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中振,肖培根 编
图书标签:
  • 药用植物
  • 中药
  • 植物学
  • 本草
  • 医药
  • 植物图鉴
  • 中医药
  • 传统医学
  • 植物化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062889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7583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5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的主要特色在于:
  1.融汇中西:全书分为3篇共4册,分别为东方篇(一及二册)、西方篇(第三册)与岭南篇(第四册)。内容包括不同传统医学体系的体统用药,也涉及新兴的药用植物产品、天然健康产品、天然化妆品、天然色素等。
  2.与时俱进:作者除对海内外药用植物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外,对浩瀚的传统药物学文献资料也进行了系统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力求展示每种药用植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海内外研究的新进展。全书完成后,还将是一套不断更新的资料库。
  3.图文并茂:本书照片大多为编著者长年跋山涉水、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科学地记录了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生动地展现了药用植物生长的自然风貌。书中收录的对号标本已完好保存于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标本中心。
  4.温故知新:《当代药用植物典》的编纂,不是简单的文献堆砌,每篇专论后均附有评注,对于植物药的开发与持续利用,阐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书中还对部分中药安全性用药的问题给予提示。
  5.中英双语:全书将分为中、英文版先后出版,以便国际交流。
  综观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从事医药教育、科研、生产、检验、管理、临床、贸易等方面的人士参考。

内容简介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收集了800多种常用植物。涵括每种药用植物的中英文及拉丁文名称、药用部位、主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简介

  赵中振,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课程主任,兼任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香港卫生署中药标准科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美国草药典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中药鉴定与质量研究。
  198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198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学硕士,1992年东京药科大学药学博士。
  主编《中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百方图解》、《百药图解》系列丛书(中、英文版),《香港中药材图鉴》(中、英文版),《中药显微鉴别图鉴》(中、英文版),《香港容易混淆中药》(中、英文版)。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主编介绍
编辑及统筹委员会
《当代药用植物典》编写说明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
海带
独一味
脱皮马勃
益母草
独行菜
川芎
藁本
女贞
百合
乌药
紫草
半边莲
忍冬
淡竹叶
丝瓜
宁夏枸杞
地瓜儿苗
海金沙
望春花
厚朴
阔叶十大功劳

川楝
蝙蝠葛
薄荷

石香薷

羌活
麦冬
鸡矢藤
芍药
牡丹
川赤芍
人参
三七
罂粟
云南重楼
紫苏
白花前胡
裂叶牵牛
黄檗
黄皮树
商陆
半夏
车前
侧柏
桔梗
远志
……
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中文笔画索引
拼音索引
英文名称索引



