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模样1:夏商周

历史的模样1:夏商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胜男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夏商周
  • 古代史
  • 王朝更迭
  • 文明起源
  • 文化
  • 考古
  • 中国历史
  • 历史普及
  • 通俗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8021987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8056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是什么模样?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看历史的时候,要把自己代入进去。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没人能够告诉你。历史不能由后人自以为是地总结,对历史的居高临下,只会遮蔽我们自己的眼睛,视历史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恰恰说明对历史的无知。
历史是什么模样?它们跟教科书上不一样,它不是打扮出来推断出来的,而是像钢铁一样一点点炼出来的。它经历了无数失败和成功,经过了无数弯路和陷阱,是用无数的生命和血肉炼就的。
小女子书写大历史 溯源头首部夏商周
华夏文明的始祖们过的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吗
美好的尧舜禹禅让制度有没有背后的阴谋诡计
原始血腥的社会里为何长出了我们的精神之花

内容简介

如果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历史,历史会变得趣味无穷。《历史的模样1:夏商周》从史料最稀缺的夏商周谈起,寻踪觅迹,追根溯源,一段遥远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书中以人物代人的讲述方式扯下了夏商周历代帝王高高在上的面纱,展现了帝王的常人思维,使人物和他们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昭然若揭、血肉丰满。《历史的模样1:夏商周》还揭露了尧舜禹禅让背后的血腥、商纣王身负六大罪状的冤枉、烽火戏诸侯的虚假等历史真相。这些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看待和分析历史的窗户。

作者简介

蒋胜男,女,70后,编剧、作家。喜欢自然风光,喜欢种花养鱼,享受平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读史深入浅出,善于透过史书的文字表象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见解有道,笔法犀利而不失轻快,兴趣广泛而写作博杂,写过小说、散文、杂文、诗词、戏曲、影视、歌曲,题材有历史、言情、武侠、玄幻、都市等,出版有历史长篇小说《凤霸九天》、历史杂谈集《女人天下》等。

目录

自序
历史是摸着石头过河
上卷·夏
尧的话语权
代代都是老妖精
全世界的大洪水
洪水改变世界
持好人卡的舜
禅让的真相
“被全勤”的禹劳模
跟着禹有肉吃
禹和涂山氏的恩怨情仇
我们的历史从吃饭开始
太康失国
老虎和猱的故事
后羿和他的女人
少康复国
孔甲养龙
伊尹的计划

中卷·商
神话人物是怎么产生的
商部落的起源
伊尹入商
被囚禁的成汤
妹喜归来
汤武革命
在天灾面前
伊尹放太甲
历史是如何被记录的
太甲复位
祭祀和甲骨
甲骨文中的历史印迹
龙套诸商王
九世之乱(上)
九世之乱(下)
当信用破产时
第九张大饼
盘庚迁殷
武丁的梦中人
……
下卷·周
结语

