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

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郭江淵,郭愛廷,王國華 著
圖書標籤:
  • MRI
  • 醫學影像
  • 醫師資格
  • 考試
  • 考研
  • 臨床
  • 核磁共振
  • 醫學教育
  • 復習資料
  • 核心考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81993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179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業務能力考評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參加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的醫務人員參考使用。
  本書按照考點提示、考點精析、強化訓練格式編寫,集學習、復習與考試演練於一體,是考生能夠夠真正掌握考試大綱的精髓。考試名稱本書適閤參加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的醫務人員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以中華醫學會規範教材《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MRI醫師)上崗考試指南》等為藍本,緊扣《全國醫用設備上崗資格考試磁共振醫師考試大綱》,收集瞭全國曆年MRI上崗考試之精華(真題占全書試題量的50%以上),將MRI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中的各知識點、考點融會貫通於本書的各個章節中。按照考點提示、考點精析、強化訓練格式編寫,後附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模擬試捲。集學習、復習與考試演練於一體。

目錄

第一章 MRI基本原理1
第一節 MRI設備的構成1
第二節 MRI的物質基礎7
第三節 進入主磁場前後人體內質子核磁狀態的改變9
第四節 磁共振現象11
第五節 核磁弛豫13
第六節 磁共振加權成像16
第七節 MR信號的空間定位18
第八節 K空間的基本知識21
第九節 MR信號的産生23
第十節 影響MR信號強度的因素25
第十一節 血流的MR信號特點26
第二章 MRI脈衝序列及其臨床應用31
第一節 脈衝序列的基本概念和分類31
第二節 脈衝序列相關的概念33
第三節 自鏇迴波序列36
第四節 快速自鏇迴波序列39
第五節 反轉恢復及快速反轉恢復序列45
第六節 梯度迴波序列的特點48
第七節 擾相梯度迴波序列50
第八節 穩態自由進動序列及其他梯度迴波序列54
第九節 迴波平麵成像序列56
第三章 MRI常規成像技術和新技術59
第一節 MRI脂肪抑製技術59
第二節 化學位移成像技術62
第三節 MR水成像技術64
第四節 MR血管成像技術67
第五節 MR擴散加權成像技術71
第六節 MR灌注加權成像技術74
第七節 MR波譜技術76
第八節 磁化轉移技術79
第九節 MRI呼吸補償和心電門控技術81
第四章 臨床MRI的質量控製83
第一節 MRI常規質控指標83
第二節 MRI常見僞影及其對策86
第五章 MRI對比劑92
第一節 MRI對比劑概述92
第二節 離子型非特異性細胞外液對比劑93
第三節 其他MRI對比劑97
第六章 MRI檢查的特點、信號特點及MRI的生物效應99
第一節 MRI檢查的特點99
第二節 MRI信號特點102
第三節 MRI的生物效應和安全性106
第七章 顱腦疾病的MRI診斷109
第一節 顱腦的解剖結構及MRI錶現109
第二節 顱腦腫瘤的MRI診斷118
第三節 腦部炎癥的MRI診斷144
第四節 腦血管病的MRI診斷153
第五節 先天性腦發育不全的MRI診斷167
第六節 腦變性病和腦白質病的MRI診斷173
第七節 顱腦外傷的MRI診斷179
第八節 癲癇的MRI診斷185
第八章 五官疾病的MRI診斷187
第一節 眼眶疾病的MRI診斷187
第二節 鼻和鼻竇疾病的MRI診斷198
第三節 顳骨疾病的MRI診斷205
第四節 咽喉部疾病的MRI診斷212
第五節 頸部軟組織疾病的MRI診斷220
第九章 脊柱脊髓疾病的MRI診斷227
第一節 脊柱脊髓病變的MRI檢查方法227
第二節 脊柱脊髓的正常解剖及MRI錶現227
第三節 脊柱退行性病變的MRI診斷228
第四節 脊椎脊髓感染的MRI診斷231
第五節 脊柱脊髓損傷的MRI錶現233
第六節 椎管和椎體腫瘤的MRI錶現234
第七節 脊柱脊髓先天畸形的MRI錶現240
第八節 脊柱手術後的MRI錶現243
第九節 頸延髓與顱頸聯閤病變的MRI診斷243
第十章 胸部疾病的MRI診斷258
第一節 正常胸部MRI錶現258
第二節 縱隔病變的MRI診斷259
第三節 肺和胸壁疾病的MRI診斷262
第十一章 心髒疾病的MRI診斷282
第一節 心髒大血管MRI檢查方法282
第二節 正常心髒大血管MRI影像285
第三節 後天性心髒病的MRI診斷287
第四節 先天性心髒病的MRI診斷298
第五節 心髒MRI新技術及其應用303
第十二章 大血管疾病的MRI診斷307
第十三章 乳腺疾病的MRI診斷315
第一節 乳腺MRI檢查技術和正常錶現315
第二節 乳腺疾病的MRI診斷316
第十四章 肝膽胰脾疾病的MRI診斷324
第一節 肝髒疾病的MRI診斷324
第二節 膽道疾病的MRI診斷340
第三節 胰腺疾病的MRI診斷346
第四節 脾疾病的MRI診斷353
第十五章 胃腸道疾病的MRI診斷357
第十六章 腎髒和腎上腺疾病的MRI診斷364
第一節 腎髒疾病的MRI診斷364
第二節 腎上腺疾病的MRI診斷373
第十七章 腹膜後腫塊的MRI診斷380
第一節 腹膜後間隙的正常MRI錶現380
第二節 腹膜後良性病變和腫瘤的MRI診斷380
第十八章 女性盆腔疾病的MRI診斷386
第一節 女性盆腔正常MRI錶現386
第二節 子宮及卵巢良性病變的MRI診斷388
第三節 子宮及卵巢惡性病變的MRI診斷396
第十九章 男性盆腔及膀胱、輸尿管疾病的MRI診斷404
第一節 膀胱及輸尿管疾病的MRI診斷404
第二節 前列腺疾病的MRI診斷410
第二十章 産科疾病的MRI檢查417
第二十一章 骨關節 肌肉係統疾病的MRI診斷420
第一節 正常骨與軟組織及骨髓的MRI錶現420
第二節 軟組織腫瘤和骨腫瘤及瘤樣病變的MRI診斷423
第三節 骨壞死的MRI診斷431
第四節 骨骼肌肉創傷的MRI診斷434
第五節 骨感染和關節 炎的MRI診斷439
第六節 骨髓病變的MRI診斷445
第七節 關節 及其病變的MRI診斷448
第二十二章 小兒的MRI檢查457
第一節 總論457
第二節 小兒中樞神經係統的MRI錶現457
第三節 小兒腹部疾病的MRI診斷462
第四節 小兒骨骼肌肉係統的MRI錶現465
附錄一計算機體層成像基礎470
附錄二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模擬試捲476

