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

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丽娱 著
图书标签:
  • 敦煌学
  • 书仪
  • 礼俗
  • 社会生活
  • 文化史
  • 历史学
  • 民俗学
  • 中世纪史
  • 宗教文化
  • 唐宋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17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616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丛书介绍:
  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敦煌学”,成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导夫先路”,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著名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的学术传承与治学品格,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园地辛勤耕耘,为国际“显学”敦煌学的发展与丝路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者,成为国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领域举世瞩目的富有生命力的学术群体。这在近代中国的学术史上,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浙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祥地,浙江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以一人一书的形式,即收录了浙江学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总结了他们在丝路敦煌学方面的成绩。
  书系首批为40册,分四辑出版,第一辑为:
  施萍婷:《敦煌石窟与文献研究》
  齐陈骏:《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
  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
  柴剑虹:《丝绸之路与敦煌学》
  吴丽娱:《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
  张涌泉:《敦煌文獻整理導論》
  黄征:《敦煌語言文獻研究》
  王惠民:《敦煌佛教图像研究》
  刘进宝:《敦煌文书与中古社会经济》
  许建平:《敦煌经学文献论稿》
  丛书特点:
  (1)全面展示了敦煌学及丝路研究的“浙江学派”。
  《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将对浙江大学为主的浙江学者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整合,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黄时鉴、项楚、张涌泉都是国内一流的学者,他们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时段的大浪淘沙,是青年学者的必读之书和必备书。书系的编辑出版,也为传承、保存丝绸之路、敦煌文化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精品,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也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大学高质量的人文学术水平。
  (2)全面展示了我国敦煌学、丝路研究的国际实力。
  我国的敦煌学研究曾落后于世界,甚至还出现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传言。浙江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也是以敦煌学为特色或重点;“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史学科的重要方向,也是浙江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我国学者的努力,敦煌学研究的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有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也可看出,浙江学人的一些论著早就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代表了国际学术界的先进水平。
  (3)为国家战略“一路一带”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2013年9月,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战略构想规模宏大,高瞻远瞩,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加大研究、传播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的力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书系从文史研究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展示千百年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印度乃至欧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百年敦煌研究成果和重要考古发现,围绕多文明交流互鉴主题,解读敦煌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明在人类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地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部分:上编书仪的书式与仪体;中编礼法与制度;下编正礼与民俗。共十四篇论文,内容为敦煌写本书仪、唐代书仪中的单、复书形式简析、敦煌书仪中的官场起居仪、敦煌写本书仪中的行第之称,等等。


作者简介

  吴丽娱,1949年6月生。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专业方向为隋唐五代史、中古礼制史、敦煌吐鲁番文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成果《礼与中国古代社会》,个人著作有《唐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敦煌书仪与礼法》,与杨宝玉合作《归义军政权与中央关系研究——以入奏活动为中心》。并参与完成《中国盐业史》、《唐五代社会生活史》、《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研究》等多项集体著作,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


目录

我与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
上编 书仪的书式与仪体
一 关于S.078v和S.1725v两件敦煌写本书仪的一些看法
二 关于敦煌S.5566书仪的研究——兼论书仪中的“状”
三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机构行用的状
四 唐代书仪中单、复书形式简析
五 再论复书与别纸
中 编礼法与制度
六 试论敦煌书仪中的官场起居仪
七 晚唐五代中央地方的礼仪交接——以节度刺史的拜官中谢、上事为中心
八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司、客将与客省
九 再论S.1725v卷祭文与敦煌官方祭祀
下编 礼仪与民俗
一〇 敦煌写本书仪中的行第之称——兼论行第普及的庶民影响
一一 关于“敛发”与“散发”——论少数民族风俗对丧礼影响之一例
一二 “中祥”考——兼论中古丧制的祥忌遇闰与斋祭合
一三 正礼与时俗——论民间书仪与唐朝礼制的同期互动
一四 关于敦煌《朋友书仪》的研究回顾与问题展说
后记

