖、錶、文結閤的方式,講解瞭常用機械結構的一般選用原則和選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盤類零部件結構選用技巧、軸係零部件結構選用技巧、連接結構選用技巧、減速器結構選用技巧、杆類構件結構選用技巧、機架結構選用技巧、彈簧結構選用技巧、密封結構選用技巧、常見技巧型機構與結構。
  書中列舉瞭大量的結構選用實例,以較好、較差對比圖例,、次選對比關係,以及不宜、推薦等建議,力求給讀者提供更直接、更實用的參考。
  本書可為機械行業從業人員提供幫助,也可供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1
0.1常用機械結構選用的基本原則1
0.1.1滿足工作能力要求1
0.1.2滿足工藝性要求3
0.1.3閤理選擇材料9
0.1.4符閤人機學要求10
0.2機械結構創新12
0.2.1結構變異12
0.2.2結構組閤15
0.2.3功能組閤16
0.2.4功能移植16
0.2.5簡化結構17
0.3現代設計方法18
0.4機械結構設計的發展方嚮19
第1章盤類零部件結構選用技巧23
1.1齒輪結構選用技巧23
1.1.1齒輪尺寸大小與結構形式的選擇23
1.1.2齒輪結構應有利於受力25
1.1.3齒輪結構應有良好的工藝性28
1.1.4齒輪傳動形式的選擇33
1.2蝸輪結構選用技巧36
1.2.1蝸輪尺寸大小與結構形式的選擇36
1.2.2蝸輪結構應有利於受力37
1.2.3蝸輪結構應有良好的工藝性38
1.2.4自鎖蝸杆傳動結構的選擇38
1.2.5蝸杆傳動與齒輪傳動形式的配置41
1.3帶輪結構選用技巧42
1.3.1帶輪的類型、特點及選用42
1.3.2V帶輪結構形式的選用43
1.3.3帶輪結構應有利於受力與傳力46
1.3.4帶傳動的張緊48
1.3.5V帶輪和帶的裝拆51
1.3.6帶傳動形式的選擇52
1.4鏈輪結構選用技巧54
1.4.1鏈輪結構形式及材料的選擇54
1.4.2鏈輪齒數的選擇55
1.4.3鏈傳動的布置56
1.4.4鏈傳動的張緊58
1.5盤形凸輪結構選用技巧60
1.5.1盤形凸輪基本尺寸與結構形式的確定60
1.5.2滾子結構的確定61
1.5.3凸輪結構應有利於受力與傳力62
1.5.4凸輪結構應有利於加工及在軸上固定64
1.6棘輪結構選用技巧64
1.6.1棘輪結構形式、特點與應用64
1.6.2棘輪齒形的選擇65
1.6.3棘輪參數的選取66
1.6.4棘輪轉角的調節方法67
1.7槽輪結構選用技巧68
1.7.1槽輪結構形式、特點與應用68
1.7.2槽輪槽數及圓柱銷數的選取69
1.7.3槽輪結構應有利於受力70
第2章軸係零部件結構選用技巧71
2.1軸結構選用技巧71
2.1.1軸結構設計準則71
2.1.2軸結構選用應符閤力學要求71
2.1.3閤理確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81
2.1.4軸上零件的定位與固定82
2.1.5軸的結構應滿足工藝性要求88
2.2滑動軸承結構選用技巧92
2.2.1滑動軸承結構特點及應用92
2.2.2滑動軸承結構應有利於受力94
2.2.3滑動軸承的固定99
2.2.4滑動軸承的裝拆與調整100
2.2.5滑動軸承的供油103
2.3滾動軸承結構選用技巧106
2.3.1滾動軸承的主要結構類型及其選用107
2.3.2滾動軸承軸係支承固定形式與配置方式114
2.3.3滾動軸承遊隙及軸上零件位置的調整121
2.3.4滾動軸承的配閤122
2.3.5滾動軸承的裝拆124
2.3.6滾動軸承的潤滑與密封127
2.3.7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的性能比較132
2.4聯軸器與離閤器結構選用技巧133
2.4.1聯軸器結構選用技巧133
2.4.2離閤器結構選用技巧144
第3章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51
3.1螺紋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51
3.1.1螺紋主要類型、特點及應用151
3.1.2螺紋連接主要類型、特點及應用152
3.1.3螺紋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54
3.1.4螺栓組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59
3.1.5螺紋連接防鬆結構選用技巧167
3.2螺鏇傳動結構選用技巧170
3.2.1傳力螺鏇傳動結構選用技巧170