精彩書摘

  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
  第一章 MRI基本原理
  第一節 MRI設備的構成
  【考點提示】
  1.主磁場強度(高斯和特斯拉)、主磁場均勻度及其意義
  2.梯度綫圈的作用、梯度磁場的産生、梯度綫圈的主要性能指標
  3.射頻係統的分類及其作用、錶麵綫圈、錶麵相控陣綫圈
  4.計算機及圖像處理係統
  【考點精析】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術是利用人體內原子核在磁場內與外加射頻磁場發生共振而産生影像的成像技術,是當今醫學影像學領域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一種成像技術。MRI設備主要由磁體係統、梯度磁場係統、射頻係統、計算機及圖像處理等係統構成。
  一、磁體係統
  磁體(magnet)是磁共振成像係統的核心設備,是産生靜磁場的重要裝置。它的性能指標包括
  磁場的強度、磁強的均勻度、磁體的穩定性、掃描孔徑等。按照所用磁體的不同,MRI機可分為常導型、永磁型、超導型和混閤型。前兩者磁場穩定性差;超導型磁場穩定而均勻,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場強高,可調節。目前中高場強的MRI均采用超導型磁體。靜磁場由磁體産生,又稱主磁場。靜磁場的強度決定瞭磁共振係統的性能,主磁場的場強采用高斯(Gauss,G)或特斯拉(Tesla,T)錶示,特斯拉是目前磁場強度的國際單位。特斯拉與高斯的換算關係為:1T=10000G。目前將0.5T以下的MRI設備稱為低場機,0.5~1.0T者稱為中場機,1.0~2.0T者稱為高場機,大於2.0T者稱為超高場機。
  超導型磁體(super conducting magnet)是由電流通過超導體導綫産生磁場,與常導型磁體的主要差彆在於其導綫由超導材料製成並將其置於液氮之中。超導體綫圈的工作溫度在絕對溫標4.2K的液氮中獲得的超低溫環境,達到絕對零度(-273℃),此時綫圈處於超導狀態,沒有電阻。當超導綫圈在8K溫度下其電阻即等於零,液氮的沸點為77K。
  磁場的強度是評價磁體性能最重要的指標。高場強MRI機的優勢為:①具有高質子磁化率和圖像信噪比;②在保證足夠信噪比的前提下,可縮短MRI信號的采集時間;③磁共振頻譜(MRS)對代謝産物的分辨能力提高;④更容易實現脂肪飽和技術;⑤增強磁敏感效應,使基於血氧飽和度水平依賴(BOLD)效應增加,腦功能成像的信號變化更加明顯。劣勢為:①設備成本增加,價格提高;②噪聲水平增加;③因為射頻的特殊吸收率(SAR)與主磁場場強的平方成正比,高場強下射頻脈衝的能量在人體內纍積明顯增大;④運動、化學位移和磁化率僞影更為明顯。
  磁場均勻度(magnetic field homogeneity)是指特定容積內磁場的同一性,指在成像範圍內兩點之間磁感應強度的最大偏差(ΔB)與靜磁場(B0)的比值,用ppm錶示。ppm值越小,磁場均勻度越好。
  MRI對主磁場的均勻度要求很高,在成像範圍內的磁場均勻度決定圖像的空間分辨力和信噪比。主要原因為:①高均勻度的場強有助於提高圖像信噪比;②場強均勻是保證MRI信號空間定位準確性的前提;③場強均勻可減少僞影(尤其是磁化率僞影);④高均勻度磁場有利於進行大視野掃描;⑤隻有在高均勻度磁場的條件下,纔能充分利用脂肪飽和技術進行脂肪抑製掃描;⑥隻有高均勻度磁場纔能有效區分MRS的不同代謝産物。
  磁體穩定性(magnet stability)是衡量磁場漂移的指標。磁體穩定性下降,使單位時間內磁場變化率升高。磁共振成像時,序列周期內磁場的強度變化影響重復測量迴波信號,導緻圖像失真,信噪比(SNR)降低。
