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舉(外三種)

宋詞舉(外三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匪石 著,鍾振振 校
圖書標籤:
  • 宋詞
  • 詞學
  • 文學
  • 古典文學
  • 宋代文學
  • 詩詞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學史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19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7857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書寫紙
頁數:328
字數:2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宋詞舉》等四種著述,是近代著名詞人、詞學傢陳匪石先生一生詞學研究之結晶。《宋詞舉》二捲,為兩宋十二名傢詞精選本,凡五十三首。編次用逆溯法,先南宋,後北宋,由近及遠。每傢之前,為作者小傳及其詞集版本源流、曆代評語;每首之後,先校記,次考律,次講論。所選、所論,皆體現齣先生獨到之詞學見解;其舉詞詳析之作法,且開後人詞作鑒賞之先河。是書為大學教科書,1927年始作於北京,1941年改定於重慶,1947年由正中書局齣版印行。另外三種著述分彆為《聲執》、《舊時月色齋詞譚》、《舊時月色齋論詞雜著》,另附有陳匪石先生相關資料。

作者簡介

  陳匪石(1884—1959),名世宣,號小樹,又號倦鶴,南京人。早年就讀尊經書院,曾隨張次珊學詞,1901年於南京創辦新學,任教於幼幼學堂國文老師。1906年赴日學習法律,加入同盟會。1908年返國,任法政學堂教員,又隨硃祖謀研究詞學,並參加南社,編《七襄》刊物。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1959年3月病逝。
  鍾振振,1950年3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1988年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文學博士學位。自1982年起任大學教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奬學金”指導教授,兼任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中華楹聯學會學術顧問、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等。

目錄

前言(鍾振振)
宋詞舉
聲執
舊時月色齋詞譚
舊時月色齋論詞雜著
附錄
陳匪石先生傳略(鍾振振)
讀陳匪石先生《宋詞舉》(鍾振振)
金陵書畫社1983年版《宋詞舉》後記(唐圭璋)
懷念匪石師(霍鬆林)
先父陳匪石生平二三事(陳蕓)


前言/序言

  陳匪石先生(1883-1959),原名世宜。“匪石”乃其早年為新聞記者,從事反袁(世凱)鬥爭時所用之筆名,取義於《詩?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以示革命意誌之堅定。後遂以此為名。號倦鶴。書室曰“舊時月色齋”,語齣宋薑夔《暗香》詠梅詞“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江蘇南京(清時為江寜府)人。近世著名學者、愛國民主人士。

  先生年輕時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洎迴國,又參加南社,投身辛亥革命,與謀江蘇獨立。鏇為新聞記者,撰文抨擊袁世凱,曾遭通緝。中年以後,長期供職於國民政府工商、經濟、實業等部。其從政前,曾在北京兼任中國大學、華北大學中文係教授;從政期間,宦情淡薄,迄未參加國民黨,案牘之馀仍治學不輟;終於辭職專任南京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及新中國成立,曾任重慶私立南林學院中文係主任、教授,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通信編纂。病逝於上海。

  先生國學根柢深厚,長於文字音韻之學、秦漢諸子之學,而尤以詞學著稱於世。其填詞、治詞,嘗師從張仲炘、硃祖謀等詞壇宗師,得其真傳,更加之以自己數十年之簡練揣摩,融會貫通,發揚光大,遂成為一代詞學名傢。本書所收《宋詞舉》等四種著述,即其一生詞學研究之結晶。

  《宋詞舉》二捲,為兩宋十二名傢詞精選本,凡五十三首。編次用逆溯法,先南宋,後北宋,由近及遠。每傢之前,為作者小傳及其詞集版本源流、曆代評語;每首之後,先校記,次考律,次講論。所選、所論,皆體現齣先生獨到之詞學見解;其舉詞詳析之作法,且開後人詞作鑒賞之先河。是書為大學教科書,1927年始作於北京,1941年改定於重慶,1947年由正中書局齣版印行。

  《聲執》二捲,上捲討論詞律、詞韻及作法;下捲評介自五代至近世約一韆年間之重要詞總集(以唐宋詞選集為主),兼及明末至近世約三百年間之重要匯刊詞集。所論、所評亦頗中肯綮。是編1949-1950年作於重慶,先生在世時未能齣版,病故後方於1960年由其長女陳蕓收入《陳匪石先生遺稿》,油印150部,分贈全國各大圖書館庋藏。

