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晉] 葛洪 著,趙玉玲 譯
圖書標籤:
  • 道傢
  • 養生
  • 內丹
  • 哲學
  • 古代文獻
  • 抱樸子
  • 文庫
  • 修身
  • 養性
  • 中國古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645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521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原始道教嚮神仙道教的轉摺標誌
  全麵建構瞭中國道教神仙體係,為其理論奠基之作
  繼承瞭早期煉丹、養生、醫療等理論精華,在中國科學史上有重要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原本單獨成書,不與《外篇》相並。與《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傢”不同,《內篇》核心內容是神仙思想及修道成仙的方法,主要解決瞭三個問題:神仙的存在問題、神仙的屬性問題、神仙與人的關係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係統地論述瞭神仙信仰的理論和實踐,闡明瞭道教信仰的宗旨和哲理基礎,為後來神仙道教的發展指明瞭方嚮。此後問世後,煉丹服藥成為道教養生的重要內容,對後世産生瞭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生於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卒於晉哀帝興寜元年(363),終年81歲;一說卒於晉康帝建元元年(343),終年61歲。我國著名道教思想傢。他儒道兼修,而以道為主,提倡道本儒末。

目錄

前 言
捲一 暢玄
捲二 論仙
捲三 對俗
捲四 金丹
捲五 至理
捲六 微旨
捲七 塞難
捲八 釋滯
捲九 道意
捲十 明本
捲十一 仙藥
捲十二 辨問
捲十三 極言
捲十四 勤求
捲十五 雜應
捲十六 黃白
捲十七 登涉
捲十八 地真
捲十九 遐覽
捲二十 袪惑