  掃描孔徑是指實際掃描的有效孔徑,是磁體孔徑安裝均勻場綫圈、梯度綫圈、射頻綫圈和護闆後的實際孔徑。全身多功能MRI一般在1625px左右。
  二、梯度係統
  梯度係統由梯度綫圈、梯度放大器、數模轉換器、梯度控製器、梯度冷卻裝置等構成。梯度綫圈安裝於主磁體內。梯度係統的主要作用:①進行MRI信號的空間定位編碼;②産生MR迴波;③施加擴散加權梯度場;④進行流動補償;⑤進行流動液體的流速相位編碼等。
  梯度綫圈由X、Y、Z軸三個綫圈構成,梯度場的方嚮按三個基本軸綫X、Y、Z軸方嚮設計,這三個方嚮的梯度場的聯閤使用可獲得任意斜麵的MR圖像。Z嚮梯度綫圈(Gz)為環形綫圈,X嚮和Y嚮梯度綫圈(Gx和Gy)為鞍形綫圈。
  梯度綫圈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梯度場強和切換率。梯度場強是指單位長度內磁場強度的差彆,通常用每米長度內磁場強度差彆的毫特斯拉量(mT/m)來錶示。梯度場強(mT/m)=梯度場兩端的磁場強度差值/梯度場的長度。切換率是指單位時間及單位長度內的梯度磁場強度變化量,常用每毫秒、每米長度內磁場強度變化的毫特斯拉量[mT/(m·ms)]來錶示。切換率越高,錶明梯度磁場變化越快,即梯度綫圈通電後梯度磁場達到預設值所需時間(爬升時間)越短。梯度場的變化可用梯形來錶示。梯度綫圈性能的提高對於MRI超快速成像至關重要,但梯度磁場的劇烈變化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可引起周圍神經刺激,故梯度磁場場強和切換率不是越高越好。現代新型1.5T MRI儀的常規梯度綫圈場強已達到25mT/m以上,切換率達120mT/(m·ms)以上;高配置者場強超過60mT/m,切換率達200mT/(m·ms)。
  三、射頻係統
  射頻係統由射頻發生器、射頻放大器和射頻綫圈等構成。射頻係統的作用是發射射頻脈衝,使磁化的質子吸收能量産生共振,並接收質子在弛豫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從而産生MR信號。射頻綫圈(RF coil或RF resonator)既是1H、31P、3He、23Na、13C等發生磁共振的激勵源,又是磁共振信號的探測器。按功能分類,射頻綫圈可分為發射綫圈和接收綫圈。發射綫圈發射射頻脈衝激發人體內的質子發生共振;接收綫圈接收人體發齣的MR信號。MR成像對射頻綫圈要求很高,現代新型射頻係統功能提高,所發射的射頻脈衝強度增大,使發射的持續時間縮短,加快瞭MR信號的采集速度。接收綫圈與MRI圖像信噪比(SNR)密切相關,其距離檢查部位越近,接收到的信號越強;綫圈內體積越小,所接收的噪聲就越低。按適用範圍分類,又可分為容積綫圈、錶麵綫圈、體(腔)內綫圈、相控陣綫圈。
  錶麵相控陣綫圈是綫圈技術的一大飛躍。相控陣綫圈由多個子綫圈單元構成,同時與多個數據采集通道相匹配,目前多在8個以上。相控陣綫圈可明顯提高MRI的信噪比(SNR),有助於提高薄層、高分辨掃描及低場機的圖像質量。
  容積綫圈(volume coil)是指能包容或包裹某一成像部位的綫圈,激勵與接收較大容積內的組織信號。容積綫圈有三種形狀,即螺鏇綫形、鞍形和鳥籠形。常用的RF體部綫圈和頭部綫圈都是容積綫圈。
  錶麵綫圈(surface coil)是一種貼近檢查部位的綫圈,其敏感度高於容積綫圈。 高信噪比是這類綫圈的最大特點。錶麵綫圈的射頻場不均勻,主要用於檢測小範圍的、靠近綫圈的磁共振信號,主要用於脊柱、關節等部位的MRI檢查。
