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入選影響孩子一生的十大圖書之一。
☆ 深受青少年喜愛的藝術史經典讀物。
☆ 《希利爾講藝術史》這本書,不僅是中小學生學習藝術史的基礎讀物,而且也是成人瞭解藝術史的初級入門讀物。該書在編輯過程中配瞭近兩百幅插圖,圖文並茂,除瞭給讀者帶去視覺上的享受,還會播撒藝術的啓濛以及對美的追求!
☆ 讀完此書,若再看到一幅畫、一尊雕像、一座建築,不會再隻是膚淺地評價一下材質,而是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品評其藝術風格,講述其背後的故事,以及作者其他優秀的作品。我想這纔是讀完本書真正的收獲,以及學習瞭解藝術史地意義所在。
《希利爾講藝術史》一書介紹瞭三部分的內容——繪畫、雕塑、建築。每一部分,作者都是按照編年體的形式,從古老的繪畫、雕塑、建築開始寫起,將傢喻戶曉的藝術名傢名品,用人們比較熟悉的生活片段來講述,更加貼近讀者。該書既有藝術發展史,又有藝術品的小故事,集知識性以及趣味性於一體。
希利爾(V.M.Hillyer),美國傑齣教育傢,美國著名學府卡爾維特學校的校長。卡爾維特教育體係的創造者。希利爾深感傳統教科書的枯燥乏味,立誌為孩子們編寫一套貼近生活、貼近孩子的曆史、地理和藝術讀物,由此《希利爾講藝術史》應運而生。該書自1924年齣版以來,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受到全世界許多老師、傢長和孩子們的喜歡。
第一部分
世界上最早的畫 / 002
這幅畫有問題嗎 / 006
宮殿牆壁上的圖畫 / 009
以假亂真的愚人畫 / 012
瓶瓶罐罐上的繪畫 / 016
耶穌像和基督教徒 / 018
牧童畫傢 / 021
天使般的弟兄 / 024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傢 / 027
悔過與勸誡 / 031
偉大的老師和“最偉大的”學生 / 036
畫傢的雕塑 / 041
多纔的畫傢——列奧納多·達·芬奇 / 045
威尼斯的六個畫傢 / 050
裁縫的畫傢兒子和光影魔法師 / 055
來自佛蘭德斯的偉大畫傢們 / 060
畫肖像畫的荷蘭人 / 065
德國畫傢 / 069
被遺忘的美麗 / 073
西班牙畫傢 / 075
為風景作畫 / 079
古典主義畫派和浪漫主義畫派 / 083
最早齣現的英國畫傢 / 087
三個英國畫傢 / 094
巴比鬆的畫傢們 / 099
印象派畫傢 / 103
後印象派畫傢 / 108
非寫實和超現實 / 112
其他現代派畫作 / 115
第二部分
第一座雕像 / 120
巨人像和矮人像 / 125
基路伯和國王 / 129
大理石雕像 / 133
自然的站姿 / 136
最偉大的希臘雕塑傢 / 139
菲狄亞斯之後 / 143
石膏模型 / 146
袖珍品 / 149
陶土塑像 / 151
半身像和浮雕 / 153
石頭裏的故事 / 156
天堂之門 / 159
發現雕刻秘密的人 / 162
最優秀和第二優秀的騎士雕像 / 165
全能的博那羅蒂 / 167
切利尼和他的珀耳修斯青銅像 / 171
米開朗基羅時代前後 / 174
一個意大利人和一個丹麥人 / 176
郵票上的頭像 / 178
獅子、聖人和國王 / 180
精美的禮物 / 182
思想傢的思想 / 184
現代雕塑 / 186
前 言
假如你是一個還在讀書的孩子,請把這本書帶走。
或許,每天被囚禁在學校這座牢籠裏的你,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瞭知識的囚徒,那麼,請把這本書放在你的抽屜裏或枕頭下。這是一本不會被老師沒收,也不會被傢長禁讀的課外讀物。
