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画 绘画心理分析图典(修订扩展版)

心理画 绘画心理分析图典(修订扩展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洪伟,吴迪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绘画心理学
  • 心理分析
  • 图典
  • 艺术治疗
  • 人格心理学
  • 潜意识
  • 情绪
  • 自我认知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03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60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心理画》能看透你的潜意识,因为在绘画心理分析中,你无法隐瞒任何事情。

★ 国内第1部图典形式的心理画著作,所有图例均来自真实案例;图文对照、彩色印刷,一本拿来就用的“读心书”。

★ 中国本土心理画技术先行者李洪伟、吴迪代表作,全新修订扩展版。
旧版狂销100000册,新版不仅增加了“正向积极”部分,还新增了大量新案例,实用性更强,更方便查找。

★ 家长、老师、HR、咨询师,每个人都需要洞悉他人隐秘的心灵。
有网瘾或逃学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男友总是朝三暮四,动不动就劈腿?
焦虑、抑郁时不断和人吵架,是怎么回事?
人才测评时,应聘者如果隐瞒实际情况,该怎么做?
来访者一直在防御,不肯显露真实的自我,应该怎么办?
——本书将为你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什么是心理画?真的可以通过一个人画的房子、树和人读懂其所思所想吗?如何挖掘心理画隐藏的丰富信息,并在严格筛选和辩证分析这些信息后,帮助作画者解决其现实问题,疗愈其内心创伤?
在《心理画》(修订扩展版)中,中国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先行者李洪伟和吴迪,结合近20年的房树人绘画实践经验,对数量繁多、各式各样的心理画案例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由于在绘画时,人会把情绪、冲突、动机、愿望等心理问题和需求投射到图画中,因此,借助他们的精彩分析,我们将会明白:有网瘾或逃学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男友总是朝三暮四;心情焦虑、抑郁时不断和人吵架到底是怎么回事;来访者一直在防御,不肯显露真实的自我应该怎么办;人才测评时,如果应聘者隐瞒实情又该怎么做?
《心理画》是国内第1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新版不仅增加了“正向积极”部分,还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线条心理画的内容。本书图例皆来自国内真实案例,释义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加上图文对照、彩色印刷的形式,非常方便读者查找,实用性极强。

作者简介

李洪伟
中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督导,英国整全健康学院艺术治疗名誉硕士,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理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项目评审员。
2008年随中科院心理所参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收集了上千张“心理画”。
2013年参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画与儿童学习能力发展”课题研究,获省科研优秀奖。
同年与《母子健康》杂志合作,对0~3岁孩子的上千份涂鸦进行解读,开创了中国本土幼儿涂鸦分析与解读的先河,并于2014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然医学专委会优秀奖。
历时15年,对十万幅心理画进行分析与解读,基于此与吴迪一起出版了《心理画》。

吴迪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艺术治疗师,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理事,长春诺亚心驿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英国IFPA(国际专业芳香治疗师学会)专业治疗师和校长级讲师,辩证分析芳香疗法研究者,擅长各种疾病的芳香疗法配方学,芳香疗法与特殊儿童体质调理。2014年获得卢森堡杜马迪斯训练二级专家资格证书。著作有《心理画》《儿童“健智”革命》等。

目录

上 编 图典
图典使用说明
第一章 房部——房子图
第二章 树部——树木人格图
第三章 人部——人物画
第四章 房树人整体画面分析
第五章 常见附加物

中 编 应用指南
第六章 家庭心理画
第七章 青少年心理画
第八章 两性情感心理画
第九章 人力资源测评
第十章 服刑人员心理评估

下 编 色彩的象征与意义
第十一章 色彩如何反映心理
第十二章 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
第十三章 色彩的更多象征意义
第十四章 色彩案例分析

