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编 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形成
人类起源的假说和科学论证
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中的人
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
完全形成的人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旧石器时代
血缘家族和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金属器的使用和社会大分工
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及其解体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第四节 原始文化
科学知识的萌芽
文字的发明
原始艺术
原始宗教
第二章 古代埃及
第一节 埃及国家的产生与古王国时期
埃及的自然条件与居民
国家的产生
早王朝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统治
金字塔
第二节 中王国时期
统一王国的重建
社会经济状况
贫民、奴隶大起义
喜克索斯人的入侵
第三节 新王国时期
军事帝国的建立
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
埃赫那吞改革
新王国的衰落
第四节 后期埃及和希腊、罗马的统治
后期埃及的社会经济
波克霍利斯改革
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希腊、罗马统治时期
第五节 古代埃及文化
文字
文学
建筑与艺术
科学知识
宗教
第三章 古代西亚诸国
第一节 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城市国家
自然条件和居民
苏美尔城邦
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
第二节 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汉谟拉比的统治
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
等级制度与奴隶制度
第三节 亚述帝国
早期亚述和中期亚述
亚述帝国的建立
亚述奴隶制的发展
亚述帝国的灭亡
第四节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扩张
新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新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第五节 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腓尼基
巴勒斯坦
犹太教
第六节 古代伊朗
波斯帝国的兴起
大流士改革
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波斯帝国的衰亡
波斯帝国灭亡后的西亚
第七节 古代西亚文化
文字
文学
科学
建筑与雕刻
第四章 古代印度
第一节 印度河文明和雅利安人的王政时代
古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雅利安人的王政时代
第二节 雅利安人国家的形成
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瓦尔那制度的形成
婆罗门教
第三节 从列国分立到统一帝国·贵霜帝国
列国分立和摩揭陀国的称霸
孔雀帝国时代
贵霜帝国的兴衰
第四节 佛教的兴起和发展
佛教的兴起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
第五章 古代希腊
第六章 古代罗马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阅读体验上,我必须指出一些小小的“瑕疵”,但这可能更多是由于其学术定位所致。例如,书中的脚注和尾注系统极其庞大且复杂,虽然这保证了引文的权威性,但频繁地在正文和注释间来回跳转,确实是对耐心的一大考验。我常常在阅读一段精彩的论述时,因为一个关键术语的解释而中断思路,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消化那些细碎的学术争鸣。此外,一些重要的插图和地图的质量,与整体精美的印刷水平相比,略显粗糙和简化,在理解复杂的地理关系和军事部署时,这些图示提供的帮助有限,有时甚至不如自己动手绘制一张简图来得清晰。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部供研究者和深度爱好者参考的工具书,而非轻松的午后读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码”其中蕴含的精深学问。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中古”阶段的过渡处理,它没有机械地在古与中之间划出一条楚河汉界,而是精妙地展示了那些看似突变的事件背后,其实是长期积累和缓慢演变的结果。作者成功地将一些被传统史学界视为“断裂点”的时刻,还原成了连续的、有机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这种宏大的历史观,让我对“历史的连续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不再将古代史简单地视为一连串孤立王国的兴衰。阅读时,我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在牵引着我,从早期农业革命的萌芽到复杂官僚体系的初现,每一步都似乎是必然的。它挑战了我之前对某些历史阶段的刻板印象,促使我去重新审视那些被教科书一笔带过的早期社会形态。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史为鉴”,让读者不仅了解了过去,更理解了人类社会结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复杂化的,其对宏观趋势的洞察力令人赞叹不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都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味道,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内页的排版清晰易读,虽然内容本身比较庞杂,涉及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范围都非常广,但作者在结构安排上花了心思,使得阅读的体验相对顺畅。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对史料引用的严谨态度,注释详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作者在不同学派观点间的权衡和取舍,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学术功底。不过,对于初次接触上古史的读者来说,开篇可能略显晦涩,大量的专有名词和地名需要反复查阅,这多少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我个人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啃读的,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看待历史演进的全新视角。