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钧 著
图书标签:
  • 劳动关系
  • 劳动法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会
  • 集体谈判
  • 劳动争议
  • 劳动经济学
  • 社会保障
  • 用工管理
  • 劳动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33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24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用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趋于多样化,用人单位不仅有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而且还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用人单位拥有了劳动用工的自主权,劳动者拥有了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需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一书适应企事业单位转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内容涉及:
劳动关系立法
劳动合同
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
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运行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运行
工会
集体合同
奖惩制度
职工民主管理
对以上内容都按照*新的法律法规进行理论解读和实操分析,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劳动关系理论及操作实务。

内容简介

随着企事业单位的转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已有的一些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操作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本书的编写正是适应了上述需求。
本书详细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概念、表现形式、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立法,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案例分析;同时,还将行政单位和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建立的社会关系也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
本书适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准备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参考,还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刘钧,女,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
主持或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保监会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项目等七项,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编教材10本。其中,2本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励。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薪酬管理与员工福利、企业年金管理等。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述/ 1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1
二、劳动关系的称谓/ 2
三、劳动关系的主体/ 3
四、劳动关系的特征/ 6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8
一、合作/ 8
二、权力/ 11
三、冲突/ 11
四、力量/ 13
第三节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15
一、劳务关系的概念/ 15
二、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16
三、容易同劳动关系混淆的劳务关系/ 17
第四节 劳动关系管理模式/ 19
一、剥削型管理模式/ 19
二、宽容型管理模式/ 20
三、自主型管理模式/ 21
第二章 劳动关系立法/ 22
第一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概念和作用/ 22
一、劳动关系立法的概念/ 22
二、劳动关系立法的作用/ 23
三、劳动关系立法的内容/ 23
第二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原则/ 26
一、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概念/ 26
二、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特点/ 26
三、劳动关系立法原则的内容/ 26
第三节 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29
一、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9
二、劳动关系立法的初步发展和主要特点/ 31
三、劳动关系立法的全面发展和主要特点/ 33
第四节 我国劳动关系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34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劳动关系立法/ 35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劳动关系立法/ 36
第三章 劳动合同/ 44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44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44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45
三、劳动合同的作用/ 46
四、 劳动合同的种类/ 46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53
一、劳动合同内容的含义/ 53
二、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 54
三、劳动合同条款/ 55
目 录
2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第三节 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58
一、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类型与关系/ 58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59
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66
第四节 劳动合同无效/ 71
一、劳动合同无效的概念 / 71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 72
三、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 73
四、劳动合同无效的处理程序/ 73
第四章 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 77
第一节 企业劳动关系的建立/ 77
一、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的概念/ 77
二、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 78
三、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的原则/ 78
四、企业劳动关系建立的方式/ 80
第二节 企业劳动关系的存续/ 82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82
二、劳动合同的中止/ 84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 86
四、劳动合同的续订/ 89
第三节 企业劳动关系的终止/ 91
一、劳动合同解除/ 91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93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94
四、劳动合同终止/ 97
第五章 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运行/ 102
第一节 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建立/ 102
一、行政单位劳动关系建立的条件/ 102
二、行政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程序/ 103
三、行政单位劳动关系建立的方式/ 105
四、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106
第二节 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履行/ 108
一、公务员的职责/ 108
二、公务员履行职责的类别和职务序列/ 108
三、公务员的交流/ 110
四、公务员履行职责的考核/ 110
第三节 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解除和终止/ 113
一、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解除/ 113
二、行政单位劳动关系的终止/ 114
第六章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运行/ 116
第一节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建立/ 116
一、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建立的程序/ 116
二、聘用合同的签订/ 119
三、聘用合同的续订/ 120
第二节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履行/ 120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责/ 120
二、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类别和序列/ 122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考核/ 123
第三节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解除和终止/ 124
一、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解除/ 124
二、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终止/ 125
第七章 工会/ 127
第一节 工会的性质和地位/ 127
一、工会的概念/ 127
二、工会的性质/ 128
三、工会的地位/ 128
第二节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129
一、工会的产生/ 129
二、工会的发展/ 129
三、我国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130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和权利义务/ 131
一、工会的职能/ 131
二、工会的组织结构/ 132
3
目 录
三、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134
四、工会履行职责的方式 / 136
第八章 集体合同/ 140
第一节 集体合同的特征和类型/ 140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40
二、集体合同的类型/ 141
三、签订集体合同的意义/ 142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期限/ 143
一、集体合同的内容/ 143
二、集体合同的形式/ 144
三、集体合同的期限/ 144
第三节 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和效力/ 144
一、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 144
二、集体合同的效力/ 148
三、集体合同和个人劳动合同的区别/ 149
第四节 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 150
一、集体合同的履行/ 150
二、集体合同的续订和变更/ 151
三、集体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51
第九章 奖惩制度/ 153
第一节 奖励制度 / 153
一、奖励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153
二、奖励制度设立的原则/ 154
三、奖励的依据/ 155
四、奖励的方式 / 155
五、奖励的撤销/ 155
第二节 惩处制度/ 155
一、惩处制度的概念/ 156
二、惩处制度设立的原则/ 156
三、惩处的依据/ 157
四、惩处的程序和方式/ 159
第三节 申诉的概念和程序/ 164
一、申诉的概念和特点/ 164
二、申诉的类型/ 165
三、申诉的程序/ 165
第十章 职工民主管理/ 174
第一节 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74
一、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 174
二、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地位/ 175
三、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175
第二节 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175
一、职工民主管理的内容/ 175
二、职工民主管理与劳动者权益的关系/ 176
三、职工民主管理的方式/ 177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78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概念/ 178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79
三、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80
第十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 182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类型/ 182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点/ 182
二、劳动争议的类型/ 183
三、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 184
四、劳动争议与一般民事纠纷的区别/ 185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86
一、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概念/ 186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187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依据/ 188
四、法律法规适用冲突的调整/ 191
五、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方式/ 191
六、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2
4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 194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 194
二、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195
三、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回避制度/ 196
四、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一般程序/ 196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199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和原则/ 199