附 录
A 绘画艺术治疗简述
B 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洞悉心灵的色彩密码:一本关于绘画与心理的深度探索 在人类情感的浩瀚海洋中,总有一些难以言喻的思绪、潜藏的渴望,以及那些深埋于心底的记忆。它们如同幽灵般在意识边缘游荡,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轨迹。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情绪表达中,有一种古老而直观的方式,能够为我们敞开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那就是绘画。 《心理画 绘画心理分析图典(修订扩展版)》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握笔、调色或描绘风景的技法指南。它不是在教授你成为一位艺术家,也不是在探讨艺术史上的流派变迁。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景象;它是一把钥匙,解锁了隐藏在笔触、色彩和构图背后的深层心理密码。 这是一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你将在这里遇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童年碎片,那些在成年后依旧困扰你的原生家庭印记,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以及那些你或许从未真正意识到的内在冲突。本书将引导你,透过一幅幅看似随意的涂鸦、一幅幅精心构图的画面,去理解它们是如何成为你内心世界的语言,又如何在不经意间泄露你最私密的秘密。 它是一部精细的图典,亦是一次细致的解读。 书中收录的不仅仅是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框架。每一幅图例,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引导读者从画面中识别出那些关键的“信号”:一道强劲的线条可能暗示着压抑的愤怒;一种特定的色彩选择,或许指向了某种情绪状态;而画面的整体构图,则可能反映了个人在认知和情感上的组织方式。 这不是一项冷冰冰的分析,而是一次充满关怀与共鸣的旅程。 无论你是一位对心理学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还是一位在生活中寻求自我理解的个体,亦或是一位渴望更深层地连接自己和他人的专业人士,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视角。它鼓励我们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创作,理解那些潜藏在画面背后的需求、恐惧、焦虑和希望。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最终找到通往内心和谐的路径。 它是一份珍贵的自我探索工具。 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你将学会如何“阅读”自己的绘画,以及他人的作品。你会开始注意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情绪波动,如何在画布上留下了痕迹。你将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时刻,你会选择特定的色彩,为什么你的画面会呈现出某种独特的风格。这种自我觉察,是迈向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 它打破了“艺术”与“心理”的界限。 传统意义上,绘画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而心理学则倾向于语言和概念的分析。这本书巧妙地融合了两者,揭示了绘画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巨大潜力。它证明了,即使是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通过学习如何解读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并可能为解决一些长期的心理困扰提供新的思路。 修订扩展版,意味着更深邃的洞察与更广阔的视野。 在原有坚实理论的基础上,本次修订版汲取了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它可能包含了对更多类型画作的深入分析,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状况下绘画表现的细致考察,以及对某些新兴心理现象在绘画中的体现的解读。这使得本书不仅能够满足初学者对绘画心理分析的入门需求,更能为资深研究者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它是一场关于“看见”的革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细微声响。绘画,作为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停下来、去“看见”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分析绘画,更是学习如何通过绘画,去看见那个一直存在,却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内在自我。 它关乎连接,更关乎理解。 当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绘画作品中传递的信息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自己。当我们将这种理解的能力延伸到他人的作品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他人。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心理分析的书,它本身就是一次邀请。 一次邀请你拿起画笔,一次邀请你审视你的内心,一次邀请你踏上这段探索自我的奇妙旅程。它不要求你具备绘画天赋,也不要求你拥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你只需要一颗开放的心,一份对自我好奇的渴望,以及愿意去倾听你内心深处那些色彩和线条的声音。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重塑你对“表达”的理解。 语言是有限的,而色彩和形状的语言,却能以一种更直接、更深刻的方式触及我们的灵魂。当你发现,你内心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竟然能够如此生动地呈现在你的画布上时,你会对沟通的本质产生全新的认识。 它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更深层自我认知者的礼物。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找到简单的“答案”,因为它所探讨的,是你自身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但你一定能找到,通往理解的“方法”,以及启发你持续探索的“火花”。 准备好,让你的画笔成为你最诚实的代言人,让你的色彩揭示你最真实的秘密。 这是一本等待被翻阅、等待被实践、等待被你的人生故事所填充的书。它将陪伴你,在每一次挥洒中,靠近那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关于艺术疗愈的线上研讨会上听说了这本书,当时主讲人提到了几处它独特的理论视角,让我深感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于表面的“速成”指南,而是深入挖掘了视觉符号背后的潜意识动因,逻辑链条非常扎实且具有说服力。特别是在解析一些复杂情绪投射时,作者引入了跨学科的知识,比如人类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一些概念,这使得整个分析框架显得格外宏大而严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看画”这件事的理解维度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是停留在简单的色彩心理学层面,而是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解读之中。这种知识的密度和深邃度,是需要花时间去细细品味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色彩过渡自然,让人爱不释手。封面那幅抽象的图画,初看有些费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仿佛已经为我接下来的探索之旅做了铺垫。装帧上的用心程度,足以看出出版社对这本书的重视,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细致的艺术品鉴赏,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我甚至特意为它找了一个专属的位置安放,希望它能成为家中一个独特而有品位的点缀。这本书的实体触感和视觉享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书籍的预期。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创意设计工作的人士,我原本以为自己对图像的心理暗示已经有了一定的敏感度。然而,这本书里的案例分析却像一记重锤,击碎了我原有的认知壁垒。那些被认为是“无意义”的涂鸦,在作者的笔下,竟然可以勾勒出一个个鲜活、复杂的人格侧写。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笔触力度”和“空间布局”进行量化分析的部分,这为我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和验证的工具,而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工作室里堆积如山的设计草稿,仿佛每一张纸上都隐藏着未被察觉的自我对话。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对我日常的工作方法论产生了根本性的触动。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它引导你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去倾听那些沉默的图像语言。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些练习应用到我的家庭成员交流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一些过去难以启齿的矛盾,通过对“共同创作”的图画的分析,反而得到了温和而有效的疏解。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去“诊断”别人,而是如何通过艺术媒介去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自我接纳。这份超越工具属性的价值,是任何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它带来的心智上的成熟是潜移默化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可以说是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易懂。即使涉及到大量的理论推演和图示对照,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留白和分栏设计,有效地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很多专业术语的解释都放在了页边或脚注,保持了正文流畅的阅读节奏。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和进行交叉索引时做得非常到位,如果你想深入某个分支领域,能很方便地找到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关怀,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性内容变得平易近人,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