3.2.2傳導螺鏇傳動結構選用技巧173
3.2.3調整螺鏇傳動結構選用技巧176
3.3鍵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77
3.3.1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及應用177
3.3.2鍵連接的結構選用技巧179
3.4花鍵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83
3.4.1花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及應用183
3.4.2花鍵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84
3.5銷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85
3.5.1銷連接的類型、特點及應用185
3.5.2銷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86
3.6過盈連接結構選用技巧189
3.6.1過盈連接結構應符閤力學要求189
3.6.2過盈連接結構應滿足工藝性要求191
3.7焊接結構選用技巧193
3.7.1焊縫的基本形式、特點及應用193
3.7.2焊接結構選用技巧193
3.8膠接結構選用技巧201
3.8.1膠接接頭的結構形式、特點與應用201
3.8.2膠接結構選用技巧203
3.9鉚接結構選用技巧205
3.9.1鉚接的結構形式與應用205
3.9.2鉚接結構選用技巧206
第4章減速器結構選用技巧208
4.1常用減速器的形式、特點及應用208
4.2常用減速器形式的選擇209
4.2.1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的選擇210
4.2.2圓錐�蒼倉�齒輪減速器形式的選擇212
4.2.3蝸杆及蝸杆�渤萋旨跛倨饜問降難≡�213
4.2.4減速器的安裝調整215
4.3減速器傳動比分配216
4.3.1單級減速器傳動比的選擇216
4.3.2兩級和兩級以上減速器傳動比分配217
4.3.3采用現代設計方法分配傳動比221
4.4減速器結構選用技巧227
4.4.1減速器的箱體應具有足夠的剛度227
4.4.2箱體結構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229
4.4.3減速器潤滑結構231
4.4.4減速器附件結構233
第5章杆類構件結構選用技巧238
5.1連杆結構選用技巧238
5.1.1提高連杆強度、剛度和抗振性的結構238
5.1.2連杆結構應有良好的工藝性240
5.1.3連杆長度的調節結構241
5.2推拉杆結構選用技巧242
5.2.1符閤力學要求的推拉杆結構選用技巧242
5.2.2推拉杆連接結構選用技巧245
5.2.3推拉杆裝配結構選用技巧248
5.3擺杆結構選用技巧250
第6章機架結構選用技巧255
6.1機架結構選用原則及要點255
6.1.1機架結構選用原則255
6.1.2機架結構選用要點256
6.2機架結構選用技巧260
6.2.1鑄造機架結構選用基本原則260
6.2.2鑄造機架結構選用技巧261
6.2.3焊接機架結構選用基本原則269
6.2.4焊接機架結構選用技巧270
第7章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75
7.1彈簧的類型、特點及應用275
7.2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77
7.2.1圓柱螺鏇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77
7.2.2遊絲結構選用技巧280
7.2.3片簧結構選用技巧281
7.2.4環形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83
7.2.5碟形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84
7.2.6橡膠彈簧結構選用技巧285
第8章密封結構選用技巧287
8.1氈圈密封結構選用技巧287
8.2唇形密封圈密封結構選用技巧288
8.3O形密封圈密封結構選用技巧293
8.4迷宮密封結構選用技巧295
第9章幾種常用技巧型機構與結構297
9.1增力機構與結構297
9.2增程機構與結構300
9.3夾緊機構與結構302
9.4自鎖機構與結構303
參考文獻305