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201
三、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203
四、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206
五、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208
第五节 劳动争议的诉讼/ 216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216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 217
三、判决书的执行/ 220
第十二章 劳动监督/ 225
第一节 劳动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225
一、劳动监督的概念/ 225
二、劳动监督的作用/ 226
三、劳动监督体系/ 227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 227
一、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和特点/ 227
二、劳动保障监察的方式/ 228
三、劳动保障监察的职权和管辖/ 229
四、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 231
五、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 231
第三节 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 239
一、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必要性/ 239
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方式/ 240
三、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内容/ 240
第四节 工会监督/ 241
一、工会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241
二、工会监督的方式/ 241
三、工会监督机构/ 242
四、工会的劳动监督职权/ 242
五、工会监督的程序/ 243
第五节 群众监督/ 245
一、群众监督的概念/ 245
二、群众监督的特点/ 245
三、群众监督方式/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7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一、 导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劳动关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雇主与雇员的纽带,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解和处理好劳动关系,需要理论的深度洞察和实践的精细操作。本书《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劳动关系学习框架,帮助大家理解劳动关系的核心理念,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并能有效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劳动关系从宏观理论到具体实践的各个层面,力求做到: 理论的深度融合: 深入剖析劳动关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探讨不同学派的观点,解释劳动关系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动因。 实务的贴近性: 关注当前劳动关系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操作,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以及实践经验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知行合一。 本书的读者对象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 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劳动关系管理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规避法律风险。 工会组织者和劳动者代表: 赋予他们更深刻的理论认知和更有效的沟通谈判技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为制定和执行劳动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提供严谨的学习教材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基础。 对劳动关系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帮助理解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益,构建和谐的雇佣环境。 二、 劳动关系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基础 本书首先将带领读者回顾劳动关系的历史演进。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诞生,到现代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多元化劳动关系,我们将梳理其发展脉络,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劳动关系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在理论基础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劳动: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其对劳动分工和工资理论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关系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以及劳动者解放的愿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者处境。 新古典经济学与劳动力市场理论: 供需关系、人力资本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等,解释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力市场效率。 制度经济学与劳动关系: 考察制度在劳动关系形成和运行中的作用,例如合同、法律、工会等。 社会学视角下的劳动关系: 关注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习俗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及社会分层和不平等问题。 行为经济学与劳动心理学: 探讨非理性因素、激励机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对劳动者行为和劳动关系的影响。 后工业社会与新劳动形态: 分析信息技术革命、服务业兴起、零工经济等对传统劳动关系带来的冲击和变革,以及新的劳动关系模式的出现。 通过梳理和比较不同理论学派的观点,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形成一个多维度、批判性的思维框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劳动关系的本质及其复杂性。 三、 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与构成 劳动关系并非单一的概念,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本书将详细剖析这些要素,并阐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劳动者: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需求、动机、能力以及他们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将探讨劳动者的个体特征、群体性行为以及集体行动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雇主(用人单位): 雇主的经营目标、管理策略、用工方式、资源配置以及其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力结构。我们将分析雇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如何与劳动者进行博弈。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原则与实践。我们将详细讲解劳动合同的关键条款,以及劳动合同在确立和维系劳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劳动报酬: 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各种形式的报酬构成,以及工资确定的原则、影响因素和争议解决。我们将探讨不同工资制度的优劣,以及公平和效率在报酬分配中的平衡。 工作条件: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健康、工作环境等,以及这些条件如何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我们将关注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实际执行情况。 劳动纪律: 规章制度、考勤管理、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等,以及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纪律,以促进组织效率和员工合规。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类型、处理程序和解决途径。我们将详细介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环节,并提供实际操作建议。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集体谈判的程序、内容、技巧,以及集体合同在规范雇佣关系、平衡双方利益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集体协商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效用。 工会与员工代表: 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职能和权力,以及员工代表在企业治理和劳动关系协调中的作用。 四、 劳动关系的管理与实践 本书的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管理技能。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劳动关系的管理与实践: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如何根据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吸引和选择合适的劳动者,建立高效的招聘机制。 培训与发展: 劳动者技能提升、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以及这些如何影响劳动关系的质量。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 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有效激励员工,构建和谐的绩效分配机制。 员工关系管理: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员工关切,处理员工冲突,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 劳动法规 compliance: 深入解读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用工行为的合规性,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 建立 proactive 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掌握有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策略。 变革管理中的劳动关系: 在企业重组、裁员、并购等变革时期,如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减轻负面影响,实现平稳过渡。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 跨国企业的用工模式,国际劳动标准,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动关系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新技术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改变工作内容、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劳动关系: 探讨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员工福祉等方面的责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关系。 五、 典型劳动关系问题分析与案例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我们将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关系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些案例将涵盖: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经济补偿金争议。 工伤事故的认定与赔偿。 劳动者加班工资、休假权益的保障。 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执行。 集体劳动争议的解决。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时的维权途径。 因管理不当引发的员工不满与离职潮。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读者将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并从中提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六、 结语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书《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大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更专业、更成熟的态度去理解、处理和管理劳动关系。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挑战,为企业发展、员工福祉以及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能够真正帮助读者提升在劳动关系领域的认知和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被书中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作者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文本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尤其被书中对于“组织文化”在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的分析所打动。它不再将劳动关系仅仅视为一种制度安排,而是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的血脉之中,强调文化的力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劳资双方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书中的案例研究也十分精彩,那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真实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又有哪些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员工参与式管理”的章节,作者提出的让员工深度参与到企业决策过程中的理念,虽然看似激进,但却极具前瞻性,它预示着未来劳动关系将朝着更加平等和协作的方向发展。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劳动关系的全新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义我与工作、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评分

