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

隨園詩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袁枚 著
圖書標籤:
  • 清代文學
  • 詩歌
  • 隨筆
  • 文學批評
  • 袁枚
  • 古典文學
  • 文化
  • 散文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40084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683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古典文庫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5
字數: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論詩的主要著作,集中體現瞭他作詩尚性靈的主張。正文共十六捲,補遺十捲。袁枚(1716—1798),字子纔,號簡齋,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隨園自刻本為底本,參校眾本。

作者簡介

  袁枚,字子纔,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曆任沭陽、江寜等地知縣。父亡後,袁枚乞歸養母,在江寜小倉山購置隨園,故世稱“隨園先生”。其論詩主張“性靈”,是乾嘉詩壇性靈派的核心人物。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隨園詩話補遺》《新齊諧》及《續新齊諧》等。集中反映其詩論主張的,便是《隨園詩話》。

目錄

隨園詩話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隨園詩話補遺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精彩書摘

  《隨園詩話》:
  一一 尹文端公好和韻,尤好疊韻。每與人角勝,多多益善。庚辰十月,為勾當公事,與嘉興錢香樹尚書相遇蘇州,和詩至十馀次。一時材官慊從,為送兩傢詩,至於馬疲人倦。尚書還嘉禾,而尹公又追寄一首,挑之於吳江。尚書覆劄雲:“歲事匆匆,實不能再和矣。願公遍告同人,說香樹老子,戰敗於吳江道上。
  何如?”適枚過蘇,見此劄,遂獻七律一章,第五、六雲:“鞦容老圃無衰色,詩律吳江有敗兵。”公喜。從此又與枚疊和不休。押“兵”字,有“消寒須用美人兵”、“莫嚮床頭笑曳兵”之句,蓋探枚方娶妾故也。其好諧謔如此。己卯八月,枚江北獲稻歸,飲於公所。酒畢,與諸公子夜談。公從後堂劄示雲:“山人在外初迴,傢姬必多相憶。盍早歸乎?”餘題劄後雲:“夜深手劄齣深閨,勸我新歸應早迴。自笑公門懶桃李,五更結子要風催。”除夕,公賜食物。枚以詩謝,末首雲:“知公得韻便傳箋,倚馬纔高不讓先。今日教公輸一著,新詩和到是明年。”公見之,大笑。
  一二 托塚宰庸,字師健,作江寜方伯時,潘明府涵,極言公風雅,強餘入謁。果一見如平生歡。讀其《送人赴陝》詩雲:“潞河冰閤悲風生,欲曙不曙烏飛鳴。寒山曆曆路不盡,班馬蕭蕭君獨行。公孫閣下正延士,博望關西方用兵。此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音節可愛。遂獻公二律,前四句雲:“七十神仙海鶴姿,六年人悔見公遲。學窮宋理談偏妙,詩閤唐音自不知。”次日,公過訪隨園。坐定,忽正色曰:“吾欲藉君一貴重之物,未知肯否?”餘愕然,問何物,公笑齣袖中和韻詩,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見公遲”七字耳。彼此囅然。兩人詩都遺失,餘隻記押“心”字韻。尹相國和雲:“若非元老憐纔意,爭動閑雲齣岫心?” 一三 以昌黎之崛強,宜鄙俳體矣,而《滕王閣序》曰:“得附三王之末,有榮耀焉。”以杜少陵之博大,宜薄初唐矣,而詩曰:“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以黃山榖之奧峭,宜薄西岜矣,而詩雲:“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鵠。王楊立本朝,與世作郛郭。”今人未窺韓、柳門戶,而先掃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輕溫、李:何蜉蝣之多也! 一四 “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子陵語也。“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光武語也。兩人同學,故言語相同,皆七古中硬句。
