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美國戰略情報機構情報分析的曆史經驗為素材,以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方法為分析框架,歸納戰略情報分析的理論、方法和組織機構以及麵臨的挑戰。全書從戰略情報分析的概念入手,以戰略情報分析的科學性為基石,從組織機構、研究方法、認知偏見、産品送達四個方麵總結情報分析的規律。本書純屬學術研究,全部材料均來自公開齣版物,同中美兩國情報機構沒有任何關係。
第一章情報
第一節情報的性質
第二節情報的定義
第三節情報過程
第二章戰略情報
第一節定義
第二節機構
第三節服務對象
第四節情報哲學
第三章戰略情報分析
第一節情報分析與社會科學
第二節情報分析的特徵
第三節概念
第四章組織和管理
第一節內部結構
第二節管理模式
第三節收集與分析的閤作
第四節部門協調
第五節情報與決策的溝通
第六節決策
第七節培訓
第五章分析方法
第一節情報分析是科學嗎
第二節理論的作用
第三節分析程序
第四節分析方法
第五節定量分析
第六章認知過程
第一節認知模式
第二節認知偏見
第三節應對之策
第七章情報産品
第一節成品情報
第二節情報産品之間的競爭
第三節情報知識與政策知識的界限
第四節情報評價
第五節情報寫作
第八章戰略情報分析的睏境
第一節社會科學的預測功能
第二節情報分析的睏境
第三節與錯誤共生
情報被人稱為“地球上第二古老的職業”。從有人類社會開始,便有情報活動。古代的國王、將軍偶而使用“間諜”、“奸細”或“探子”,工業革命前後歐洲國傢齣現瞭常設對外情報機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瞭綜閤性現代情報機構。今天,每個國傢都擁有規模不等的情報機構,情報成為國傢政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彆是一些擁有廣泛國際利益的大國,尤為重視情報投資及情報應用。以美國為例,2013財年美國情報預算增長到526億美元,占全部國防開支的10%左右,當年美國直接雇傭情報人員近10��7萬人。Greg Miller,“‘Black budget�� summary details U�盨�眘py network�餾 successes,failures and objectives”,The Washington Post,August 29,2013,http://www�眞ashingtonpost�眂om/world/national-security/black-budget-summary-details-us-spy-networks-successes-failures-and-objectives/2013/08/29/7e57bb78-10ab-11e3-8cdd-bcdc09410972_story�県tml��
有瞭情報,就有對情報工作的研究。目前,學術界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情報工作研究著作是《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用間篇》指齣“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精準地概括瞭到目前為止一切人力情報的種類。現代情報學則起源於1949年美國人肯特(Sherman Kent)撰寫的《為美國世界政策服務的戰略情報》(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一書。Sherman Kent,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Princeton,New York,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Second Printing,1971�庇紗絲杉�,作為一門現代新興學科,情報學誕生的時間並不算太晚。早在1955年,肯特就說,今天的情報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是像大多數職業一樣呈現齣學科的特徵,它發展齣公認的方法、專用的術語、自己的理論和精緻的技術。Harold P�盕ord,Sherman Kent and the Board of National Estimates:Collected Essays,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Center,1994,http://www�眂ia�眊ov/csi/books/shermankent/toc�県tml�比歡�,由於種種復雜原因,從肯特齣版第一本情報學專著至今,60多年過去瞭,情報學並未取得重大進展與突破,就一門學科而言仍然是一個未發育成熟的胚胎。2000年,美國中情局助理局長艾倫(Charles E�盇llen)在哈佛大學的討論課上說:“我們談論情報學,但情報學尚未誕生。不是我沒有看到,而是它確實不存在。”Seminar on Intelligence,Command and Control,Intelligence:Cult,Craft,or Business,Charles E�盇llen(assistant director of central intelligence for collection),Guest Presentations,Spring 2000��
緒論戰略情報分析:方法與實踐情報學與國際關係學幾乎齣現在同一時代,相差不過二三十年,現在情報學作為國際關係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卻是國際關係學中最不被理解、最缺乏理論的領域。對此,有學者認為這是情報自身的“封閉性”造成的,情報給人的神秘感、不道德印象讓學術研究“敬鬼神而遠之”。如,1984年英國兩位著名曆史學傢引用英國外交次長賈德乾(Sir Alexander Cadogan)的話說:“情報是國際事務中一個被遺忘的角落”。Christopher Andrew and David Dilks(eds),The Missing Dimension:Governments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4,quoted by Len Scott and Peter Jackson,“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Vol��19,No��2,Summer 2004,p��140�蓖�時,另外一些學者指齣,情報學睏頓的原因是其難度太大,不是被人遺忘,而是無人能攻剋。1985年美國曆史學傢拉剋(Walter Laqueur)說:“建立完整情報學的所有企圖都以失敗告終”。Walter Laqueur,A World of Secrets:The Uses and Limits of Intelligence,New York,NY:Basic Books,1985,p��8�毖Э票謊芯空咚�遺忘是外因,學科本身難度大是內因。20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又是30多年過去瞭,這兩個因素仍是情報學發展的主要障礙。
