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滨,尹振涛,郑联盛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监管
  • 中国金融
  • 金融报告
  • 监管政策
  • 金融市场
  • 2016年
  • 金融风险
  • 宏观经济
  • 行业研究
  • 金融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14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13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金融监管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字数:3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对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叙述及分析,对2015年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6年进行预测;分报告具体剖析了2015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专题研究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程序化交易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监管、证券质押困境解决和金融账户实名制实施方法等方面。

作者简介

  胡滨,男,1971年5月出生,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澳大利亚孟纳士大学荣誉研究员。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哈佛大学从事一年访问研究。自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央机关优秀青年创新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009年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与法律交叉研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法与金融理论、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等。

  尹振涛,男,1980年出生,山东青岛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制度与金融史等。

  郑联盛,男,1980年生,福建泉州人。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团队成员。曾就职于中国航空工业一集团上海飞机研究所、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曾任职于上海飞机研究所、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2007年和201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等。

目录

Ⅰ 主报告
1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与监管【胡 滨 郑联盛】/001
一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002
二 新三板市场发展的现状/005
三 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问题/010
四 完善新三板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024
2 中国金融监管:2015年重大事件述评【尹振涛 杨 楷】/027
一 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028
二 利率市场化取得突破性进展/029
三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调整/031
四 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033
五 偿二代监管体系基本建立/034
六 金融监管应对股市波动大考/035
七 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引起瞩目/036
八 民营银行发展意见出台/038
九 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成形/040
十 2016年金融监管展望/042
Ⅱ 分报告
3 银行业监管年度报告【李育峰 巴劲松 匡可可】/044
4 证券业监管年度报告【栗沛沛 吴 亮 杨 光 安邦坤】/063
5 保险业监管年度报告【孙才华 张 坤】/091
6 信托业监管年度报告【袁增霆】/122
7 外汇管理年度报告【汤 柳】/136
Ⅲ 专题研究
8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监管【朱元倩 徐 超】/154
9 明确监管制度框架促进投贷联动业务发展【王 刚 尹 亭 丁 丁 王 宇】/171
10 程序化交易的监管与风控机制研究【王 化 马雪滢 蒋 鹏】/180
11 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相关应用及监管【刘 亮】/206
12 证券质押的制度困境与解决路径【杨 光】/223
13 全面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
——一项推进金融监管的基础性工程【吴 亮】/240
14 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新三板挂牌融资的监管问题研究【费文颖】/253
15 论将“保证业务”列入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的合理性基础【喻华峰 曹顺明】/267
Ⅳ 附录
16 2015年金融监管大事记【星 焱 吕志成】/279
Contents/293