前言/序言


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 图书简介 《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是一部深入探究敦煌出土古代书仪文书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聚焦于对特定礼仪或风俗的全面梳理,而是以敦煌文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档案为切入点,通过对大量书仪文本的细致考察与解读,力图揭示中古时期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日常生活的具体形态及其与礼俗规范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本书的核心论述建立在对敦煌所存数以万计的文书档案——尤其是那些具有实际应用性质的“书仪”(即具有固定格式和应用范式的官方或私人文书模板与范例)的深入分析之上。这些书仪涵盖了从州府公文、诉讼状牒,到婚嫁聘娶、丧葬祭祀,再到契约交易、借贷凭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理解中古社会“活的制度”的宝贵窗口。 第一部分:书仪的形态与功能:制度的日常化 本部分着重探讨敦煌书仪的文体特征、结构要素及其在中古社会中的功能定位。书仪,作为一种半固定化的文本格式,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语言表达,更在于制度的日常化和程序的标准化。 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书仪的文体结构,例如,在公文往来中,如何通过固定的称谓、请示语和结语来体现等级秩序与“礼”的恪守;在私下的契约文书中,如何通过明确的措辞和格式来确保交易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从而规避潜在的冲突。 重点分析“格式的刚性”与“内容的弹性”之间的张力。书仪提供了处理事务的框架,但具体到每一件案件或每一桩婚事,书仪中的模板如何被当事人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填充、修改或变通,反映了制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现实阻力与适应性。此处的探讨旨在揭示,制度规范并非僵死的教条,而是通过这些日常的文本操作,被不断地演绎和重塑。 第二部分:权力边界的协商:官僚文书与民间叙事 敦煌地处边陲,是汉族中原文化与域外文化交汇的枢纽,其官府文书(如牒状、判词)的特点尤为值得注意。本书将详细考察官方文书是如何构建并维护地方统治秩序的。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官方下达的命令本身,而是这些命令在书写和传递过程中所体现的权力逻辑——谁有权使用何种格式的文书,以及文书的格式本身如何服务于统治者的权威。 同时,本书将对比分析民间人士(如申请者、诉讼者)在向官府提交文书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在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时,民间个体如何巧妙地运用书面语言,在遵守格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展现自身诉求的合理性与紧迫性。这种“上下互文”的文本对比,揭示了在既定的礼法框架下,权力边界是如何被不断地协商、试探和确认的。 第三部分:人伦关系的文本建构:从婚书到赎券 中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契约精神的建立。本书将目光投向与人身依附、财产转移和家庭关系紧密相关的各类私人书仪,如婚书、分财书、赎身文书等。 在婚姻关系中,书仪不仅是财产转移的凭证,更是道德与伦理的物化体现。我们分析婚书中对“三从四德”等礼教规范的引用和体现,探讨这些规范如何在书面文本中被量化、被执行。例如,通过对嫁妆清单的分析,可以洞察当时社会对女性“财产权”的界定及其在家庭结构中的地位。 在经济往来方面,尤其关注佃仆、买婢及土地交易中的契约文书。这些文书清晰地勾勒出中古社会中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主仆、债权债务、土地所有权等。书仪中的“呪诅”条款(对违约者的诅咒)等非法律性约束手段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在缺乏强力司法干预的地区,礼俗规范如何通过文本的仪式化,成为维护契约精神的有效补充。 第四部分:书仪中的“变”与“常”:时空下的文化韧性 敦煌书仪的跨越时间长度,使得我们能够追踪特定文书范式在历史流变中的演变轨迹。本部分聚焦于礼俗观念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我们对比不同时期(如唐代、五代、西夏归义军时期)的同类书仪,探究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政权更迭、民族融合)如何影响书仪中对传统礼制的坚守或偏离。例如,在异族政权统治下,汉文书仪在保持其基本结构的同时,可能在用词或称谓上做出适应性调整,这体现了文化在面对冲击时的韧性与适应性。 最终,本书试图说明,《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并非简单地罗列古代文书,而是将这些看似枯燥的文本视为历史的“微观切片”。通过对书仪的精细解读,我们得以窥见中古社会中,礼仪规范(高层的制度设计)如何通过日常的书面实践(低层的书仪操作)得以实现、修正乃至最终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与社会结构。 它所揭示的,是制度与人情、刚性与变通之间,那片永恒的“礼俗之间”的动态平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历经沉淀后的那种特有的韵味,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温度。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像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用词精准却不晦涩,逻辑清晰却不板正。特别是在某些需要阐释复杂概念的时候,作者总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或类比,一下子就能点亮读者的思维盲区。这种文字上的“可亲近性”非常重要,它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被认为高高在上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那种带着戏谑和自省的笔调,它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感,仿佛作者随时都在与读者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过往文明中那些细微之处的好奇心。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散落在历史角落的片段,用一种富有魅力的逻辑线索串联起来,使得原本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突然间焕发出强大的解释力和历史张力。这种重新发现和重塑历史细节的能力,是衡量一部历史或文化著作是否卓越的重要标准。它不只是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启发你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并引导你去探索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运作规律和文化心理机制。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上一些时间消化刚刚吸收的信息,那种意犹未尽、亟待探究更多的求知欲,便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跨学科视野。它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而是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所下的苦功,那种对文献的扎实掌握和对史料的敏锐辨识力,是支撑起如此宏大论述的基石。这种广博而不失精深的研究态度,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它不只是在陈述已有的观点,更是在积极地构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这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术姿态,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所应具备的特质。每次读完一个小节,都会引发我思考更深层次的关联性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智力刺激。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道,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宏大的历史脉络融入到细微的个体观察之中。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带领下,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他不像有些学者那样,将内容堆砌得密不透风,而是懂得在关键节点上设置转折,巧妙地引导读者的思考方向。特别是那些描述特定场景或人物命运的段落,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能听到彼时的声响,嗅到历史的气息。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使得即便是涉及复杂理论的部分,也能保持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不会让人产生枯燥或疲惫感。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无论是描绘日常生活的琐碎,还是探讨文化变迁的深刻,都能信手拈来,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沉稳而富有洞察力的智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领略了相当广阔的知识图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古朴又不失精致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比如扉页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精心打磨的匠心。我特别喜欢它所采用的那种略带泛黄的纸张,仿佛真的能从指尖触摸到时光的痕迹。封面那一抹沉静的色彩,配合着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得整个设计在喧嚣的现代图书市场中显得格外脱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种物理上的重量感,也间接传递出内容本身的厚重与价值。翻开内页,那些精心排布的插图和图表,虽然内容本身我还没有完全消化,但仅从视觉呈现来看,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了。装帧设计如此用心,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高的附加值,让人在还未深入文本之前,就已经被这份对美的坚持所吸引和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格调。

评分

论文集,作者水平不用说,错字稍多

评分

服务好!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好书

评分

服务好!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好书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

评分

论文集,作者水平不用说,错字稍多

评分

书很好,很受用。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