那种从文明的曙光中,逐步厘清各个早期社会形态的复杂脉络,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前几章读透,但这些投入绝对是值得的,它为我理解后续的中古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它在史料的取舍和侧重点的把握上显示出极强的个人倾向性,这使得它区别于那些追求面面俱到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叙事焦点明显倾向于某一特定文明体系的早期发展路径,对于其他同时期在地理边缘或相对不那么显眼但同样重要的区域文明,着墨相对较少。这并不是说它不客观,而是作者显然有着自己清晰的历史哲学观和研究重点。对我而言,我更希望看到一个更均衡的全球视野,尤其是在探讨早期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时,能够有更多的交叉对比。不过,对核心论述的深度挖掘是毋庸置疑的,它在分析特定制度的起源时,能够深入到考古发现和文献片段的每一个角落,展现出极其扎实的“考古学式”的论证过程。读完后,我对某些关键历史节点的认知被彻底刷新了,特别是关于早期文字和法律的形成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简直像一位耐心的老者,他不会急于把所有信息一股脑灌输给你,而是娓娓道来,像在壁炉旁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语言风格非常古典、考究,用词精准,几乎没有现在白话文中的那种随意和口语化,这对于提升阅读的“仪式感”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对特定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心理分析,它不满足于罗列“谁在何时做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权力运作逻辑。例如,书中对某个早期城邦祭祀仪式的描写,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熏香和听到远古的鼓点。当然,这种风格的缺点也很明显,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古史背景知识,否则可能会觉得节奏稍慢,或者某些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梳理得不够直观。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地图和世系表来阅读,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史诗感是其他许多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比6卷本条里多了、。。。
评分很老的教材,很薄,很经典的教材。
评分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第2版)
评分书很好,速度也还可以
评分之下的实质,通常是出乎意料的,即使它们的美丽总是先声夺人。 就好像,容色娇似春花、心肠毒过蛇蝎的大有人在。 三 薛师姐也曾是一个容色绝艳的女子。 每年秋天,她都会织一条长长的围巾,我曾亲眼看见她给慕容师兄细致系上。这个使毒时毫不留情的女子,突然变得那样体贴。 他们站在树下,秋风过处寒意顿生。薛师姐看着慕容师兄,她的眼神温柔沉迷。我回过头来,就看见姜师兄站在另一棵树后面。他看着他们神色黯然,然后转身离开,只有长长的叹息远远地传来。 很多年了,从他们认识起,从我认识他们起,始终这样。 我见过慕容师嫂。 第一部分 第2节:飞狐外传·程灵素(2) 那是一个像水一样柔美的女子。眼神清澈婉转,看上去柔弱而单薄,她是一个需要疼惜的温柔女子。 那也是一个秋天,薛师姐的围巾已经织好。她用红线在那条洁白的围巾上绣好了自己的名字:鹊。她在把字绣上去的时候唇边含笑,面颊生春。 可是慕容师兄,他已经择妻另娶。那一天的喜筵上我没有看见薛师姐,后来只在她的房里看见了破碎的围巾上同样残碎的鲜红的"鹊"字。 她在师嫂的茶里下了鹤顶红。 四 那一年的冬天非常寒冷。 慕容师兄不辞而别,他什么也没有带走。他把所有的围巾都放在一个箱子里还给她,薛师姐打开箱盖的时候,满箱纯净崭新的洁白耀花了眼睛,如同门外未踏的雪。 其实,他几乎从来没有接受过她的围巾。他总是很快地把它们除下来,然后压在箱子里,最后还给她。 他恨她,所以连保存的价值都没有了。 慕容师兄再次回来的时候,他给薛师姐下了很重的毒。薛师姐被毁了原来的形貌,变成了驼背跛足。他们的毕生所学一直用来同门相残。 她独自到无人的荒地去焚毁那箱围巾,那些浓烟和火焰升腾着照亮了她的脸颊,她的脸色阴郁怨恨。 那天陪着薛师姐的,只有姜师兄。无论她变成了什么样子,他都一直安静地站在她的身后。 我从不去分辨他们谁是谁非。我只知道,后来薛师姐决定嫁给姜师兄,并不是因为她心意折转,而是因为她已再无条件选择。她得不到自己爱的男人,只剩下最后一条退路。 但那个爱她的男人,却以为自己苦尽甘来。 五 后来再次见到薛师姐,我却没有看见姜师兄,她也已经改嫁给了慕容师兄。 我想我知道发生了什么。即使姜师兄为她付出再多,薛师姐对他依然连半点情意都不曾有过。 她始终不肯拿出解药,就那样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毒发身亡。她要回到她爱的男人身边,这是她这么多年来心里唯一的愿望。谁挡在中间,她就要毁了谁,哪怕是与她血脉相连的亲人。 谁曾想过,曾经如花的容貌下,是这样一颗绝情而狠毒的心? 他们之间的纠缠如此混乱,早就违背了师父的教诲。 师父临终的时候只有我在身边,那部《药王神篇》可以郑重交付的,只有我。后来这部书被无数的人觊觎和谋夺,却没有人知道,这部师父倾尽了一生心力写就的奇书,并不是研制奇药、化解百毒的秘方,而是用来妙手回春、疗治百病的医书。 师父终生都与毒为伴,心却比谁都慈悲温软。 于是我愈加相信,所有浮于眼前的,都只是表象。所有的表象都不可尽信,因为它与实质往往天壤之别。就好像我种植的那些花草,越是色彩艳丽,越是剧毒难解。反倒是那些普通平凡的花草,清凉温和、可散积郁。 第一部分 第3节:飞狐外传·程灵素(3) 六 在没有见到袁紫衣之前,我曾怀着种种揣测来想象胡大哥心里的这个女子。她会是怎样一个女子,才值得一个这样好的男子倾心相待、念念不忘? 该是有着潇然出尘的气质罢,无须太多言语,顾盼之间即生秋水之姿;还要有蕙质玲珑的心思,善解人意、婉转有情。而这样美好
评分随便说两句不行么?随便说两句不行么?
评分在现代安谧的精神病世界中,现代人不再与疯人交流。一方面,有理性的人让医生去对付疯癫,从而认可了只能透过疾病的抽象普遍性所建立的关系;另一方面,疯癫的人也只能透过同样抽象的理性与社会交流。这种理性就秩序、对肉体和道德的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整齐划一的要求。共同语言根本不存在,或者说不再有共同语言了。18世纪末,疯癫被确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这表明了一种对话的破裂,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分离,并最终抛弃了疯癫与理性用以交流的一切没有固定句法、期期艾艾、支离破碎的语词。
评分《世界上古中古史》(上、下册)主编朱寰教授是著名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者、博士生导师,参编者均为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教授。编著者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有关教学大纲,吸取新的研究成果,采纳我社收集的初版书(1986年版)使用意见,在宏观上注意体现人类世界从分散、闭塞逐步走向交往和开放的历程,从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构架世界上古中古史的编撰体系;在微观上则根据《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第2版)》主要作为大专层次教材的特点,删简初版书中较为繁琐的内容,适当增补宗教、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行文力求简洁流畅,使之更适应目前的教学需要。
评分很不错,很有用,还常见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