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6年捲)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6年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喜軍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方劑
  • 代謝組學
  • 中醫藥
  • 研究進展
  • 2016
  • 醫學
  • 健康
  • 學術著作
  • 臨床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93729
版次:01
商品編碼:1202848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頁數:352
字數:5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6年捲)》係統介紹瞭代謝組學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及發展情況。深入闡述作者科研團隊的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理論與實踐,同時詳細介紹瞭代謝組學在中醫證候生物學本質、針灸穴位生物學、證候動物模型製備、方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中藥安全性評價、中藥品種及質量評價的*新進展,並輔以實例說明。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理論與實踐1
第一節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理論體係1
第二節基於方證代謝組學的茵陳蒿湯物質基礎及作用機製研究9
參考文獻22
第二章中醫證候生物學本質的代謝組學研究27
第一節概述27
第二節中醫黃疸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28
第三節冠心病心氣虛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30
第四節心血瘀阻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32
第五節腎虛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37
第六節消渴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41
第七節虛實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45
第八節寒熱證的代謝組學及生物標記物研究48
參考文獻49
第三章中醫穴位生物學功能及針刺治療疾病機理的代謝組學研究52
第一節“足三裏”穴生物學功能的代謝組學研究52
第二節針灸療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代謝組學研究69
第三節電針療法治療大鼠胃黏膜損傷的代謝組學研究74
第四節針灸乾預運動疲勞的代謝組學研究81
第五節針灸替代療法對圍絕經期綜閤徵調理作用的代謝組學研究84
參考文獻87
第四章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進展89
第一節研究概述89
第二節腎陰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93
第三節糖尿病腎陰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96
第四節氫化可的鬆誘導的腎陽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97
第五節腺嘌呤誘導的腎陽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99
第六節皮質酮誘導的腎陽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00
第七節脾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04
第八節脾陽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05
第九節脾氣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07
第十節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09
第十一節心氣虛證動物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12
第十二節心氣虛證心力衰竭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16
第十三節肺氣虛證心力衰竭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17
第十四節脾腎氣虛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21
第十五節綜閤放血法製備血虛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23
第十六節腹腔注射環磷酰胺誘導的血虛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25
第十七節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27
第十八節慢性束縛法誘導肝鬱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28
第十九節情誌刺激法誘導肝鬱證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30
第二十節氣陰兩虛證心肌缺血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31
第二十一節氣虛血瘀證心肌缺血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32
第二十二節應激刺激法誘導肝鬱脾虛證心肌缺血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34
第二十三節慢性束縛法誘導肝鬱脾虛證心肌缺血模型的代謝組學研究135
參考文獻136
第五章中藥方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的代謝組學研究140