  腔內綫圈(intracavitary coil),又稱體內綫圈,是置入人體內,對某一器官或組織近距離、高分辨率成像的錶麵綫圈。常用者為直腸內綫圈,可對直腸、前列腺和子宮進行MRI檢查。
  四、計算機及圖像處理係統
  計算機係統屬於MRI設備的大腦,控製著MRI儀的脈衝激發、信號采集、數據運算和圖像顯示等功能。輔助設施還包括檢查床、液氮及水冷卻係統、空調、圖像存儲和打印機等設備。計算機要求大容量、大內存、有快速的運算能力及良好的軟件支持。MRI係統中多采用小型化、高性能的計算機。
  【強化訓練】
  單項選擇題
  1.梯度磁場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主磁場強度
  B.增加主磁場的均勻度
  C.空間定位
  D.提高圖像信噪比
  E.提高圖像對比度
  2.主磁場最重要的技術指標應包括:
  A.磁體的結構形態、磁體的重量、磁體的長度
  B.磁場的強度、磁場的均勻度、磁體的長度
  C.磁體的長度、磁場的均勻度、場強及切換率
  D.磁場的均勻度、梯度場強度、磁體的強度
  E.磁場的長度、射頻場的均勻狀、梯度場的強度
  3.梯度綫圈性能的主要指標是:
  A.接收信號的靈敏度
  B.空間定位的準確性
  C.梯度綫圈的綫性
  D.梯度場的均勻性和正交性
  E.梯度場強的高低與切換率的快慢
  4.梯度綫圈在主磁場中可導緻主磁場內:
  A.X、Y、Z三個正交方嚮磁場強度的不均勻性
  B.X、Y、Z三個正交方嚮磁場強度的不一緻性
  C.X、Y、Z三個正交方嚮磁場強度的更均勻性
  D.X、Y、Z三個正交方嚮磁場強度的綫性變化
  E.X、Y、Z三個正交方嚮磁場強度的一緻性
  5.能産生磁場的裝置是:
  A.射頻係統
  B.梯度係統
  C.磁體係統
  D.計算機係統
  E.輔助設備
  6.梯度場的變化可用下述哪項來錶示:
  A.梯形
  B.矩形
  C.三角形
  D.不規則形
  E.橢圓形
  7.一般在MRI設備中,數字信號的量化級數為:
  A.64位
  B.16位
  C.32位
  D.8位
  E.2位
  8.屬於超高磁場MR的是:
  A.1.0T
  B.0.2T
  C.0.5T
  D.1.5T
  E.3.0T
  9.高斯(G)與特斯拉(T)的換算關係為:
  A.1T=1G
  B.1T=10G
  C.1T=102T
  D.1T=103T
  E.1T=104G
  10.磁共振物理現象首次發現的時間為:
  A.1945年
  B.1946年
  C.1978年
  D.1952年
  E.1980年
  11.第一幅人體MRI圖像誕生於:
  A.1978年
  B.1952年
  C.1987年
  D.1975年
  E.1977年
  12.超導型磁體中的絕對零度是指:
  A.0℃
  B.-273℃
  C.-173℃
  D.-146℃
  E.-20℃
  13.下述哪項不是射頻係統的部件:
  A.射頻發生器
  B.梯度綫圈
  C.發射綫圈
  D.接收綫圈
  E.射頻放大器
  14.1.5T MRI儀高配置梯度綫圈的切換率多超過:
  A.100mT/(m·ms)
  B.150mT/(m·ms)
  C.200mT/(m·ms)
  D.250mT/(m·ms)
  E.300mT/(m·ms)
  15.1.5T MRI儀的常規梯度綫圈場強已達到:
  A.10mT/m以上
  B.15mT/m以上
  C.20mT/m以上
  D.25mT/m以上
  E.30mT/m以上
  16.相控陣綫圈的優勢為:
  A.大範圍掃描、高信噪比
  B.小範圍掃描、低信噪比
  C.小範圍掃描、高信噪比
  D.大範圍掃描、低信噪比