精彩书摘

事实上伊尹的地位,是在太甲的儿子沃丁手中才确立的。据《竹书纪年》记载,沃丁“八年,祀保衡”,保衡指的就是伊尹。沃丁在位第八年的时候,重新确立伊尹的地位,并将他列入自己家的祭祀之中,此后商朝历代帝王,都有对伊尹的祭祀。
许多所谓持“伊尹迎太甲还政论”的后世记录常引东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佘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
这段记载不靠谱在哪里呢?夏商时代人的寿命,是不可能活到百岁的,伊尹是商汤时代的人,不说他是商汤的老师,就算他跟商汤平辈,沃丁也是曾孙一代的人了,连孙子辈的太甲都已经死了,伊尹能活这么久吗?事实上他能够夺了太甲之位,就已经是相当人瑞了。
但是《帝王世纪》和《竹书纪年》都同时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对伊尹的祭祀恢复,功劳承认,是在沃丁八年。
所以太甲很悲催,因为他当商王的时间太短,在位才十二年,最后虽然复位,但啥事也没来得及做就完蛋了,尤其是他没有作出超越伊尹的功绩,在对整个商王朝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影响上,他远不如伊尹,所以他也就不能够抹杀伊尹的强势。虽然太甲对此不愿意面对,但是没关系,到他儿子手里没这层心理障碍,照样恢复名分。
这也是因为刚从原始部落出来的民族比较纯朴,尤其是对本部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承认并崇敬的。争权夺利杀得再厉害,那也是内部斗争而已。
对比一下清代,顺治皇帝把多尔衮死后鞭尸,抹杀他的功劳,他的孙子雍正皇帝把自己的亲兄弟贬为“阿其那”、“塞思黑”这样侮辱性的名词,但是最终到雍正的儿子乾隆手中,一样样都给恢复了。所以抹黑历史这种事,你干了,你的后人一样会恢复,到头来抹黑别人的,最后自己变成了小丑角色。
沃丁干的就是给他爹拾遗补缺的事。
其实关于夏商王朝,真正原始流传下来的记录,已经在数千年的变迁中经过无数人的加工而走形,一般情况大家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官方标准,但是其实到司马迁写夏商王朝,那也是相隔几千年的事,就像我们现在写司马迁时代一样。
但是幸好,我们还有考古,从清朝末年开始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考古学家陆续从妇好墓以及其他墓葬中挖掘出殷商时期的遗物,从而为解读商王朝得到了实证。
清朝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从田里翻出一些古老的龟甲、牛骨和一些古器来。这些龟甲牛骨已经趋向石化,我们知道中药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能够把任何东西人药,如果光从名字上你根本不知道这是啥东西,比如五灵脂,其实就是蝙蝠屎,比如紫河车,就是婴儿的胞衣,比如百草霜,那就是厨房里烧饭锅的黑灰。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虚构历史著作的详细简介,它不涉及《历史的模样1:夏商周》的内容。 --- 《失落的帝国回响:秦汉帝国秩序的构建与瓦解》 作者: 陆怀瑾 出版社: 鸿文书局 装帧: 精装,附赠秦代郡县地图复刻本 定价: 128.00 元 内容简介 《失落的帝国回响:秦汉帝国秩序的构建与瓦解》是一部深耕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转型时期——从秦朝的统一到东汉的衰亡——长达四百余年的宏大叙事。本书摒弃了传统编年体史书的线性叙述,转而采用“主题式深度剖析”的方法,探究秦汉帝国如何在短短数十年内,从一个战国强权一跃成为横跨广袤疆域的中央集权王朝,其制度基础如何奠定,又如何在后世的运作中逐渐暴露其结构性的张力,并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解体。 本书的核心议题在于探寻“帝国范式”的形成与耗损过程。作者陆怀瑾,现任职于燕京大学历史研究院,以其在秦汉法律文献和出土竹简文书方面的深厚积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细节丰富、论证严谨的帝国图景。 第一部:铁血与制度的熔炉——秦的“大一统”遗产 本书开篇聚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面临的空前挑战:如何将文化、地域、制度迥异的广阔疆域固化为一个单一的、可有效治理的政治实体? 我们深入剖析了秦代在文字、度量衡、车轨上的标准化工程,但重点在于其对“郡县制”的激进推行。作者认为,郡县制并非简单的行政区划,而是一种旨在彻底摧毁地方贵族世袭权力、建立中央垂直控制的“反封建”工具。通过解读《睡虎地秦简》中关于基层吏员的律令,本书细致考察了秦朝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如何运作,以及这种严苛法治(法家思想的实践)如何在高压下维持了帝国的初步统一,同时也为后来的速亡埋下了民怨的种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秦代长城防御体系的社会经济成本进行了细致的测算,揭示了大规模动员背后的劳役压力如何成为动摇秦政权稳定的直接推手。 第二部:黄老与儒术的交融——汉初的“帝制再造” 秦亡后,汉朝面临的并非重建,而是“修复”与“调适”。本书认为,汉承秦制并非全盘继承,而是一场精妙的政治艺术。 在“休养生息”的黄老思想指导下,汉初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治理策略。然而,这种宽松是暂时的。随着帝国经济的恢复和人口的增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开始松动。本书详细阐述了“郡国并行制”的内在矛盾,以及汉初统治者如何在维护贵族势力(诸侯王)的既得利益和加强中央集权之间走钢丝。 作者对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了更具批判性的审视。这并非简单的思想转向,而是帝国为了确立一种更具包容性、更易于被士人阶层接受的“软性控制”工具。儒家伦理被制度化,成为选拔官僚的基石,成功地将知识精英吸纳进中央权力结构中,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地方豪强和旧贵族的势力,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帝国范式”的成熟。 第三部:帝国晚期的结构性危机——士人、土地与边疆的张力 本书的下半部分聚焦于东汉中后期,一个看似繁荣却已内生溃败的帝国。作者将关注点集中在三个核心的结构性矛盾上: 1. 土地兼并与豪强政治: 随着“察举制”的深化,出身于地方士族的官员群体掌握了政治话语权。本书通过分析汉代田制文献和地方志,揭示了土地如何通过隐匿、兼并等方式集中到少数豪强手中,使得大量自耕农破产,成为依附性佃农。中央政府的税基和兵源遭受侵蚀,地方势力坐大。 2. 宦官与外戚的权力角逐: 这种角逐并非偶然,而是中央权力真空化的必然产物。当皇帝权力被制度性地削弱后,后宫与宦官集团(作为皇帝相对独立的行政工具)与外戚(与士大夫集团的血缘纽带)之间的斗争便成为帝国政治的表象。 3. 边疆压力与“有限帝国”的幻觉: 匈奴、羌人的持续军事压力,迫使帝国必须维持庞大的常备军。边郡的军事化和屯田制度的推行,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边防,但从长远看,消耗了中央财政,并在郡县与封地(如护军、太守的军事权力扩大)之间制造了新的权力缝隙。黄巾起义,正是这种内部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结语:文明的“内卷化” 《失落的帝国回响》的结论部分,对秦汉帝国的遗产进行了冷静的评估。秦汉奠定的中央集权框架虽然在后世被多次模仿和调整,但其固有的缺陷——即在缺乏有效抑制豪强和地方势力坐大的机制下,权力最终会沿着血缘和土地关系进行“内卷化”——是其最终无法逃脱衰亡命运的根本原因。 