包装很好,书的质量也不错,虽然出了小岔子,总体感觉很好。

评分

《心理画》是国内第1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新版不仅增加了“正向积极”部分,还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线条心理画的内容。本书图例皆来自国内真实案例,释义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加上图文对照、彩色印刷的形式,非常方便读者查找,实用性极强。

评分

能从画中学到很多心理学知识,值得推荐。

评分

朋友是各自心理咨询师,他学过以后,我给他画的画,他说的很准

评分

李洪伟,吴迪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这是一本能看到人的潜意识的书!◎分析他画的房子、树或人像,就能知道他隐藏的情绪、不为人知的人格倾向甚至生命经历。◎在绘画心理分析中,你无法隐瞒任何事情。◎一种直接用的读心术◎一本直接用的书◎家长、老师、、咨询师每个人都需要。◎探知他人最隐秘的心灵,发现未知的自己!,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能看到你的潜意识,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书。图文对照,操作性极强。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通过房子画、树画、人物画,来了解自己和他人隐藏的内心,整合色彩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图文对照,方便查找,可操作性极强。本书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早在18世纪,欧洲的医生就开始把病人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来使用,现代绘画心理分析已经成为艺术治疗的一种最重要的技术。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在传统的线条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之上,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在技术和理论上都进行了创新。,内容也很丰富。学员感言一2006年11月份,我拿到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当时心中的困惑远远大于喜悦,速成式的培训文具我通过了考核,但以后的咨询之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时行呢我一直在思考。很有幸,我参加了绘画疗法的培训,之后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心理咨询也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不知不觉沉默被打破,咨访关系得以很好的建立,阻抗被化解在很温柔中,在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处动起手术,既解除了病痛,又很安全,真的是一种好方法!我是一个比较内倾的人,除了要好的朋友、家人以外,外界之于我就像一杯淡淡的水,既不让我成瘾,也不会让我产生品尝的冲动。但自从学习绘画疗法以后,这种情况慢慢变了,我会主动与别人沟通,得一幅画,再拿回家慢慢琢磨,再拿给同学、老师听他们的意见,与自己的结论相互印证。白水变成了醇香的奶茶。因为画,我开

评分

不错的应用书籍

评分

帮别人买的,她说不错。

评分

不错,好评。

评分

这本书是个好东西 案例充实丰满 读完还是很受启发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