  E.大範圍掃描、小區域檢測
  17.常導型和永磁型磁體的相同點為:
  A.磁場均勻性較高
  B.磁場的方嚮
  C.不需要液氮作為製冷劑
  D.可製成高場強MRI設備
  E.電能消耗較大
  18.超導磁體的優點為:
  A.磁場穩定性好
  B.磁場均勻度高
  C.磁場強度高
  D.噪聲比較小
  E.信噪比高
  19.在MRI儀的主要硬件中,對成像速度影響最大的是:
  A.主磁體
  B.接收綫圈
  C.激發綫圈
  D.梯度綫圈
  E.計算機
  20.梯度綫圈的主要性能指標是:
  A.接收功能
  B.發射功能
  C.磁場的強度
  D.梯度場強和切換率
  E.磁場的均勻度
  21.從原理上講,體(腔)內綫圈屬於:
  A.相控陣綫圈
  B.錶麵綫圈
  C.部分容積綫圈
  D.全部容積綫圈
  E.以上都不是
  22.如果MR檢查時需要得到一個橫軸位圖像時,需要選擇哪一個梯度磁場:
  A.Gz
  B.Gx
  C.Gy
  D.Gxz
  E.Gxy
  23.如果MR檢查時需要得到一個矢狀位圖像,需要選擇的梯度磁場是:
  A.Gz
  B.Gx
  C.Gy
  D.Gxz
  E.Gyz
  24.如果MR檢查時需要得到一個冠狀位圖像,需要選擇的梯度磁場是:
  A.Gz
  B.Gx
  C.Gy
  D.Gxy
  E.Gxz
  25.MR圖像的後處理不包括下列哪項:
  A.放大
  B.圖像校正
  C.圖示標記
  D.患者信息修正
  E.各種數據測量
  多項選擇題
  26.醫用MRI儀的構成包括:
  A.主磁體
  B.計算機係統
  C.射頻係統
  D.梯度係統
  E.輔助設施
  27.主磁體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包括:
  A.磁場強度
  B.磁場均勻度
  C.磁場溫度
  D.主磁體的長度
  E.磁場穩定性
  28.高場強MRI儀的優勢為:
  A.更容易實現脂肪飽和技術
  B.具有高質子磁化率
  C.具有良好的圖像信噪比
  D.可縮短MR信號采集時間
  E.化學位移和磁體率僞影不明顯
  29.梯度係統的構成是:
  A.數模轉換器
  B.梯度控製器
  C.梯度綫圈
  D.梯度放大器
  E.梯度冷卻裝置
  30.梯度係統的主要作用是:
  A.施加擴散加權梯度場
  B.進行流動補償
  C.産生梯度迴波
  D.進行MR信號空間定位編碼
  E.進行流動液體的流速相位編碼
  31.射頻係統由下述哪幾項構成:
  A.梯度綫圈
  B.發射綫圈
  C.接收綫圈
  D.射頻發生器
  E.射頻放大器
  32.永磁型磁體的優點為:
  A.磁力綫分布範圍較小
  B.掃描孔開放程度高
  C.可以滿足大多數常規檢查
  D.不用製冷劑
  E.信噪比較高
  33.超導型磁體的缺點和不足是:
  A.安裝場地要求高
  B.有失超危險
  C.掃描孔狹小
  D.需保護患者聽力
  E.需定期補充製冷劑
  34.射頻綫圈按功能分類包括:
  A.容積綫圈
  B.錶麵綫圈
  C.相控陣綫圈
  D.體(腔)內綫圈
  E.接收綫圈
  35.腔內綫圈可進行下述哪些部位的MRI檢查:
  A.直腸
  B.前列腺
  C.子宮
  D.血管
  E.頭顱
  【參考答案】
  單項選擇題
  1.C;2.B;3.E;4.D;5.C;
  6.A;7.D;8.E;9.E;10.B;
  11.A;12.B;13.B;14.C;15.D;
  16.A;17.C;18.E;19.A;20.D;
  21.B;22.C;23.A;24.B;25.D。
  ……

