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道,旬之味,器之美——
京都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一食一器中,感受纯正的京都味道
京都12个月份独特的风情和节庆辉映60余品应候而生的经典料理
首版附赠精美食谱卡
海报:
料理,就是“料想”并“合乎”食物之道理。而只有用京都的菜、京都的水烹饪出的料理,才能叫做“京料理”。
四季流转,尊重自然的京都人应季而烹、应季而食。春天竹笋的味道如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蔬果和鱼虾吸足了雨水,充满大地的力量;秋天硕果累累,浓缩万物精华,松茸和柚子的清香耐人回味;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娇嫩的笔头菜又满含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
这代代传承的京都味道,蕴蓄着古老的历史与传统,亦饱含着京都人享受四季的心境与况味。
千澄子
生于京都的料理研究者,对京都怀石料理和家庭料理有很深的造诣。茶道流派武者小路千家十二代宗家之长女、现当家十四代宗家之母。
后藤加寿子
千澄子的长女,生于京都,料理研究者。在同志社大学文学部专攻美术史,同时进行陶瓷器方面的研究。
序言
第一章春天到初夏四月·五月·六月
春季食谱
第二章夏天到初秋七月·八月·九月
夏季食谱
第三章秋天到初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秋季食谱
第四章冬天到初春一月·二月·三月
冬季食谱
后记
序言
在京都,时间总是走得很慢。
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每个季节都有大自然赠予的美味食材。整齐的街道像流淌的河川,教人懂得怎样与自然共生。本书按季节回顾了大家熟悉的京都本土风味,包括节庆活动中的料理,还穿插收入了有时令特色的和果子,希望各位读本书时,能清晰地感受到京都四
季之美。
本书以介绍京都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味道为主,现代的怀石料理和料亭烹饪的奢华料理则未收录。所谓“京料理”,是用京都原产的食材和京都的水来制作,在京都品尝的料理;是从我们的外婆乃至祖祖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味道,是古今不变的原汁原味。
平成二十五年(二○一三年),和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此殊荣的是“和食”,而非怀石料理或会席料理,我由衷欣慰。和食是日本人每天都吃的、再平常不过的饭菜。全日本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有不同的物产,用各地的水烹调出的,是各地不同的味道。在我看来,这是最可贵的文化。
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惠。春天的味道有如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味道充满大地的力量,夏的余韵还未褪去,秋天就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浓缩万物精华,以备寒冬的到来。而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又饱含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难舍的独特魅力。若各位读者能和我一同享受这四季的心境和味道,笔者便十分满足了。
这本《千面日本:京料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日本传统文化深处的窗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京料理那种对季节的敏感捕捉和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读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种“不时不食”的哲学理念是如何渗透到每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中的。特别是书中对器皿搭配的描述,简直是艺术品鉴赏课,让人明白原来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那种对“侘寂”美学的诠释,通过食物的呈现方式完美地表达出来,令人心生敬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服,不急不躁,如同品尝一道需要耐心等待的怀石料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慢下来,去体会生活中的细微之美。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某道经典菜式时,穿插讲述的那些历史典故和家族传承的故事,这些背景知识让原本可能有些高深的京料理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情味。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理解日本文化更深层次的视角,远超出了我对“美食书”的传统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京料理精神的致敬,从纸张的纹理到插图的风格,都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食材来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考究。他不仅仅是告诉我这个食材是什么,更深入挖掘了它为什么适合出现在这个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场合。这种深挖细究的态度,让我对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随意性”产生了深刻的反思。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太轻易地接受了标准化和工业化的食物,而错失了品尝“本味”的机会?书中对豆腐制作工艺的描述尤其震撼我,那种对手工技艺的尊重和对完美出品的追求,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匠人精神的极致展现。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叙述,使得那些深奥的文化背景也能被普通读者轻松消化。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古老而严谨的日式料理哲学。
评分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烹饪指南,充斥着大量技术性的术语和精确到毫克的配方,没想到它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散文集。作者的文笔带着一种老派的优雅,但绝不晦涩难懂。他似乎很擅长抓住那种转瞬即逝的瞬间,比如清晨市场里食材的新鲜气息,或是炉火边厨师专注而宁静的侧脸。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按照菜系或者食材种类来划分,而是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到京都生活的不同侧面。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京料理的精髓,并非在于多么繁复的技法,而在于那种对“道”的坚持——对礼节的尊重,对自然的谦卑,以及对传统的敬畏。书中对季节更迭下不同宴席的描写,那种氛围的营造能力极其强大,让人不禁想立刻订一张去京都的机票,亲身去体验一下那种被精心款待的感觉。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发掘出先前忽略掉的那些细微的“旨味”。
评分坦白说,我对日本文化一直保持着一种审慎的距离感,总觉得有些过于拘谨和形式化。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消解了我的这种隔阂感。它不是在灌输教条,而是在娓娓道来一个关于“美”如何通过料理得以实现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他笔下的京都不是一个旅游景点手册,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自己呼吸和脉搏的文化载体。我被那些关于“出汁”的章节深深吸引,仅仅是简单的水和昆布、鲣鱼片,就能产生如此丰富的层次感,这简直是对极简主义最好的诠释。这种看似简单的背后,蕴含着无数次的尝试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握,让人不由得感叹,真正的艺术往往诞生于最朴素的元素之中。这本书让我对“品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指味觉上的好坏,而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评分读完这本《千面日本:京料理》,我感觉自己的“味蕾地图”被彻底重绘了。过去我对日料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寿司和拉面,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对怀石料理中那种“空”与“留白”美学的处理,简直是点睛之笔。他没有急于填满读者的脑海,而是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让食客(也就是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些未被言明的部分。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书中对京都特定季节庆典与料理之间的关联描写,让我体会到,在那里,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以季节的圆环来衡量的,每一种食材的出现都有其神圣的意义。它教导我们如何“观看”食物,而不仅仅是“吃掉”食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美食本身,变成了一部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精致与和谐的生活哲学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东方美学和传统生活方式抱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比书店便宜很多,京东购物安全放心
评分帮别人买的,日本妖怪的书
评分妖怪那本基本都是图,文字很少,现在就这样,图多的反而贵。其他两本很好
评分图文并茂的日本妖怪概说
评分在京东买书已经成为了习惯。
评分很好很好,方便,送货快,很满意。最满意的是京东的送货速度,现在买东西都首选京东自营平台或京东超市。
评分印刷不错,版式也好,好评!
评分日本糕点的介绍,内容很详尽
评分里面的插画画的的的确确真是好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