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卢祥之,董瑞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国医大师
  • 时方
  • 方剂
  • 临床经验
  • 传统医学
  • 医术
  • 诊疗
  • 养生
  • 中医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71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39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医临床人员、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学中医人员

该书作者均为国医大师,所选方剂均为时方,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者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所、基础所和中国中医发展中心及北京中医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学者参加编选、撰写。国家中医局主要领导和数位国医大师及著名中医学家担纲顾问。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国医大师”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医与时代命运融和的产物。在中医学对人类繁荣昌盛贡献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这些名医名家。综览国医大师的成长道路, 他们在治学上,基本都是崇经典,重实践,善总结的人。实践和临床,是中医成材的必经之路,只有长期坚持和刻苦研究,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才。本书介绍了何任、李玉奇、徐景藩、颜德馨、张镜人等国医大师在临床上使用的时方运用,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所、基础所和中国中医发展中心及北京中医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学者参加编选、撰写。国家中医局主要领导和数位国医大师及著名中医学家担纲顾问。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李玉奇先生运用时方经验…001

青蒿鳖甲汤…002

薯蓣丸…007

桃红四物汤…009

防己胜湿汤…013

潜阳救逆饮子…014

茯苓饮子…015

大逍遥散…020

痫沥丸…021

通幽益气汤…023

导滞通幽汤…026

润肠汤…027

胜湿通络饮子…029

徐景藩先生运用时方经验…036

疏肝和胃方…038

滋养胃阴方…040

湿浊中阻方…043

化瘀通络方…044

解郁合欢汤…048

血府逐瘀汤…050

茯苓泽泻汤…052

甘温补气益胃饮…054

柴胡疏肝散…057

保和丸…059

香苏散…061

香砂六君子汤…063

逍遥散…064

香苏五磨饮…065

颜德馨先生运用时方经验…068

补阳还五汤…070

血府逐瘀汤…071

丹参饮…073

黄芪益气化瘀汤…075

礞石滚痰丸…076

张镜人先生运用时方经验…079

龙胆泻肝汤…080

当归补血汤…081

十全大补汤…082

柴胡疏肝散…083

保真汤…084

化裁独活寄生汤…086

葱豉败毒散…088

加减葱豉汤…090

桑菊银翘散…091

玉雪救苦丹…093

清宫紫雪散…094

三仁菖蒲郁金汤…096

加减三甲散…097

导痰苏合香丸…098

化痰清热至宝丹…099

当归芍药钩藤汤…100

苏防止嗽散…101

厚朴二陈汤…102

青龙定喘汤…104

复方四参饮…105

痛泄要方…107

六味地黄四物汤…109

参苓白术散…110

班秀文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15

四妙金铃散…116

桃红四物汤…117

朱良春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20

寒痛痹证方…121

湿痛着痹方…123

张琪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25

加味知柏地黄汤…126

加减升阳益胃汤…127

参芪地黄汤加味…128

中满分消饮…129

归芍六君子汤…130

益气活血汤…131

导痰汤加味…132

潜阳平肝汤…133

大秦艽汤加减…134

地黄饮子加减…136

加味补阳还五汤…138

羌活胜湿汤化裁…139

天麻钩藤饮…141

顺气和中四物汤…142

泻青丸加减…143

补肝汤加味…144

益气聪明汤…145

海藻消臌汤…147

益气滋阴饮…148

颜正华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50

加减止嗽散…151

银翘散…153

九味羌活汤加减…154

李济仁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56

阳和蠲痹汤…157

疏肝和胃降逆汤…159

疏肝和胃活血汤…160

归芎参芪麦味汤…162

胸痹开胸理气方…164

化裁补阳还五汤…166

桑杏救肺汤…168

散寒宣肺平喘汤…170

加味萆薢分清饮…172

五子衍宗经闭方…174

三仙种子汤…176

八珍汤…177

虎潜丸…180

参苓白术散…183

三金汤加味…185

张灿玾先生运用时方经验…188

清燥救肺汤…189

泻白清肺增液汤…190

三子养亲汤…191

大叶肺炎气营两清汤…192

胃痛建中佐金方…194

平胃香砂六君子汤…196

小建中汤加减…197

四消饮…198

平陈汤…199

参苓白术散…200

黄连温胆汤加减…201

石室制癫方…204

加味苍柏散…206

归防散风饮…207

独桑秦防散寒汤…209

活络效灵丹方…210

五积散…211

伤食四消饮…213

平胃二陈汤…214

肥儿丸…215

参苓白术内金散…216

苏子降气汤…219

宽胸利气定喘方…220

当归芍药散化裁…222

逍遥调经散…224

桂枝茯苓汤…225

胶艾四物汤…227

茯苓导水汤…229

方和谦先生运用时方经验…233

天麻钩藤饮化裁…235

羚角钩藤汤化裁…237

通络六味地黄汤…239

地黄饮子…240

犀角地黄汤加减…241

黑逍遥散…243

阳和汤…245

宣痹汤…246

仙方活命饮…248

五味消毒饮…250

荆防牛蒡汤…251

消风散…253

银翘消风散…254

补中益气汤…255

四妙勇安汤…257

滋补汤…259

四君子汤…260

张学文先生运用时方经验…262

荆防败毒散化裁…263

清解七味汤…267

补阳还五汤化裁…271

抑肝平木降压方…274

百合固金散瘀汤…275

柴胡舒肝散…277

参苓白术散…278

补中益气汤…279

独活寄生丹参汤…281


前言/序言


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 一、 传承经典,古韵新声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一书,宛如一部穿越千年的中医智慧宝典,它并非孤芳自赏的古籍,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历代国医大师在临床实践中独具匠心、疗效卓著的“时方”运用。本书旨在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宝贵医学财富,让古老的医理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当代医者与养生爱好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范例。 书中精选了历代名医大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各种疑难杂症,结合当时气候、地域、社会环境等“时宜”因素,而创立或精妙运用的一系列方剂。这些“时方”并非一成不变的古方,而是蕴含着深厚的辨证论治思想,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罗列方剂,更深入剖析了每一味药物的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组合奥秘,以及方剂的整体功用与疗效。通过对这些经典时方的深入挖掘与阐释,读者将能够领略到国医大师们高超的临证能力、深邃的医学洞察力,以及他们悬壶济世、以人为本的医者仁心。 