像其他所有職業一樣,情報人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通過實踐積纍知識,為情報學理論儲存基本素材。但因為情報的秘密性質,他們隻能以口頭轉述、內部交流或職業培訓的方式代代相傳。這種原始的知識積纍方式在橫嚮上不能同其他學科、外部學者交流,難以産生雜交優勢;在縱嚮上不能有效、完整地總結實踐經驗,最終隻形成一些零星的、散落的知識碎片。半個世紀前,中央情報局分析員肯特就深謀遠慮地意識到瞭這一問題。在他的推動下,中情局1955 年創辦情報學專業刊物《情報研究》(Studies in Intelligence),後來還建立情報學專業研究機構“情報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此後,情報學研究逐漸從秘密嚮半公開、公開發展,從美國嚮以色列、英國、澳大利亞擴展。今天,美國依然站在情報學研究的最前沿,仍然是情報學研究的重鎮。美國之外,隻有以色列、澳大利亞、英國、日本有少量情報學研究成果。
即使在美國,情報學研究也舉步維艱。情報專業人員有“素材”沒“自由”,學者有“自由”沒“素材”。最近幾年來,曾經封閉的情報學邁開瞭緩慢的開放步伐,展露齣一點點的冰山之角。美國解密瞭大量情報資料,越來越多的情報分析人員退休後撰書立傳,各種各樣的情報調查委員會公布瞭一個又一個調查報告。從學科發展的角度看,鑒於有大批量情報素材的湧現,目前是情報學研究的一個機遇期,特彆是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涉足情報學研究的機遇。這說明,阻礙情報研究的外因有所鬆動。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社會科學理論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剋服情報學研究內因限製的條件仍不具備。從理論發展和創新的角度觀察,隻能說目前是情報學研究的小機遇,而不是大發展時代。
情報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從應用的視角看,中國需要情報理論。中國曾是世界上最早提齣情報學理論的國傢,《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迄今仍是情報學教學中最基礎的教材。然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興起的現代情報學理論,中國不僅未參與其中,而且對此知之甚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自己公開的情報學理論,甚至連翻譯、介紹國外情報學的工作都沒有展開。沒有情報理論的情報工作肯定會走彎路的。
戰略情報分析是情報學裏距離社會科學最近、難度最大的一個分支,是一門跨學科的應用科學。它既需要情報事業本身來積纍知識,也要從其他社會科學中尋找方法和經驗,因而是最適閤社會科學工作人員從事的情報學研究領域。“情報分析是情報過程中最有魅力的,但最不被理解、最得不到承認的部分。”Arthur S�盚ulnick,Fixing the Spy Machine:Preparing American Intelligence for the Twenty�瞗irst Century Westport,CT:Praeger,1999,p��13�北臼檠≡袂楸ㄑе凶罱詠�社會科學的戰略情報分析為研究對象,以最開放的美國情報工作為實踐經驗和資料來源,試圖尋找戰略情報分析中的一些普遍規律。戰略情報研究的文獻大緻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曆史學的研究方式。曆史學傢把戰略情報作為影響決策的一個因素,通過研究戰略情報來獲取解釋決策或政策的新證據,研究重點是戰略情報在決策中的作用。他們的資料來源主要是曆史檔案和解密情報,主要研究力量在英國。第二類是交叉性應用科學的研究方式。試圖建立自己的理論框架,不僅解釋戰略情報成功與失敗的原因,而且主要研究政治、分析方法、個人認知、組織管理對情報分析的影響,研究重點是戰略情報分析,主要研究力量在美國。第三類是政治學的研究方式。把情報機構作為國傢統治的一種工具,把戰略情報作為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一般而言,這一類的研究者不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情報研究。參照上述分類方法,本書應當屬於第二類,即把戰略情報分析作為一門交叉性應用科學來研究。應當說,這是戰略情報研究中公開程度最高、學術介入較深的領域,著作、成果都頗具規模。
首先,一些學者、前情報官員投身於戰略情報分析的理論建設,取得瞭一定成就。1949年,美國前戰略服務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OSS)分析員肯特齣版《為美國世界政策服務的戰略情報》(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一書。Sherman Kent, 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Princeton,New York,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Second Printing,1971�幣蛭�該書具有的奠基性地位,肯特也因此成為西方公認的現代情報學之父。肯特的貢獻不僅是將情報分析作為現代情報的核心來研究,而且提齣瞭情報分析中的基本概念、變量、悖論等,奠定瞭戰略情報分析的研究基礎。1956年美國前國務院情報與研究局局長希爾斯曼(Roger Hilsman)所著《戰略情報與國傢決策》(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Decision )也是情報研究中的經典作品,Roger Hilsman,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Decision,Glenco,IL:The Free Press,1956�敝饕�貢獻在於作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采訪瞭大量決策官員,深刻論述瞭情報與決策之間的復雜關係。1957年軍事情報分析員普拉特(Washington Platt)齣版《戰略情報産品:基本原則》(Strategic Intelligence Production:Basic Principles)一書,Washington Platt,Strategic Intelligence Production:Basic Principles,New York,NY:Frederick A�盤raeger,1957�敝饕�從實用角度把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到情報分析中,讀起來有點像分析員培訓手冊。2002年蘭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顧問舒爾斯凱(Abram N�盨hulsky)發行第三版的《秘密戰爭:瞭解情報世界》(Silent Warfare:Understanding the World of Intelligence),其最突齣的貢獻在於說明瞭當代美國所理解的情報內涵、外延與特質。Abram N�盨hulsky,Gary J�盨chmitt:Silent Warfare:Understanding the World of Intelligence,the third edition,Washington,D�盋�保築rassey�餾 Inc��,2002�� 1999年中情局情報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齣版情報分析方法論專傢鬍葉(Richard J�盚euer)的《情報分析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此書齣版後一直是美國情報共同體各培訓機構的必備教材,也是迄今為止戰略情報學中唯一關於認知偏見的學術專著。Richard J�盚euer,Jr��,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1999��
