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心理画》能看透你的潜意识,因为在绘画心理分析中,你无法隐瞒任何事情。
★ 国内第1部图典形式的心理画著作,所有图例均来自真实案例;图文对照、彩色印刷,一本拿来就用的“读心书”。
★ 中国本土心理画技术先行者李洪伟、吴迪代表作,全新修订扩展版。
旧版狂销100000册,新版不仅增加了“正向积极”部分,还新增了大量新案例,实用性更强,更方便查找。
★ 家长、老师、HR、咨询师,每个人都需要洞悉他人隐秘的心灵。
有网瘾或逃学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男友总是朝三暮四,动不动就劈腿?
焦虑、抑郁时不断和人吵架,是怎么回事?
人才测评时,应聘者如果隐瞒实际情况,该怎么做?
来访者一直在防御,不肯显露真实的自我,应该怎么办?
——本书将为你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什么是心理画?真的可以通过一个人画的房子、树和人读懂其所思所想吗?如何挖掘心理画隐藏的丰富信息,并在严格筛选和辩证分析这些信息后,帮助作画者解决其现实问题,疗愈其内心创伤?
在《心理画》(修订扩展版)中,中国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先行者李洪伟和吴迪,结合近20年的房树人绘画实践经验,对数量繁多、各式各样的心理画案例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读。由于在绘画时,人会把情绪、冲突、动机、愿望等心理问题和需求投射到图画中,因此,借助他们的精彩分析,我们将会明白:有网瘾或逃学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男友总是朝三暮四;心情焦虑、抑郁时不断和人吵架到底是怎么回事;来访者一直在防御,不肯显露真实的自我应该怎么办;人才测评时,如果应聘者隐瞒实情又该怎么做?
《心理画》是国内第1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新版不仅增加了“正向积极”部分,还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线条心理画的内容。本书图例皆来自国内真实案例,释义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加上图文对照、彩色印刷的形式,非常方便读者查找,实用性极强。
作者简介
李洪伟
中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督导,英国整全健康学院艺术治疗名誉硕士,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理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项目评审员。
2008年随中科院心理所参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收集了上千张“心理画”。
2013年参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画与儿童学习能力发展”课题研究,获省科研优秀奖。
同年与《母子健康》杂志合作,对0~3岁孩子的上千份涂鸦进行解读,开创了中国本土幼儿涂鸦分析与解读的先河,并于2014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然医学专委会优秀奖。
历时15年,对十万幅心理画进行分析与解读,基于此与吴迪一起出版了《心理画》。
吴迪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艺术治疗师,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理事,长春诺亚心驿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英国IFPA(国际专业芳香治疗师学会)专业治疗师和校长级讲师,辩证分析芳香疗法研究者,擅长各种疾病的芳香疗法配方学,芳香疗法与特殊儿童体质调理。2014年获得卢森堡杜马迪斯训练二级专家资格证书。著作有《心理画》《儿童“健智”革命》等。
目录
上 编 图典
图典使用说明
第一章 房部——房子图
第二章 树部——树木人格图
第三章 人部——人物画
第四章 房树人整体画面分析
第五章 常见附加物
中 编 应用指南
第六章 家庭心理画
第七章 青少年心理画
第八章 两性情感心理画
第九章 人力资源测评
第十章 服刑人员心理评估
下 编 色彩的象征与意义
第十一章 色彩如何反映心理
第十二章 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
第十三章 色彩的更多象征意义
第十四章 色彩案例分析
附 录
A 绘画艺术治疗简述
B 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洞悉心灵的色彩密码:一本关于绘画与心理的深度探索 在人类情感的浩瀚海洋中,总有一些难以言喻的思绪、潜藏的渴望,以及那些深埋于心底的记忆。它们如同幽灵般在意识边缘游荡,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人生轨迹。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情绪表达中,有一种古老而直观的方式,能够为我们敞开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那就是绘画。 《心理画 绘画心理分析图典(修订扩展版)》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握笔、调色或描绘风景的技法指南。它不是在教授你成为一位艺术家,也不是在探讨艺术史上的流派变迁。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景象;它是一把钥匙,解锁了隐藏在笔触、色彩和构图背后的深层心理密码。 这是一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 你将在这里遇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童年碎片,那些在成年后依旧困扰你的原生家庭印记,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模式,以及那些你或许从未真正意识到的内在冲突。本书将引导你,透过一幅幅看似随意的涂鸦、一幅幅精心构图的画面,去理解它们是如何成为你内心世界的语言,又如何在不经意间泄露你最私密的秘密。 它是一部精细的图典,亦是一次细致的解读。 书中收录的不仅仅是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框架。每一幅图例,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引导读者从画面中识别出那些关键的“信号”:一道强劲的线条可能暗示着压抑的愤怒;一种特定的色彩选择,或许指向了某种情绪状态;而画面的整体构图,则可能反映了个人在认知和情感上的组织方式。 这不是一项冷冰冰的分析,而是一次充满关怀与共鸣的旅程。 无论你是一位对心理学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还是一位在生活中寻求自我理解的个体,亦或是一位渴望更深层地连接自己和他人的专业人士,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视角。它鼓励我们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创作,理解那些潜藏在画面背后的需求、恐惧、焦虑和希望。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最终找到通往内心和谐的路径。 它是一份珍贵的自我探索工具。 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你将学会如何“阅读”自己的绘画,以及他人的作品。你会开始注意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情绪波动,如何在画布上留下了痕迹。你将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时刻,你会选择特定的色彩,为什么你的画面会呈现出某种独特的风格。这种自我觉察,是迈向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 它打破了“艺术”与“心理”的界限。 传统意义上,绘画被视为一种艺术表达,而心理学则倾向于语言和概念的分析。这本书巧妙地融合了两者,揭示了绘画作为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的巨大潜力。它证明了,即使是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通过学习如何解读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并可能为解决一些长期的心理困扰提供新的思路。 修订扩展版,意味着更深邃的洞察与更广阔的视野。 在原有坚实理论的基础上,本次修订版汲取了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它可能包含了对更多类型画作的深入分析,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状况下绘画表现的细致考察,以及对某些新兴心理现象在绘画中的体现的解读。这使得本书不仅能够满足初学者对绘画心理分析的入门需求,更能为资深研究者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它是一场关于“看见”的革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细微声响。绘画,作为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停下来、去“看见”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分析绘画,更是学习如何通过绘画,去看见那个一直存在,却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内在自我。 它关乎连接,更关乎理解。 当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绘画作品中传递的信息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自己。当我们将这种理解的能力延伸到他人的作品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他人。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心理分析的书,它本身就是一次邀请。 一次邀请你拿起画笔,一次邀请你审视你的内心,一次邀请你踏上这段探索自我的奇妙旅程。它不要求你具备绘画天赋,也不要求你拥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你只需要一颗开放的心,一份对自我好奇的渴望,以及愿意去倾听你内心深处那些色彩和线条的声音。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重塑你对“表达”的理解。 语言是有限的,而色彩和形状的语言,却能以一种更直接、更深刻的方式触及我们的灵魂。当你发现,你内心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竟然能够如此生动地呈现在你的画布上时,你会对沟通的本质产生全新的认识。 它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更深层自我认知者的礼物。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找到简单的“答案”,因为它所探讨的,是你自身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但你一定能找到,通往理解的“方法”,以及启发你持续探索的“火花”。 准备好,让你的画笔成为你最诚实的代言人,让你的色彩揭示你最真实的秘密。 这是一本等待被翻阅、等待被实践、等待被你的人生故事所填充的书。它将陪伴你,在每一次挥洒中,靠近那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