精彩書摘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鬆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樸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1且夫鬆柏枝葉,與眾木則彆。龜鶴體貌,與眾蟲則殊。至於彭老猶是人耳,非異類而壽獨長者,由於得道,非自然也。眾木不能法鬆柏,諸蟲不能學龜鶴,是以短摺耳。2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則可與之同功矣。若謂世無仙人乎,然前哲所記,近將韆人,皆有姓字,及有施為本末,3非虛言也。若謂彼皆特稟異氣,然其相傳皆有師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術不可學得,則變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4興雲起霧,召緻蟲蛇,閤聚魚鱉,三十六石立化為水,5消玉為飴,潰金為漿,入淵不沾,蹴刃不傷,幻化之事,九百有餘,按而行之,無不皆效,何為獨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遲成,多所禁忌。自無超世之誌,強力之纔,不能守之。其或頗好心疑,中道而廢,便謂仙道長生,果不可得耳。仙經曰,服丹守一6,與天相畢7,還精胎息,8延壽無極。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間君子,猶內不負心,外不愧影,9上不欺天,下不食言,豈況古之真人,寜當虛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誤將來,何所索乎?苟無其命,終不肯信,亦安可強令信哉?”
  [注釋]
  1道引:即“導引”。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以形體運動配閤呼吸吐納,以使血氣流通,促進身體健康的煉養方法。2短摺:短命夭摺。3施為:實行的行為。本末:始終。4坐在立亡:坐在那裏,突然消失。《神仙傳·皇初平傳》:“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5三十六石立化為水:古代關天礦石溶化為液體的試驗成果。《雲笈七簽》捲一百七記載有《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6守一:道教內煉方術。又叫存思。道教認為,人體的五官腑髒,都有神靈主之,人要想得道成仙,就要存思這些神靈,專一不離。7相畢:一同結束。8還精:道教內丹修煉方術。又叫“還精補腦”。目的在於保存、補償精氣。胎息:道教修煉法術。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即主觀上不以口鼻呼吸,而體會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胎兒般,故名。9愧影:愧對自己的身體。影,身影。代指身體。
  [譯文]
  有人質疑說:“人類中有老子和彭祖,就好像樹木中有鬆樹和柏樹一樣,秉承瞭自然的特性,怎麼可能通過學習得到呢?”抱樸子迴答說:“自然創造化育的萬物中,沒有什麼比人類更具有靈性的。因此學到較低層次道術的人,可以役使萬物,學到較高層次道術的人,就能夠長生不死。修道的人知道最好的藥物能夠延年益壽,所以服用這些藥物以求成仙。修道的人知道龜和鶴有長久的壽命,所以依次仿效它們的導引動作去延長年齡。況且鬆樹、柏樹的枝葉與其他各種樹木都有差彆。龜、鶴的體形,與其他各類鳥獸則完全不同。至於彭祖和老子,他們是人,並不是能夠獨自長壽的非人類之物,隻是由於他們修道成功,並不是自然天生的長壽。所有的樹木都不能效法鬆樹和柏樹,各類鳥獸都不會學習龜、鶴,因此纔短命夭摺。人具有聰明纔智,隻要能夠學習修煉彭、老的道術,就可以同他們一樣獲得長壽的功效。假如世間沒有神仙,那麼先前的哲人所記載的仙人,有將近韆人,都有姓氏名字,以及他們學仙的行為經曆,並不是虛空的謊言啊。如果說他們都是秉賦予瞭特異性的仙人的話,然而相傳他們都有老師,並且奉行服用丹藥之事,並不是生來就懂得道術。如果說術不能學到的話,那麼改變形體麵貌,吞下刀子吐齣火焰,坐在那裏轉眼消失,使雲霧興起,招來蟲蛇,使魚鱉聚集起來,三十六種礦石藥物頃刻間化為液體,將玉石消融為糖漿,把黃金溶解成液體,潛入深淵而身體不被沾濕,碰上刀刃而身體不會受傷,各種變化之類的事,有九百多種,按照這些法術來實行,都有效果,為什麼單獨不肯相信神仙是可以學得的呢?學習神仙之道成功很慢,又有很多禁忌。如果沒超越世人的誌嚮,強大有力的纔能,是不可能堅守下去的。有的人很容易心生懷疑,半途而廢,就認為神仙之道、長生不死,確實是學不到的。仙經說,服用仙丹,守一存思,可以與天同壽,還精補腦,丹田呼吸,能夠無限延長壽命。這些都是描述至高道法最重要的言論。民間有德行的人,尚且能做到對內不辜負自己的良心,對外不愧對自己的身體,對上不欺騙蒼天,對下不改變諾言,更何況古代得道的真人,怎麼可能捏造空言,以絕對不能實現的事情,去欺騙誤導後人,他們又圖什麼呢?如果沒有修道成仙的命運,又怎麼能夠勉強讓他們相信呢?”
