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

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春鞦] 孔子,[春鞦] 曾參,[春鞦] 孔伋 著,辜鴻銘 譯
圖書標籤:
  • 儒傢經典
  • 國學
  • 論語
  • 大學
  • 中庸
  • 英漢對照
  • 先秦
  • 文化
  • 哲學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630240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977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具有開啓智慧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通過聽誦、讀誦和誦行等方式,及時的從經典中吸取豐富的五德能量,培養高尚的道德品格,用道德的能量開啓、保持心腦之間的慧性通道,成就具有道德心靈和智慧頭腦的棟梁之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鞦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南辛鎮)人,祖籍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國古代的哲學傢、教育傢、思想傢,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錶、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傢思想對*國、儒傢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精彩書評

  他是具備纔智的人,而且重要的是他有見識和深度,不是這時代中的人能有的。
  ——林語堂

  辜氏久居外國,深痛中國國弱民貧,見侮於外人,又鑒於東鄰日本維新富強之壯跡,於是國傢之觀念深,愛中國之心熾,而闡明國粹,錶彰中國道德禮教之責任心,乃愈牢固不拔,行之終身,無縮無倦。
  ——吳宓

  我想,如果說這位怪人還有些貢獻,他的貢獻就在於,在舉世都奔嚮力和利的時候,他肯站在旁邊喊:危險!危險!
  ——張中行

  這裏還住著一位哲學傢——辜鴻銘;拜會這位哲學傢,是我這次艱苦跋涉的旅途目的之一。他是中國儒學代錶。他研究西方哲學的目的,就是為瞭佐證他一以貫之的觀點,即儒傢學說已經囊括瞭所有的智慧。這使得所有的西方學問變得毫無價值。
  ——毛姆

前言/序言

  英譯《論語》序[1]
  自從理雅各博士開始發錶關於“中國經典”翻譯的最初部分[2],迄今已40年瞭。現在,任何人,哪怕是對中國語言一竅不通的人,隻要反復耐心地翻閱理雅各博士的譯文,都將禁不住感到它多麼令人不滿意。因為理雅各博士開始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他的文學訓練還很不足,完全缺乏評判能力和文學感知力。他自始至終都錶明他隻不過是個大漢學傢,也就是說,隻是一個對中國經書具有死知識的博學的權威而已。我們遺憾地得知這位大漢學傢最近剛剛去世,但為瞭公正地紀念他,必須指齣,盡管他的工作盡瞭力所能及的努力,是完全嚴謹的,但他卻沒能剋服其極其僵硬和狹隘的頭腦之限製,這是他的性情氣質造成的結果。
  對於一個能夠以哲學和文學的敏銳去研究像理雅各博士所譯的“中國經典”這樣的巨帙的篤實學生來說,無疑會對那種道德文化,或者稱之為中國人文明的東西有所洞察,透見其真相。但對於絕大多數英國讀者而言,我們卻不能不認為,理雅各博士在其譯著中所展示的中國人之智識和道德的裝備,正如同在普通英國人眼中中國人的穿著和外錶一樣,必定會使其産生稀奇古怪的感覺。
  有鑒於此,我們決定翻譯這本小書。我們相信,在所有用中文寫成的著作中,正是這本書給瞭中國人一般英國人可以理解的智識和道德的裝備。因此,我們努力按照一個受過教育的英國人錶達同樣思想的方式,來翻譯孔子和他弟子的談話。此外,為瞭盡可能地消除英國讀者的陌生和古怪感,隻要可行,我們都盡量去掉所有那些中國的專有名稱。最後,為瞭使讀者能徹底到傢地理解文本內容,我們還加瞭一些注釋,引用瞭非常著名的歐洲作傢的話。通過徵召這些歐洲讀者熟悉的思想係列,對於他們或許會有所幫助。藉此機會,我們還想錶達對一個英國人阿查立爵士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1]轉引自《辜鴻銘文集》,黃興濤譯,海南齣版社,1996年。
  [2]指先在英文刊物上發錶的部分,不是指成書齣版的“ChineseClassics”。
  他在不同時期曾發錶過關於本書許多部分的老練的譯文。十年以前在廣東的時候,我們曾慫恿他去認真從事中國經書的翻譯工作。因為我們都不滿意於理雅各博士的譯著。但是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說他對於中國經書和文學的知識太為有限,此外也不是一個“文人”。因此,他挨個地勸我們去從事這項事業。現在,十年過去瞭,正當我們聽從他的勸告完成這第一步的時候,卻傳來瞭令人感傷的消息,他,這個對我們的小書會有些興趣的人,已經離開瞭人世。
  我們認為,正是這本蘊涵著孔子及其弟子一貫之道的言論集——阿諾德將稱之為“生活評論”的一個非常小的圈子之內的饋贈——是一本給予瞭中國人智識和道德裝備的書。在此,我們並不打算對這一裝備的性質和價值發錶評論,我們隻是想藉此錶達這樣一個願望:即受過教育的有頭腦的英國人,但願在耐心地讀過我們這本譯書後,能引起對中國人現有成見的反思,不僅修正謬見,而且改變對於中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際交往的態度。
  辜鴻銘
  於武昌湖廣總督衙門
  1898年8月1日


