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指定教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分为两大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共九章,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较系统地论述了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环境、组织、过程、技术方法、经费与配置效率、责任与伦理、绩效管理与评价。第二部分对公共事业各部门的管理进行了概述,包括科技管理、教育管理、文化管理、卫生管理、体育管理和公用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可供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MPA研究生、相关专业硕士生及社会在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公共事业及其属性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及其特征和原则
第四节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类别分析之一: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类别分析之二: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与体制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上):概念、演变与决定因素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下):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机理与特点
第三节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与体制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及其基本活动方式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节  事业单位与公共事业管理
第四节  企业与公共事业管理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及其认定
第二节  公共事业产品政策方案的制定及选择
第三节  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执行方式与类型
第四节  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执行过程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二节  公共部门项目管理
第三节  公共管理合同与公私合作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公共事业管理费用及配置效率
第一节  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的基本组合
第二节  不同类别的公共事业经费投入分析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经费的配置效率分析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和责任机制
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公共事业绩效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公共事业绩效评价指标与标杆管理
第三节  公共事业绩效的外部评价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第一节  科技管理
第二节  教育管理
第三节  文化管理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下)
第一节  卫生管理
第二节  体育管理
第三节  公用事业管理
本章小结
概念和术语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最终成果,是在作者所编著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于200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最早的两本公共事业管理教材之一。这一教材的出版满足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也得到了较充分的肯定。2006年,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背景下,基于自己研究的拓展和认识的提高,根据同行和师生们从不同渠道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依托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立项,修改完成了《公共事业管理概念》(第二版),于200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自《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出版至今,改革继续深化,从经济改革到行政改革再到社会改革,并形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改革目标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方面对当下中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另一方面也对人们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于此,我们没有停止思考与探索,在履行相对繁重的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主持相关项目继续深入研究。在科研方面,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当前我国城市公用行业公私合作政府管制研究——基于公共管理的分析”等。在教学方面,通过举办全国性的专业活动深化认识,如在2006年和2009年主持全国公共管理类骨干教师培训,2009年受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主持全国《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基本教学规范》和《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期还主持了国家特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型教学团队建设(本人为两主持人之一,负责公共管理方向),等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  内容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是一本深入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与前沿动态的权威著作。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为读者勾勒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立体图景,为有意投身或已活跃于此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学习框架和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演进  本书的开篇,深入剖析了公共事业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我们首先界定“公共事业”的内涵,区分其与一般营利性企业和纯粹公共部门的区别,强调其公共性、公益性以及在满足社会基本需求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随后,我们将追溯公共事业管理的起源与演进历程,从早期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演变到市场化改革、私营化、公私合作伙伴(PPP)等多元化治理结构。这一历史梳理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当前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更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洞察未来发展方向。  在理论框架构建上,本书将全面梳理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经典与新兴管理理论。我们将探讨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如效率、公平、问责,并分析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与局限。同时,本书还将深入阐述新公共管理(NPM)思潮对公共事业管理带来的深刻变革,包括引入市场机制、客户导向、绩效管理等理念。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与公共事业管理紧密相关的其他理论,例如博弈论在资源分配中的应用、系统论对复杂公共服务网络的理解、以及行为经济学在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启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系统梳理和辨析,读者将能够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应对公共事业管理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第二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与实践  本书将详细解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职能,并结合大量实践案例进行深入阐述。     战略规划与决策: 无论公共事业的性质是水、电、交通、通讯、医疗还是教育,清晰的战略规划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根据社会需求、技术发展、政策导向以及资源禀赋,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共事业发展战略。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战略规划方法,如SWOT分析、情景分析、目标导向规划等,并分析其在公共事业领域的适用性。同时,本书还将聚焦于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关键决策过程,包括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决策优化,以确保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公共事业组织的典型组织架构,以及不同架构的优劣势。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部门设置、权力分配和协调机制,以提升组织效率和响应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本书将关注公共事业领域特有的人才吸引、培养、激励与保留机制。这包括如何在高素质人才稀缺的行业中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如何设计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晋升制度,以及如何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尤其是在面临技术变革和人才流动加剧的当下。     运营管理与服务供给: 确保公共事业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及性是其核心使命。本书将聚焦于公共事业的运营管理,包括服务流程设计、资源配置优化、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我们将详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如ISO标准、六西格玛等,以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服务供给层面,本书将探讨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来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智慧水务、智能电网、便捷交通枢纽、以及线上医疗平台等。同时,本书还将关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共服务的稳定运行。     财务管理与融资: 公共事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效的财务管理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探讨公共事业的成本核算、定价策略、预算管理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我们将分析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与适用性,包括政府补贴、发行债券、项目融资、以及吸引社会资本等。对于私营化或公私合营的公共事业,本书还将重点关注如何构建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平衡公共利益与投资者回报。     绩效评估与问责机制: 公共事业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清晰的绩效评估和有效的问责机制之上。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种绩效评估方法,如投入-产出分析、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等,并分析其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科学地设定绩效指标,如何收集和分析绩效数据,以及如何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于决策改进和资源分配。同时,本书还将深入研究公共事业的问责体系,包括法律问责、行政问责、社会问责等,以确保公共事业管理者切实履行其职责,并对公共服务的结果负责。  第三部分: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前沿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着眼于公共事业管理所面临的深刻挑战,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事业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本书将深入探讨新技术如何赋能公共事业管理,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城市交通流量,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本书也将分析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的弥合、以及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对公共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将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体现,包括如何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如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生态环保原则。我们将分析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际标准,并展示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全球化与国际比较: 公共事业的管理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本书将引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将探讨全球公共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例如跨境基础设施合作、国际公共服务标准制定、以及跨国公共事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国际实践的借鉴,有助于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利益相关者管理与公众参与: 公共事业的管理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广大公众。本书将强调利益相关者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机制,以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我们将深入研究公众参与在公共事业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如何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在线平台等方式,提升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民主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增强公众对公共事业的信任与认同。     创新治理模式与制度改革: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公众需求,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本书将探讨新型的治理模式,如协同治理、网络治理、以及适应性治理。我们将分析不同治理模式的特点、优势与局限,并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构建更具活力和韧性的公共事业治理体系。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公共事业领域的制度改革,包括如何优化监管框架、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构建更加灵活和创新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新时代公共事业管理的需求。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思想的启迪者和实践的指南。本书力求以其深刻的洞察、前沿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指导,帮助读者在快速变化的公共事业领域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