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中振,肖培根 编
图书标签:
  • 药用植物
  • 中药
  • 植物学
  • 本草
  • 医学
  • 植物图鉴
  • 中医药
  • 传统医学
  • 植物化学
  • 药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06289597
版次:1
商品编码:1027629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是一部奇书:现代药理与传统性效、植物基原与药材、精美药图与精练解说、中国与西方、中文与英文、资料翔实与新颖见解等等,全都如此和谐地融汇在一书,雅俗共赏,简明实用,令人爱不释手。是一部精心编写、印制精美的大型药物植物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学术著作;是一部融会中西古今学术精华而又有创新的传世之作。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收集了800多种常用植物。其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涵括每种药用植物的中英文及拉丁文名称、药用部位、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是从事医药研究、生产、开发、检验以至销售人员的极为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赵中振,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课程主任,兼任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香港卫生署中药标准科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美国草药典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中药鉴定与质量研究。
  198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198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学硕士,1992年,东京药科大学药学博士,主编《中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百方图解》《百药图解》系列丛书(中、英文版)、《香港中药材图鉴》(中、英文版)、《中药显微鉴别图鉴》(中、英文版)、《香港容易混淆中药》(中、英文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当代药用植物典》,收集常用药用植物800余种,融会古今、荟萃中西,有利于促进中西医药学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对于从事中医药研究、教学、临床、生产、检验、贸易的人员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会长 陈可冀
  
  ★《当代药用植物典》,中国科学性与实用性完美的结合,书中精美的职务与药材图片缘自作者多年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评注中发表有作者对每种植物的应用的独到见解,这对于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录

前言
主编介绍
编辑及统筹委员会
《当代药用植物典》编写说明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
广州相思子
相思子
磨盘草
儿茶
龙舌兰
高良姜
益智
刺苋
白豆蔻
草果
阳春砂
穿心莲
番荔枝
白木香
广防己
奇蒿
马蓝
艾纳香
苎麻
木棉
鸦胆子
落地生根
苏木
木豆

翅荚决明
积雪草
鹅不食草
土荆芥

肉桂
化州油
黄皮
水翁
肾茶
羊乳
闭鞘姜
姜黄
蓬莪术
徐长卿
降香檀
野胡萝卜
广金钱草
龙眼
剑叶龙血树

地胆草
问荆
木贼
谷精草
丁香
飞杨草
地锦

粗叶榕
钩吻
千日红
匙羹藤
绞股蓝
千年健
蛇足石杉
田基黄
扣树
八角茴香
素馨花
灯心草
山柰
红大戟
马缨丹
枫香树
荔枝
山鸡椒
过路黄
杜果
紫茉莉
苦瓜
罗汉果
巴戟天
九里香
肉豆蔻
夹竹桃
白花蛇舌草
牛至
木蝴蝶
紫萁
酢酱草
赤小豆
石仙桃
芦苇
余甘子
叶下珠
荜茇
胡椒
鸡蛋花
广藿香
番石榴

使君子
溪黄草
毛茛
小毛茛
羊踯躅
桃金娘
茅莓
芸香
檀香
大血藤
虎耳草
野甘草
天葵
千里光
光叶菝葜
龙葵
水茄
越南槐
紫萍
繁缕
独脚金
马钱
桑寄生
诃子
钩藤
乌饭树
蜘蛛香
紫花地丁
南岭荛花
两面针