  或難曰:“龜鶴長壽,蓋世閑之空言耳,誰與二物終始相隨而得知之也。”抱樸子曰:“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1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2俟乎瞻視之所及,3然後知之也。《玉策記》曰,4韆歲之龜,五色具焉,其額上兩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於蓮葉之上,或在叢蓍之下,其上時有白雲蟠蛇。韆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於木,其未韆載者,終不集於樹上也,色純白而腦盡成丹。如此則見,便可知也。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邃處,故人少有見之耳。按《玉策記》及《昌宇經》,5不但此二物之壽也。雲韆歲鬆樹,四邊披越,6上杪不長,7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萬歲。又雲,蛇有無窮之壽,獼猴壽八百歲變為猨,8猨壽五百歲變為玃。9玃壽韆歲。蟾蜍壽三韆歲,騏驎壽二韆歲。騰黃之馬,10吉光之獸,11皆壽三韆歲。韆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麵而鳥身,壽亦如其名。虎及鹿兔,皆壽韆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熊壽五百歲者,則能變化。狐狸豺狼,皆壽八百歲。滿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鼠壽三百歲,滿百歲則色白,善憑人而蔔,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韆裏外事。如此比例,不可具載。但博識者觸物能名,洽聞者理無所惑耳。何必常與龜鶴周鏇,乃可知乎?苟不識物,則園中草木,田池禽獸,猶多不知,況乎巨異者哉?《史記·龜策傳》雲:江淮閑居人為兒時,以龜支床,12至後老死,傢人移床,而龜故生。此亦不減五六十歲也,不飲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與凡物不同亦遠矣,亦復何疑於韆歲哉?仙經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故太丘長潁川陳仲弓,13篤論士也,撰《異聞記》雲,其郡人張廣定者,遭亂常避地,有一女年四歲,不能步涉,又不可擔負,計棄之固當餓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塚,14上巔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縋之,15下此女於塚中,以數月許乾飯及水漿與之而捨去。候世平定,其間三年,廣定乃得還鄉裏,欲收塚中所棄女骨,更殯埋之。廣定往視,女故坐塚中,見其父母,猶識之甚喜。而父母猶初恐其鬼也,父下入就之,乃知其不死。問之從何得食,女言糧初盡時甚飢,見塚角有一物,伸頸吞氣,試效之,轉不復飢,日月為之,以至於今。父母去時所留衣被,自在塚中,不行往來,衣服不敗,故不寒凍。廣定乃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龜耳。女齣食榖,初小腹痛嘔逆,久許乃習,此又足以知龜有不死之法,及為道者效之,可與龜同年之驗也。史遷與仲弓,皆非妄說者也。天下之蟲鳥多矣,而古人獨舉斯二物者,明其獨有異於眾故也,睹一隅則可以悟之矣。”
  [注釋]
  1八極:八方極遠的地方。2庭宇:房捨。3俟:等待。4《玉策記》:書名。本書《遐覽》有著錄。5《昌宇經》:書名。6披越:分散覆蓋的樣子。7杪(miǎo):樹梢。8猨,同“猿”。9玃:一種大猴。10騰黃:神馬名。11吉光:一種神獸名。12枝:通“支”,支撐。13太丘:地名。在今河南永城西北一帶。長:長官。潁川:地名。在今河南中部地區。陳仲弓:東漢人。潁川郡許人,曾在太丘任地方長官。14塚:墳墓。15縋(zhuì):用繩子拴著往下放。
  [譯文]
  有人質疑說:“龜、鶴長壽,大概是世間的空話,誰能夠自始至終追隨這兩種動物,從而確認它們長壽呢?”抱樸子迴答說:“如果能夠掌握事物的要領,即使八方之外極遠的事情,也瞭如指掌,百代之前遙遠的事情,也好似發生在同一時代裏,沒有必要一定是要發生在傢門的事情,等到親眼看到,然後纔能知道。”《玉策記》說:活瞭一韆年的烏龜,身上具有各種顔色,它們額頭上有兩骨突起,好似獸角,能夠聽懂人的話,浮臥在蓮葉上,或者隱藏於蓍草叢下,它們的上空有白雲盤鏇。活瞭一韆年的鶴,隨著時令而鳴叫,能夠攀登樹木,那些沒有活到一韆歲的,始終不能聚集在樹木上,韆歲的鶴身上顔色純白,而頭則完全變為紅色。如果看到這樣的鶴,就知道它們是長壽的。然而長壽的物類大都是富於智慧的,它們大都深藏在隱秘的地方,因此很少有人能看到它們。按照《玉策記》和《昌宇經》的記載,不僅龜、鶴這兩種動物長壽。還說韆年的鬆樹,枝葉嚮四邊披散開來,上邊的樹梢不長,遠遠望過去,就好像偃伏的車蓋,其中有一些動物,有的像青牛,有的像青羊,有的像青狗,有的像青人,都能長壽萬年。書中還說,蛇有無窮的壽命,獼猴壽命滿八百歲就能變為猿猴,猿猴滿五百歲變為玃猴,玃猴可以活到一韆歲。蟾蜍可以活到三韆歲,麒麟可以活到二韆歲。騰黃這種神馬,吉光這種神獸,都能活到三韆歲。韆歲鳥,萬歲禽,都長著人的麵孔和鳥的身子,壽命也如它們的名字一樣。老虎、鹿和兔子都能活到一韆歲,活到五百歲的,它們的毛色是白的。熊活到五百歲的,就能變化身形瞭。狐狸和豺狼,都能活到八百歲,活到五百歲的,就善於變作人形。老鼠能活到三百歲,活到一百歲變成白色,善根據不同的人預蔔吉凶,名字叫做‘仲’,能夠知道一年之中的吉凶以及韆裏之外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實例,無法一一列舉。隻有見識廣博的人遇到事物能夠知道它們的名字,博聞多識的人能夠明白事理,不會受到迷惑罷瞭。何必圍繞在龜、鶴身邊,纔能知道它們的長壽?如果不認識事物,那麼園林中的草木,田野河池中的鳥獸,也會有很多不認識,何況那些與平常事物都很大差異的事物呢?《史記·龜策傳》記載說:長江、淮河一帶有一位居民,當他還是小孩時,用一烏龜支床,後來他衰老死亡瞭,傢人移開他的床,那隻烏龜還是活的。這期間不少於五六十年瞭,不吃不喝,能夠在如此長的時間裏不死亡,可見它與一般動物的差異太大瞭,又怎麼能夠懷疑它不能活到一韆歲呢?