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掌握农业园区的内涵、类型和基本特征之外,规范农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对指导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则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农业园区的基本知识、规划原理和管理方法。规划部分对规划原理、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类型农业园区的规划都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论述。管理部分则对农业园区的战略管理、农业园区的组织与领导、农业园区的营销管理、农业园区的生产管理、农业园区的要素管理、农业园区的技术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农业园区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第一节 农业园区的概念
一、农业园区的概念
二、农业园区的特点
三、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功能
四、农业园区的作用
第二节 农业园区的类型
一、按国家和地方项目划分
二、按经营方式划分
三、按生态类型划分
四、按示范内容划分
五、根据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化过程划分
第三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二、世界农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第二章 农业园区规划的内容与布局
第一节 农业园区规划的任务与原则
一、农业园区规划的任务
二、农业园区规划的原则
第二节 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
一、农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程序
三、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特点
第三节 农业园区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一、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二、基础资料的内容
第四节 农业园区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一、农业园区规划的层次
二、不同层次的规划内容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第一节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的相关理论
一、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三、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理论
四、人地协调理论
五、系统工程理论
第二节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以科技为先导,利于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利于提高技术档次
三、因地制宜,多样性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四、动态平衡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
一、系统法
二、传统综合方法
三、比较法
四、数学模拟法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发展战略及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二、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的确定
三、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
第五节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的主要工作
第四章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第一节 现状分析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二、优势与主要矛盾的分析
第二节 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一、定位的原则
……
第五章 农业园区的详细规划
第六章 不同类型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第七章 农业园区战略管理
第八章 农业园区的组织与领导
第九章 农业园区的营销管理
第十章 农业园区的生产管理
第十一章 农业园区要素管理
第十二章 农业园区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园区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1994年北京建立了以展示以色列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上海创建了以引进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此后,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股以展示和应用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热潮。1997年,国务院进行重大工程立项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时在湖南长沙马坡岭建立了国家农业高新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原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了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5个城市的国家工厂化农业示范区。1998年国家科技部立项建立了15个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199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17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2001年7月,科技部颁布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其中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6个。
在人们看到农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现存的农业园区中,大量的农业园区都面临着生存问题。如何使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成为我国各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当今农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如今农业园区规划的现状是:农业园区规划目前还没有技术规范,加之园区本身综合性很强,导致规划单位、规划方法、规划内容以及规划成果五花八门;农业园区管理现状也不容乐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生产、营销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脱节,现代的管理方法还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农业园区的管理之中去。
在掌握农业园区的内涵、类型和基本特征之外,规范农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对指导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则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农业园区的基本知识、规划原理和管理方法。规划部分对规划原理、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类型农业园区的规划都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论述。管理部分则对农业园区的战略管理、农业园区的组织与领导、农业园区的营销管理、农业园区的生产管理、农业园区的要素管理、农业园区的技术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全书共分六章,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邹志荣、霍学喜、姚顺波、裘莉娟,中国农业大学任华中,山东农业大学刘世琦,内蒙古农业大学崔世茂编写。全书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邹志荣教授统稿,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襄英教授审稿。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很多方面。本书编者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时间、资料等方面的原因以及编者水平有限,全书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谨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本书可作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农学、园艺、植物生产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农业规划与管理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绿野智芯:数字孪生赋能智慧农业园区发展新纪元》 内容概述: 《绿野智芯:数字孪生赋能智慧农业园区发展新纪元》是一本深刻探讨如何利用前沿数字孪生技术,重塑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运营与管理模式的深度专著。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区建设指南,而是聚焦于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化与精细化,通过引入和阐述数字孪生这一颠覆性技术,为农业园区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供理论框架、技术路径与实践范例。 