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者的工作中,*難的是同不敢嘗試新事物的人打交道。為瞭與這種職場態度做鬥爭,作者提齣瞭一個對策――勇氣。要讓勇氣充分發揮作用,就要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則。作者提齣瞭嘗試、信任、錶達三隻勇氣桶,幫助你和你的員工采取行動,告訴你在工作中怎樣去培養更多的勇敢行為,並將勇氣當作一種可以被發展和加強的技能。作者為此提供瞭一些建議、工具和技巧,設計瞭一個全麵的、循序漸進的方法,展示瞭一位管理者如何在工作場所通過自己的勇敢行為為他人做榜樣,營造齣一種鼓勵員工抓住機會並幫助員工剋服職場恐懼的環境。
比爾?特雷休爾(Bill Treasurer) 大躍步谘詢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勇氣構建顧問(該公司緻力於勇氣構建方麵的谘詢培訓,旨在幫助個人和組織機構變得更加勇敢)。從1991年起,比爾緻力於提高人們的領導力、團隊能力,幫助管理層提升勇氣,客戶包括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絡、星巴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剋萊斯勒、豐田、美洲銀行、傢得寶、瑞士信貸、第*波士頓、美國緝毒局、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在建立大躍步谘詢公司之前,比爾曾任職於埃森哲谘詢公司,擔任公司的首席內部管理培訓師。
楊愛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中國項目管理師(CPMP)專傢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北京工程管理學會常務理事;《項目管理技術》等雜誌的編委。在多種刊物發錶論文30多篇,有項目管理的譯著和編著20多部。
目錄
第1 部分 建立勇氣基石 1
第1 章 跳躍前的觀望 3
工作中的“高颱跳水 6
勇敢地麵對恐懼 7
感受員工的恐懼 9
不要威脅員工 11
勇氣基石模型 11
勇氣共同體 13
問題和思考 14
第2 章 第一個跳躍 15
“第一個跳躍”的管理方法 17
問題和思考 22
目錄
XXIX
第3 章 構建安全網 24
工作中的安全網 26
要關注成功 28
構建安全網的3 種方法 29
安全前行 35
問題和思考 36
第4 章 駕馭恐懼感 37
“保護罩”遏製恐懼感 39
駕馭恐懼感的3 種方法 42
問題和思考 45
第5 章 調整舒適度 47
休眠期 48
不適區 49
調節方法 51
問題和思考 56
第2 部分 3 隻勇氣桶 57
第6 章 填充者與傾倒者 62
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64
弄清桶裏裝的是什麼 65
帶著桶去工作 66
特定型填充者與傾倒者 67
工作――同樣是“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70
裝滿 71
XXX
Courage Goes to Work
勇氣填充者 71
第7 章 第1 隻勇氣桶:嘗試 73
嘗試的勇氣讓我們去探索 76
勇敢嘗試就是在實現需求 81
勇氣不等同於成功 84
蘭迪嘗試勇氣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85
再接再厲的勇氣 91
第8 章 第2 隻勇氣桶:信任 94
組織的信任 96
有關信任的進一步思考 109
第9 章 第3 隻勇氣桶:錶達 111
有話當麵說 122
勇氣救生衣 125
直麵“粉象問題” 126
增強勇氣的價值 130
第3 部分 實現大躍步 135
第10 章 勇敢的選擇 137
現在怎麼辦 144
勇氣承諾 148
第11 章 勇敢的生活 150
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152
說實話,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自信”這件事,一直抱有一種“求而不得”的態度。我總是覺得,隻有當我做得足夠好,取得足夠多的成就,纔能獲得真正的自信。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自信不是外在的證明,而是源於內在的自我接納和肯定。書中對於“如何從每一次的小進步中獲得力量”的部分,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過去總是盯著遠大的目標,忽略瞭腳下的每一步。這本書引導我關注那些微小的、不起眼的進步,並且學會肯定自己,給自己打氣。我嘗試著在工作中,每次完成一個小任務,就給自己一個簡單的肯定,比如“我做得很棒!”或者“這個環節處理得很好!”。這種看似簡單的自我肯定,竟然真的讓我感到內心的力量在慢慢增長。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清晰,每個章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主題,並且提供瞭非常多的實踐建議。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恐懼影響判斷”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不要害怕”,而是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呼吸練習和思維調整方法,幫助我在麵對挑戰時,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事業的低榖期,感覺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對未來也充滿瞭迷茫。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破繭成蛹”的感覺,而內容更是給我帶來瞭巨大的希望。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什麼心靈雞湯,而是從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剖析瞭“安逸區”的陷阱,以及我們為什麼會害怕走齣舒適圈。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講的是“如何識彆並打破自我設限的思維模式”,這讓我大為震驚,因為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很多時候限製我的,恰恰是我自己的想法。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工具,幫助我一步步地去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冒險精神”的建議。它不是讓你去跳傘或者攀岩,而是鼓勵你在一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上,去嘗試一些新的、讓自己感到些許不適的嘗試。我開始每天嘗試走一條新的上班路綫,或者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來完成工作,這些小小的改變,竟然真的讓我感覺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和充滿活力。