  一五 古無類書,無誌書,又無字匯,故《三都》、《兩京》賦,言木則若乾,言鳥則若乾,必待搜輯群書,廣采風土,然後成文。果能纔藻富艷,便傾動一時。洛陽所以紙貴者,直是傢置一本,當類書、郡誌讀耳。故成之亦須十年五年。今類書、字匯,無所不備。使左思生於今日,必不作此種賦。即作之,不過翻摘故紙,一二日可成。而抄誦之者,亦無有也。今人作詩賦,而好用雜事僻韻,以多為貴者,誤矣! 一六 “樂府”二字,是管監之名,見霍光、張放兩傳。其《君馬黃》、《臨高颱》等樂章,久矣失傳。蓋因樂府傳寫,大字為辭,細字為聲,聲詞閤寫,易至舛誤。是以曹魏改《將進酒》為《平關中》,《上之迴》為《剋官渡》,共十二麯,並不襲漢;晉人改《思悲翁》為《宣受命》,《硃鷺》為《靈之祥》,共十二麯,亦不襲魏。唐太白、長吉知之,故仍其本名,而自作己詩。少陵、張、王、元、白知之,故自作己詩,而創為新樂府。元稹序杜詩,言之甚詳。鄭樵亦言:“今之樂府,崔豹以義說名,吳兢以事解目,與詩之失傳一也。《將進酒》,而李馀乃序烈女;《齣門行》,而劉猛不言彆離;《鞦鬍行》,而武帝雲‘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皆與題無涉。”今人猶貿貿然抱《樂府解題》為秘本,而字摹名仿之,如畫鬼魅,鑿空無據;且必置之捲首,以撐門麵,猶之自標門閥,稱乃祖乃宗絕大官銜,而不知其與己無乾也。
  一七 《左氏》:“鄭伯享趙孟於垂隴,七子賦詩,伯有賦《鶉奔》。趙孟斥之曰:‘床笫之言不逾閾,非使人之所聞也。”’然則其他之賦《野有蔓草》、《有女同車》及《籜兮》者,其非淫奔之詩,明矣。
  ……
《隨園詩話》:一部洞悉世情、涵養性情的清雅之作 《隨園詩話》,這部文壇巨擘袁枚傾其畢生心血編纂而成的詩歌評論集,絕非一本枯燥的學術典籍,而是一部包羅萬象、意趣盎然的“小品文”。它以隨園為傢,以詩言誌,以情入境,將對詩歌藝術的深刻見解,巧妙地融匯於對日常生活、人情世故、名士風流的描摹之中。閱讀《隨園詩話》,如同一位溫和的智者,攜你漫步於中國古典文化的雅緻園林,細品其中每一株花木的芬芳,每一處山石的意境,每一次風雨的洗禮。 一、 詩歌評論的“隨性”與“真性”:打破陳規,直抒胸臆 與前代詩話多側重於格律、典故、宗派的辨析不同,《隨園詩話》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隨性”與“真性”。袁枚深諳詩歌之美,在於其“性靈”的流露,在於“真”的情感錶達。他反對一切僵化的詩歌理論束縛,鼓勵詩人迴歸自我,抒發真實的情感,捕捉生活中最細微的感動。 書中,袁枚不拘泥於“李杜”之下的“尊卑”,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欣賞和評價古今中外的各種詩作。他會贊揚那些視角獨特、意境新穎的作品,即使它們不符閤當時主流的審美標準。他筆下的評論,時而辛辣犀利,點破詩歌的弊端;時而溫婉細膩,道齣詩歌的妙處。他絕不人雲亦雲,而是基於自己對詩歌的深刻理解和真切感受,發齣“一傢之言”。 例如,對於許多人推崇備至的“漢魏風骨”,袁枚並不盲目崇拜,而是看到瞭其“渾樸”之中可能存在的“粗糙”。反之,對於當時一些被視為“俗”的詩歌,他也常能發掘齣其中的真趣和生命力。他認為,詩歌的生命力在於其“妙悟”,在於“靈機”的迸發,而這些往往是無法用僵化的格律來衡量和捕捉的。 他對於詩歌的“比興”、“象徵”等手法,也常常有獨到的見解。他會分析詩人如何通過日常事物,巧妙地寄托情思,引發讀者的聯想。這種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詩歌藝術的精妙之處。 二、 隨園的“人間煙火”:詩意與生活的完美融閤 《隨園詩話》之所以被譽為“小品文”,正在於它並非脫離現實的空泛議論,而是將詩歌評論置於生動的生活場景之中。袁枚將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哲學,巧妙地融入對詩歌的評價裏。隨園,這座被他精心打造的居所,成為瞭他靈感的源泉,也成為瞭書中許多詩篇和故事的發生地。 他筆下的隨園,不是冰冷的磚瓦,而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活的”藝術品。他會細緻描繪隨園的亭颱樓閣、花草樹木,並從中汲取詩的意象。比如,他描寫隨園的梅花,不僅寫齣其怒放的姿態,更寫齣其在寒鼕中傲然挺立的精神,並將其與詩人的品格聯係起來。 書中,袁枚也樂於記錄他在隨園中與友人品茗論詩的場景。這些場景,充滿瞭生活的情趣和文人的雅興。他們談笑風生,揮灑文采,將尋常的飲宴,升華為一場精神的盛宴。在這樣的氛圍下,詩歌的創作與品評,不再是嚴肅的學術研究,而是輕鬆愉悅的文化活動。 袁枚也從生活中汲取詩的素材。他會觀察市井小民的喜怒哀樂,會記錄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並將這些鮮活的素材,轉化為詩歌的靈感。他認為,真正的詩歌,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愛,來源於對人生的體驗。因此,他的詩歌評論,也常常充滿瞭人情味,充滿瞭生活氣息。 三、 名士風流與世態人情:一段生動的清代人文畫捲 《隨園詩話》不僅僅是一部詩歌評論集,更是一部生動描繪清代名士風流和社會百態的畫捲。袁枚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幽默的筆觸,刻畫瞭眾多性格迥異、纔華橫溢的文人雅士。 他筆下的名士,有的是溫文爾雅的學者,有的卻是風流倜儻的浪子。他們或在詩詞唱和中展現纔華,或在遊山玩水中抒發情懷,或在談笑風生中展現智慧。袁枚將他們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生活。 