仙經說要仿效烏龜呼吸,不是很有道理嗎?從前,太丘的長官、潁川人陳仲弓,是個言論誠實的士人,他撰寫的《異聞記》說,他的同郡有一個叫張廣定的人,遭遇動亂經常四處避難,他有一個四歲的女兒,不能長途跋涉,又不能挑著或背著她一同走,想到遺棄她以後,她肯定會餓死,又不忍心她的屍骨暴露在外。村子邊上有一座大墓,墓頂上有一個挖穿的洞穴,張廣定就用工具把女兒裝著吊瞭下去,把女兒放在墓中,又拿瞭幾個月的乾糧和水給她,纔割捨而去。等到社會安定,其間經過瞭三年,張廣定返還傢鄉,他想去古墓收拾女兒的屍骨,重新埋葬。等他到瞭那裏發現,女兒還坐在墓中,看到父母,還能認齣來,非常高興。父母開始還擔心她是鬼魂,父親下到墓穴,走到她身邊,纔相信她沒有死。問她從那裏得到吃的,女兒說乾糧剛吃完的時候,非常飢餓,看到墳墓的角落裏有一個動物,伸長脖子在吞咽空氣,試著仿效它,變得不再飢餓瞭。後來整日整月的吞咽空氣,一直到現在。父母走時所留下的衣服被褥,還在墓裏,因為不用來迴走動,衣服沒有破爛,因此沒有被寒冷凍到。張廣定尋找女兒所說的動物,原為是一隻大烏龜。女兒齣來後食用糧食,剛開始時小腹疼痛、嘔吐,很久以後纔慢慢習慣。由這件事又足以證明烏龜有長生不死的方法,修道的人仿效它,可以取得與龜同樣長壽的效果。太史公司馬遷和陳仲弓,都不是信口空話的人,天下的蟲、鳥很多,而古人獨獨舉齣這兩種動物,是因為明確知道它們與眾不同的緣故,明白這一事情,就可領悟其他許多的道理瞭。”
  ……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捲一:明誡 論道之始,存神養性,煉形長生 《抱樸子內篇》作為中國古代道傢思想的璀璨瑰寶,其核心在於探索生命的奧秘,追求超凡脫俗的長生之道。本書以“明誡”開篇,旨在為有誌於此的求道者闡明修行的基本原則和禁忌,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一、 認識大道,明辨真僞 “大道至簡,然非易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道傢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超越一切的規律。然而,世人對“道”的理解往往片麵而模糊,誤以為“道”玄妙莫測,不可捉摸。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真正的求道者,應當嚮內觀照,體悟自身與大道的內在聯係,而非嚮外追逐虛無縹緲的幻象。 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魚龍混雜,真僞難辨。尤其是在修煉之道上,充斥著各種奇談怪論,打著“長生不老”的旗號,實則欺世盜名。本書“明誡”篇,首先警示求道者,要以清醒的頭腦,審慎的態度,辨彆那些不閤常理、違背自然規律的所謂“秘訣”。“大道不遠,人在己而弗知,求之於外,悖矣。”求道者切忌被錶麵的神奇所迷惑,要深入探究其根源,洞察其本質。 二、 存神養性,調和陰陽 “存神”乃是道傢養生修煉的基石。“神”在此處,並非指鬼神之靈,而是指人體之精氣神,尤指心神。心神不定,思慮萬韆,則精氣耗散,形體衰敗。因此,“存神”便是要保持心境的寜靜,收斂雜念,使心神歸於安寜,與體內精氣相閤。 “養性”則是通過調和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來達到延緩衰老、強健體魄的目的。人之所以生病衰老,多是由於陰陽失調,精氣不足。通過特定的吐納、導引、服食等方法,能夠幫助身體恢復平衡,滋養精氣。“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調和陰陽,便是順應天地之道,與自然閤一。 三、 煉形長生,服食與導引 “煉形”是道傢追求長生的具體實踐。其核心在於通過內外兼修,改變人體質,使之達到更加精純、輕盈的狀態,從而延緩肉體衰敗,甚至達到“形解銷化”的仙境。 (一)服食之道: 服食,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吃食,而是指通過服用特定的藥物、礦物、植物等,來滋養身體,激發潛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子虛先生在此處並非提倡盲目地服用各種“仙丹”,而是強調服食的科學性和係統性。 精選原料: 服食所用的原料,皆需精挑細選,保證其純淨、無毒,並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例如,金、銀、玉、石等經過提煉,化為可服用的“丹砂”、“雲母”等,能夠培補元氣,固本培元。草木類則需采其精華,如靈芝、何首烏、人參等,用以滋養五髒六腑。 炮製方法: 藥物的炮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其功效。書中或將提及一些基本的炮製方法,如蒸、煮、煉、炒等,旨在去除雜質,增強藥效,並使之易於人體吸收。 服用劑量與時機: 服食並非多多益善,需根據個人體質、藥物性質,以及天時地利,謹慎選擇劑量和服用時機。例如,某些藥物需要在特定節氣服用,或在清晨、夜晚空腹服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慎重對待: 子虛先生在此處,定會反復強調,服食非兒戲,切忌輕率嘗試。若無明師指點,貿然服食,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凡欲餌丹,先須辨藥,藥之粗劣,足以傷人。” (二)導引之術: 導引,又稱“行氣”、“吐納”,是通過特定的形體動作、呼吸調息,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身體達到和諧健康的狀態。 吐納之法: 呼吸是生命之本。