《醫學影像學原理與實踐》 本書旨在為醫學影像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而深入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本書內容涵蓋醫學影像學的基本原理、成像技術、疾病診斷以及相關前沿進展,力求構建一個係統化的知識體係,幫助讀者掌握在臨床實踐中運用醫學影像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醫學影像學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從醫學影像學的源頭齣發,深入剖析各種成像技術的物理學基礎和生物學原理。 X射綫成像原理: 詳細闡述X射綫的産生、性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吸收、散射),以及如何通過探測器將其轉化為可識彆的圖像信號。重點介紹X射綫成像的關鍵技術,如不同類型的X射綫管、濾綫光柵、準直器以及圖像重建算法(如濾波反投影)。此外,還將探討X射綫成像的劑量學原理和防護措施,確保安全有效的臨床應用。 CT成像原理: 深入講解計算機斷層掃描(CT)的工作機製,包括X射綫源和探測器的鏇轉、數據采集、投影形成以及圖像重建算法(如傅立葉變換、捲積算法)。重點介紹不同代CT掃描儀的演進,多層螺鏇CT(MSCT)的優勢,以及影響圖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如層厚、球管電流、電壓、螺距)。讀者將瞭解CT在各種解剖結構成像上的特性和局限性。 MRI成像原理: 詳細闡述磁共振成像(MRI)的核心概念,包括原子核自鏇、施加靜磁場、射頻脈衝激發、自由感應衰減(FID)和梯度迴波(GRE)信號的産生。重點講解T1、T2弛豫時間及其在組織對比度中的作用,以及質子密度。深入介紹各種成像序列(如自鏇迴波、快速自鏇迴波、梯度迴波、反轉恢復、擴散加權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的原理、參數設置以及它們在不同病變檢測中的應用。還將涉及MRI的磁體類型、射頻綫圈、梯度係統以及圖像僞影的成因和消除方法。 超聲成像原理: 闡述超聲波的産生、傳播、反射、摺射和多普勒效應。重點介紹不同頻率的超聲探頭及其適用範圍,以及各種成像模式(如B型、M型、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的原理和臨床應用。讀者將學習如何優化超聲圖像質量,識彆僞影,並理解超聲在淺錶器官、腹部、婦産科、血管以及心髒成像中的關鍵作用。 核醫學成像原理: 介紹放射性核素的性質、示蹤劑的選擇與標記、放射性核素的體內分布動力學以及伽馬相機、PET/CT、SPECT/CT等探測器的成像原理。重點講解各種放射性藥物(如Tc-99m、F-18)在不同器官和係統中的顯像機製,以及其在功能和代謝評估中的價值。讀者將瞭解核醫學在腫瘤顯像、心髒功能評估、神經係統疾病診斷等方麵的獨特優勢。 第二部分:各係統影像學診斷 本部分將聚焦於臨床實踐,係統梳理各主要器官和係統的影像學診斷要點。 神經係統影像學: 涵蓋顱腦、脊髓的常用影像檢查方法(CT、MRI),重點分析常見病變,如腦血管疾病(腦梗死、腦齣血)、腦腫瘤(膠質瘤、轉移瘤)、顱內感染、脫髓鞘疾病、退行性病變等。詳細講解不同影像序列在診斷中的作用,以及輔助診斷技術(如CTA、MRA、DWI、MRS)的應用。 胸部影像學: 重點介紹肺部、縱隔、胸壁疾病的影像診斷。詳細闡述肺炎、肺結核、肺部腫瘤(原發性、轉移性)、肺栓塞、胸腔積液、氣胸、間質性肺病、縱隔腫瘤等常見病變的影像學錶現。介紹胸部CT(包括高分辨率CT)在早期診斷和鑒彆診斷中的關鍵作用。 腹部影像學: 覆蓋肝髒、膽道、胰腺、脾髒、腎髒、輸尿管、膀胱、胃腸道、盆腔器官的影像學診斷。重點分析肝髒腫瘤(肝細胞癌、轉移瘤)、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胰腺腫瘤、腎髒腫瘤、腎結石、腸梗阻、消化道齣血、附件囊腫、子宮肌瘤等。詳細介紹腹部CT、MRI、超聲在診斷中的互補性和優勢。 骨骼肌肉影像學: 探討骨骼、關節、軟組織疾病的影像學評估。詳細講解骨摺、骨關節炎、骨腫瘤(良惡性)、椎間盤突齣、脊柱側彎、肌肉損傷、肌腱斷裂等。介紹X射綫、CT、MRI在骨骼肌肉係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以及骨密度測定在骨質疏鬆評估中的作用。 乳腺影像學: 專注於乳腺疾病的影像學診斷,重點介紹乳腺X綫攝影(鉬靶)、乳腺超聲、乳腺MRI在乳腺癌篩查、診斷和分期中的應用。詳細講解各種良惡性乳腺病變的影像學特徵,以及 BI-RADS 分類係統。 心血管影像學: 介紹心髒、大血管疾病的影像學檢查與診斷。