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研究专著,更是一部关于“稳定悖论”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治秩序,其内部都潜藏着自我消耗的机制。 --- 推荐读者: 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有浓厚兴趣的专业读者、高校师生,以及所有希望了解大一统帝国如何建立与终结的普通历史爱好者。 作者简介: 陆怀瑾,历史学博士,专攻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研究,已发表多篇关于汉简法律文本与地方治理的学术论文。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社会结构特别着迷的读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梳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演变和权力更迭方面,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谁取代了谁”,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特别是关于“天命”观念是如何从商代的巫术崇拜,逐步演变为周代更具伦理色彩的“德治”思想的过程,分析得极其精辟。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即便是像我这样对先秦文献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容易跟上他的思路。书中对分封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描述,也让我对早期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微妙平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结论,而是开始主动地思考早期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这种知识上的跃升感非常令人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种做旧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我个人对古代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正史过于枯燥,读起来像是在背诵年表。这本《历史的模样1》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努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时代。书里的插图和地图设计得极为考究,细节之处透露出作者对那个时期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其风趣的导游,一起穿梭回那个青铜铸造的时代。尤其是一些关于礼制和日常生活的描摹,非常生动,让我对那个“礼崩乐坏”前的鼎盛气象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透过纸张的纤维都能传递过来,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寻更多埋藏在文字下的细节。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爱不释手,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可读性。很多历史著作为了追求客观,往往会显得过于冷硬,《历史的模样1》却不然。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张力,仿佛在跟你促膝长谈,分享那些尘封已久的秘密。举个例子,书中描绘周公东征平叛的段落,没有用那种宏大叙事的腔调,而是通过一些侧面的细节,烘托出初创王朝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领导者的决心。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调动了我的代入感。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的战车奔腾和礼乐奏鸣的场景。它成功地将那些遥远的、抽象的历史人物,还原成了有情感、有困境的鲜活个体,这才是真正打动我,让我愿意一页接一页读下去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对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有机结合。很多关于夏朝的探讨,往往因为实物证据的缺乏而陷入空泛的猜想。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将二里头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尚书》中的模糊记载进行交叉验证和对比分析,构建了一个既扎实又富有想象空间的论述框架。对于商代的甲骨文研究,作者的梳理也极为到位,他不仅解读了文字本身,更进一步挖掘了这些卜辞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和宗教信仰体系。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整个历史叙事显得立体而丰满,不再是单薄的文本重述。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修正和丰富自身的过程,而这本书正是这个过程的优秀范本。

评分

坦率地说,我以前对“早期国家形成”这个概念一直比较模糊,觉得它离我们太远了。但读完这本《历史的模样1》,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今天很多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比如血缘宗法制度、礼仪规范,都可以追溯到夏商周这段漫长的“原型塑造期”。作者对“礼”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最初的祭祀仪式,如何一步步渗透到政治外交、乃至家庭伦理的各个角落,这种由点到面的拓展,让我对中国文明的连续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它不只是一本讲述古代历史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溯源志。读完后,我对接下来关于春秋战国的演变,充满了迫切的期待,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份古老的遗产是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被重新塑造和继承的。

评分

众所周知,上古历史这块在各种史书中或者大量缺失或者被神话仙话氤氲的面目全非。

评分

是正版,帮朋友买的,他很喜欢

评分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考古学和文献中的一些知识,把神话化的历史慢慢还原,就算只是一家之言,也是上古爱好者不可错失的好书~

评分

嬉笑怒骂,好书

评分

儿子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作者在本书中通过考古学和文献中的一些知识,把神话化的历史慢慢还原,就算只是一家之言,也是上古爱好者不可错失的好书~

评分

很喜欢,语言通俗易懂,思维方式也是新的。

评分

帮别人买的,包装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