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編纂體例是以紅軍長徵曆史過程為綫索,總體上依各路紅軍長徵經曆時間先後進行編排的。收錄的內容有:各路紅軍長徵概況,紅6軍團西徵揭開紅軍長徵序幕,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紅25軍開始長徵,中央紅軍轉戰川滇黔邊,紅四方麵軍開始長徵,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北上,紅25軍到達陝甘蘇區,紅一方麵軍主力北上到達陝北,張國燾率紅四方麵軍南下川康邊,紅2、6軍團長徵,紅二、四方麵軍同紅一方麵軍會師,以及紅軍長徵中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少數民族工作和統戰工作等。
書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叢書編審委員會約請參加過長徵的老同誌撰寫的,部分是選用黨和紅軍一些領導人及其他老同誌過去發錶過的。這些文章,以作者親身經曆,從各個方麵,各個層次,記述瞭紅軍萬裏長徵的光輝曆程。
目錄
紅四方麵軍的英勇長徵
強渡嘉陵江
南部戰鬥
攻剋天險劍門關
江油中壩鏖戰急
土門、北川河榖戰鬥
迴顧一九三五年
配閤紅軍主力北上,先期到達陝北
長徵路上的共青團員們
組建紅十五軍團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
勞山伏擊戰
突破臘子口與哈達鋪整編
活躍在長徵路上的黨小組
心意
“奠基禮”
紅日照陝甘
百丈決戰
憶紅軍藏民獨立師
紅軍長徵過藏區
長徵中的紅四方麵軍紅軍大學
難忘的徵程
答紅二方麵軍戰史編者問
迴憶紅二方麵軍的長徵
搶渡澧水、沅江
點燃锡礦山的革命烈火
紅十八師單獨突圍長徵
鴨池河上
將軍山戰鬥的迴憶
紅旗捲過黔大畢——紅二、六軍團長徵片段
憶貴州抗日救國軍
烏濛山迴鏇戰瑣記
夜渡金沙
雅江阻擊
嘗過分離苦,更覺會師甜
甘孜會師
精彩書摘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史料叢書:迴憶史料(3)》:
1932年10月,因未能粉碎蔣介石的第4次“圍剿”,被迫西徵轉戰3000裏,年底進軍川北,開創瞭以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這塊根據地的鼎盛時期,麵積達4.2萬平方公裏,人口逾500萬,建立22個縣市的革命政權,紅軍發展到5個軍8萬餘人,嚴重危及四川軍閥的反動統治,有力配閤瞭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的反“圍剿”鬥爭。毛澤東同誌高度評價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意義和作用,認為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大區域”,“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錶大會的報告》)。中共駐共産國際代錶團,也曾要求黨中央速派一批得力乾部,加強對陝南和陝北遊擊運動的領導,以便使川陝革命根據地有鞏固的戰略後盾,直至與新疆打通聯係,進而發展西南、西北的革命形勢。可見,鞏固和發展川陝革命根據地,乃是土地革命戰爭進程中黨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
那麼,至1935年上半年,川陝革命根據地纔形成兩年多時間,紅四方麵軍為什麼會撤齣那裏,實行戰略轉移呢?
迴答這個問題,必須從當時的形勢和條件說起,因為一定曆史時期、曆史環境的形勢和條件,是規定紅軍戰略行動方針、任務的基本齣發點。
紅四方麵軍進軍川北,立腳生根,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利用瞭敵人營壘的矛盾和缺口。那時,四川軍閥各領“防地”,混戰不已,並且反對蔣介石的勢力入川“剿赤”,從而給瞭紅軍以可乘之隙。但是,從1933年鞦末起,這個條件便逐步發生瞭變化。四川軍閥混戰結束,形成以劉湘為頭子的相對統一局麵;紅軍經過反3路圍攻和3次進攻戰役,迅猛發展,直接危及各路軍閥的生存。於是,他們聯閤起來,集中20多萬兵力,嚮我根據地發起六路圍攻,持續時間達10個月之久。1934年8月,敵六路圍攻被徹底粉碎後,四川軍閥更是惶惶不可終日,隻得嚮蔣介石告急求援,請其派兵入川,統一指揮“圍赤”事宜。早就覬覦“天府之國”的蔣介石,豈能錯過此等良機!他立即製訂“川陝會剿”計劃,令鬍宗南部入川,上官雲相等部嚮川陝邊逼近,準備糾閤川陝兩省的軍閥勢力,東西堵截,南北夾擊,一舉消滅我軍於大巴山下。短時間內,敵在我根據地周圍集結的兵力,達200個團以上。一旦“會剿”開始,我軍勢必處於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因而,如何對付優勢敵人的“川陝會剿”,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緊迫任務。
蔣介石“圍剿”紅軍的新戰略是:並進閤圍,步步為營,全麵封鎖,持久作戰。我軍要固守根據地,打破敵人的新“圍剿”戰略,就必須擁有足夠支持持久戰爭的人力、物力、財力。然而,川陝革命根據地經過連年不斷的戰爭消耗,尤其是10個月反六路圍攻戰役的巨大消耗,已是元氣大損,瘡痍滿目;張國燾推行王明一套“左”的東西,更加劇瞭自己的睏難。要糧沒糧,要款沒款,要兵員沒兵員,叫民窮財盡。根據地到瞭這般地步,要再去支持一場類似反六路圍攻那樣的持久戰,已是不可能瞭。
在這種情況下,方麵軍總部在清江渡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戰略方針和任務。會議製訂瞭依托老區、收縮戰綫、發展新區的“川陝甘計劃”,擬集中主力,打擊鬍宗南部,奪取甘(肅)南的碧口及文(縣)、武(都)、成(縣)、康(縣)地區,補充自己,衝破敵人的“川陝會剿”。接著,我軍即發起廣(元)昭(化)戰役。但這仗打得不理想,未能消滅鬍宗南伸進四川的力量,隻好另尋戰機。那時,黨中央率紅一方麵軍已轉移到川黔邊,急需四方麵軍策應。1935年1月22日,中央電令我軍全力西渡嘉陵江,在廣大無堡壘地帶機動作戰,策應紅一方麵軍從濾州上遊渡江入川。據此,我們重新調整部署,一麵令部隊迅速造船;-麵以一部兵力齣擊陝(西)南,調動沿江敵人,為強渡嘉陵江創造條件。東綫那邊,逐步收縮,盡力遲滯敵人。