前言/序言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 一部集大成、创新性的药用植物研究巨著 概述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植物图谱或药学手册,它是一部集大成、开创性地梳理和阐释中国当代药用植物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本册作为该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前人智慧的结晶,又融入了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更在于其为现代药物研发、生态保护以及人类健康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学术水准和宏大的视野,系统地收录、整理、研究并呈现了当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内容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撰写,并非简单地罗列植物名称和功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条目背后,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详尽剖析。其内容之精细,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植物学特征与分类: 对于每一种收录的药用植物,本书都提供了极为详尽的植物学描述。这包括但不限于: 形态学特征: 从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各个器官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排列方式进行精准描绘。例如,描述某植物的叶片是互生还是对生,叶缘是全缘还是锯齿状,花瓣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其在花序中的排列等。这些细节不仅有助于读者进行准确的植物鉴定,也常常与植物的药用成分和活性密切相关。 生长环境与分布: 详细阐述了该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光照强度以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范围。这对于药用植物的野外采集、栽培引种以及生态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某种喜湿润、阴凉环境的植物,其生长区域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地貌和气候带。 植物分类学地位: 明确指出该植物所属的科、属,并与其他近缘种进行必要的区分和比较,避免混淆。科学的分类是认识植物的基础,也是理解其演化和药用价值谱系的关键。 2. 药用价值与炮制工艺: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其作为“药用植物典”最突出的价值所在。 药材基源: 明确了可供药用的植物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甚至全身(如全草)。清晰的基源是保证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前提。 传统药用历史与文献记载: 追溯了该植物在历代本草典籍中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认识的演变,以及其在中国传统医药体系中的应用历史。这不仅是对中华医药文化的传承,也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历史借鉴。 现代药理研究: 汇集了当前最新的国内外药理学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该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例如,针对某一植物,可能详细介绍了其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等方面的实验证据,并探讨了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化学成分分析: 对植物中所含的活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等。本书会尽可能地列出主要的化学成分结构式、含量范围以及这些成分与药用功效的关联性。 临床应用与疗效: 总结了该植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经验,包括其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应症与禁忌症。这部分内容往往结合了大量的临床观察、病例分析和疗效评价。 炮制工艺研究: 详细介绍了该植物的传统炮制方法(如炒、炙、蒸、煮、晒、晾等)及其对药效的影响。并可能涉及现代科学对炮制工艺机理的研究,例如,炮制如何改变了化学成分的构成、稳定性或生物利用度。 3.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鉴于当前生态环境的挑战和药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本书也高度关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濒危状况评估: 对部分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本书会进行生存状况评估,分析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栽培与繁殖技术: 介绍了一些经济、重要的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育种方法和繁殖途径,旨在推广人工栽培,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保障药材供应。 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对于一些复杂的天然药物,本书可能还会介绍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这有助于实现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鉴别。 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探讨了药用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多重价值。 学术价值与创新性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汇集,更体现在其学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科学性与系统性: 本书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将传统中医药的经验智慧与现代生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内容体系严谨,逻辑清晰,对每一种药用植物的阐释都力求科学、客观、准确。 前沿性与时代性: 书中收录的研究成果,大量反映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许多前沿的药理学机制、化学成分的发现、以及新的药用开发思路,都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高度的时代意义。 实践指导性: 本书的内容,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库,更是广大医药工作者、植物学研究者、药物研发人员、中药生产企业以及对药用植物感兴趣的读者的重要参考。它为药物的发现、新药的开发、药材的质量控制、临床用药的优化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宝贵的实践指导。 国际视野: 在对中国药用植物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本书也可能借鉴和引用了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其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促进了中外药用植物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荣誉与影响力 本书荣获2010年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这一殊荣充分肯定了其在学术质量、内容价值、社会效益和出版水平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中国政府出版奖是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项,能够获得此奖,意味着《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在众多优秀出版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的佼佼者。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本书编纂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其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推动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 结语 《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是一部集学术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划时代巨著。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全面、深入地展现了当代中国药用植物研究的辉煌成就。本书不仅是记录和梳理中国宝贵药用植物资源的权威性著作,更是激励未来科研探索、推动人类健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灯塔。它的出版,无疑将对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乃至全球的天然药物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我们身边的植物,特别是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是一种回归自然、关爱自身的方式。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探寻这条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我并不是专业的医药研究人员,但对身边一些常见的草药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常常在野外或者公园里见到一些植物,虽然觉得它们可能有些特别,但却叫不出名字,更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复杂的植物学和药理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识别更多具有潜力的药用植物,理解它们是如何被古人发现并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关于植物的采集、炮制以及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加科学、审慎地对待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民间偏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这种对自然科学和传统医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人的一次及时雨。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就被它厚重而精致的装帧吸引住了。扉页上印着“2010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的字样,更是增添了几分期待。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权威、系统且易于查阅的药用植物百科全书。市面上确实有不少这类书籍,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粗略,难以满足我既想了解科学严谨的论述,又希望有清晰图文对照的需求。这本《当代药用植物典》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尤其看重的是其内容的严谨性,以及信息的可信度。毕竟,药用植物涉及生命健康,一点点的差错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看到它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奖项,我心里就有了底,觉得这一定是一部经过层层筛选、由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的力作。这种专业性和权威性,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最宝贵的品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认识那些在自然界中默默奉献的草木精灵,了解它们神奇的功效和古老的应用智慧。

评分

我是一名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于自然界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书本和影像资料。当我了解到《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这本书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我便充满了好奇。我想了解,在这本厚重的书中,究竟收录了哪些神奇的植物,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去认识一些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的植物,了解它们奇特的形态、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被发现和应用的过程。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关于植物图片和插画的质量,因为在我看来,清晰、逼真的图文描述,是帮助我理解和记忆植物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药用植物世界,让我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启迪。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虚拟的植物探险之旅,让我能够足不出户,却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植物风采。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药典”,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而药用植物正是其最核心的载体之一。我一直觉得,了解药用植物,就是在了解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了解祖先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守护健康。《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虽然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著作,但我相信它一定深深根植于传统的实践和理论之上。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将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现代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图鉴”或“手册”,而是能够讲述植物背后的故事,让我在认识它们的形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和人文关怀。我想通过这本书,去追溯那些药用植物的“前世今生”,理解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过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健康的重要保障。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好的工具书,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内容的权威性,更要有易于理解和检索的特性。《当代药用植物典:第二册》在获得国家级大奖之后,我对其编撰的专业性和细致程度充满了信心。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植物信息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本能够清晰地分类、准确地索引的书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完善的植物检索系统,无论是按科属、按药用部位,还是按功效主治,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我想要的信息。另外,我非常重视书中的描述是否通俗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一本优秀的书,应该能够有效地连接专家知识与大众需求。我相信,这本书能够通过其严谨的科学论证和人性化的编排设计,成为我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相关的知识,让我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能有更多的知情选择和科学依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