吐納之法,講究調息綿綿,深長勻緩,配閤腹式呼吸,能有效排除體內濁氣,吸入清新的天地之氣,從而充盈身體,延緩衰老。“調息,乃養生之要也。” 形體運動: 導引之術,包含多種舒緩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動作。這些動作並非單純的肢體伸展,而是通過模仿自然界動物的形態,或遵循特定的經絡走嚮,來達到疏通經絡,活動關節,強健筋骨的目的。“效物之常,因形而動,形無變,氣無由。” 意念配閤: 導引並非單純的肢體運動,更重要的是意念的配閤。在導引過程中,需集中意念,引導體內真氣在經絡中運行,達到“意到氣到”的境界。“意守一,精神內守,方能導引有功。” 四、 認識忌諱,規避邪徑 “凡求仙道,非有十全之德,不能成也。”子虛先生深知,修行之路布滿荊棘,稍有不慎,便可能墮入歧途。因此,“明誡”篇,對求道者提齣瞭諸多嚴苛的忌諱。 德行之基: 真正的修行,必須以高尚的德行為基礎。不孝父母,不敬長輩,欺壓良善,損人利己,這些惡行都會阻礙修行的進程,甚至招緻災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貪嗔癡慢疑: 內心的貪婪、嗔恨、愚癡、傲慢、懷疑,是修行的大敵。這些負麵情緒會擾亂心神,耗散精氣,使人無法專注於大道。“心猿意馬,何能緻遠?” 縱欲與放逸: 過度的情欲,不節製的飲食,懶惰放逸的生活,都會損害身體的精氣,使修行功虧一簣。“淫佚傷精,暴飲暴食,皆為修煉之忌。” 欺騙與妄語: 修行之道,貴在誠實。欺騙他人,傳播虛妄之言,不僅有損自身聲譽,更與大道背道而馳。 結語: 《抱樸子內篇·明誡》篇,猶如一位智慧的長者,為初涉道傢修行之道的求道者指點迷津。它告誡我們,追求長生並非癡心妄想,而是建立在對宇宙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自身生命潛能的充分認識之上。通過“存神養性,煉形長生”,並嚴格遵守修行中的種種禁忌,纔能逐步接近那超凡脫俗的境界。此篇雖為開篇,卻已勾勒齣《抱樸子內篇》宏大而深邃的修行體係,為後世無數求道者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抱樸子內篇》的裝幀真是沒得挑,拿到手裏就知道是下過功夫的。紙張的質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一翻就嘩啦啦響的紙,而是帶著點溫潤的觸感,墨色印得也很清晰,古樸典雅,放在書架上立馬提升瞭整個書房的格調。我本來就對道傢思想情有獨鍾,尤其是追求長生、養生這些玄奧的話題,總覺得裏麵藏著古人對生命本源最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挺講究,字裏行間留白恰到其處,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費神。雖然內容本身比較晦澀,需要反復揣摩,但好的版本能讓人在“讀”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比如,開篇對於“仙道”的論述,那些繁復的符籙、丹藥的記載,光是看著那些繁體的字樣和古老的描述,就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特有的神秘氛圍。裝幀的用心,使得即便是麵對如此深奧的文本,閱讀體驗也提升瞭好幾個檔次。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葛洪的筆法也頗有特色,既有嚴肅的論述,又不乏生動的比喻。尤其是在描述某些修煉境界或遭遇的奇特現象時,那種質樸而又略帶誇張的描述,極具畫麵感。雖然核心是追求“道”,但書中對世事人情的觀察也十分敏銳,他毫不留情地揭露瞭社會上存在的各種迷信、欺詐和人性的弱點,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修道之人的案頭必備,對研究魏晉南北朝的社會思想史和民間信仰,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我特彆欣賞他那種不畏人言的直率,很多觀點放在今天看來可能依然顯得前衛和特立獨行。這本書不是用來讀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它需要常伴左右,時不時翻閱其中的某一章,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啓發和力量,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長而産生新的理解層次,實在是一部可以伴隨一生的經典之作。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自洽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活得久一點”,更是教你如何“活得有意義,活得更圓滿”。在談論外丹的奇術之餘,篇幅大量用於闡述如何通過“去僞存真”、“內省自察”來淨化心靈。我仿佛看到一個在亂世中堅守信念的智者,他既要鑽研那些深奧的符籙與藥理,又要保持一顆清明無私的心。這種雙重修煉——對外的術法與對內的德行——構成瞭《抱樸子內篇》的核心張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是否也需要進行一次“內丹”的煉化。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現代人精神世界的匱乏和對捷徑的盲目追求。這本書要求你慢下來,要求你嚮內求索,這種反潮流的哲學引導,在如今的信息洪流中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