这本书绝对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劳动关系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理论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实操技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劳动关系处理方式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讨论集体谈判时,作者不仅列举了核心的谈判策略,还细致地分析了工会、雇主代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博弈,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那些贴近现实的纠纷解决过程,让我学到了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同时又不失人情味地处理棘手的劳资问题。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员工激励和绩效管理的部分,作者提出的“赋能式管理”理念,打破了我以往对传统奖惩机制的刻板印象,让我意识到,真正有效的劳动关系构建,在于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归属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劳动关系一知半解的门外汉,而是对如何建立和谐、高效、可持续的劳动关系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它让那些原本可能令人头疼的“人”的问题,变得可以被理解、被管理、甚至被积极引导。作者在论述劳动关系时,始终将“人”置于核心位置,强调尊重、公平和信任的重要性。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冲突管理的部分,它并没有回避矛盾的必然性,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和可操作的方法论,教我如何在出现分歧时,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化解对立,达成共识。书中提到的“情境领导”理论,以及如何根据员工的成熟度和任务的复杂性来调整领导风格,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团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并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结果令人惊喜,团队的凝聚力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更加珍视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劳动者”。

评分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颠覆”你对劳动关系认知的书!我一直以为劳动关系就是简单的雇佣和被雇佣,是基于利益交换的冰冷关系,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狭隘观念。作者从更宏观和深刻的层面,揭示了劳动关系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劳动者主体性”的强调,它不仅仅关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更重视其作为个体在组织中的尊严、权利和发展需求。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健康和可持续的劳动关系,必须建立在对劳动者个体价值的充分认可和尊重之上。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关系构建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并以此来赢得劳动者的忠诚和支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更激发了我对未来劳动关系发展趋势的思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里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流,那些关于劳动关系理论的晦涩概念瞬间变得清晰透彻。作者巧妙地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劳动契约”演进的章节,从早期的雇佣关系到如今更加强调合作和共同发展的理念,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让我对劳资双方关系的动态发展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动法律法规的比较分析,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所展现出的中立和客观,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能够深刻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实践指南,它教会我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现有的劳动关系模式,并勇于探索和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和员工实现共赢。

评分

实用

评分

实用

评分

国漫还没看呢

评分

国漫还没看呢

评分

国漫还没看呢

评分

实用

评分

很好,是正版

评分

国漫还没看呢

评分

很好,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