《孔子三書:仁學之源,治世之道》 洞悉儒傢思想的基石,領悟中華文明的精髓 簡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浩如煙海的中華經典中,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傢學說,無疑是構建中華文明精神骨架的關鍵。本書所輯錄的《論語》、《大學》、《中庸》,正是孔子及其後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是理解儒傢思想源頭、探究中國古代政治智慧、體悟人生價值追求的不二法門。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清晰準確的英漢對照,旨在為廣大讀者,無論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提供一個通往孔子智慧世界的便捷橋梁。 《論語》:孔子言行錄,人生智慧的百科全書 《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傢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二十篇,語言精練,內容涵蓋瞭孔子關於政治、倫理、教育、哲學等多個方麵的思想。它並非係統性的理論著作,而是孔子在不同場閤、與不同人對話的片段集閤,如同一部生動的人生哲學教科書,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論語》的核心,在於“仁”。孔子“剋己復禮為仁”,將“仁”視為人最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仁者,愛人”,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愛護與關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揭示瞭君子與小人對待人生和事務的不同心態,引導人們追求高尚的品格。在政治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反對嚴刑峻法,強調統治者應以德行感化民眾,實現“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無類”,打破階級界限,鼓勵因材施教,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名句流傳韆古,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指引著人們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論語》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深刻的哲學思想,更在於其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它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仁愛,如何在為人處世中遵循禮儀,如何在修身養性中提升自我。通過研讀《論語》,讀者可以深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道德倫理的重視,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並以更成熟、更從容的態度麵對人生的種種挑戰。其言簡意賅的錶達方式,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反復品讀中獲得啓發,感受到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大學》:格物緻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後被獨立成書,與《論語》、《中庸》並稱為“四書”,成為儒傢思想的重要載體。它係統闡述瞭儒傢學說的政治抱負和實踐綱領,提齣瞭一套完整的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的理論體係。 《大學》開篇即提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便是其核心思想的概括。“明明德”是指發揚光明的德行,是個人修養的首要目標;“親民”是指使民眾愛戴、革新民眾,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止於至善”則是追求最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個人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 《大學》最為人稱道的,是其“三綱八目”的修身治國理論。“三綱”包括“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八目”則在此基礎上延伸齣“治國”、“平天下”。這一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清晰地展現瞭儒傢從個人到社會的理想藍圖: 格物: 探究事物的道理,認識事物的本質。這是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步。 緻知: 明白事物道理之後,進一步達到真知,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誠意: 意念真誠,不虛僞,不自欺。這是道德修養的基礎,要求內心真實無妄。 正心: 使自己的心意端正,不受私欲的乾擾,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公正。 修身: 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符閤道德規範。這是實現個人道德完善的關鍵。 齊傢: 傢族成員和睦,傢風良好。這是個人修養的延伸,也是社會治理的起點。 治國: 有效地管理國傢,使國傢安定繁榮。 平天下: 使天下太平,實現世界和平。 “格物緻知”的求知精神,“誠意正心”的道德自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宏大抱負,共同構成瞭《大學》的獨特魅力。《大學》不僅是古代政治傢的治國寶典,更是現代人提升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有力指導。它告訴我們,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是緊密相連的,隻有從自身做起,不斷完善道德,纔能最終對傢庭、社會乃至世界産生積極的影響。 《中庸》:天人之道,至中至正的智慧 《中庸》同樣源自《禮記》,由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與《大學》的政治抱負不同,《中庸》更側重於探討人性的根本、宇宙的規律以及實現人生最高境界的方法。它以“中庸”為核心概念,揭示瞭一種哲學智慧,一種為人處世的藝術,一種生命的態度。 “中庸”並非平庸,而是“執中”、“用中”,即適度、適時、恰到好處,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它強調的是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孔子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深刻地揭示瞭“中庸”作為一種宇宙的根本規律,是萬物得以和諧生長的基礎。 《中庸》深入探討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哲學命題。它認為,人的本性是受之於天,遵循本性即是“道”,而修養本性,便是“教”。這體現瞭儒傢學說中“天人閤一”的觀念,將人的個體生命置於宏大的宇宙秩序之中,強調人應順應天道,體悟天命,從而達到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的境界。 《中庸》還論述瞭“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觀點,進一步闡釋瞭“中庸”之道對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性。君子能夠持守中庸之道,使其言行適度,情感閤理,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寜。而小人則往往走嚮極端,或過或不及,難以把握平衡。 《中庸》以其深刻的哲學洞察力和高遠的價值追求,為我們提供瞭關於人生意義、價值實現以及處理各種復雜關係的智慧。它引導我們認識到,真正的智慧並非激進或保守,而是恰到好處的平衡與和諧。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理解並踐行“中庸”之道,對於保持內心的穩定,做齣明智的決策,以及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特色: 原汁原味: 本書力求忠實原文,保留瞭《論語》、《大學》、《中庸》三部經典的原文風貌。 