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步丹《岭南采药录》所述的400余种岭南中草药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国内首次出版的关于《岭南采药录》的系统研究资料。
充分考虑教学科普及实用的需求,增加药材识别栏目,配有高清度原创图片。
本书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岭南采药录》(根据1932年萧灵兰室铅印本影印)为蓝本,重点参考香港万里书店2003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关培生校勘本,对萧步丹《岭南采药录》所述的480种岭南中草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考证。根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等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参照《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广东中药志》《广东药用植物手册》《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与相关考证论文,结合作者们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的情况,梳理其正名、别名及品种变迁,旨在为岭南中草药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脉络较为清晰的基础资料。
本书编写力求科学严谨,语言简练,图文并茂,可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岭南中草药的爱好者提供简明而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为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保护和发展岭南中草药服务。
蔡岳文,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主任中药师,南药研究室原主任。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分类及鉴定,中药资源、中药材引种栽培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参编《南方药用植物图鉴》《药用植物识别图鉴》《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等多部专著及教材。
马骥,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南粤优秀教师,兰州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博士后。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与资源。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课题10余项,发表有关中草药资源与鉴定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9部。主持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课3项。
刘传明,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全国中药标本馆委员会理事。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的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5部。参与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课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我注意到“岭南采药录 考证与图谱(下册)”的标题中包含了“下册”二字,这让我对它与上册的联系充满了好奇。通常来说,下册会承接上册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更偏远地区、更罕见药材的介绍,或者对上册中提到的某些药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继续保持上册的风格,在内容上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能够系统地梳理岭南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同时,我也在思考,作为一本“考证与图谱”,它在实际应用中会为哪些人群带来便利?是专业的医药研究者,还是普通的草药爱好者,亦或是对岭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我设想,如果书中能有一些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引导,比如标注出哪些内容是学术性较强的考证部分,哪些是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图谱部分,那样会大大提升其易读性和实用性。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植物爱好者,我对“岭南采药录 考证与图谱(下册)”中的“图谱”部分尤为看重。精美的插图,往往是理解植物形态特征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我非常希望书中收录的图片能够清晰、准确,最好是能从多个角度展示药用植物的关键部位,例如根、茎、叶、花、果等,这样即使在野外采药时,也能方便对照辨识。此外,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手绘的插图。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可以捕捉到非常逼真的画面,但手绘插图往往更能抓住植物的精髓,突出其特有的结构和神韵,而且历代本草中的精美插图,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果书中能将古籍中的经典插图与现代的摄影图片相结合,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说明,那就更能体现其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了,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从古至今,人们对认识和利用这些植物的努力和传承。
评分从“岭南采药录 考证与图谱(下册)”这个书名本身,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和历史厚度。岭南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其中蕴含的药用植物资源更是数不胜数。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对这片土地上传统医药知识的一次系统性挖掘和整理,其价值不言而喻。我特别好奇作者在考证的过程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地方性的、濒临失传的草药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隐藏在老一辈的采药人手中,缺乏文字记录,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如果这本书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民间智慧加以保存和传承,那将是对我们民族传统医药宝库的一大贡献。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对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阐述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一定的对照,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些药材的价值。
评分最近机缘巧合,接触到了“岭南采药录 考证与图谱(下册)”的系列作品。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致研读这本下册,但仅从对上册的印象和网络上的一些零星信息,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药材的宝库,这本图谱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土地上蕴藏的神秘药用植物知识,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一份珍贵梳理。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能够展现那些隐藏在民间、口耳相传的独特草药应用方法,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药材来源地。岭南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从山林到海滨,孕育了无数奇特的植物,而这些植物的药用价值,常常需要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文献考证才能得以发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这些草药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采收时节等详细的生态学描述,甚至能附带一些有趣的传说或历史故事,这样阅读起来会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体会到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取之有道的智慧。
评分这次拿到“岭南采药录 考证与图谱(下册)”,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考证”部分所能带来的深度。很多古籍记载的药材,由于年代久远,名称、形态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混淆。这本图谱的作者,想必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去比对历代本草文献、地方志,以及实地考察,去辨析这些药材的真实身份。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详细列出考证的依据,比如引用的古籍原文、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植物学特征和临床应用来最终确定的。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于正本清源、避免误用药材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民间验方中使用的草药,往往缺乏统一的命名和标准,更需要这样细致的考证工作来加以规范。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同一种药材的不同称谓,并进行一一梳理,那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医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可以
评分图案精美
评分可以
评分很好
评分可以
评分图案精美
评分可以
评分很好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