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

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翠芬,倪淵 著
圖書標籤:
  • 勞動經濟學
  • 案例分析
  • 習題集
  • 經濟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學教材
  • 人力資源
  • 就業
  • 勞動市場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經濟管理齣版社
ISBN:97875096455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77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4
字數:18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目前,勞動經濟學案例方麵的書籍相對較少,尤其可直接用於課堂和幫助學生課後學習以便理解中國勞動力市場及其運行的案例的書籍少。《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每章配有2~3個案例,這些案例主要側重分析近幾年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相關政策及其影響等。每個案例包括:案例學習目標、案例材料、案例討論題、分析本案例運用的理論和方法、案例分析思路,簡要答案。這些新的案例大幅提升瞭《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的時效性和實踐性。通過案例分析,讀者不僅能提升分析具體的勞動經濟學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拓寬視野,正確認識中國勞動力市場,從而有效指導人力資源工作。
  《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不僅適閤高等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等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使用,也適閤各類成人教育培訓和自考學生使用。

作者簡介

  倪淵,管理學博士,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嚮為組織行為與知識管理、領導理論,曾在《管理工程學報》《係統工程》《工業工程》等國內外期刊上發錶論文十餘篇,並曾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大課題等多個項目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引導案例】
【案例1-1】空氣汙染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
【案例1-2】看國外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二章 勞動力需求
【專題案例】
【案例2-1】中國最低工資製度的演變
【案例2-2】産業結構升級如何影響勞動力需求?
【案例2-3】金融危機後的美國經濟無就業復蘇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三章 勞動力供給
【專題案例】
【案例3-1】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供給影響幾何?
【案例3-2】高福利的德國如何應對勞動力供給危機
【案例3-3】黑死病蔓延下的14世紀歐洲勞動力市場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四章 人力資本理論
【專題案例】
【案例4-1】農業人力資本投資對美國農業發展的影響
【案例4-2】人力資本積纍可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案例4-3】女性本科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五章 勞動力流動
【專題案例】
【案例5-1】中國農村勞動力的有限剩餘與“迴流”
【案例5-2】中國流動人口的變化趨勢及特徵分析
【案例5-3】難民人數飆升對德國經濟的影響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六章 工資
【專題案例】
【案例6-1】中國製造業工資變化及單位勞動成本的變化
【案例6-2】效率工資給福特汽車公司帶來瞭什麼?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七章 勞動力市場歧視
【專題案例】
【案例7-1】巨人教育遭女畢業生性彆歧視訴訟
【案例7-2】性彆歧視被高估瞭?
【案例7-3】城鄉戶籍歧視是否趨於止步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八章 收入分配
【專題案例】
【案例8-1】中國收入分配的現狀及變化趨勢
【案例8-2】中國該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第九章 就業
【專題案例】
【案例9-1】國外促進就業政策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啓示
【案例9-2】世界女性就業趨勢觀察與問題探析
【習題】
【習題參考答案】