……
前言/序言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是人類曆史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壯舉。毛澤東同誌指齣:“長徵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長徵一完結,新局麵就開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我東北三省,虎視眈眈地窺視整個中國,中華民族到瞭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在艱難睏苦中奮力為改變中國的麵貌和中華民族的命運而鬥爭。但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危亡於不顧,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嚮革命根據地接連發動大規模“圍剿”,企圖消滅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黨和紅軍麵臨生死存亡考驗的緊急關頭,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和第25軍先後進行瞭長徵。中國共産黨領導紅軍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瞭國民黨上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剋服瞭以王明為代錶的“左”傾教條主義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錯誤,縱橫十餘省,最遠的行程二萬五韆裏,勝利前進到陝甘寜地區,實現瞭紅軍主力的大會師,取得瞭長徵的偉大勝利。
偉大的紅軍長徵,開闢瞭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瞭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這一偉大曆史事件,翻開瞭馬剋思列寜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閤的新篇章,正確解決瞭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全局性問題,從思想上確保瞭紅軍長徵的勝利;開創瞭中國革命的新局麵,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瞭堅實基礎;培育瞭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精神,鑄就瞭偉大的長徵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嚮勝利提供瞭強大精神動力;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形成瞭以毛澤東為代錶的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為中國共産黨從挫摺走嚮勝利提供瞭重要保證。
紅軍長徵勝利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進行瞭一次又一次波瀾壯闊的偉大長徵,奪取瞭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嚮、謀篇布局、攻堅剋難、強基固本,開闢瞭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瞭黨和國傢事業發展新局麵。
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我們編輯齣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史料叢書》。叢書以馬剋思列寜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運用馬剋思主義曆史觀和戰爭觀,全麵係統完整地匯集瞭紅軍長徵的重要戰役戰鬥、重要曆史事件、重要曆史人物等曆史資料,史實權威準確、史料價值珍貴。既是加強長徵曆史研究和學術交流的重要支撐,也是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這套叢書的齣版,對於全麵反映紅軍長徵曆史,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和民族精神,充分展示我黨我軍的輝煌曆程、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強大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史料叢書》是以《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紅軍長徵》為基礎調整、修訂而成,吸收瞭近年來紅軍長徵研究的最新成果。叢書由綜述、文獻、大事記、迴憶史料、圖片、錶冊、參考資料等部件構成,共15冊。收錄瞭長徵重要文獻、已故將帥迴憶文章、參加過長徵的老同誌口述曆史等。史料主要來源於中央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有關省市區檔案館等部門。
叢書編輯中難免有不當和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史料叢書:迴憶史料(3)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史料叢書:迴憶史料(3)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