詳細闡述冠狀動脈疾病(CAD)、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重點介紹心髒CT(CCTA)、心髒MRI、超聲心動圖在評估心髒結構、功能、血流動力學及冠狀動脈病變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影像技術進展與臨床應用 本部分將展望醫學影像學的前沿技術,並探討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最新應用。 人工智能(AI)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 探討AI在圖像識彆、病竈檢測、自動分割、量化分析、預測模型等方麵的最新進展,以及AI如何輔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 介入放射學: 介紹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包括血管介入(支架置入、栓塞)、非血管介入(穿刺活檢、引流、消融)等技術,以及其在腫瘤治療、血管疾病、創傷等領域的應用。 多模態影像融閤: 探討將不同成像技術的圖像進行融閤,以獲取更全麵、更準確的診斷信息。例如,PET/CT、SPECT/CT在腫瘤顯像中的融閤應用。 定量影像學: 介紹如何通過量化分析影像數據,為疾病的診斷、療效評估和預後預測提供客觀依據。 分子影像學: 探討分子影像學在疾病早期檢測、靶嚮治療選擇、療效監測等方麵的潛力。 第四部分:影像質量控製與安全 本部分強調影像學檢查的質量控製和患者安全。 影像設備質量控製: 介紹各種影像設備的性能評估、日常維護和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圖像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患者檢查流程與配閤: 強調標準化檢查流程的重要性,指導醫護人員如何與患者溝通、準備,以獲得高質量的影像。 輻射防護與安全: 深入講解X射綫、CT等檢查的輻射劑量學原理,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 造影劑安全使用: 詳細闡述各類造影劑(如碘造影劑、釓造影劑)的藥理作用、禁忌癥、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確保造影劑使用的安全性。 本書結構清晰,語言嚴謹,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配以豐富的插圖和典型病例分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實用、深入的學習資源,助力其在醫學影像學領域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告彆“模棱兩可”,迎接“精準診斷”——MRI實踐者的福音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MRI診斷的臨床醫生,我深知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影像的錶現並非一成不變,很容易齣現“模棱兩可”的情況,這給精準診斷帶來瞭巨大的挑戰。而《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這本書,恰恰是解決這一痛點的“福音”。它係統地梳理瞭MRI成像中可能齣現的各種變異情況,並結閤大量真實的影像學案例,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多序列、多角度的分析,排除乾擾因素,最終達到精準診斷的目的。書中對一些鑒彆睏難的疾病,給齣瞭非常詳盡的診斷思路和關鍵鑒彆點,這對於我們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信心具有非凡的意義。我尤其喜歡書中的“核心考點”設計,它們就像是一張張“雷達圖”,能夠迅速幫我們定位知識盲區,而“精選試題”則提供瞭絕佳的實踐機會,讓我們在模擬場景中不斷磨練自己的診斷技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MRI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告彆瞭過去那種“差不多”的模糊感,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晰、更加精準的診斷思路。對於每一位渴望在MRI領域精益求精的醫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提升臨床實踐能力、實現“精準診斷”的必備利器。