前言/序言


《機械設計手冊》 簡介 《機械設計手冊》是一部係統、全麵的機械設計參考工具書,旨在為機械工程師、技術人員、設計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權威、實用的指導。本書涵蓋瞭機械設計領域的核心理論、設計方法、標準規範以及豐富的實例,力求成為機械設計工作的得力助手。 內容概述 全書分為若乾捲,每一捲都圍繞機械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麵進行深入闡述。 捲一:基礎理論與工程力學 本捲詳細介紹瞭機械設計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材料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振動學、動力學等。重點闡述瞭應力、應變、疲勞、斷裂、剛度、穩定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同時,本書也涵蓋瞭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分類、選擇原則以及熱處理、錶麵處理等工藝方法,為後續的設計提供瞭材料基礎。 捲二:機械零件設計 本捲是機械設計手冊的核心部分之一,係統地講解瞭各類機械零件的設計原理、計算方法和結構形式。內容包括: 軸類零件: 軸的結構形式、材料選擇、應力分析、校核計算,包括彎麯、扭轉、拉伸、壓縮等多種載荷下的強度和剛度設計,以及軸的連接、鍵槽、花鍵等細節設計。 聯接件: 螺紋聯接、鍵聯接、銷聯接、鉚聯接、焊聯接等多種聯接方式的設計計算、強度校核、可靠性分析以及防鬆措施。 齒輪: 各種類型齒輪(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錐齒輪、蝸輪蝸杆等)的設計計算,包括齒形設計、模數選擇、齒數確定、材料選配、強度校核(齒根彎麯強度、齒麵接觸強度)以及齒輪傳動的潤滑和精度要求。 軸承: 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的類型、結構、選用原則、性能參數(額定壽命、當量動載荷)、安裝與維護。 彈簧: 螺鏇壓縮彈簧、螺鏇拉伸彈簧、闆彈簧、扭轉彈簧等的設計計算,包括材料選擇、綫徑、圈數、剛度計算以及疲勞壽命校核。 密封元件: 各種靜密封和動密封元件(O形圈、油封、填料密封等)的結構、材料、選用原則及應用。 捲三:機構與傳動設計 本捲深入探討瞭機械係統中至關重要的機構和傳動裝置的設計。 機構分析與綜閤: 介紹瞭平麵連杆機構、齒輪機構、凸輪機構、繩索機構等基本機構的設計原理、運動分析和綜閤方法,以及機構的自由度計算、速度與加速度分析。 齒輪減速器: 各類齒輪減速器的設計,包括展開式、平麵立式、行星齒輪減速器等,重點介紹其傳動比計算、效率估算、結構設計、潤滑冷卻和剛度校核。 帶傳動: V帶傳動、平帶傳動、同步帶傳動的計算與設計,包括帶的類型選擇、傳動比確定、初張力計算、功率計算、帶輪設計及安裝。 鏈傳動: 滾子鏈、套筒鏈等鏈傳動的設計,包括鏈條型號選擇、鏈節數計算、中心距確定、張緊裝置設計。 液壓與氣壓傳動: 液壓與氣壓係統元件(油泵、油馬達、液壓缸、氣缸、閥類)的選型計算,係統原理圖設計,以及液壓站、氣源裝置的配置。 電動機與控製: 常用的直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感應電動機、同步電動機)的選型計算,以及電動機的調速控製方法。 捲四:潤滑與密封 本捲專注於機械設備的潤滑與密封技術,這是保證機械可靠運行的關鍵。 潤滑基礎: 潤滑劑的分類、性能指標(粘度、閃點、傾點、潤滑性等)、潤滑劑的選擇原則。 潤滑係統設計: 集中潤滑係統、循環潤滑係統、油霧潤滑係統等的設計與計算。 潤滑元件: 油泵、油箱、油過濾器、油冷卻器、油位計等潤滑設備的選型與配置。 密封技術: 各種動密封(唇形密封、徑嚮密封、軸嚮密封)和靜密封(墊片密封、O形圈密封)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密封材料的選擇和失效分析。 捲五:結構設計與應力分析 本捲側重於機械結構的整體設計與強度分析。 機架與箱體設計: 焊接結構、鑄造結構、機加工結構的選型與設計,包括材料選擇、壁厚計算、加強筋設計、應力集中分析。 有限元分析(FEA): 介紹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建模方法、網格劃分、邊界條件施加以及結果的解釋與應用,幫助設計者進行復雜的應力、變形、振動分析。 可靠性設計: 機械可靠性設計的基本概念、設計方法(如裕度法、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以及壽命預測與可靠性優化。 捲六:標準、規範與附錄 本捲包含瞭機械設計領域常用的國傢標準、行業標準、國際標準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 公差與配閤: 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錶麵粗糙度等相關標準的詳細說明與應用。 常用工程圖紙符號: 機械圖紙中常用的符號、標記及錶示方法。 單位換算: 常用物理量單位的換算。 計算公式與圖錶: 常用設計計算公式、經驗公式以及各種性能參數的圖錶。 常用設計軟件介紹(非具體操作): 簡要介紹市場上流行的機械設計輔助軟件的功能與應用領域。 特色與優勢 係統全麵: 涵蓋瞭機械設計從基礎理論到具體零件、機構、係統設計的全過程。 理論與實踐結閤: 既有嚴謹的理論推導,又提供瞭豐富的工程實例和設計流程,便於讀者理解和應用。 權威性與實用性: 匯集瞭大量國內外最新的機械設計標準、規範和技術資料,貼閤實際工程需求。 便於查閱: 結構清晰,索引詳細,方便設計人員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適用人群 本書適閤於機械工程師、産品設計師、工藝工程師、設備維護人員、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學生,以及任何需要進行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參考的人員。 《機械設計手冊》將是您在機械設計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參考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對“齒輪”的講解,讓我徹底告彆瞭“盲人摸象”式的設計。我以前隻知道齒輪有大小、有齒數,但對齒輪傳動的效率、噪音、壽命等問題,都是一知半解。作者從“齒輪幾何參數”入手,詳細講解瞭模數、壓力角、齒頂高、齒根高、齒高、齒距等基本概念,並用非常直觀的圖示,展示瞭這些參數如何影響齒輪的嚙閤關係。我尤其對“嚙閤角”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解釋瞭不同嚙閤角對傳動平穩性、承載能力以及傳動比精度的影響。書中還詳細介紹瞭“漸開綫齒輪”的生成原理,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這種齒形是最常用的。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花瞭很大篇幅討論瞭“齒輪強度設計”,包括齒根彎麯強度和齒麵接觸強度的計算,以及如何根據工作載荷和材料特性來選擇閤適的齒輪材料和熱處理工藝。他甚至還探討瞭“齒輪磨損”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比如優化潤滑、減少衝擊載荷等。我還學習到瞭關於“斜齒輪”、“錐齒輪”和“蝸輪蝸杆”的特點和應用場景,比如斜齒輪在傳遞大功率時能提供更平穩的傳動,錐齒輪用於改變傳動方嚮,而蝸輪蝸杆則能實現很大的傳動比。這本書讓我對齒輪的世界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牙齒”,而是精密的傳動元件。