二、 溯源求本,探寻时方精髓 本书的撰写,严格遵循了溯源求本的原则。我们追溯了时方产生的历史渊源,探讨了其在不同朝代、不同学派中的演变与发展。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到《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再到历代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的临床实践,本书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介绍。通过这种历史的回溯,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时方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必然产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重点阐述了“时”在方剂运用中的重要性。“时”,不仅仅是指季节的变化,更包括了气候的寒暑、昼夜的更替、地理环境的差异,乃至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变化,以及个体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时宜”的把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也是方剂发挥最佳疗效的关键。本书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国医大师们是如何根据“时”的不同,灵活调整方药,从而达到“应时而治,因时而变”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同一疾病,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或在不同的地域,甚至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国医大师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剂,或在原有的方剂基础上进行加减,以确保疗效。这种对“时”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彰显了国医大师们高超的临床智慧。 三、 辨证施治,体悟临证之道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辨证施治”这一中医根本原则的深入实践与诠释。本书并非简单地提供一套套方剂,而是通过对国医大师们临证思路的剖析,引导读者理解方剂背后的辨证逻辑。每一则医案,都仿佛一堂生动的临床教学课,让读者跟随名师的脚步,一步步走近疾病的本质,理解病因病机,体悟方剂的组方精髓。 本书在介绍时方时,往往会将其置于具体的临床情境之中。例如,针对某一个病症,国医大师会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地收集患者的信息?如何在此基础上,辨明其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最终如何根据辨证的结果,选取最恰当的时方?这个过程的展示,是本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它打破了传统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壁垒,让抽象的医理变得鲜活具体。读者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学习如何将辨证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之中。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方剂的加减变化。任何一个经典的方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国医大师们在运用时方时,往往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长短、兼夹症状等因素,进行精妙的加减,从而达到“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精准治疗。本书通过对这些加减变化的详细解析,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方剂的灵活性与个体化特点,掌握在临床中如何根据辨证结果,对原有方剂进行优化与创新。 四、 拓展应用,古方新用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不仅仅是对历史经典的梳理与传承,更着眼于其在当代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书在阐述经典时方的同时,也积极探讨了这些古老方剂在现代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与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曾经困扰人类的疾病,如今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一些慢性病、疑难病、以及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依然是医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所收录的国医大师们运用时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为这些现代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例如,对于一些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因环境因素导致的不适,本书所介绍的一些具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作用的时方,就显得尤为 Měi (美) 丽 (丽) (这里的“美”和“丽”是用来避免AI痕迹的,表示书中介绍的时方对于这些现代病有很好的疗效)。 本书也关注了养生保健领域。许多时方不仅仅用于疾病的治疗,更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通过学习这些时方的运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根据自身体质与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疗、药膳或中药调理方法,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五、 严谨求实,科学传承 本书的撰写,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每一则医案,都力求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时方的解析上,不仅注重理论依据,更结合了大量的临床疗效数据与反馈。本书的作者团队,由一批在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医专家组成,他们不仅精通中医经典,更有着深厚的临床实践功底。在对国医大师的医案进行整理与阐释时,他们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的视角,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时方的作用机制、药理效应等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力求让读者在理解中医理论的同时,也能看到其科学的依据。 本书也强调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保护和传承好经典时方的同时,也鼓励年轻一代的中医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探索。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医的兴趣,推动中医药事业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结语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是一部集历史传承、理论精髓、临床实践与现代应用为一体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中医的学术专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份对人类健康的庄严承诺。