它是一座長著腳的博物館,雖然不及巴黎盧浮宮華麗,也不像倫敦大英博物館那麼宏偉,更沒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浩瀚,但毫不起眼的它卻把世界藝術史上幾乎所有著名的繪畫、建築、雕刻都收入囊中。這本書像一部時光機,能帶人穿越曆史;又像童話裏的金鑰匙,能打開思維的鎖鏈。
假如您是一位為人師或為人父母的成年人,請把這本書帶走。
或許,書中的文字不夠華麗、內容不夠深刻,但就像最貼心的朋友永遠隻會說最樸實的話語一樣,請把這位樸實的“朋友”安置在你的書架上。
它是一本不會說話的活辭典。雖然它不能全部解答孩子們腦海中的“十萬個為什麼”,但起碼能解釋孩子們關於藝術史的諸多疑問:世界上最早的繪畫齣現在哪裏?形似三角形乳酪的金字塔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殘缺的維納斯雕像到底美在何處……當睏惑的孩子歪著頭,用充滿渴求的眼神望嚮你時,不要睏窘,不要著急,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大部分難題。
如果你無暇一一解釋,不妨把它送給好學的孩子,這本行文簡潔、語言生動的藝術史書籍不會給孩子們造成任何閱讀障礙,就像為他們邀請到瞭一位活潑的藝術史老師。
假如你是一個對古老文明和藝術充滿嚮往的旅人,請把這本書帶走。
或許,你隻是對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充滿嚮往,卻不知遠方的旅途中究竟有怎樣的風景,請把這本書塞進你的背包裏。這是幾乎所有的美的事物的大閤影,你將在未來的行程中逐一領略它們的風姿。
它是一輛載滿乘客的金馬車。你將乘著這輛馬車遊遍雅典、羅馬、開羅、佛羅倫薩、巴黎、倫敦……它可以取代噴著蒸汽的隆隆作響的綠皮火車,也可以代替兩頭尖尖的威尼斯小艇,載著你到任何你感興趣的文化藝術的發祥地和興盛地,當然,它還能帶著你穿越時空隧道,到那些已經消失瞭的曆史古城,探尋被深埋起來的文明瑰寶。
更重要的是,與你同行的乘客,可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維特魯威、布魯內萊斯基、米隆、古戎、羅丹……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是不是讓你渾身的血液都沸騰瞭起來?記住,在這輛馬車裏,他們既是與你同行的乘客,還是你的嚮導,隨時準備幫你解答任何與繪畫、建築、雕刻藝術有關的問題。不要錯過這輛華麗的馬車,它就像一次與藝術邂逅的難得機遇,趕不上的人灰頭土臉,趕上的人纔能從容不迫。
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刻都感受著收獲的喜悅與分享的快樂。
這像一次奇妙的時空穿梭之旅:早晨,我在古埃及的尼羅河畔和獅身人麵像玩耍;中午,我躲在文藝復興時期一間狹窄的畫室裏,打量著那些簡陋的繪畫工具;傍晚,在一位貴族傢的廚房裏,我看到年幼的卡諾瓦正小心翼翼地用黃油雕刻獅子;晚上,星星撒滿瞭天空,就像數韆年來那些偉大藝術傢們閃亮的眼睛。
這一切,是我感受到的藝術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與人分享,尤其是那些在藝術知識方麵一片空白孩子,我想在他們的圖紙上塗抹最燦爛的色彩;還有那些對藝術充滿嚮往的成年人,請允許我以這些不夠華麗的文字錶達我對偉大藝術傢的敬仰。
我希望自己能夠以成人的思維,兒童的視角,摘取藝術史中最閃亮的部分,連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每顆閃光的珍珠,都有著莫大的誘惑。會不會有人中招,心甘情願得墜入我所設計的這個美的圈套?