評分

這本書對“密封件”的講解,簡直是把我從一個“黑暗時代”拉到瞭“光明之光”。我之前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設備漏油、漏氣的問題,但總是頭疼於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閤適的密封件,往往是憑經驗或者聽彆人說,結果效果總是差強人意。這本書讓我係統地瞭解瞭不同類型密封件的原理和應用。作者花瞭大量篇幅介紹“O型圈”和“油封”的結構、材料(丁腈橡膠、氟橡膠、矽橡膠等)以及它們的耐油性、耐溫性、耐磨損性差異。他特彆強調瞭在選擇密封件時,不僅僅要考慮工作介質的性質,還要考慮工作壓力、溫度、運動速度,甚至接觸麵的粗糙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講解“迷宮密封”時,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把密封件比作一道道的“關卡”,液體或氣體要闖過一道道關卡纔能泄漏齣來,而這些關卡的設計復雜度直接決定瞭密封的效果。他還詳細分析瞭“墊片”在靜態密封中的應用,包括不同材質(紙質、橡膠、金屬)的優缺點,以及螺栓的擰緊力矩對密封效果的影響。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作者還給齣瞭很多關於“動態密封”的案例,比如在鏇轉軸上的油封選擇,如何避免因摩擦生熱導緻的密封件過早老化,以及如何根據軸的轉速和壓力來選擇閤適的密封結構。這本書讓我對密封件的認知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以後再遇到密封問題,我就不會再盲目嘗試瞭。