其次,重大情報失誤往往會引起國會調查,因而會有大量資料公開,學者也會隨之進行研究,對情報失誤的研究是戰略情報學成果最豐富的一個領域。這些著作的研究對象是已經發生的特定案例,對於構建情報學的普遍規律有一定的藉鑒意義。美國情報研究人員研究較深入的情報失誤案例包括:珍珠港事件、十月戰爭、越南戰爭、“9·11”事件等。曆史學傢沃爾斯泰特(Roberta Wohlstetter)1962年所著的《珍珠港:預警與決策》(Pearl Harbor:Warning and Decision),直到今天仍是珍珠港事件研究最權威的作品,不僅對曆史研究來說是這樣,對情報研究也是如此。沃爾斯泰特對珍珠港事件的研究錶明,情報的“不確定性”不可避免,這種對情報事業的悲觀態度影響深遠。Roberta Wohlstetter,Pearl Harbor:Warning and Decis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鼻鵪嫖�員會發錶的調查報告之一《對外情報和軍事情報》(Foreign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是針對越戰時期情報的調查,詳細介紹瞭美國各個情報機構的運作過程,以及它們各自遇到的問題,現在仍有參考價值。U�盨��,Congress,Senate,94th Congress,2d Session,the Select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al Operations,Foreign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Final Report Book 1,U�盨�盙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6�泵攔�陸軍戰爭大學(the U�盨�盇rmy War College)教授亨德爾(Michael I�盚andel)1975年齣版《觀念、欺騙和突襲:以十月戰爭為例》(Perception,Deception and Surprise:The case of the Yom Kippur War),書中指齣分析員自己的觀念偏見比敵人的欺騙更可怕,是較早論述認知偏見的作品。Michael I�盚andel, Perception,Deception and Surprise:The case of the Yom Kippur War,Jerusalem:Hebrew University Press,1975��2004年“9·11”事件調查委員會發錶最後報告,稱為《“9·11”委員會報告》(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從情報信息共享、情報管理角度提供瞭一些反恐情報的材料。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三,美國各主要情報機構都有自己的情報培訓機構,這些機構或者自己編寫,或者委托其他學者撰寫,齣版過一些情報分析培訓教材。但是,大部分培訓教材是保密的,中情局圖書館、國防情報學院圖書館都拒絕外藉。本書作者找到四本已經公開的戰略情報學培訓教材,分彆如下:1997年中情局公開的內部教材《分析方法綱要》(A Compendium of Analytic Tradecraft Notes)、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A Compendium of Analytic Tradecraft Notes,Volume I-10,http://www�盿u�盿f�眒il/au/awc/awcgate/cia/tradecraft_notes/contents�県tm�� 1995年國防情報局編寫的《戰略情報:理論與應用》(Strategic Intelligence:Theory and Application)、Douglas H�盌earth and Royal Thomas Goodden,edited,Strategic Intelligence:Theory and Application, 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1995��1984年陸軍情報部門編寫的《戰略情報分析手冊:供陸軍訓練的認知模式應用》(Application of a Cognitive Model for Army Training:Handbook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alysis)、Ruth H�盤helps,Judith A�盓nglert,and Sharon A�盡utter,Application of a Cognitive Model for Army Training:Handbook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nalysis, U�盨�盇rm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October 1984��1976年國防情報學院委托學者編寫的《情報研究方法:國防情報研究的技術和程序》(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Erome K�盋lauser and Sandra M�盬eir,Intellig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Defense Intelligence,HRB-Singer,Inc��,1976�閉廡┙灘牡墓餐�特點就是重細節、重應用,是供情報分析的新手使用的應用手冊。這些手冊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從中可以看齣美國戰略情報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簡約而不失專業感,銀灰色的底色搭配深藍色的書名,給人一種沉靜而富有深度的感覺。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清晰,字裏行間彌漫著一種知識的沉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讀起來卻發現,作者的語言非常流暢,條理清晰,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他娓娓道來,如同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開篇的引言部分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不僅僅是對本書內容的高度概括,更是在引導讀者思考“情報”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分析的必要性。這種引人入勝的開場白,讓我對接下來將要探索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章節開頭引入的案例,它們往往來自於真實世界的事件,能夠迅速將抽象的理論與實際的應用聯係起來,讓我更容易理解書中提齣的各種分析框架和方法。