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越南战争的历史著作中,北越上空的空战大多被围绕这场战争的政治争议所淹没。而实际上,如果不从轰炸对整个越南战争的影响来进行判断的话,北越上空的空中战役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尤其是在冷战和美苏在世界其他地区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大背景下。
当时北越上空的空战对全球力量平衡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美国和苏联都将它们的先进武器投放到了北越上空。如果美国空中力量能够在苏联地对空导弹的环境中安然无恙,那就对苏联在欧洲的部队具有很强的暗示意义了。
北越上空的空战是“现代”空战的开始——在空战中,导弹成为主要武器。与对抗地对空导弹的战斗一样,一旦大战爆发,与米格飞机进行的空战也会出现在欧洲上空。但不一样的是,地对空导弹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技术性的,而米格飞机的威胁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对美国空战能力更为全面的考验——飞行员的技术,飞机和导弹的性能,指挥与控制的效能——也是对美国空中力量更为困难的考验。
马歇尔·L.迈克尔三世(Marshall L. Michel Ⅲ),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奥尔良人,他曾在乔治城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1966年参加美国空军,并在得克萨斯州韦伯空军基地的飞行学校学习。1970年被派往泰国乌董皇家空军基地的第432战术侦察联队,一开始飞RF-4C,后来飞F-4E。1970年到1973年,他一共飞行了321次战斗任务。
1977年到1980年,迈克尔担任特拉维夫美国大使馆的助理空军武官职务;后来返回美国,在维吉尼亚州的兰利空军基地飞F-15。不久就担任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以色列事务主管、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加菲战略研究中心会员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工作人员。1992年,以上校军衔从空军退役。
迈克尔是一名狂热的潜水员,满世界追逐他的爱好。BBC以他确认“丹雷文”号商船的沉船位置为基础,拍摄了电视纪录片《红海的神秘残骸》。他目前在新奥尔良和布鲁塞尔工作,同时在写一部关于俄罗斯黑手党和欧盟委员会的小说,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布鲁塞尔、华盛顿和莫斯科。
1 开火
第一枪
对手
米格-17
战斗开始
美国空军的基地
美国海军航母行动
战术问题
地对空导弹的到来
美国的对抗措施
地对空导弹参战
对抗地对空导弹的措施
路线区
注释
2 战斗开始
米格-21到来
升级
导弹问题
北越的地面控制截击雷达
干扰地面控制截击雷达
美国雷达覆盖
F-8“十字军战士”参战
AIM-9D
“雷公”遭遇米格
战斗增加
F-105的问题
电子战吊舱
“环礁”喋血
美国人的探测问题
整体评价
“波洛”行动
注释
3 美国人的胜利
测试米格
飞机对比
美军机组人员对其战斗机的评价
米格-17的新战术
属于米格的4月
米格-17对F-105
1967年5月
QRC-248敌方敌我识别系统应答器
F-4的机炮
评估机炮
F-4D和AIM-4D
对付米格-17车轮队形的战术
战斗放缓的6月和7月
卯钉顶
仲夏分析
注释
4 米格的反击
航母作战
空军的作战行动
1967年年中的防御和电子战
米格的新战术
1967年10月/激活QAC-248
1967年11月
1967年12月
海军和米格-21
年末平衡
米格的使用模式
米格-21的战术
1968年1月
1968年2月
暂停轰炸
美国海军与米格机之间的对抗
注释
5 开始的终结(意犹未尽)
回顾
武器效能
飞行员能力
北越飞行员
美军的训练
未走之路
美国空军F-4战斗机的后座军官
美国海军的问题
美军的战斗机战术
北越人的战术
米格编队队形
最重要的事
注释
作为一名对军事历史,尤其是越南战争空战题材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对“滚雷”行动这个概念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压迫感,仿佛预示着一场规模宏大、惊心动魄的空中对抗。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飞机型号、战术部署的枯燥列表,而是那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飞行员们所经历的真实情感、他们面临的生死抉择,以及那些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瞬间。想象一下,在漫长的“滚雷”行动中,无数架战机在北越的天空中盘旋、缠斗,每一次升空都可能是告别,每一次交火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本书能否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侦察机在敌后传回的情报如何改变战术,电子战飞机如何对抗密集的防空火力,以及飞行员们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如何保持精准的判断和英勇的斗志?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冰冷的数据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牺牲的时代,去感受每一次“滚雷”背后所蕴含的悲壮与传奇。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对于“滚雷”行动细节认知上的一个空白。我一直觉得,对于任何一场军事行动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宏大的背景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倾向于深入到那些构成整体的微小节点,去体味它们各自的重量和意义。“滚雷”行动,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由无数个这样微小的节点汇聚而成的巨大洪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参与行动的飞行员们的世界,了解他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在起飞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面临的压力又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采访,还原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空战场景,那些惊险的近距离缠斗,那些凭借高超技巧和一点运气才得以幸存的瞬间?我期待看到对战机设计理念的深入解读,例如F-4“鬼怪”和F-105“雷公”在面对严峻挑战时的表现,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实战中被不断优化的。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全面了解“滚雷”行动的书籍,而这本书的标题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它所呈现的年代跨度(1965-1972)尤为关注,这意味着它能够展现这场行动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描绘不同时期北越防空体系的变化,从早期的地面炮火和简陋的防空导弹,到后来引进的先进苏联防空系统,美军的战术和装备是如何与之对抗并不断适应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美国空军和海军在“滚雷”行动中可能存在的协同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实现联合打击的。书中是否会包含大量的历史照片、地图和图表,来辅助说明战况和装备?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滚雷”行动的宏大与复杂,并从中获得对那段历史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历史类书籍,不应该仅仅是事实的堆砌,而更应该具备一种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的力量。对于“滚雷”行动,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战史叙述,去探讨这场空战所折射出的战争伦理、科技与人性的博弈。在“滚雷”行动中,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这场行动最终的意义何在?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还是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书中是否会触及关于平民伤亡的敏感话题,以及在轰炸行动中,飞行员们是如何平衡军事目标和人道主义关切的?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这场空战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它对现代空战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它对后来军事行动的设计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评分对于“滚雷”行动,我最感兴趣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战略意图和技术演进。这本书如果能详细剖析美国空军和海军在“滚雷”行动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不断改进飞机性能、武器系统和战术运用,来试图压制北越强大的防空网络,那将是极具价值的。例如,面对萨姆导弹和米格战斗机的威胁,美军是如何从最初的劣势逐渐摸索出有效的应对之道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当时的电子对抗技术,例如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扭转战局中起到的作用?另外,我也对“滚雷”行动的战略目标及其达成程度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宏观层面分析这场持续多年的空战对整个越南战争进程的影响,以及它在当时冷战大背景下的地缘政治意义?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不仅仅关注战场上的胜负,更要去理解这场行动背后错综复杂的决策过程和战略考量。
评分双十一活动时买的,真是太便宜了,谢谢东哥
评分还行,不过看起来内容一般,可读性一般。
评分略薄,越战空战文,美帝立场
评分4部死咯聊了几句天
评分好书好价格,收到书了开始好好地读书了。
评分经常在京东商城买
评分很好很不错,还会再来光顾的
评分还行,不过看起来内容一般,可读性一般。
评分书还不错,比以前字大行稀比起来只是行稀,但纸张也太粗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