評分

這本書對於“氣動元件”和“液壓元件”的選用講解,簡直是我工作中的“及時雨”。我之前在設計中,經常會遇到選擇閤適的油缸、氣缸、閥門等問題,往往是憑著一些模糊的經驗,效果並不理想。這本書讓我係統地瞭解瞭這些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特點”。作者首先從“氣動元件”講起,詳細介紹瞭各種“氣缸”的類型,比如單作用氣缸、雙作用氣缸、氣液阻尼氣缸等,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況下的應用。他特彆強調瞭“氣缸的選型”要考慮行程、缸徑、工作壓力、速度以及安裝方式等因素。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講解“氣動閥門”時,詳細分類瞭各種“換嚮閥”、“流量閥”、“壓力閥”等,並用清晰的圖示說明瞭它們的“工作邏輯”和“控製方式”。在“液壓元件”方麵,作者也進行瞭類似的深入分析,講解瞭“液壓泵”的分類(齒輪泵、柱塞泵、葉輪泵等),以及如何根據流量和壓力來選擇閤適的泵。他還詳細介紹瞭“液壓馬達”和“液壓缸”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據輸齣的力和速度來選擇。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花瞭很大篇幅討論瞭“液壓係統”的設計,比如如何配置“管路”、“接頭”、“過濾器”等輔助元件,以及如何進行“泄壓”和“迴油”的設計,以保證係統的穩定運行。這本書讓我對自動化控製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開關”,而是精密的能量傳遞和控製係統。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以前我總覺得機械結構設計就像是在零件庫裏隨意挑選,然後組裝起來就行瞭。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原來裏麵蘊含著那麼多門道和學問。比如說,書中提到的“彈性聯軸器”的選用,我之前一直覺得隻要能傳遞扭矩就行,但作者卻詳細闡述瞭不同彈性體材料的特性、阻尼係數對振動的影響、以及在不同工作環境下(高溫、低溫、腐蝕性介質)的適應性。他甚至還列舉瞭很多實際案例,比如在精密儀器傳動中,如果彈性體選材不當,輕則導緻傳動精度下降,重則引發共振,損壞設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齒輪箱減速比”的選擇分析,他不僅僅是給齣瞭計算公式,還深入探討瞭齒輪傳動效率、噪音、磨損等因素是如何影響最優減速比的選擇。他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什麼是“傳動鏈”,以及每一級減速帶來的能量損耗,並且強調瞭在設計初期就應該考慮未來的維護和維修成本,比如選擇易於更換的通用標準件,避免使用過於小眾或者已經停産的零件。書中關於“軸承類型”的對比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我以前隻知道有滾珠軸承和滾子軸承,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瞭角接觸球軸承、調心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等各種類型各自的優勢和適用場景,以及如何根據徑嚮載荷、軸嚮載荷、工作轉速、精度要求等來選擇最閤適的軸承,還特彆提到瞭軸承的安裝和潤滑對壽命的影響,這對我日後的實際工作幫助太大瞭。

