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闻 北大清华的那些大师》是阿忆老师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在北大燕南园和清华照澜院讲述学术大腕们的记录,生动诙谐的同时又与史实贴合,以不同视角切入那个年代学术大牛的真实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例如写出《小橘灯》的冰心并不如普通读者印象中的那么温暖,男神陈岱孙不结婚的原因,王国维纠结的一生,梁启超的表里等等,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阿忆老师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这些学术大腕,使他们的形象真实生动跃然纸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全书图文并茂,生动亲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阿忆,本名周忆军,男,1964年4月10日出生,北京通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担任主持人。
北大
真实的冰心 ...........................................3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真相 .............. 15
汤用彤:逐渐暗淡的人生 ................... 27
周培源:这辈子不是我追求的 ........... 43
总想跟上时代的冯友兰 ...................... 63
翦伯赞为什么自杀 .............................. 83
朱光潜:学术界的傅作义 ................... 95
男神陈岱孙:您为什么不结婚 ......... 107
侯仁之:民族记忆的守卫者 ............. 121
清华
梁启超的表里 .................................... 137
王国维:纠结的一生 ......................... 153
陈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 ................. 167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 181
李济: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 195
《忆闻》自媒体工作人员名单 ...........211
真实的冰心
66号楼前有一棵丁香树,至今仍在,有一年丁香花开,吴文藻从书房出来,冰心问他,这是什么树,吴文藻说不知道,冰心就告诉他:“这叫香丁。”吴文藻信以为真,口中念叨着“香丁”,别人听了,笑得一塌糊涂。后来冰心写了一首宝塔诗:
马
香丁
羽毛纱
书呆子进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这宝塔诗,是开玩笑,笑话吴文藻是清华培养的傻子。这“马”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家的孩子要吃萨其马,但小孩字说不出三音节的字,就管它叫“马”,吴文藻真以为小孩想吃的东西叫“马”,进食品店问,我的小孩要吃马,有没有卖的。“香丁”就是刚才说的丁香树。“羽毛纱”怎么回事呢?冰心让吴文藻给自己的爸爸买双丝葛夹袍面料,可吴文藻进了商店就忘了,说要买羽毛纱,羽毛纱是女人穿的,恰巧店员认识冰心,就给冰心打电话,才知道要的是双丝葛。
双丝葛事件之后,冰心的爸爸跟冰心说,这姑爷可不是我选的,是你在去美国的轮船上自己认识的,意思是再傻你也不能怨我。
冰心和吴文藻是合葬的,吴文藻死于1985年,冰心是1999年,活了99岁。冰心的两个女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非常厉害。她还有一个大儿子叫吴平,吴平离过一次婚,跟后任太太也分居了,关系特别不好,他的儿子吴山特别气愤,所以去爷爷奶奶墓上,用红漆写了两行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这是前段时间的事,闹得挺大的。
冰心是养猫的。养什么动物,大概能反映动物主人的性格。一般来说,养猫的女人比较冷,养狗的温暖一些,比较亲和。大学者当中,养狗的少,基本都是养猫。季羡林、林徽因、钱钟书都养猫。猫比较独立,不用人管。
我们一般说到冰心,都会认为她是一个非常非常慈祥的女人,她写儿童文学,想来都应该是这样的人。其实跟冰心接触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梁实秋跟冰心的关系非常好,他曾说过,“从《繁星》到《春水》,我读出的冰心是一个温度低于零度的人”。
周培源:这辈子不是我追求的
1924年,周培源从清华毕业,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去美国留学。他原本喜欢工科,梦想工业救国,但后来却去了芝加哥大学,学理论物理。留美期间,周培源完成了一个近乎奇迹的数字,他用3年半时间,连续拿到了学士、硕士、博士3个学位,做到这一点,一般人起码需要6年时间。他女儿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能在3年半时间连续拿到3个学位,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
周培源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理论物理,主要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1991年的时候,周培源89岁,因为引力论在实验上有了很大突破,他一高兴,心肌梗塞,住院了;二是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带有应用色彩,他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当年在美国读大学也是读的理论物理,但到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觉得理论物理跟抗战离得太远,他觉得应该一切为抗战服务,所以他增加了一个学术研究方向,就是流体力学,当时他专门开了弹道课,就是子弹打出去以后弹道轨迹是什么,钱三强的太太何泽慧在德国学的就是弹道学,为什么学这个,就是因为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她听过周培源的弹道课,由此产生了兴趣。
40年代末,周培源有一段时间到美国度假,又开始研究流体力学里的湍流理论。通常我们看到空气的流动和水流,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平滑层流,湍流是遇到阻碍物以后高速旋转,形成了一个旋涡,龙卷风和海里的旋涡,都是湍流。在力学当中,湍流是摧毁力最大的一种东西,它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它的凝聚力,旋涡总是朝中心凝聚,再一个是高速运作,第三个是在高速凝聚运动中,它会淘汰污浊。周培源研究湍流理论,主要就是研究湍流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怎么发展湍流理论为实践服务。在湍流理论的研究者当中,他的贡献特别大,被称为世界上四大力学家之一。