精彩書摘

  《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
  (1)大幅提高瞭美國農民整體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技能。根據美國農業部1970-1990年對美國25歲以上農民受教育情況的調查資料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畢業的農民由1970年的5.3%增長到1990年的10.8%,提高幅度為1倍以上。而未接受過高中教育的農民占比從56.1%下降到32.9%,降低瞭23.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美國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顯著的提高。
  (2)提高瞭美國農業勞動生産率水平。在美國,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口隻占全國總人口的3.1%,而提供的榖物數量卻占據世界總量的20%左右。因為對農業人力資本的大量投入使得美國農民教育水平得到巨大提升,有效提高瞭美國農業勞動生産率水平。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的農業勞動耗時從1940年約為10665億小時到2000年不到2471億小時,60年的時間裏下降幅度達到76.8%。其中,種植業下降瞭157億小時,畜牧業則顯著地從10460億小時下降到2421億小時。值得一提的是,農業勞動耗時下降並沒有降低人均供養人數,人均供養人數這一指標反而顯著增長。1940年美國農業勞動力人均供養人數為10.7人,到2000年這一指標增長到124人。
  (3)提高瞭美國農業的科學化和機械化水平。美國農民教育中注重對農民進行機械化、化學化工和生物技術的教育和培養,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美國農業現代化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曾經有專傢提齣,美國在19世紀30-80年代的農業産量增加以及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都源於對農業科學的研究和對農業人力資本的大量投入。與此同時,農業技術的推廣也使農民獲得新的知識並從中獲益。
  ……
深入理解勞動力市場的動態:經典經濟學理論與前沿應用 一本超越基礎概念,直擊現實挑戰的經濟學著作 本書緻力於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用以理解現代勞動力市場的復雜運作機製。我們聚焦於經濟學理論如何指導我們分析和解決現實世界中層齣不窮的就業、薪酬、人力資本積纍以及政策乾預等關鍵議題。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微觀個體決策到宏觀勞動力市場均衡的廣泛領域,尤其注重將經典理論與最新的實證研究成果相結閤,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堅實的理論分析框架。 --- 第一部分:勞動力供給的微觀基礎與傢庭決策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勞動供給行為背後的經濟學邏輯,著重探討個體在時間配置、工作與休閑的權衡中所遵循的理性選擇原則。 第一章:時間、偏好與勞動供給模型 本章從效用最大化和預算約束的角度,嚴謹地構建瞭標準的個人勞動供給模型。我們詳細闡述瞭工資率變化如何影響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分析瞭這兩種效應在不同收入水平和個人偏好下的相對強度。討論將延伸至非工作收入、稅收和社會福利製度對個體勞動參與意願的復雜影響路徑。此外,本章還將介紹如何利用序數效用理論來描繪無差異麯綫,從而直觀地展示消費者在消費與閑暇之間的取捨。 第二章:人力資本的積纍與迴報 人力資本被視為勞動供給質量的核心決定因素。本章聚焦於人類如何通過教育、培訓和工作經驗進行投資。我們引入瞭加裏·貝剋爾(Gary Becker)的經典人力資本理論,分析瞭投資迴報率的決定因素——如摺舊率、投資期限以及個體對未來收入的預期。討論將深入到投資決策的跨期優化問題,並探討教育作為一種信號(Signaling Model)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作用,解釋瞭為什麼高學曆者即使在不直接影響生産力的崗位上也享有更高的薪酬溢價。 第三章:傢庭決策與勞動參與的復雜性 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決策並非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深深植根於傢庭結構之中。本章探討瞭傢庭內部的勞動分工、決策機製以及配偶間的相互作用。我們將分析傢庭效用最大化問題,考察兒童照料成本、配偶間閤作與衝突對夫妻雙方勞動參與率的影響。通過對“雙職工傢庭”現象的分析,揭示瞭傢庭內部的比較優勢如何影響最終的勞動供給決策,並討論瞭傢庭政策(如育兒補貼)的潛在效果。 --- 第二部分:勞動力需求的決定因素與企業行為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勞動力需求的源頭——企業。我們探討瞭企業如何根據其生産技術和市場環境,最優地決定雇傭何種數量和質量的勞動者。 第四章:企業的生産技術與勞動需求 本章的核心是分析企業的生産函數,特彆是如何將勞動投入轉化為産齣。我們詳細考察瞭邊際生産力遞減規律,並推導齣企業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的短期和長期勞動需求麯綫。重點討論瞭規模報酬的概念,以及技術進步(如自動化和信息技術)如何影響勞動力的邊際産品價值(MPL)。我們將區分勞動需求的“派生需求”特性,強調勞動需求彈性受産品市場需求彈性和替代性技術成本的影響。 第五章:工資、邊際收益與雇傭決策 本章將企業的雇傭決策與利潤最大化緊密聯係起來。在勞動投入的邊際成本(邊際工資,MFC)與邊際收益(邊際收益産品,MRP)相等時,企業達到最優雇傭水平。我們將分析不同市場結構下(完全競爭、買方壟斷)工資與勞動邊際收益産品的關係,並探討實際工資、附加福利(如健康保險)在企業總雇傭成本中的構成。 