前言/序言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者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总报告”为两篇:第一篇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与监管”,在总结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更进一步的,提出了完善新三板市场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第二篇为“中国金融监管:2015年重大事件述评”,对2015年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的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5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部分是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程序化交易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监管、证券质押困境解决和金融账户实名制实施方法等方面。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由胡滨担任主编,负责报告的组织、撰写和审定工作;尹振涛和郑联盛担任副主编,负责报告的统编和撰写工作。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恽薇老师,以及为本书稿的所有专家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期待着以《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为媒介和平台,与学术界、实业界以及政策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
  Preface
  As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Financial Laws and Regulations (FLR), China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Report: 2015 seeks to reflect the current statu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rogress of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in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persistent and authoritative manner. With the philosophy of “factually recording, objectively reviewing,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we hope this report can provide reliable and useful referenc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he Report 2015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General Reports, Sub-reports, and Special Topics. The first general report is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of the 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 System,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EEQ system,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NEEQ system. What’s more,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complete the regulatory system of NEEQ. The second general report is Financial Supervision of China: Significant Events in 2015, which surveys the major reform and policy issues of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in 2015 and gives an outlook of 2016. The sub-reports provide the details of development in regulation of banking, securities, insurance, trust and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The Special Topics deliver deeper analysis on selected important issues i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including regulation of interbank business, program trading, block chain technology, pledge of securities and financial accounts with real identity, and so on.
  Professor Hu Bin, as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Report 2016,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final approval of the compilation. Dr. Yin Zhentao and Dr. Zheng Liansheng, as deputy chief edi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diting work. 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uthors for their brilliant work.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Ms. Zhou Li and Ms. Yun Wei who work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for their invaluable help and support. We expect the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FLR and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 thus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 一本全面梳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格局的权威指南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是一部深入剖析2016年度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展动态、政策调整与改革方向的权威性报告。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视角,理解当年中国金融监管的脉络与重点。 报告核心内容概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各项重要举措和战略部署,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深化与完善: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6年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进展。这包括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以及在压力测试、逆周期资本缓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报告特别关注了如何通过宏观审慎工具的运用,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金融风险累积。 金融机构监管的精细化与差异化: 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在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上,体现出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的趋势。报告深入探讨了对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态的监管重点和创新。例如,在银行业监管方面,报告关注了不良资产处置、资本充足率要求、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落地;在证券期货业,则分析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走向。 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 2016年是中国对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集中治理的关键一年。报告对包括 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评估,分析了监管部门如何识别、界定和规范各类风险,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对于影子银行,报告详细解读了监管部门在通道业务、同业理财、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监管政策调整,旨在挤压监管套利空间,降低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监管的规范与发展: 报告对2016年中国各类金融市场的监管进行了全面审视。这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报告分析了监管部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环境、推动市场产品创新以及加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努力。特别关注了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在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方面的监管策略。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强化: 随着金融服务的日益普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报告详述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提升金融消费者识别风险能力、规范金融产品销售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成为重要议题。报告探讨了2016年中国在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沟通协调、共同打击跨境金融犯罪、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等方面的参与和贡献。 金融科技(FinTech)监管的审慎探索: 2016年,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报告分析了监管部门如何在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浪潮中,保持审慎态度,既鼓励创新,又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并探索适宜的监管模式。 报告特色与价值: 权威性: 本报告由中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组织编写(或基于官方信息整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政策指导性。 全面性: 涵盖了2016年中国金融监管的各个维度,内容详实,信息量大。 前瞻性: 在回顾当年监管工作的同时,也为理解未来金融监管的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用性: 对于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客观性: 报告力求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中国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和政策逻辑,不回避挑战,也肯定成就。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6)》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次对中国金融监管实践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它帮助我们理解中国金融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通过有力的监管,实现稳健发展,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打开了理解中国金融监管复杂性的新维度。在翻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政策条文堆砌,而是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金融监管在应对市场变化、防范系统性风险等方面的挑战与应对。尤其是在探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监管时,书中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和提出的前瞻性建议,让我对这些快速发展的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监管机构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字的流畅性也值得称赞,尽管涉及专业内容,但表达清晰易懂,即使是金融领域的初学者也能从中获益匪浅。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提供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总结,更是一份指引,为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阅读此书,如同进行了一场深入的金融之旅,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思考与启迪,让我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对中国金融监管现状的了解。它更像是一次对思维模式的重塑,引导我以一种更加审慎和全局的眼光看待金融领域的点滴变化。书中所展现的监管逻辑,并非是僵化的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了动态的调整与适应,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风浪中不断调整航向,确保巨轮稳健前行。我尤其被报告中关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金融本质问题的讨论所吸引,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让我明白了为何某些监管措施如此必要。书中对国际金融监管经验的借鉴与反思,也为中国的监管体系注入了更广阔的视野,体现了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姿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现实中的金融事件进行思考,书中的观点总能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角度,让我恍然大悟。它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不仅仅是对专业人士,对于任何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站在一处高台,俯瞰中国金融监管的全貌。我被报告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历史深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罗列过去的监管政策,更是在解读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目标以及演变过程。书中对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分析,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中国金融监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尤其是在探讨风险应对机制时,报告的分析显得尤为深刻,它不仅仅关注事后的补救,更强调事前的事中预警和事后问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闭环。这本书让我对金融监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同时也看到了中国金融体系在不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监管的守护作用是如何关键。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和理解。

评分

这本书以其出色的组织结构和精辟的语言,将复杂晦涩的金融监管议题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报告在梳理金融监管框架时所展现的逻辑清晰性,从宏观经济稳定到微观市场秩序,再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各个层面的监管目标都得到了明确的界定。书中对于金融风险的分类和防范策略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传染性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的分析,为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报告在提及不同金融机构监管的差异化时,也表现出极高的专业性,例如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行业的监管重点和工具的详细介绍,让我对金融监管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不仅提供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思维方式,鼓励读者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审视金融监管的意义和作用。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中国金融“神经系统”的详尽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将错综复杂的金融监管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微观的个体机构监管,到宏观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再到跨领域的协调合作,报告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监管工具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例如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以及非审慎监管等,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这让我看到了监管的艺术所在,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监管目标进行精细化设计。此外,报告中对金融科技监管的专门篇幅,更是紧贴时代脉搏,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新挑战,以及监管机构如何积极应对,努力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理解金融监管“为什么”和“怎么做”的清晰逻辑,让我对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