第一節研究概述140
第二節基於代謝組學的補益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48
第三節基於代謝組學的和解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67
第四節基於代謝組學的解錶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77
第五節基於代謝組學的清熱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82
第六節基於代謝組學的溫裏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90
第七節基於代謝組學的理血劑藥效評價及作用機製研究194
參考文獻200
第六章有毒中藥毒性的代謝組學研究204
第一節研究概述204
第二節基於代謝組學方法的川烏毒性研究206
第三節基於代謝組學的白附片毒性生物標記物的研究221
第四節基於代謝組學的黃連毒性研究229
第五節基於代謝組學的蒼耳子毒性研究237
第六節基於代謝組學方法的甘遂急性毒性研究242
第七節基於代謝組學的馬兜鈴酸腎毒性研究249
第八節基於代謝組學方法的苦參堿毒性研究258
第九節基於代謝組學的有毒中藥毒性的解毒方法研究266
參考文獻291
第七章基於代謝組學的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293
第一節研究概述293
第二節關黃柏預防非細菌性前列腺炎藥效物質基礎研究297
第三節復方丹參片抗心肌缺血藥效物質基礎研究304
第四節四逆湯抗心肌梗死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310
第五節麝香保心丸治療心肌梗死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318
第六節柴鬍舒肝散抗抑鬱藥效物質基礎研究327
第七節腎氣丸補腎陽藥效物質基礎研究333
參考文獻338

《方證代謝組學: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交匯》 在中醫藥的宏偉圖景中,方證是核心的理論基石。它不僅是對疾病狀態的精準辨識,更是指導臨床用藥的精要綱領。然而,長期以來,方證的內在機製與物質基礎,如同籠罩在一層神秘的麵紗之下,令無數探求者欲窺其究竟。直到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彆是代謝組學的崛起,纔為我們揭開瞭這層麵紗,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代謝組學,作為一門研究生物體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其內源性小分子代謝物的集閤及其動態變化的學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生命活動。它能夠捕捉到細胞、組織乃至整個機體的“分子指紋”,從而揭示其生理狀態和病理改變。當這一強大的現代工具應用於博大精深的中醫方證研究時,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革命便悄然展開。 本書正是聚焦於“方證代謝組學”這一交叉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它並非簡單地堆砌數據,而是緻力於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如何利用先進的代謝組學技術,破解中醫方證背後復雜的生物學機製。我們將探索,中醫理論中那些看似抽象的“證候”,在分子層麵究竟對應著怎樣的代謝通路紊亂;而那些曆經韆年臨床驗證的經典方劑,又是如何通過調控這些代謝網絡,實現其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 書中,我們將看到一係列引人入勝的研究案例。例如,在對“肝鬱脾虛”證候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如何運用高分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MS),精準鑒定齣與該證候密切相關的膽汁酸、氨基酸、脂質等代謝産物的異常變化,勾勒齣肝脾功能失調在分子水平的生化圖譜。進而,我們將深入探討,當使用逍遙散等經典方劑治療此類證候時,這些方劑中的活性成分是如何與體內靶點相互作用,顯著改善代謝紊亂,從而達到疏肝健脾、調和氣血的臨床效果。 又如,針對“濕熱證”的研究,如何通過代謝組學手段,揭示其與腸道菌群代謝産物、糖脂代謝異常、炎癥因子釋放等之間的深刻聯係。我們還會解析,針對這一證候的清熱利濕方劑,如甘露消毒丹,其有效成分在體內如何影響關鍵酶的活性,調節脂質代謝,抑製炎癥反應,最終緩解由濕熱引起的全身不適。 本書不僅僅局限於對單一病證和方劑的研究。它更關注方證代謝組學研究的共性和規律。我們將探討,是否存在一些通用的代謝標誌物,能夠跨越不同疾病,揭示相似的病理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整閤分析不同層麵的組學數據(如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構建更全麵、更精準的方證模型。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討論方證代謝組學研究方法學的進展與挑戰。從樣本采集、前處理、數據采集到數據分析、通路富集、模型構建,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科學傢的智慧與努力。我們不僅會介紹高通量代謝組學技術在方證研究中的應用,例如GC-MS、LC-MS/MS、NMR等,還會討論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學工具,解讀海量的代謝組學數據,挖掘有價值的科學信息。同時,書中也會坦誠地指齣當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戰,例如標準化體係的建立、數據的可重復性、中西醫理論的融閤障礙等,並對未來研究方嚮提齣展望。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科研工作者的寶貴參考資料,更是為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進程注入強大動力的重要文獻。通過方證代謝組學這一橋梁,我們得以用現代科學的語言,清晰地闡釋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用客觀的、可量化的數據,支撐中醫的療效與機製。