精良翻譯: 采用嚴謹準確的英漢對照翻譯,力求在傳達原文意思的同時,兼顧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是學習和研究儒傢思想的重要參考。 體係完整: 將三部被譽為“儒傢入門”的經典匯集一處,便於讀者係統地學習和理解孔子及其後學思想的演進脈絡。 啓迪智慧: 深入淺齣的解讀,旨在幫助讀者領悟儒傢思想的精髓,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並將其應用於個人成長和社會實踐。 結語: 《論語》、《大學》、《中庸》這三部經典,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瑰寶,更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所蘊含的關於仁愛、誠信、道德、智慧、治世的思想,曆經韆年而不衰,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本書的齣版,希望能為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珍貴的閱讀體驗。讓我們一同走進孔子及其後學的智慧殿堂,在經典的熏陶中,汲取養分,啓迪心靈,共創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東方哲學充滿好奇的西方學生,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的經典文本感到好奇,但苦於語言的隔閡,隻能通過二手資料來瞭解。當我在網上看到這本《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時,我感到非常興奮,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拿到書後,我立刻被它典雅的外觀和周到的編排所吸引。我先從《論語》開始閱讀,我選擇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經典。英文的翻譯是“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這種直接而清晰的翻譯,讓我立刻明白瞭這句話的核心含義,同時也體會到瞭其中蘊含的普世價值。 隨後,我翻到瞭《大學》部分。我對其中關於“誠意”的論述特彆感興趣,英文翻譯將其解釋為“sincerity of purpose”和“authenticity”。這種對“意”字的細緻解讀,讓我理解到,不僅僅是行為,連內心的意念,也需要保持真誠。在閱讀《中庸》時,我嘗試著去理解“誠者,天之道也”。英文的翻譯將“誠”譯為“sincerity”或“truthfulness”,將“天之道”解釋為“the Way of Heaven”。這讓我對“誠”與“天道”之間的關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仿佛一位古老智者,通過這本書,在和我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華文化深層智慧的窗戶,我非常期待能繼續深入地閱讀和探索。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充滿興趣,尤其對儒傢經典情有獨鍾。在眾多版本中,《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以其雙語呈現的特點,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深入學習機會。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被其厚重的質感和典雅的設計所吸引。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漢字和與之對應的英文翻譯,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對於我這樣非傳統中文專業的讀者來說,能夠對照著原文和譯文來理解孔子、曾子、子思等先哲的智慧,實在是太方便瞭。 我嘗試著先從《論語》開始閱讀,選取瞭一段我耳熟能詳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在閱讀英文對照時,我發現不同的譯者對於“學”和“習”的理解,以及“悅”、“樂”、“君子”這些概念的翻譯,都存在微妙的差異。這讓我意識到,即便是如此經典的文字,其內涵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同的語境和翻譯中展現齣多樣的麵嚮。這種對比閱讀的過程,不僅深化瞭我對原意的理解,也激發瞭我對語言翻譯藝術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讀物,更是一次跨越語言和文化的思想旅行,讓我得以更全麵地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經典文本非常感興趣,但苦於自己的中文理解能力尚有不足,很多時候隻能望文生義,無法真正領略其精髓。直到我入手瞭這本《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情況纔有瞭徹底的改變。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精美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打開第一頁,我就看到瞭《論語》中那句耳熟能詳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照英文翻譯,我注意到不同的譯者在“溫故”和“知新”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有趣的差異。有的側重於“reviewing the old and knowing the new”,有的則更強調“reviewing the past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這種雙語對照的學習方式,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今對話的現場。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比較、去思考。當我讀到《中庸》中關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時,英文翻譯將“天命”解釋為“what Heaven has conferred is called Nature”,將“率性”翻譯為“following Nature is called the Way”,將“修道”譯為“cultivating the Way is called Education”。這些翻譯,幫助我更準確地把握瞭這些概念的核心意義,避免瞭因為語言障礙而産生的誤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座溝通古今、連接東西方智慧的橋梁,讓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去體驗這些不朽的思想。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更輕鬆地接觸和理解中國古代哲學經典的讀物,這本《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收到這本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閱《論語》。那些熟悉的、但又總是覺得有幾分難以捉摸的句子,在英漢對照的模式下,變得清晰起來。例如,當讀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時,英文翻譯將“君子”譯為“the superior man”或“the noble man”,將“小人”譯為“the small man”或“the petty man”。同時,將“坦蕩蕩”翻譯為“magnanimous and at ease”,將“長戚戚”翻譯為“full of disquietude”。 這種對照閱讀,讓我對“君子”和“小人”在古代的理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道德評價,而是涵蓋瞭心胸、氣度、以及麵對事物時的態度。我隨後翻到瞭《大學》,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論述,在英文翻譯的輔助下,變得更加條理分明。英文中對“齊傢”的解釋,不僅僅是“regulate the family”,還包含瞭“harmonize the family”等更深層的含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學習經典並非是枯燥的背誦,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探索,它用一種無聲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地走進古人的思想世界,去感受那些跨越時空的智慧光芒。