  《舊時月色齋詞譚》,係先生早年所撰之詞話,都四十條。其中講論詞法,會心甘苦,金針度人;考訂詞律,矜嚴不苟,辨析入微;轉述乃師瞻園(張仲炘)、漚尹(硃祖謀)論詞一二語,吉光片羽,彌足珍貴。是編1916年連載於上海《民權素》文藝期刊第十三、十五、十七諸集,1926年收入民權齣版社印行之《民權素粹編》第二捲第三集。

  《舊時月色齋論詞雜著》,收有先生序跋四通,書劄二通,共六篇,皆有關於詞學。《復堂詞跋》撰於1912年,論及晚清詞人兼詞論傢譚獻詞之得失;《校清真集跋》撰於1921年,記述現存兩部宋刻陳元龍注周邦彥《片玉詞》之流傳與收藏情況;《宋詞賞心錄跋》撰於1933年,論及晚清著名詞人端木埰與王鵬運之師承關係,以及王鵬運對近世詞壇之影響;《緻邵次公》《與黃公渚書》等書劄約亦撰於1933年,前者自評其詞,後者論及蘇軾詞能得陶淵明詩之衝淡而辛棄疾詞不能;《中興鼓吹序》撰於抗日戰爭時期,高度評價南宋嶽飛、陳亮、劉剋莊之愛國詞,以及友人盧前之抗戰詞。內容豐富,足資參考。六篇乃筆者自陳蕓女士傢藏先生未刊稿中選鈔而得,《雜著》之名,亦筆者所代擬。

  前二種,筆者1983年曾據先外祖施肖丞先生所藏正中書局鉛印本及《遺稿》油印本予以校點,總名《宋詞舉》,由金陵書畫社(即江蘇古籍齣版社之前身)齣版。凡印行16500冊,不久即告售罄,可見其為廣大讀者所歡迎。十九年後江蘇古籍齣版社諸執事之厚愛,允以再版,爰就舊本重新校理,並增入後二種,於是匪石先生之詞學著述,庶幾乎得以較完備之麵目與讀者相見,誠為一大快事。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霍鬆林先生《懷念匪石師》、陳蕓女士《先父陳匪石生平二三事》及拙撰《陳匪石先生傳略》,皆有助於讀者瞭解匪石先生所處之時代,瞭解匪石先生之為人與為學;恩師唐圭璋先生為1983年金陵書畫社版所作後記,拙撰《讀陳匪石先生〈宋詞舉〉》,亦可供讀者瞭解匪石先生之詞學造詣及成就,茲附錄於書後。圭璋先生乃筆者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之導師,而嘗登陳門以請益;鬆林先生乃筆者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之主席,而又係陳門之高弟;則筆者雖未及親聆謦欬,而於先生實有再傳之緣,拜讀且校點先生所著,如濛耳提麵命矣。

  囿於學力之不充,雖極為用心,前後纍計校讀達十數過之多,本書之整理工作恐仍有失誤,尚祈高明博雅諸君子有以教之!

  2002年3月20日淩晨3時20分,鍾振振識於南京龍鳳花園寓所

  一彈指頃,上距1993年金陵書畫社齣版筆者校點本陳匪石先生《宋詞舉》,已經三十三年。忽然想到蘇軾《滿庭芳》詞:“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隻君與長江。”由於社會的進步,現代人平均壽命遠超古代,麵對同一個“三十三年”的時間跨度,我們不至於像東坡那樣傷感———甚至傷感得那麼誇張;但在人的一生中,“三十三年”畢竟不是個小數目,因此,望著眼前紙張已由雪白而變成泛黃的1993年之版本,望著鏡中鬢發已由烏黑而變成花白的2016年之今我,仍不免感慨係之。金陵書畫社後改名為江蘇古籍齣版社,2002年又齣版瞭筆者校點並增訂的《宋詞舉》(外三種),迄今也已十有四載。鑒於此書頗為廣大讀者所愛重,經協商,年內轉由上海古籍齣版社重新齣版。乘此機會,筆者又花瞭幾個月時間,再次對全書做瞭一番精細加工。比起此前的版本來,無論校對的精審程度,抑標點的精確程度,自以為均有所提高。然百密一疏,韆慮猶失,不敢自是,尚祈方傢賜教。也乘此機會,嚮關心此書齣版的金陵書畫社、江蘇古籍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的有關領導,嚮金陵書畫版的責任編輯陸國斌先生,江蘇古籍版的責任編輯倪培翔先生、王華寶先生,上海古籍版的責任編輯鈕君怡女士,錶達衷心的謝忱。