這不僅有助於消除西方醫學界對中醫藥的疑慮,更能為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無論是對中醫理論的深刻理解,還是對現代藥物研發的創新探索,抑或是對疾病精準防治的追求,方證代謝組學都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旨在為所有對這一前沿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前瞻性的視角,共同見證中醫智慧與現代科技的輝煌融閤,以及它為人類健康事業帶來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許多關於中醫與現代科學結閤的學術前沿。 metabolismo學以其高通量的分析能力,在疾病標誌物發現、藥物療效評估以及機製研究等方麵展現齣瞭強大的潛力。將這一工具應用於“中醫方證”這一中醫核心理論,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創新性的工作。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涵蓋瞭從實驗設計、樣本采集、數據分析到結果解讀的全過程,並且會重點闡述如何利用代謝組學數據來解釋中醫的“證”與“方”之間的內在聯係。例如,是否可以通過代謝組學分析,找到能夠區分不同“證”的代謝譜,或者揭示某個“方”在體內是如何影響代謝通路,從而達到治療“證”的目的。這種跨學科的研究,對於提升中醫藥的科學認知度和國際影響力至關重要,也為我提供瞭一個瞭解最新研究動態的絕佳機會。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醫藥理論和實踐都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我對“方證”這個概念尤其敏感。它不僅僅是指疾病的辨證分型,更是包含瞭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治療原則以及藥物的選擇和配伍。將先進的代謝組學技術引入到方證研究中,在我看來,是一種顛覆性的嘗試,也是對中醫理論體係進行科學驗證和深入挖掘的重要手段。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可能包含的內容,比如通過比較不同證型患者的代謝組學特徵,尋找與特定證型高度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又或者,研究不同方劑在相似證型患者體內引起的代謝組學變化,從而解析方劑的組方原理和藥物間的協同增效機製。這種研究方法,不僅能為中醫藥的科學內涵提供更堅實的證據,也可能為開發新的診斷工具和治療策略提供重要的綫索。我非常有興趣瞭解這本書是如何將抽象的中醫理論與具體的分子代謝聯係起來的。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長期以來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如何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解釋中醫博大精深的理論體係。中醫的“方證”概念,一直以來都帶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代謝組學”則是一種能夠揭示生命體在特定狀態下分子活動全貌的強大技術。將兩者結閤,無疑為理解中醫的本質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更具科學性的視角。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如何通過代謝組學技術,來識彆和區分不同的中醫證候,揭示它們在分子代謝層麵上的差異;又或者,這本書會闡述如何利用代謝組學來探究特定方劑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發揮其治療作用的,例如,它如何影響能量代謝、信號傳導通路,或是體內環境的穩態。我設想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幫助讀者理解這一前沿領域是如何一步步拓展我們對中醫的認知邊界。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足以讓人産生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傳統中醫和現代科學的交叉領域尋求突破的研究者。我個人一直對代謝組學在解釋復雜生物學現象方麵的強大能力感到著迷,而將其應用於中醫方證的理解,更是開闢瞭一個全新的視角。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研讀這本書,但從書名本身,我就可以預見到它所承載的重量和潛力的學術價值。想象一下,通過代謝組學技術,我們或許能更深入地理解“氣”、“血”、“陰”、“陽”等中醫核心概念在分子層麵的具體錶現,找齣不同證型背後獨特的代謝特徵,甚至揭示傳統方劑發揮療效的精準分子機製。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量化”中醫,更是將中醫的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嚴謹相結閤,從而推動中醫現代化研究邁嚮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研究思路、詳實的數據支持以及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傳承中醫的博大精深。

評分

看到“中醫方證代謝組學研究進展(2016年捲)”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必定是一份深入探索中醫復雜概念在分子層麵錶現的學術文獻。我尤其關注“方證”這個詞,它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中醫疾病分類的簡單描述,而是深入到疾病發生的機製和治療的依據。而“代謝組學”,則代錶瞭現代科學的強大分析工具。將這兩者結閤,我便能想象齣書中可能包含的對不同中醫證候的代謝譜進行比對分析,尋找其獨特的分子特徵;抑或是研究不同方劑在體內引起的代謝通路變化,從而驗證或闡釋方劑的療效機製。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研究案例和數據,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代謝組學來量化和驗證中醫理論,從而推動中醫的科學化進程,並可能為新的藥物開發和治療方案的製定提供靈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