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编写
◆全国200余位神经内科知名专家教授共同参与
◆国内新的、完整的、系统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其识
◆国内外新循证医学证据,体现可操作性和个体化原则,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涵盖脑血管病分类、预防、诊治、管理、影像学指导及风险评估等18个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是适用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专用工具书
《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是一部完整的,也是目前我国新的、系统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专用工具书。引用国内、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技术成果,并以符合我国国情为目的,充分体现出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有两个版本——全文版和手册版。全文版含全文、文献和插图,尤其是上千条参考文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读者查询证据来源和拓展阅读。手册版无文献和插图,更方便临床医生随身携带和快速查阅。
1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制定方法及应用
2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
3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4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6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7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8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9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10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11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12 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
13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14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15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16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应用指南
17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18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
脑血管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极大地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比较清楚,发病机制了解也日益深入,只是脑组织的特殊性,一旦发病,受损严重,恢复困难,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极为重要,也比较经济和可行;脑血管病发病后的检查、诊断、救治、康复和再复发的预防等措施技术,在我国医务工作者中仍存在较大的不同做法,有的甚至很不规范。随着时间推移,医学技术在不断地突飞猛进,国内、外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也在随年增新,为此,脑血管病诊治的规范性和时代性显得尤其重要。
早在2004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首次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主编为饶明俐,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王新德、陈清棠和吕传真),于200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经当时卫生部批准在全国推广和实施。之后,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下,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张苏明教授具体负责,第二次组织专家修订脑血管病的系列防治指南,于2010年开始陆续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为促进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预防与诊治起到重要作用。近两年来,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刘鸣教授具体负责,第三次组织全国神经病学专家分工撰写了比较完整的系列脑血管病诊治指南和共识,其中包括13个指南、3个共识和1个脑血管病分类,并于去年开始陆续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发表,现又将其以《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集合本的形式正式出版。
《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神经介入协作组、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神经康复学组和神经影像协作组分别进行多次反复讨论、审修制定而成。这是一部完整的系统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专用工具书;在撰写、讨论和审修过程中,执笔者、组织者和参与讨论的专家们本着遵循和引用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技术成果,并以符合我国国情为目的,更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合个体化应用的原则,使该书充分体现出最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由于《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统一组织编写,参加撰写、讨论和审修的专家均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知名专家教授,因此该书应系我国最权威的脑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技术性工具用书,相信该书将会对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预防与临床诊治脑血管病方面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也为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防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衷心希望同道们在临床应用《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的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将来更新修订时更加完善。
我是一名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生,平日里接触到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庞大,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对我而言,简直是及时雨。指南的出版,填补了许多临床实践中的空白,也让一些原本模糊的诊疗环节变得清晰起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溶栓治疗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适应症、禁忌症、剂量选择以及溶栓后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指导年轻医生进行规范化操作非常有帮助。另外,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管理,指南也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包括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抗凝药物的逆转时机等,这些都比我过去所遵循的一些非官方建议要权威和可靠得多。书中还穿插了不少经典的病例分析,这些案例的引入,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指南条目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讨论脑静脉血栓形成时,作者列举了一个典型的青年女性病例,详细描述了其发病过程、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反应,这让我对这种相对少见但后果严重的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而言,这本指南的出现,无疑是提升我国脑血管病诊疗水平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会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研读,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评分作为一名对脑血管疾病研究充满热情的科研工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的到来,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中国医学界集体智慧的对话。我惊叹于指南在证据层级上的严谨性,以及对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无论是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还是相对罕见的淀 Makarna-Adams病,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方面,指南提出了更为积极和多维度的干预措施,这对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的最新证据更新尤为关注,指南详细对比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给出了个体化治疗的建议,这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在复杂病例中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此外,指南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也非常丰富,很多都指向了近几年的高影响力研究,这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诊疗手册,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脑血管病领域专家最新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宝典,我相信它将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评分我对脑血管疾病的关注,更多地源于个人经历。我的家人曾经历过脑卒中,那段日子让我深切体会到脑血管疾病的可怕,也让我开始关注相关的医学进展。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对我来说,是一本凝聚了无数专家心血的珍贵文献。我尤其欣赏指南中关于脑血管病康复和长期管理的内容。它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更将目光投向了患者的长远福祉。关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干预,以及如何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指南都给出了非常详细和人性化的建议。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更加理解了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书中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仿佛在告诉我,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疾病,也并非束手无策。指南中对新技术、新疗法的介绍,也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进步,以及中国在脑血管病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士,但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知识,也获得了信心。它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脑血管疾病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的诊治和积极的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医学指南,更是一份关于希望和力量的传递。
评分我是一位资深的神经科护士,日常工作中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接触非常密切。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的出版,对于我们一线护理人员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南在细节之处的考量,让我深感专业。比如,在对卒中后康复护理的建议中,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体位摆放和皮肤护理,还涉及到了吞咽障碍的评估和管理、言语训练的早期介入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我尤其欣赏指南中对中风后抑郁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指南清晰地指出了护理人员在识别、评估和初步干预中的作用,这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更专业的肯定,也更有方向性。此外,书中关于急诊处理流程的描述,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医生们的决策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例如,在溶栓治疗的患者护理中,指南强调了对出血风险的密切监测和早期识别,这让我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患者的安全管理中来。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护理人员提供了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接触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并不少,但由于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知识的大门。指南的语言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像我这样的基层医生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我特别关注指南中关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和管理的部分,它给出了明确的流程和建议,让我知道在日常门诊中,如何更有效地识别高危人群,并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等。这些基础的预防措施,对于我们基层的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书中对于基层医院常见脑血管疾病的处理建议,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例如,对于一些轻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指南给出了明确的评估和随访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检查,也降低了漏诊的风险。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在面对脑血管病患者时,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清晰的诊疗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和工作效率。
评分到货很快,包装也很好。
评分商品发货快,是正品,就是书记脊损坏,不满意
评分不用我一个一个的找了,印刷的质量不错
评分书很好,专业必备,内容新,对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评分没有损坏,裸包装,没有塑料纸封,感觉有几页皱了
评分送货速度快,包装完好,很不错的书,正版的书就是好。
评分书很好,专业必备,内容新,对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评分比较实用,对于我这种低年资医生来说是需要仔细学习的,很有帮助。
评分正版,不错,挺好的,很多指南都在一块,省的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