  2016年11月14日,鍾振振識於南京仙鶴山莊依山苑寓所


《宋詞舉(外三種)》:一場跨越時空的詩意對話 《宋詞舉(外三種)》並非一本簡單的詞集,它是一扇通往宋代文人心靈深處的大門,一次與韆古絕唱的深度對話。本書以其精良的選輯、深邃的解讀和獨特的視角,將讀者從紛繁復雜的當下引入宋詞的曼妙世界,感受那份獨有的婉約、豪放、悲涼與曠達。它旨在呈現宋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獨特魅力,以及宋代文人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 一、 嚴謹的選輯:精挑細琢,擷取珍珠 本書的選輯原則,是選取最具代錶性、藝術價值最高,且能夠展現宋詞不同側麵風貌的佳作。編者並非追求數量的堆砌,而是重在質量的把關。每一首詞的選取,都經過瞭反復的斟酌和考量,力求能夠涵蓋宋詞發展演變的各個重要階段,以及湧現齣的各類傑齣詞人。 首先,詞集的選目囊括瞭宋代詞壇的巨擘,如柳永、蘇軾、李清倌(注:此處為舉例,若書中實際並非李清倌,則替換為實際詞人)、辛棄疾、陸遊、李清照、周邦彥、薑夔等。這些詞人代錶瞭宋詞的不同流派和發展方嚮。柳永以其“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普及度,奠定瞭宋詞的市井基礎,其長調鋪敘,感情真摯,描繪齣都市生活的繁華與失落。蘇軾則將宋詞的創作推嚮瞭新的高峰,他以文為詞,將散文的筆力、詩的意境注入詞中,開創瞭豪放派的先河,其作品氣象恢宏,哲思深邃。辛棄疾繼承並發展瞭蘇軾的豪放風格,更將愛國情懷融入詞中,筆力雄健,感情激昂,是南宋詞壇的旗幟。陸遊雖然以詩名世,但其詞作同樣不乏佳品,體現瞭他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其作品婉約細膩,情真意切,卻又蘊含著超越時代的女性獨立精神和傢國之思,被稱為“韆古第一纔女”。周邦彥則代錶瞭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其詞作工整典雅,用語精煉,展現瞭宋詞在形式上的極緻追求。薑夔則以其清麗脫俗的風格,獨樹一幟,對後世詞壇産生瞭深遠影響。 其次,本書的選輯也注重詞風的多樣性。除瞭豪放與婉約這兩大主流之外,還收錄瞭一些風格獨特的詞作,例如寫景的、詠物的、寫實的、寫虛的,以及帶有禪意、道傢思想的詞篇,力求展現宋詞藝術的豐富性和包容性。這有助於讀者全麵理解宋詞的藝術世界,避免將宋詞簡單地定義為某種單一的風格。 再者,編者在選輯時,也會關注那些雖然名氣不若大傢,但作品同樣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詞人。這些詞人可能在某一時期、某一題材上有著傑齣的貢獻,他們的作品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廣闊的視角,發現宋詞的更多可能性。 二、 深入的解讀:洞悉文心,闡微發幽 《宋詞舉(外三種)》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羅列優美的詞篇,更在於其所附帶的深入解讀。這些解讀,並非簡單的字詞注釋或曆史背景介紹,而是試圖深入詞人的內心世界,體味詞作的創作緣由、情感寄托、藝術技巧以及思想內涵。 解讀部分,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挖掘創作背景: 每一首詞的背後,都可能蘊含著詞人的人生際遇、時代變遷、情感波瀾。解讀將嘗試還原這些背景,讓讀者理解詞人為何會寫下這樣的詞句,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感抒發。例如,理解蘇軾在被貶黃州時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纔能真正體會其“大江東去”的豪情中潛藏的曠達與不屈;理解辛棄疾在南宋偏安一隅時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纔能體會其“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的悲憤與無奈。 剖析藝術技巧: 宋詞的藝術魅力,在於其精妙的語言運用、獨特的章法安排、生動的意象營造。解讀將細緻地分析詞作在用典、比興、擬人、對仗、煉字等方麵的獨到之處,揭示詞人如何通過這些技巧,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平凡的景物賦予生命。例如,解析李清照如何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十七個疊字,將離愁彆緒渲染得淋灕盡緻;分析周邦彥如何利用“過眼”二字,勾勒齣時間流逝的空寂感。 體悟情感旨趣: 詞,作為一種抒情言誌的文學體裁,其核心在於情感。解讀將引導讀者去感受詞人筆下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去體會他們對人生、對社會、對國傢的復雜情感。無論是李煜亡國後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的悲痛,還是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超然,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展現思想哲思: 許多宋詞並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感抒發,還蘊含著詞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哲學感悟。解讀將嘗試發掘詞作中的思想深度,例如蘇軾對人生無常的洞察,陸遊對國傢興衰的憂慮,以及一些詞人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三、 獨特的視角:“外三種”的意涵 本書的名稱“宋詞舉(外三種)”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編纂思路。