本书将引领读者穿越传统农业园区的边界,进入一个由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智慧新世界。在这里,每一块土地、每一株作物、每一次灌溉、每一次施肥,甚至每一个环境参数,都将被赋予“数字生命”。通过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实时同步、高度逼真的数字孪生体,农业园区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可视化、可预测性与可控性,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品质,并最终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核心论点与章节内容: 本书围绕“数字孪生”这一核心概念,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在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潜力与实践策略。 第一部分:智慧农业园区的新范式——数字孪生理论与基础 第一章:超越时空的农业愿景:数字孪生概念深度解读 本章将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阐释其核心要素——物理实体、数字模型、数据连接与智能分析。 重点在于说明数字孪生如何突破传统地理空间和时间尺度的限制,为农业园区提供一个动态、实时、可交互的虚拟镜像。 将分析数字孪生在理解复杂农业生态系统、模拟各种生产场景、预测潜在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 探讨数字孪生与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为构建智慧农业园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构建虚拟的“沃土”:农业园区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针对农业园区这一复杂系统,构建高精度、多尺度的数字孪生模型。 内容将涵盖从宏观的园区整体布局、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到中观的农田地块、土壤类型、水利设施,再到微观的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信息等各个层面的建模技术。 重点介绍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传感器数据集成等关键技术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强调模型的动态更新与实时同步机制,确保数字孪生体始终反映物理园区的真实状态。 第三章:数据的“生命线”: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融合与治理 本章聚焦于支撑数字孪生模型运行的关键——数据。 将详细介绍农业园区各类数据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地面传感器(温湿度、光照、CO2、土壤养分等)、无人机/卫星遥感数据、气象站数据、农机作业数据、农户/管理人员采集的生产日志、历史生产数据等。 重点探讨如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采集、传输、存储与融合,解决数据格式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将深入讲解数据治理的策略与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标注、标准化、去重以及建立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信度。 第二部分:数字孪生驱动的智慧农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四章:运筹帷幄之中:基于数字孪生的园区精准规划与设计 本章将展示数字孪生如何在园区规划阶段发挥作用,实现更加科学、前瞻性的决策。 通过数字孪生模型,规划者可以进行沉浸式的虚拟考察,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园区整体效益、环境影响、资源配置的影响。 内容将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农田布局优化、作物轮作与种植结构设计、水肥一体化系统布局、智能化温室/大棚选址与设计、能源系统规划(如太阳能、沼气)、物流仓储网络设计等。 重点阐述如何利用仿真与优化算法,在数字孪生环境中寻找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 第五章:精耕细作的“数字镜像”:作物生长智能化监测与预测 本章将聚焦于数字孪生在作物生长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通过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结合实时传感器数据与AI算法,能够实现对作物生长关键指标(如长势、叶绿素含量、水分胁迫、营养状态)的实时精准监测。 重点将放在作物生长周期预测、产量估算、病虫害早期预警与诊断等方面。 介绍如何通过数字孪生的“what-if”分析,模拟不同管理措施(如增施某种肥料、调整灌溉量、病虫害防治策略)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潜在影响,为农户提供最佳决策建议。 第六章:资源配置的“智慧之眼”:水肥高效利用与精准调控 本章深入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实现农业水肥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最大化效益。 通过构建包含土壤水分、养分、作物需水需肥模型以及气象、地形等信息的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 内容将涉及:基于作物生长模型与实时环境数据的精准灌溉策略制定、不同土壤区域的差异化施肥方案生成、传感器网络与智能灌溉/施肥设备的联动控制。 强调数字孪生在减少水肥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肥料利用率方面的显著作用。 第七章:绿色防灾的“预警雷达”: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与防治 本章将介绍数字孪生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的创新应用。 通过整合气象数据、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发生历史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构建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预测模型。 重点在于:实现对关键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准确定位病虫害发生区域,并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及病虫害类型,推荐最优的防治方案(如精准喷药、生物防治等)。 讨论数字孪生如何辅助制定区域性的病虫害联防联控策略。 第八章:运营效率的“数字大脑”:农业机械智能化调度与优化 本章探讨数字孪生如何赋能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通过在数字孪生环境中对园区进行精细化分块,并结合实时作业需求与机械设备状态,可以实现农机作业的智能调度与路径优化。 内容包括:自动驾驶农机在数字孪生中的路径规划与协同作业、作业任务的动态分配、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农机作业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等。 强调数字孪生如何提高农机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并保障作业质量。 第九章:品质保障与可追溯的“信任链条”: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赋能 本章将聚焦于数字孪生如何构建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通过将种植、施肥、用药、收获、加工、物流等各环节的关键数据与农产品本体进行关联,形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 重点在于: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与监控,确保产品安全与品质稳定。 阐述如何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可信的农产品信息,增强消费者信任。 第三部分:数字孪生的实践挑战与未来展望 第十章:落地生根的挑战:数字孪生在农业园区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本章将坦诚地探讨在实际农业园区推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内容将涵盖:高昂的建设与维护成本、技术人才的缺乏、现有基础设施的适配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农民的接受度与培训、跨部门协同的困难等。 针对这些挑战,本书将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为园区的成功落地提供指导。 第十一章:智慧农业的“无人区”:数字孪生赋能农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数字孪生在智慧农业园区未来发展中的广阔前景。 将探讨数字孪生与AI增强学习、元宇宙、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 内容将包括:超高精度数字孪生在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精准农药研发中的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在农业科研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开放共享的农业数字孪生平台;数字孪生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的角色。 《绿野智芯:数字孪生赋能智慧农业园区发展新纪元》是一本面向农业科技研究者、园区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涉农企业以及对智慧农业充满兴趣的读者的重要参考书。它不仅是一本理论性的探索,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旨在激发创新思维,引领农业园区迈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全新发展阶段。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由数字孪生驱动的未来农业园区宏伟蓝图,并提供实现这一愿景的坚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