初讀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葛洪的“務實”與“浪漫”的奇妙結閤。他不像後世一些空談玄學的道士,一味地追求虛無縹緲的境界,而是非常具體地探討瞭如何通過內丹、導引、服食等具體方法來實現“體道”和“長生”。這種將哲學思辨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麵的做法,讓整部書充滿瞭生命力和實踐性。例如,他詳細記載瞭各種草藥的采摘時節、炮製方法,以及對不同“氣”的調理,讀起來簡直像是一本古代的生物學和藥學百科全書,隻不過它的最終目標是通往更高的生命境界。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心性修養”的部分,葛洪反復強調,若心術不正,縱有靈丹妙藥也無濟於事。這種對“德行”的重視,使得這本書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上升到瞭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對我個人而言,這提供瞭一種在快節奏生活中重塑內在秩序的參照係。

評分

我必須承認,要完全理解《抱樸子內篇》的某些章節,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書中充斥著大量古代的術語、對特定星象和方位的描述,以及對各種礦物質和草藥的稱謂,對於現代讀者來說,門檻是相當高的。我嘗試對照著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知識去理解那些“點金成丹”的理論,雖然無法完全復現,但那種探索古人智慧邊界的好奇心得到瞭極大的滿足。更讓我感到有趣的是,書中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葛洪似乎對那些沽名釣譽、半途而廢的修道者嗤之以鼻。他的文字中帶著一種近乎固執的堅持,仿佛在嚮後世喊話:“真正的道,不是靠嘴皮子爭辯齣來的,而是靠日積月纍的修行和實證!”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讓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性,但也因此更具價值,因為它拒絕輕易被大眾化和膚淺化。

評分

評分

印刷乾淨 排版閤理 內容引人入勝

評分

好書,值得購買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這本有集注,很實用,就是看起來會比較慢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抱樸子不錯!!!!!!評價曬單!!!!!

評分

不錯、還可以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