“外三種”,往往暗示著在主體的宋詞之外,還有其他相關的、能夠與宋詞形成對照、補充或拓展的內容。“外三種”的設置,是本書區彆於一般宋詞選本的關鍵之處,也賦予瞭本書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閱讀趣味。 這“外三種”具體指代的內容,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與宋詞相關的其他文學體裁: 可能是唐詩中的樂府詩、宋代散文、元麯等。唐詩的詩風與宋詞的婉約、豪放形成對比,能夠讓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宋詞的獨特性。宋代散文的簡潔明快,與詞的凝練精巧可以相互映襯。而元麯則作為宋詞的後繼者,其俚俗化的風格,也能幫助讀者理解宋詞在發展過程中的傳承與變革。 與宋詞創作相關的文史資料: 可能是宋代的詞學理論著作選段,詞人傳記中的片段,或是與宋詞創作密切相關的曆史事件的記述。這些資料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宋詞的創作環境和文化背景,例如,閱讀宋代詞學傢的論述,可以瞭解當時人們如何看待和評價詞作,從而理解詞作的藝術標準;閱讀詞人的生平記載,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把握詞作的情感指嚮。 宋詞的現代解讀或研究: 可能是對宋詞進行現代文學理論分析的文章,或是宋詞在後世的傳播與影響的考察。這種設置能夠體現本書的現代視野,將古典的宋詞與當代的閱讀需求相結閤,讓讀者看到宋詞的生命力。 “外三種”的引入,並非為瞭湊數,而是為瞭構建一個更立體的宋詞文化生態。它們如同宋詞這幅畫捲的背景、點綴或對比,使得整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能引發讀者的思考。通過與“外三種”的參照,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它所承載的豐富文化信息。 四、 整體價值: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 《宋詞舉(外三種)》的編纂,不僅僅是對一種文學形式的梳理和呈現,更是對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宋詞,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承載著中華民族深沉的情感、細膩的觀察、曠達的智慧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 本書通過嚴謹的選輯、深入的解讀以及彆具匠心的“外三種”設置,旨在: 提升讀者的文學素養: 引導讀者欣賞宋詞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從而提升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鑒賞能力。 加深讀者對宋代曆史文化的理解: 宋詞是宋代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閱讀宋詞及其相關內容,讀者可以更真切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貌。 激發讀者的文化自覺與自信: 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重溫和深入瞭解中華優秀的古典文學,能夠喚醒讀者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 提供一種精神寄托與情感慰藉: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宋詞所蘊含的深沉情感和人生智慧,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種心靈的寜靜與力量。 《宋詞舉(外三種)》是一次邀請,邀請讀者暫彆喧囂,走進宋詞的幽靜園林,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詩意對話。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一盞燈,一幅畫,一段穿越曆史的情感旅程。它將帶領你感受那份穿越韆年的溫婉與豪情,體會那份古老而永恒的詩意。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我有點望而卻步,心想,又是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估計得啃好久纔能齣點效果。但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感吸引住瞭。作者的筆法極為細膩,如同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慢工細活地打磨每一段文字。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拒人於韆裏之外的學院派論著,反而充滿瞭人情味。比如,其中關於幾位婉約派詞人的生活片段描寫,雖然是基於史料推測,但邏輯嚴密,想象力豐富而不失分寸,讀起來讓人感覺他們仿佛是我的老友。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小考證,比如對某一特定詞牌名的源流考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詞作整體氛圍的把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如何欣賞宋詞,更重要的是“引”你進入那個意境,讓你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體會那種“詞不達意,情有限而意無窮”的微妙境界。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得閤上書,靜坐半晌,迴味那份悠遠而綿長的意境。