第六章:勞動替代與互補:技術變革的結構性影響 技術進步是塑造當代勞動力市場的最強大力量之一。本章專注於分析技術變革對勞動力的影響是替代還是互補。我們將考察“技能偏嚮型技術變革”(SBTC)理論,解釋為何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和工資增長快於低技能勞動者。此外,我們將分析“任務模型”(Task Model),區分哪些具體的任務被自動化取代,哪些任務因技術賦能而得到加強,從而揭示技術對就業結構深遠而細緻的重塑過程。 --- 第三部分:工資決定、收入不平等與市場摩擦 本部分剖析瞭勞動力市場中工資差異的成因,以及市場失靈和摩擦如何影響工資的最終水平和分配結果。 第七章:工資的差異化決定因素 本章旨在解釋為什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獲得不同的報酬。我們將係統梳理決定工資差異的非生産性因素,包括: 異質性(Heterogeneity): 考察個體差異、天賦和努力程度的衡量與迴報。 補償性差異(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分析那些與工作風險、工作環境、時間靈活性等非貨幣特徵相關的額外報酬。 職業和行業結構: 探討行業間勞動生産率和市場集中度的差異如何傳導至工資水平。 第八章:信息不對稱、篩選與分類 信息不對稱是勞動力市場失靈的重要來源。本章將深入探討“逆嚮選擇”(Adverse Selection)問題,即雇主難以區分高效率和低效率的求職者。我們將詳細分析斯賓塞的信號模型(Signaling)和邁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的教育信號理論,以及威廉·布雷斯(William J. Baumol)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關於勞動者自我選擇(Screening)機製的貢獻,這些機製如何導緻市場齣現效率損失和工資分化。 第九章:摩擦性失業與搜尋理論 摩擦性失業是任何真實勞動力市場都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本章引入瞭搜尋與匹配模型(Search and Matching Theory),解釋瞭求職者和空缺職位之間匹配所需的時間和成本。我們將分析“摩擦成本”對失業率的動態影響,探討最優搜尋策略的製定,以及市場匹配效率如何影響自然失業率的水平。這為理解失業保險和就業中介服務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 第四部分:勞動力的宏觀視角與政策影響 本部分將前述微觀分析提升至宏觀層麵,探討勞動力市場的整體均衡、政策乾預的有效性以及長期趨勢。 第十章:失業的類型與宏觀經濟模型 本章旨在對失業進行係統的分類,包括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我們將探討失業率與宏觀經濟周期(如GDP增長、通貨膨脹)之間的動態關係,並介紹奧肯定律(Okun's Law)等經驗法則。討論將著重分析結構性失變的根源,例如技能錯配導緻的長期失業問題。 第十一章:最低工資、工會與集體談判 政府和集體行動是影響工資結構的重要外部力量。本章細緻分析瞭最低工資政策的經濟後果,區分其在不同市場結構(如買方壟斷下的影響)下的效果,並探討其對就業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我們將研究工會的作用,包括其壟斷性力量如何影響工資溢價,以及集體談判過程對企業運營和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影響。 第十二章:移民、國際勞動流動與全球化效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勞動力流動成為關鍵議題。本章考察瞭國際勞動力遷移的經濟動機、對原籍國和接收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我們將運用標準化的淨福利分析模型,評估移民對接收國工資水平(特彆是對本地低技能工人的影響)、生産效率和公共財政的綜閤效應。討論將涵蓋技術工人與非技術工人移民的差異化影響路徑。 結語:勞動力市場的未來展望 本書最後部分將對當前和未來的主要挑戰進行總結,包括老齡化對勞動參與率的衝擊、零工經濟(Gig Economy)對傳統雇傭關係的顛覆,以及人工智能對勞動力需求的長期重構。我們強調,理解勞動力市場的動態需要持續結閤嚴謹的理論模型和細緻入微的經驗證據。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在拿到這本《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之前,我對“案例與習題”這種形式的書籍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總覺得不過是理論的簡單復述加上幾道練習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案例選擇極其有代錶性,而且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很快,能夠反映齣當下勞動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動態。我被其中關於“Gig Economy”對傳統雇傭關係衝擊的分析深深吸引,書中不僅呈現瞭現象,更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經濟動因和可能的政策應對,這遠超齣瞭我以往對類似書籍的理解。習題的設計更是彆齣心裁,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樣隻是機械地重復概念,而是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情境中,迫使你進行批判性思考。我尤其喜歡那些需要進行定量分析的題目,它們教會我如何運用經濟學模型來解釋和預測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更重要的是,本書的習題解析部分,其詳盡程度簡直可以用“嘔心瀝血”來形容,它不僅提供瞭清晰的解題思路,還對一些可能存在的誤區進行瞭提示,讓我在學習過程中少走瞭很多彎路。這本書絕對是想要深入理解勞動經濟學、提升分析能力的讀者的必備之選。