周培源跟科学史上的两位巨人,有过直接接触,这挺让中国科学家羡慕的。
他见的第一个巨人是海森堡。中国国家话剧院有一个特别好的话剧,叫《哥本哈根》,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执导的,每年都演。这个话剧一共就3个人物,一个是波尔,一个是波尔太太,另一个就是海森堡,他是犹太人,海森堡是波尔的学生,他们都是研究核物理的。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且富有韵味,读起来就像是在品尝一壶上好的陈年老茶,初入口可能略显平淡,但回味无穷,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精心打磨过的雕塑,每一个词语的选取都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知识分子的那种克制而深沉的情感表达。作者在叙事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最为打动人,他没有用太多煽情的笔墨去渲染人物的伟大,而是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只言片语的捕捉,将那些大师们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勾勒得栩栩如生。我常常会读到某一句,然后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感觉就像是忽然捕捉到了一丝灵光,与那位大师的心灵产生了短暂却深刻的共鸣。这种内敛的表达方式,反而比直白的赞美更有力量,它要求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挖掘字里行间隐藏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在“致敬”与“审视”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它没有将这些学术巨擘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而是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复杂性——他们的骄傲、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时代局限性,乃至他们之间的学术争论和私人情谊中的酸甜苦辣。这种去神化的处理,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可亲。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洪流中摸索前行的人,他们的伟大恰恰在于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了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得全书的基调是积极的,但又充满了历史的真实感,让人在敬仰之余,也能生发出一种与历史对话的亲近感。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材料的搜集和考证工作做得极为扎实,每一个论断、每一个细节的引用都似乎有着坚实的文献支撑,让人在阅读时感到极大的信服力。这绝不是那种信手拈来的、浮于表面的随笔集,而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沉淀和反复推敲的成果。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作者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能够将复杂的理论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之中,使得那些宏大的学术叙事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关于名人的故事,更是在接受一场高水准的、生动的思想史教育,这种知识密度和信息量,实在让人感到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那种老旧的纸张质感,微微泛黄的边缘,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沉淀感。封面上的字体设计也很有讲究,透着一股子书卷气,让人一眼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我特别喜欢那种封面设计带来的怀旧氛围,仿佛真的能把我带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触摸那些曾经站在时代潮头的灵魂。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这种精致和用心所折服,这绝对是那种会让人愿意珍藏在书架上的书,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作为实物的一种存在感,都让人爱不释手。翻开扉页,那些排版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着出版方对这本书内容的尊重,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个人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在面对学术、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态度。在翻阅这些前辈们如何面对学术低谷、如何坚持独立思考的篇章时,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当下的学习和工作状态。它并非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教条,而是通过呈现他们选择的路径和最终的结果,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参照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对于“何谓真正的治学精神”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由内而外、不着痕迹的激励和启发,是很多励志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建立在真实的历史成就之上,充满了智慧的沉淀,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再次买,送给小孩子看看,希望能看得进书。
评分闲来无暇看看书
评分搞活动买的 价格很给力 希望东哥多搞活动 双赢多赢
评分非常好,值得推荐的好书,谢谢谢谢。
评分阿忆老师讲述的很好。但是书中出现了一个疏漏。孙行者与胡适之典故分析时好像出了纰漏。
评分好的,不錯,努力,更好。
评分有些破损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看起来不错,送货也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