評分

這本書在“軸承”的選用方麵,簡直是將我從迷霧中解救瞭齣來。我以前總覺得軸承就是一個擺設,隻要能轉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軸承的選擇是多麼的關鍵,直接影響到設備的壽命和運行的平穩性。作者首先詳細介紹瞭“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並對各種子類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比如“深溝球軸承”、“角接觸球軸承”、“圓柱滾子軸承”、“調心滾子軸承”等等。他不僅列舉瞭各種軸承的結構特點,更重要的是,他給齣瞭非常詳細的“選用原則”,比如如何根據徑嚮載荷、軸嚮載荷、組閤載荷來選擇閤適的軸承類型,如何考慮工作轉速、精度要求、安裝空間以及成本等因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軸承壽命”時,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軸承比作一個“消耗品”,它的壽命並不是無限的,而是與載荷、轉速、潤滑以及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他甚至還提供瞭“當量動載荷”的計算方法,讓我能夠更科學地評估軸承的承受能力。他還對“軸承的安裝與潤滑”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強調瞭正確的安裝方法和充足的潤滑是保證軸承正常工作和延長壽命的關鍵。這本書讓我明白,選擇一個閤適的軸承,不僅僅是機械設計的一部分,更是對設備可靠性和經濟性的重要考量。

評分

這本書在“軸和連杆”的設計與選用方麵,簡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一直覺得,軸就是一個圓柱體,連接兩個部件就行瞭,而連杆就是連接麯柄和滑塊的“棍子”。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這背後隱藏著多麼復雜的工程計算和設計考量。作者詳細闡述瞭“軸的設計”,包括如何根據載荷(彎麯載荷、扭轉載荷、衝擊載荷)來計算軸的直徑,以及如何考慮材料的強度、剛度和疲勞壽命。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應力集中”的講解印象深刻,作者用很多實例展示瞭在軸的鍵槽、孔洞等位置,應力會發生集中,從而降低軸的承載能力,並提齣瞭如何通過倒角、圓角等方式來減小應力集中的危害。在“連杆”的部分,我學習到瞭“連杆杆身”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受力,還要考慮其慣性力和運動學特性。作者還深入分析瞭“連杆大端”和“小端”的設計,包括軸瓦的選用、潤滑方式以及配閤間隙對發動機工作性能的影響。我從未想到,一個簡單的連杆,其形狀和尺寸的選擇,竟然會直接影響到活塞的運動軌跡和發動機的平穩性。這本書還提到瞭“麯軸”的設計,講解瞭其復雜的受力狀態以及如何通過多段麯柄來平衡慣性力,實現平穩運轉。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軸和連杆的知識,更是關於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程,創造齣高效、可靠的機械傳動係統。

評分

這本書對“緊固件”的深入剖析,讓我這個機械工程師的“基本功”瞬間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以前總是覺得螺栓、螺母、螺釘這些東西,隻要規格對得上,擰緊瞭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個小小的緊固件,都蘊含著豐富的工程學原理。作者首先從“螺紋副”的受力分析入手,詳細講解瞭螺栓在受軸嚮拉力、剪切力、以及扭矩時的受力狀態,並給齣瞭非常實用的計算方法,幫助我理解在不同載荷下,應該選擇哪種強度等級的螺栓。我之前對“螺紋公差”的概念一直很模糊,但這本書用清晰的圖示和文字,解釋瞭公差對配閤鬆緊度和密封性的影響,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螺紋會“緊”得難以擰動,而有些則會“鬆”得容易脫落。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花瞭很大篇幅講解瞭“墊圈”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防止螺母颳傷工件錶麵,更重要的是它能分散螺母的壓力,防止工件錶麵發生塑性變形,以及在某些情況下起到自鎖的作用。我還學習到瞭關於“鎖緊螺母”和“防鬆墊圈”的原理,理解瞭在有振動或者衝擊的場閤,如何選擇閤適的防鬆措施,避免螺紋連接因為振動而失效,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本書甚至還討論瞭不同材料的緊固件在不同環境下的防腐蝕和耐高溫性能,這對我日後在惡劣環境下進行設計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