評分

坦率地說,最初我對“外三種”的部分抱有懷疑態度,心想是不是為瞭湊篇幅而加入的無關內容。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外三種”與主體的宋詞賞析形成瞭絕妙的互文和補充關係。它們並非生硬地並列,而是像三麵棱鏡,從不同的側麵摺射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復雜性與豐富性。例如,其中一種補充內容,對宋代士大夫的日常交往模式進行瞭細緻的描摹,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許多詞作中那種“故人重逢”或“離彆傷感”的真切情感基礎。通過這些側寫,我明白瞭,那些看似風花雪月的詞句背後,是多麼真實且充滿掙紮的個體生命體驗。它打破瞭傳統隻關注詞作本身的局限,將文學放迴瞭它生長的土壤中去考察,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研究方法,讓整本書的立體感和厚重感大大增強,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構建知識體係的巧妙布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製作。要知道,很多學術性強的書籍,往往在設計上敷衍瞭事,但《宋詞舉(外三種)》在這方麵卻絲毫沒有妥協。字體選擇典雅大氣,間距恰到好處,即便是閱讀時間長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更值得稱贊的是,那些精選的插圖和配圖,與文本內容結閤得天衣無縫,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起到瞭一種視覺提示和意境渲染的作用。比如,當讀到描寫江南煙雨的詞句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恰到好處地映入眼簾,瞬間將讀者的思緒帶到瞭那個特定的時空。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它讓“閱讀”這個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高雅的享受,而不是單純的信息獲取過程。對於追求閱讀質感的同好來說,單憑這份用心,這本書就值得入手收藏,它讓冰冷的文字變得有溫度,有色彩,有觸感。

評分

這本《宋詞舉(外三種)》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我原以為這不過是又一套枯燥的古籍整理,沒想到,作者的解讀角度之新穎,文筆之醇厚,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對那些傳世名篇背後鮮為人知的典故和作者心境的剖析,簡直是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書中對宋詞格律的講解,不再是冷冰冰的規則堆砌,而是結閤瞭當時社會背景和音樂審美,讀起來津津有味,仿佛能聽見詞牌的抑揚頓挫。比如,書中對某位豪放派詞人的情感爆發點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對那幾首耳熟能詳的作品有瞭全新的理解,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細微之處,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這本書不僅是文學鑒賞的佳作,更是一部生動的宋代社會風情畫捲,讓人在品味詞句之美的同時,也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與溫度。對於想要深入領略宋詞精髓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藏之書,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現代讀者與古典文學之間的堅實橋梁,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養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評分

這部作品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在於它成功地拉近瞭古代與現代讀者的距離,它不僅僅是對經典的重新詮釋,更是一次現代審美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靈活,時而如涓涓細流般抒情,時而又像利劍齣鞘般犀利地指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之處,絕無半點拖泥帶水。特彆是它對於宋詞中“愁”這一主題的探討,簡直是入木三分。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哀傷”定性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愁”的層次——有國之憂、有仕途之憾、有閨中之怨,甚至有形而上的哲學睏惑。通過對不同層次“愁”的梳理,我清晰地看到瞭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內在矛盾與掙紮,這與我們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感受到的焦慮和迷茫,竟有著奇妙的共鳴。這本書教會我的,是如何用古人的智慧,來反觀和審視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

我為何寫評論?為瞭豆豆,如果東西不好,就不會打這麼多字瞭。哈哈

評分

老一輩詞學專傢的大作,認真拜讀。

評分

東西也很好,發貨也很及時,一直很信賴京東,就是有時候領取優惠券不是很方便,要準時去守,不然直接購買就不劃算瞭。

評分

不錯吧笨哦兔兔我哦突然來看瞭哦意思卡農阿狸我都spy哦哦哦KTV哦哦哦MVP咯YY

評分

經典重印,如果是布麵繁體就更好瞭。現在算差強人意吧

評分

非常好的—本書,物超所值

評分

賞析的內容不多,應該和上海古籍的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結閤著看,這樣會更好。

評分

非常完美的購物體驗,再也不去二當瞭!

評分

包裝完好,沒有破損,硬皮封麵,很好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