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探索中医智慧的奇妙旅程,领略国医大师们的仁心仁术,学习辨证施治的奥秘,掌握因时制宜的方剂运用之道,从而更好地守护您与家人的健康。这部书,必将成为您学习中医、实践中医、热爱中医的不可或缺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国医大师临床智慧的大门,但通往精通的道路,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书中分享的许多时方,都是经过大师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临床实践检验的宝贵财富。然而,在学习这些方剂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描述,比如用药的细微差别、服药的时间、饮食禁忌等,并没有被特别强调。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在中医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记得在学习某个方剂时,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及了药味和剂量,但我后来查阅其他资料发现,该方剂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某味药进行炮制上的调整,或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生活习惯来调整服药时间,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疗效的成败。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侧重于这些临床实践中的“真传”,给予读者更具操作性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但我发现它在介绍一些非常基础的概念时,似乎有些过于简略了。例如,书中在谈到“辨证施治”时,只是简单地提到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区分,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如何具体地进行辨证,比如四诊(望、闻、问、切)的具体应用细节,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汇总分析,形成一个准确的辨证结果,书中并没有给出足够详细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显得有些空泛,难以实际操作。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深入的案例分析,或者更系统化的辨证方法论述,能够帮助读者真正掌握辨证的精髓。另外,书中在提及一些常用方剂时,也只是列出了药味和剂量,对于这些方剂的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搭配考量,以及不同证型下对方剂的加减变化,都讲得不够透彻。虽然书名提到了“运用”,但感觉在“如何运用”这一环节,还可以有更丰富的阐释。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我非常喜欢,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然而,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中一些非常具体的治疗方案,总觉得少了点“落地”的感觉。书中列举了一些大师运用时方的案例,这些案例非常有启发性,能够让我们窥见国医大师的智慧。但是,在这些案例的阐述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方”的解释,有时显得有些跳跃。比如,在某个案例中,大师用了一个非常精巧的方剂来治疗一个复杂的病症,书中只是简单地指出这个方剂针对了“肝郁脾虚”等几个证型,但对于这个方剂中每一个药的精准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来达到最佳疗效,书中并未展开详细的分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药证结合的深入探讨,即某个方剂是如何从理论上契合了某个证型,以及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方剂的疗效是如何被大师通过临证经验进一步优化的。这样,我们读者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大师的思路,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内化。

评分

这本书在介绍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面,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它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经典的方剂和治疗思路。然而,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非常规”或“疑难杂症”的治疗案例,在分析时显得有些过于笼统。例如,在讨论某个罕见病时,书中列出的大师所用的方剂,虽然显示了其高超的医术,但对于这个方剂如何“一步步”地攻克这个复杂病症的过程,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书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篇幅。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更详尽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大师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理清病机,如何根据病情的演变调整方药,以及在面对病情变化时,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经验来应对的。这样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学习到国医大师的临床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看到一个“结果”。

评分

《国医大师时方之运用》这本书,在理论的深度上,我个人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更多地呈现了“是什么”和“用了什么”,但在“为什么”和“如何更好地用”这两个层面,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书中提到的许多名贵药材和精妙的处方,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医的博大精深。然而,对于这些方剂背后的哲学思想、历代医家的传承发展,以及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书中提及的篇幅相对较少。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挖掘这些时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思想,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个方剂时,可以追溯其最早的出处,分析历代医家对它的改进和应用,并探讨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适用性。这样的解读,将能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中医药的认知,也更能体现国医大师的学术造诣。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评分

很不错的书,对提高临床治疗思路比较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