評分

這本書在“軸承座”和“密封件”的選擇與應用方麵,簡直是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我以前總是把軸承座和密封件看作是相對獨立的零件,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們之間的配閤和選擇是多麼的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整個機械係統的性能和壽命。作者首先詳細講解瞭“軸承座”的類型,比如“立式軸承座”、“法蘭式軸承座”、“帶底座軸承座”等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安裝方式和適用場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軸承座的精度”時,強調瞭它對軸承的安裝同心度和受力均勻性的影響,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軸承座來配閤不同精度的軸承。在“密封件”的部分,作者更是進行瞭淋灕盡緻的分析。他詳細介紹瞭各種“靜態密封件”,比如“O型圈”、“墊片”等,以及它們的材料選擇(丁腈橡膠、氟橡膠、矽橡膠等)和在不同介質、溫度下的適用性。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花瞭大量篇幅講解瞭“動態密封件”,比如“油封”和“機械密封”。他深入分析瞭油封的結構、唇口設計以及材料選擇對密封效果的影響,並為我提供瞭很多關於“機械密封”的選型原則,比如如何根據壓力、溫度、轉速以及介質的腐蝕性來選擇閤適的密封結構和材料。他還強調瞭“密封件的安裝與維護”的重要性,比如避免安裝時損傷密封唇,以及定期的檢查和更換。這本書讓我明白,看似不起眼的軸承座和密封件,卻是保證機械設備可靠運行的關鍵環節。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彈簧”這個看似簡單的零件,認知非常淺薄。我以為彈簧就是個捲起來的金屬絲,能壓能拉就行。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作者從彈簧的材料特性齣發,詳細講解瞭碳素彈簧鋼、不銹鋼彈簧鋼、鉻矽彈簧鋼等不同材質在強度、彈性、耐腐蝕性、疲勞壽命等方麵的差異,以及它們在不同溫度、濕度環境下的錶現。我之前從未想過,即使是同一種彈簧,其製造工藝(熱捲、冷捲)也會對最終性能産生如此大的影響。書中還特彆提到瞭“壓縮彈簧”和“拉伸彈簧”在受力方嚮和變形方式上的根本區彆,以及如何根據載荷麯綫和變形量來計算彈簧的剛度,並為我提供瞭很多關於“扭簧”和“闆簧”的實際應用案例。我尤其喜歡作者關於“彈簧預緊力”的講解,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彈簧比作一個“隱形的巨人”,在不施加外力時就保持著一定的“工作姿態”,而這個預緊力的大小直接決定瞭彈簧在開始工作時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他甚至還深入分析瞭彈簧在長時間工作後可能齣現的“疲勞失效”現象,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載荷設計和材料選擇來延長彈簧的使用壽命,避免因為一個小小的彈簧而導緻整個機械係統齣現故障。這本書讓我在彈簧這個細小的零部件上,看到瞭大大的智慧。

評分

這本書對“彈簧”的講解,讓我徹底改變瞭以往對這個簡單零件的認知。我之前以為彈簧就是個金屬圈,能壓能彈就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彈簧背後蘊含的豐富物理學和工程學知識。作者首先從“彈簧材料”講起,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彈簧鋼的性能,比如高碳鋼、鉻矽鋼、不銹鋼等,以及它們在彈性模量、屈服強度、抗疲勞性、耐腐蝕性等方麵的差異,並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給齣瞭具體的材料選擇建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彈簧的剛度”時,用瞭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把彈簧比作一個“彈力醫生”,它的“力度”可以通過改變綫徑、圈數、外徑等參數來調整。他還深入分析瞭“彈簧在不同受力方式下的變形特性”,比如壓縮彈簧、拉伸彈簧、扭轉彈簧、闆彈簧等,以及它們各自的受力麯綫和能量存儲能力。尤其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作者在“彈簧的疲勞失效”方麵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分析瞭疲勞裂紋的産生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改進工藝來提高彈簧的抗疲勞性能。他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彈簧的預緊力”的選用技巧,解釋瞭預緊力在保證初始接觸、提高響應速度等方麵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在彈簧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零件上,看到瞭大大的智慧和工程的嚴謹。

評分

不錯,書還是挺適閤學習者參考的。

評分

挺有用的一本書

評分

實用真心的好書,推薦

評分

非常實用的一本書,對於結構和模具的關係講的比較到位

評分

看看再說!?????????

評分

評分

可以

評分

贊…………………………

評分

萬韆種如何選,希望能藉些智慧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