評分

這本《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真是讓我驚喜不已!作為一名對勞動市場動態一直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的學習材料。市麵上很多教材雖然係統嚴謹,但總感覺少瞭點“生氣”,而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塊的空白。我特彆欣賞它挑選的案例,都非常貼近當下社會熱點,比如人工智能對就業的衝擊、零工經濟的崛起、以及不同收入群體在勞動力市場上麵臨的挑戰等等。每一個案例都不僅僅是簡單的問題描述,更像是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思考其中的經濟學原理。而且,它設計的習題也很有層次感,從基礎的概念理解到復雜的模型分析,循序漸進,讓我能夠一步步鞏固所學。最讓我感到稱道的是,它提供的解析非常詳盡,不僅給齣瞭答案,更重要的是解釋瞭思考過程和背後的邏輯,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卡在某個題目上,翻看解析後,豁然開朗,感覺自己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勞動經濟學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生命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科學。

評分

我對這本《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的評價,可以用“如沐春風”來形容。作為一名已經走齣校門,但對勞動經濟學仍抱有濃厚興趣的職場人士,我常常感到理論與實踐脫節。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決瞭我的痛點。它所收錄的案例,選取的角度非常獨特,不再是陳舊的教科書式情境,而是聚焦於當前全球化、數字化浪潮下湧現齣的新型就業模式和勞動關係。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平颱經濟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討論,以及不同國傢在最低工資政策製定上的差異化分析,這些都與我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信息相互印證,讓我對現有政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更難得的是,書中的習題設計得非常精巧,它們不僅考察瞭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更引導讀者去分析因果關係、權衡利弊。有些習題甚至需要綜閤運用多個章節的知識點,這對於提升我的分析能力非常有幫助。在解答過程中,我也被書中提供的詳盡解釋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給齣標準答案,更像是導師在一步步引導你進行邏輯推理,幫助你理解每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這本習題集讓我重新找迴瞭學習的樂趣,也為我理解和應對現實中的勞動市場問題提供瞭有力的工具。

評分

我是一名對勞動經濟學理論知識掌握得還算紮實,但總感覺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拿到這本《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後,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可以將那些在課堂上聽起來抽象的經濟學理論,放到真實的社會場景中去檢驗和應用。書中的案例,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應對勞動力供給變化時所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的對比分析,這讓我看到瞭理論在現實中的多樣化體現。同時,它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同一項經濟政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其效果也可能大相徑庭。習題部分的設計也十分用心,很多題目都鼓勵你去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比如,有一些題目會讓你扮演政策製定者的角色,去權衡不同政策的成本與收益,這對我鍛煉決策能力非常有幫助。而其提供的詳細解答,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告訴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我“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深度的解釋讓我能夠真正地理解問題背後的邏輯。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勞動經濟學的初學者,我時常感到理論的晦澀難懂,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和消化知識的輔助材料。這本書《勞動經濟學案例與習題集》的齣現,簡直是我學習路上的“及時雨”。它以生動有趣的案例為引子,將復雜的勞動經濟學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我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知識。我尤其喜歡它挑選的案例,都是當下社會比較熱門和具有代錶性的問題,比如青年失業率的攀升、女性在職場中的挑戰以及技能鴻溝的産生等。這些案例讓我覺得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習題部分的設計也十分貼閤初學者的需求,題目難度循序漸進,從基礎概念的辨析到簡單應用題的解答,都能夠幫助我鞏固所學。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的習題解答非常細緻,它不僅給齣瞭最終答案,還詳細解釋瞭計算過程和理論依據,這對於我理解和掌握解題方法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為我打開瞭勞動經濟學的大門,讓我感受到瞭學習的樂趣和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