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中文笔画索引
拼音索引
英文名称索引

总索引
拉丁学名总索引
中文笔画总索引
拼音总索引
英文名称总索引


前言/序言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一部权威的植物医药宝典 前言 在浩瀚的自然界中,植物不仅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石,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的重要资源。自古以来,人类便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从中汲取生命所需的养分,并逐步探索植物的药用价值,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传统医药智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植物的认识也日益深入,药用植物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正是这样一部集大成之作。它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数载的心血,是当前药用植物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当代药用植物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曾荣获2010年度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其价值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内容概述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植物图谱或药物手册,它是一部严谨、科学、系统且内容翔实的学术著作。本书汇集了国内外药用植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分布,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再到临床应用、炮制工艺等各个方面。其内容之广泛、论述之深入,在同类书籍中堪称翘楚。 一、 植物学特性与资源分布 本书的开篇,详尽地描绘了每一味药用植物的“身份证”。对于每一种收录的植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植物学描述,包括其科属、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以及适宜生长的生境、地理分布范围等。这些信息对于准确鉴定植物,辨别真伪,避免混淆至关重要。书中通常会配以精美的彩图或黑白插图,直观地展示植物的形态,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识别。 除了基础的植物学描述,本书还着重探讨了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这包括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蕴藏量、生长习性等的调查统计,以及对人工栽培药用植物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产量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濒危或珍稀药用植物,书中会特别指出其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强调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体现了对自然资源负责任的态度。 二、 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药用植物的药效,归根结底源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本书在这一部分投入了大量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每一种药用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这包括了各类化合物的分类,如生物碱、苷类、黄酮类、萜类、酚类、挥发油、多糖等,并尽可能地阐述了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含量及分离提取方法。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通过引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和临床实验结果,详细解释了药用植物及其活性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在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神经系统调节、代谢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功效。这部分内容是本书最能体现“当代”二字之处,它将传统的经验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和验证,为药用植物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临床应用与配伍 基于对植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深入了解,本书进一步阐述了药用植物的临床应用。对于每一种药用植物,都会列举其在中医辨证施治中的经典应用,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说明其在治疗各类疾病中的具体疗效。 书中还会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包括内服(汤剂、丸剂、散剂、胶囊等)和外用(膏剂、散剂、洗剂等)的具体指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会探讨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应用。中医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的配伍能够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经验,以及在特定病症下的配伍方案,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四、 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药用植物的炮制,是中药发挥药效的关键环节。未经过炮制的植物原药,其药性可能不强,甚至有毒性。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如炒、炙、蒸、煮、晒、晾等,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达到“改变药性,缓和烈性,矫味矫臭,便于制剂”等目的。 本书对重要的药用植物,会详细介绍其传统的炮制方法和现代改进的炮制工艺。这包括了炮制的时间、温度、用料(如水、酒、醋、蜜等)以及具体的步骤。同时,本书也关注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问题。在现代医药产业化的背景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至关重要。本书会涉及药材的采收、贮藏、鉴定以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提供了依据。 五、 现代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当代”的药用植物典籍,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知识的梳理,更会关注和展示药用植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这包括了在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分离纯化、药理毒理学、药物开发、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技术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还会对未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药开发、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等议题进行展望。它鼓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挖掘药用植物的潜在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团队与权威性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的编纂,汇聚了国内外在植物学、药学、中医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他们来自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以及制药企业,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严谨的审稿制度和精益求精的编辑团队,确保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前沿性。 读者对象 本书不仅是中医药从业人员(包括医生、药师、中药师)、植物学研究人员、药物化学研究人员、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中医药爱好者、保健品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对药用植物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重要读物。 总结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巨著。它系统地展现了当代药用植物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连接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桥梁。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药用植物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卓越的贡献。荣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是对本书质量和价值的最高肯定,也激励着编著者们继续探索植物的奥秘,造福人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医药学界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对中国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有力证明。我在高校从事药学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权威的知识传达给我的学生。过去,我们往往需要参考多本不同的著作,才能覆盖到药用植物的各个研究层面。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以一种高度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对当代药用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从植物的分类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到临床应用,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令我赞赏的是,它不仅关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药用植物,还收录了许多近年来被发掘出来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型药用植物。书中对这些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尤其是活性成分的鉴定和结构解析,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它还对这些植物的毒性、安全性以及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药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内容高度凝练,信息密度极大,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药学、中药学、植物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的学生建立起对当代药用植物研究的整体认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药学领域的一场及时雨!我是一名在中药材研究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研究员,这些年,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权威地梳理当代药用植物研究进展的典籍,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我翻开《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才真正感受到“集大成”的意义。首先,它不是那种陈旧的、只罗列植物名称和功效的简单工具书。这本书的编纂者们显然在植物学、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并且紧密结合了当下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每一株植物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形态特征和药材来源,而是深入到了化学成分的鉴定、药理活性的阐释、作用机制的探讨,甚至是分子层面的证据。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的图文并茂,许多植物的彩色图片都非常清晰,甚至包括了显微结构的图像,这对于植物的准确鉴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还收录了大量近些年来的科研文献和专利信息,这使得这本书的时效性非常强,能够反映出当前药用植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我特别欣赏它在方法学上的介绍,一些先进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都有所涉及,这为我的实验设计提供了很多启发。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定价,它是一部值得药学研究者、临床医生、制药工程师乃至对中医药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应常备的参考书。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都市白领,平时也比较注重健康养生。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天然植物在保健和养生方面的作用很感兴趣。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这本书,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拿到书后,我惊叹于它内容之丰富和严谨。这本书的“当代”二字,真的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医学层面,而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为大家揭示了许多药用植物的奥秘。我喜欢它对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充满了科学性和说服力。比如,对于一种常见的养生植物,它会详细介绍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什么,这些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保健功效,甚至还能找到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作为支撑。这让我觉得,自己对这些植物的认知不再是模糊的“听说”,而是有了更清晰、更科学的理解。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和保存药用植物的建议,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它避免了市面上一些不靠谱的养生信息的误导,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天然植物的保健作用。虽然书中包含了很多专业术语,但它的编纂者们很巧妙地通过清晰的结构和图示,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健康信息来源,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来照顾自己的身体。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基层药店工作多年的执业药师,我一直非常关注我们国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希望能了解那些最新研究成果如何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应用。拿到《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后,我真的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也极具指导意义。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和一些新兴的药用植物,还对它们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很多内容都引用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疗效评价,这让我在给顾客推荐中药饮片或者指导他们使用相关制剂时,能够更加自信,也更有依据。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病情,传统的经验有时会显得不够充分,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它会介绍一些具有潜力的药用植物,并列举了相关的研究证据,这让我能够拓宽思路,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用药建议。此外,书中对一些植物的炮制方法和质量控制也有专门的介绍,这对于保证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药用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内容,这让我们作为从业人员,也更加意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知识平台,让我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医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们国家的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真正了解它们的人并不多,很多宝贵的知识都散落在民间或者专业的书籍里,普通人很难获取。所以,当我看到《当代药用植物典:第四册》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刚翻开,就被它严谨而不失生动的风格吸引了。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的很多介绍都写得非常清晰易懂。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植物学描述,而是将每一种植物的历史渊源、民间应用、以及现代科学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都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传统中药材的“现代化”解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解释古人的经验,这让我对传统中医药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书中对每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潜在的健康益处的介绍,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细节,让我了解到这些植物是如何在我们体内发挥作用的。而且,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植物。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信息,这让我意识到,在享受这些宝贵资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承担起保护它们的责任。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用耐心和热情,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丰富多彩的药用植物世界的大门,让我收获良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