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工作經曆,思考書中的觀點是否能為我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這種主動的思考和聯想,使得閱讀的過程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和創造。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非常紮實,從宏觀的國傢戰略,到微觀的企業競爭,都能夠找到相應的分析切入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的各種理論模型,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以及一些更加前沿的博弈論和復雜性科學在情報分析中的應用。他並沒有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如何將這些模型進行落地,如何剋服實際操作中的睏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情報循環”的講解,作者細緻地剖析瞭情報的收集、處理、分析、分發和反饋等各個環節,並強調瞭每個環節的質量控製和風險規避。這種係統性的講解,讓我對情報分析的工作流程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作者能夠將枯燥的數據和零散的信息,通過精妙的分析,抽絲剝繭,最終指嚮問題的本質。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正是情報分析師所需要具備的核心素質,而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學習和模仿的範例。我甚至開始思考,在我的工作領域,是否也可以藉鑒書中提到的某些分析方法,來提升我們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評分從這本書的行文中,我感受到一種對嚴謹和深刻的追求。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結論的細節。我尤其欣賞他對“不確定性”的處理,他並沒有迴避情報分析中固有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而是教會讀者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規律,如何在有限的信息中做齣最優的判斷。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的分析,以及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對我來說是極具價值的。他強調瞭“預判”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預測未來,更重要的是理解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並為之做好準備。這讓我聯想到,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隻有具備前瞻性思維,纔能立於不敗之地。書中的一些關於“人際情報”和“社會網絡分析”的章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指齣,情報分析並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事實,人的因素同樣至關重要。如何理解和利用人際關係,如何洞察隱藏在社會網絡中的信息流動,這些都為我提供瞭全新的思考角度。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情報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涵蓋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從曆史上的經典情報案例,到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再到新興技術對情報分析的影響,都有所涉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虛假信息”和“認知戰”的分析部分感到震撼。作者深入剖析瞭這些現代挑戰的運作機製,以及它們如何被用來影響公眾輿論和決策過程。他提齣的識彆和應對策略,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思考,我們所處的信息爆炸時代,辨彆真僞、洞察本質的難度越來越大,而這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書中的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例如統計學在數據挖掘中的應用,以及一些定性分析技巧,比如專傢訪談和情景推演,都講得非常透徹。作者鼓勵讀者要“跳齣思維定勢”,用多元化的視角去審視問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啓發。我發現,過去我可能過於依賴某些單一的分析方法,而這本書則提醒我,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工具,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評分這本書在方法論上的探討非常深入,不僅僅是列舉瞭一些分析工具,更是從思維方式、工作習慣等多個層麵進行瞭闡述。我特彆喜歡作者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強調,他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例子,說明瞭為什麼我們需要質疑信息來源、評估證據可靠性、識彆潛在的偏見。這種對思維過程的關注,讓我意識到,技術和工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分析者的心智模式。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情報分析,例如戰略情報、戰術情報、競爭情報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特點和應用場景。這讓我對情報分析的整體圖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還花費瞭不少篇幅來講解如何撰寫一份高質量的情報報告,包括報告的結構、語言風格、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達分析結論。這對我這種習慣於將分析結果直接呈送給決策者的人來說,非常有幫助。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溝通分析結果時,是否能夠更清晰、更有說服力地錶達我的觀點,而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改進的方嚮。
評分書不錯。
評分東西是正品,物美價廉
評分買書到京東,已經成為習慣啦
評分包裝也很精美,時分好用
評分最好最實用
評分非常有用的書
評分學學市場戰略分析如何藉鑒
評分不錯!
評分包裝好,但此書內容一直繼承瞭標題高大上和內容空洞無華的優良傳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