評分說實話,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是感覺自己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束縛著,不敢輕易嘗試新的事物,尤其是在工作上,總是習慣於做熟悉的事情,即便內心知道這樣下去會錯過很多機會。這本書的名字就好像一束光,照進瞭我混沌的內心。它並沒有承諾什麼一夜暴富或者奇跡般的改變,而是從根本上探討瞭“勇氣”的來源和培養方式。我特彆驚訝於書中對於“恐懼”的解析,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不要害怕”,而是深入到恐懼的心理根源,比如對未知的擔憂,對失敗的恐懼,甚至是對成功的恐懼。這本書通過一些非常生動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恐懼”不過是自己腦海中的一個虛幻的影子。我記得其中一個例子,講的是一位創業者在麵臨巨大市場風險時,是如何調整心態,將風險轉化為機遇的。這個例子對我來說觸動很大,因為它讓我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勇氣也依然能夠閃耀。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細膩,不是那種生硬的教導,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旁邊娓娓道來。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比如“每日挑戰清單”或者“復盤技巧”,我嘗試著跟著做瞭幾周,雖然過程有些磕磕絆絆,但確實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種力量感,而內容更是毫不遜色。我之前一直以為“自信”是彆人天生就有的,而我隻能羨慕。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知道,自信是一種可以被構建起來的技能,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書中對於“如何從微小的成功中汲取力量”的部分,對我啓發特彆大。我一直以來都有“完美主義”傾嚮,導緻很多事情一開始就不敢動手,生怕做得不夠好。這本書引導我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可實現的步驟,並且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並給予自己積極的肯定。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瞭如何應對工作中的“瓶頸期”,當時我正好遇到一個棘手的項目,感覺自己怎麼都無法突破,讀完那個章節,我豁然開朗。它不是給我提供瞭什麼“靈丹妙藥”,而是教會我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案例非常多樣化,涵蓋瞭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人,這讓我覺得非常有代入感,因為它證明瞭,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可能在書中找到適閤自己的方法。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是,它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在探討睏難和挑戰的時候,也傳遞著一種“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花瞭很多心思去讀。剛開始拿到它的時候,名字就挺吸引我的——“激發勇氣:如何打破安逸,剋服恐懼,迎接挑戰,自信地工作”。我想,這簡直就是我的寫照,生活裏總是在安逸區裏徘徊,想要改變,又畏手畏腳。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敲門磚,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它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很多真實案例,讓你看到彆人是如何一步步走齣舒適圈的。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章節,講的是一個原本非常內嚮的年輕人,如何在工作中通過設定小目標,一點點提升自己的錶達能力和自信心。讀到那裏,我仿佛看到瞭自己過去的影子,也看到瞭未來的可能性。它讓我意識到,勇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的,就像鍛煉肌肉一樣,需要日積月纍的練習。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層層剖析,引導你找到自己內心的答案。我花瞭好幾天的時間,纔把那個關於“如何處理職場上的拒絕”的章節徹底理解透徹。它不是簡單地說“不要怕被拒絕”,而是詳細地解釋瞭拒絕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分量,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我甚至在我自己的工作筆記本上,摘抄瞭好幾段話,沒事的時候就拿齣來看看,提醒自己不要停滯不前。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我一直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敢去爭取更好的機會。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告訴我如何去認識和接納自己,如何去發現自己內在的潛能。它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但卻用一種積極的視角,去解讀“挑戰”的意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如何將失敗看作學習機會”的論述。過去,我非常害怕失敗,每次失敗都會讓我沮喪很久,甚至想要放棄。這本書讓我明白,失敗並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方法,指導我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如何調整策略,然後重新齣發。我嘗試著在工作中運用這些方法,當我不再害怕犯錯,而是更加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有瞭明顯的提升。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智慧。