不死闆、不教條、不繁冗、不落俗套;有形、有色、有趣、言之有物。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期許和要求,希望恰好也能滿足您心中一本好書的標準。無論如何,當你翻開這本書時,都請記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有一種古典的美感,仿佛在行走於一座精心設計的博物館長廊之中。它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時間軸推進,而是在重要的曆史轉摺點,會設置一些專題性的章節,來深入剖析某種媒介或特定的地域流派。比如,在講完古典雕塑的黃金時代後,會穿插一章細緻探討中世紀哥特式建築中光綫與彩繪玻璃的關係,這種跳躍卻又邏輯自洽的編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對“非西方藝術”的引入,雖然篇幅不占主導,但它沒有將這些藝術形式視為西方主流藝術的陪襯或“異域奇觀”,而是以平等的姿態,討論瞭如唐代山水畫的“氣韻生動”理念與同期歐洲風景畫在精神追求上的異同,這讓整個藝術史的圖景變得更加飽滿和立體,避免瞭單一視角帶來的局限性。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令人敬佩的,但更難得的是,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成功地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作者顯然深諳如何將復雜的理論以生動、類比的方式傳遞給非專業讀者。比如,他在講解透視法從文藝復興早期的萌芽到盛期成熟的演變時,沒有直接拋齣數學公式,而是用“空間魔術師”這樣的比喻,將布魯內萊斯基和馬薩喬等人的探索過程描繪成一場場精彩的智力冒險。這種敘事策略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法討論變得引人入勝。此外,它對藝術史中的“爭議點”處理得尤為精彩,比如關於印象派是否真正是“革命”而非“演變”的爭論,作者沒有直接給齣定論,而是公正地呈現瞭持不同觀點的學者們的論據,讓讀者自己去參與到曆史的辯論中去,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引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批判性思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內頁設計得非常用心,那種老式印刷品特有的溫暖感撲麵而來,紙張的質地也挑得極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讀起來有一種儀式感。我尤其喜歡它在關鍵藝術傢的傳記部分,插圖的選用非常精妙,不僅僅是那些耳熟能詳的代錶作,還穿插瞭不少當時的名人信件、速寫甚至是未完成的作品草稿,這些“幕後花絮”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些藝術大師的認知。作者在敘事時,並沒有一味地羅列作品和年代,而是巧妙地將藝術史的宏大敘事融入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潮乃至宮廷政治的變遷之中,讓你感覺藝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結晶。比如,在描述巴洛剋風格的興起時,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來分析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運動對美學觀念的衝擊,這種深入肌理的分析,遠比單純的風格講解要來得深刻有力。每次翻閱,總能發現一些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那些曾經以為自己已經很熟悉的畫作,那種知識被層層剝開、豁然開朗的體驗,是閱讀體驗中最為愉悅的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教會瞭我如何“觀看”,而不是僅僅“看”到。作者在講解文藝復興肖像畫時,花瞭大量篇幅來分析眼睛和手部的處理,他指齣,不同時代對眼神的描繪,其實映射瞭當時社會對“自我”認知的變化——從早期神性的專注到後期世俗人性的審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訓練,極大地提升瞭我欣賞其他藝術形式的能力。如今,走在任何一個畫廊或博物館,我都會不自覺地開始運用書中學到的框架去解構作品的意圖、技巧與時代精神的聯係。這本書已經超越瞭一本簡單的藝術史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通往理解人類文明美學脈絡的大門,讓原本復雜難懂的藝術史變成瞭一場激動人心的、關於人類創造力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讀起來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談吐風趣的大學教授在深夜裏與你促膝長談。它充滿瞭機智的俏皮話和恰到好處的幽默感,尤其是在描述某些藝術傢古怪的性格或者他們彼此間的“藝術圈八卦”時,閱讀的愉悅感直綫上升。比如,作者描繪某位浪漫主義畫傢的創作狀態時,用瞭“他仿佛不是在作畫,而是在與畫布進行一場激烈的角鬥”這樣的句子,那種畫麵感立刻就齣來瞭。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對藝術作品情感內核的捕捉能力。他不僅僅是在描述筆觸和色彩,更是在試圖解讀創作者當時麵對世界時的焦慮、狂喜或沉思,這種對人類情感的深刻洞察力,使得冰冷的作品仿佛重新擁有瞭呼吸和溫度,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隔著時空的旁觀者,而更像是一個可以理解那位藝術傢的同齡人。
評分不錯,不錯,沒有摺角或者是破損。下次我還會繼續光臨的。
評分書非常好,頂!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給孩子學習用
評分很好的東西,很喜歡,下次再來~
評分好書推薦
評分不錯不錯
評分!!!
評分適閤給小孩子看,裏麵有圖四色的,很不錯,也很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