評分

循序漸進,撥雲見日——MRI專業知識的深度探索之旅 長期以來,MRI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一直是睏擾許多臨床醫生的難題,想要深入理解並熟練運用這項技術,需要付齣巨大的努力。而《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MRI深度理解的“任意門”。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物理原理入手,層層遞進,將復雜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即便是我這樣非物理背景齣身的醫生,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核心考點”部分,就像一張張精準繪製的導航圖,指引我們掌握每個知識點的精髓,避免在浩瀚的MRI知識海洋中迷失方嚮。更令人驚喜的是,隨後的“精選試題”部分,不僅是對前麵知識點的鞏固,更是對我們實際臨床思維能力的鍛煉。這些題目並非簡單的記憶題,而是涵蓋瞭多種臨床場景,需要我們綜閤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這對於提升我們的診斷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有著莫大的幫助。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次思維的洗禮,一次對MRI世界由淺入深、撥雲見日的探索之旅。

評分

臨床決策的“秘密武器”,讓疑難雜癥不再棘手 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MRI診斷難題,麵對那些模棱兩可的影像錶現,如果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容易做齣錯誤的判斷,從而延誤病情。而《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我們臨床決策的“秘密武器”。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本實用的工作手冊。書中對各種常見疾病在MRI上的錶現進行瞭詳細的圖文解析,並著重強調瞭鑒彆診斷的要點和難點。通過學習書中的案例分析和考點解析,我發現很多我之前在臨床中遇到的睏惑,都能在這裏找到清晰的答案和閤理的解釋。特彆是那些涉及新興技術和復雜病變的章節,更是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炮”,把多年的臨床智慧濃縮其中,教你如何“火眼金睛”地識彆病竈,如何根據不同的成像序列和臨床信息做齣最準確的判斷。有瞭這本書作為後盾,我相信很多原本棘手的疑難雜癥,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都將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評分

一本能讓放射科醫生在MRI領域“硬核”起來的實用指南! 最近有幸拜讀瞭這本《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作為一名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影像科醫生,我深切感受到,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日新月異,特彆是MRI的普及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拓展,我們對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個痛點,它並非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直擊核心,將MRI醫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點和必備技能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歸納。從基礎的MRI原理、脈衝序列的設計到不同解剖部位的成像特點、常見病變的鑒彆診斷,再到最新的成像技術和臨床應用進展,幾乎涵蓋瞭MRI醫師需要應對的方方麵麵。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精選的試題,難度適中,緊密結閤臨床實際,能夠幫助我們檢驗和鞏固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解答這些題目,能有效地梳理齣自己知識體係中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提升。我個人認為,對於希望在MRI領域有所建樹的醫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貴參考資料,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良師益友,在你前進的道路上指點迷津,助你穩步邁嚮更高的專業水平。

評分

不僅僅是考試準備,更是專業能力的全麵提升 老實說,一開始我抱著“準備考試”的心態翻開瞭《MRI醫師業務能力考評核心考點與精選試題》,但很快我就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並非那種為瞭應付考試而生、內容空洞的書籍,而是真正緻力於提升MRI醫師的整體專業能力。書中對MRI的原理、技術、應用以及常見病變的解讀,都非常深入和透徹。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和“怎麼做”。例如,在討論不同脈衝序列的選擇時,它會詳細解釋每種序列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臨床情況下的適用性,這對於我們優化成像參數、提高診斷效率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融入瞭許多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技術動態,這對於我們保持專業知識的更新迭代非常有幫助。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係統化的學習框架,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通過豐富的試題訓練,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能力。這不僅僅是對業務能力的考評,更是對我們專業能力的一次全麵、深度的打磨和提升。

評分

很好

評分

評分

很好

評分

評分

東西不錯,對學習有幫助。

評分

很好

評分

東西不錯,對學習有幫助。

評分

東西不錯,對學習有幫助。

評分

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