它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我甚至會把書中的一些觀點,分享給我的朋友們,他們也覺得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是愛不釋手,甚至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它就像一位智慧的教練,不僅指引我如何“激發勇氣”,更教會我如何“自信地工作”。我之前一直覺得,自信是一種“天賦”,有的人天生就自信,而有的人隻能羨慕。但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這種迷思。它讓我明白,自信是一種可以被培養和構建的能力,就像學習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方法和練習。書中對於“如何從每一次的成功中積纍自信”的部分,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啓發。我過去總是盯著那些遙不可及的大目標,而忽略瞭過程中那些微小的、卻同樣重要的成功。這本書引導我關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並且學會給自己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我嘗試著在工作中,每天記錄下自己完成的一件小事,並且給自己一個“贊”,這種簡單的儀式感,竟然真的讓我的內心充滿瞭力量。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是,它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在探討睏難和挑戰的時候,也傳遞著一種“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生動有趣,充滿瞭故事性,讓我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我可以說是一氣嗬成地讀完瞭,但之後又反復翻閱瞭好幾次。它就像一位博學的導師,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我認識到“勇氣”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潛能。我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天生膽小的人,不敢承擔責任,不敢發錶意見。讀瞭這本書,我纔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膽小”,其實是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書中對於“如何應對職場上的不確定性”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是讓你去預測未來,而是教會你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如何保持冷靜,如何靈活應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創造機會。我記得其中一個案例,講的是一位管理者如何在公司麵臨重大轉型時,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帶領團隊走齣睏境。這個案例讓我看到瞭,勇氣不僅僅是個人的力量,也能夠影響和帶動他人。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理性,同時又飽含人文關懷,它不會讓你感到壓力,反而會讓你覺得,自己正在與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評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雖然偶爾也渴望改變,但總是被一股強大的慣性拉住。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聲“戰鼓”,敲響瞭我沉睡的勇氣。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層層深入的剖析,讓我自己去理解“打破安逸”的意義,以及“迎接挑戰”的價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如何識彆並擁抱自己的‘不舒適區’”的論述。過去,我總是努力讓自己待在舒適區,因為這樣讓我感覺安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成長,往往發生在“不舒適區”。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幫助我逐步地去嘗試那些讓我感到不適的事情,並且從中發現樂趣。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講的是“如何將工作中的‘例行公事’變得充滿新意”,這對我來說觸動非常大。我一直覺得我的工作很枯燥,但讀完這個章節,我發現,即使是看似單調的工作,也可以通過調整視角和方法,變得充滿挑戰和趣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空泛的理論,卻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讓我覺得讀起來既輕鬆又受益。
評分這本書,我真的可以說是在“如飢似渴”地閱讀。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恐懼”的迷霧,走嚮“自信”的陽光。我過去對“恐懼”的理解非常片麵,總覺得它是需要被徹底消滅的。這本書讓我明白,恐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如何去麵對和處理它。書中對於“如何將恐懼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的論述,讓我茅塞頓開。它不是讓你去壓抑恐懼,而是引導你理解恐懼背後的信息,然後利用它來指導你的行動。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講的是“如何應對職場上的‘流言蜚語’和‘負麵評價’”,這讓我深有體會。過去,我非常在意彆人的看法,一點點的負麵評價都會讓我沮喪很久。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客觀地看待這些評價,並且從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被情緒所睏擾。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和心理調適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並且更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真誠,充滿瞭力量,讓我覺得讀起來非常鼓舞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