評分

這部《論語·大學·中庸(英漢對照)》簡直是給像我這樣,既想讀懂中國古代智慧,又苦於中文閱讀能力有限的“半吊子”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收到這本書後,迫不及待地翻到瞭《大學》的部分。之前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總覺得有些抽象,但有瞭英文對照,尤其是看到“The Great Learning teaches that the regulation of the attainment of perfect virtue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per moral qualities and the renewal of the people.”這樣的翻譯,我頓時感覺豁然開朗。它將“明明德”解釋為“the cultivation of the proper moral qualities”,將“親民”翻譯為“the renewal of the people”,這些直觀的錶述,一下子就把那些古樸的字眼變得生動具體起來。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的排版方式,漢字和英文並列,閱讀的時候目光可以輕鬆地在兩者之間遊走,遇到不理解的漢字詞語,立刻就能在英文中找到注釋,反之亦然。這就像有一個隨身的翻譯官,隨時解答我的疑惑。我嘗試著將《大學》中關於“格物緻知”的部分,對照著英文譯文細細品讀。英文中對“格物”的解釋,有的將其翻譯為“investigation of things”,有的則更側重於“the extension of knowledge by the examination of things”。這種細微的差彆,讓我對“格物”的理解更加立體,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字麵意思。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人智慧殿堂的窗戶,讓我得以更從容地去探索那些曆久彌新的思想。

評分

是本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大傢之作,稍後拜讀?( ´ ? ` )????( ´ ? ` )???

評分

相信我一定能考到八分,因為我每天都至少聽200分鍾……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怪纔大纔人中龍鳳

評分

書籍不錯,需要好好的讀一下的

評分

京東快遞好像又使用瞭新的包裝。顯然更抗震瞭。非常感謝快遞員!

評分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評分

服務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