例如,他對紀曉嵐的描寫,既突齣瞭其學識淵博,也展現瞭他詼諧幽默的一麵。他對一些纔女的評價,也充滿瞭贊賞和惋惜,展現瞭他對於女性纔華的尊重。 同時,袁枚也毫不避諱地描繪瞭世態人情。他會嘲諷那些虛僞做作的文人,會批評那些追名逐利的官僚。他以一種旁觀者的清醒,洞察人性的復雜,描繪社會的百態。這些描寫,讓《隨園詩話》充滿瞭現實意義,也讓其不僅僅局限於文人圈子的讀物。 四、 語言的“俏皮”與“機智”:遣詞造句,妙不可言 袁枚的語言,是《隨園詩話》的一大亮點。他善於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詩歌理論,講解得深入淺齣。他的文字,時而俏皮幽默,時而機智睿智,時而又飽含深情。 他常常在評論中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和典故,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引人入勝。他的比喻,也常常新穎彆緻,讓人拍案叫絕。例如,他用“煮飯”來比喻寫詩,形象地說明瞭詩歌創作需要“火候”和“調味”。 他對詞語的運用,也極其講究。他能夠用最精準的詞匯,錶達最細膩的情感。他的遣詞造句,常常帶著一種“不落俗套”的雅緻,使得他的文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讀《隨園詩話》,不僅能學到詩歌的知識,更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袁枚用他的筆,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充滿趣味和智慧的文學世界。 五、 結語:一部跨越時代的“性靈”之書 《隨園詩話》,穿越瞭時空的阻隔,至今仍然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它是一部關於詩歌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活、關於人生的書。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錶達真情。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或許常常感到疲憊和迷茫。此時,翻開《隨園詩話》,如同走進一個寜靜的港灣。袁枚以他的智慧和情趣,為我們療愈心靈,滋養性靈。他讓我們看到,即使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依然可以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詩意,去追求精神的自由。 《隨園詩話》不是一本需要“啃”的書,而是一本可以“品”的書。它如同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它如同古老的園林,每一次漫步,都能有新的發現。它將引導我們,去重新審視詩歌,去重新認識生活,去重新發現那個被我們遺忘的,最真實的自我。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接觸過不少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評論集,很多都過於注重對詩歌的“解讀”而非“品味”。他們熱衷於分析每一句詩背後的深層政治寓意或哲學思辨,導緻詩歌本身的美感被過度解讀和“馴化”瞭。然而,這本集子卻有著一種難得的迴清(清醒、清澈)之氣。作者似乎更關注詩歌與“人”的關係,關注詩人創作時的那一口氣息、那一瞬間的靈感,以及詩歌流傳過程中被不同時代讀者賦予的生命力。書中常常會齣現一些極富畫麵感的描述,比如形容某位詩人的語言風格“如玉石相擊,清脆而有迴響”,或者某幾句詩“像鞦日午後灑在庭院裏的光,溫暖而略帶感傷”。這些感性的描述,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美學上的愉悅。它不逼迫你一定要得齣某種“標準答案”,而是鼓勵你去感受,去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共鳴點”。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評論集,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文學指南,它教你如何重新用一種充滿熱情和好奇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流傳韆古的文字。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是衝著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文學流派去尋找相關資料的,偶然間翻到瞭這本書的目錄,發現它像一張巨大的、錯綜復雜的蜘蛛網,把各個時代、各種風格的詩歌散落的珍珠串聯瞭起來。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作者對“詩眼”的捕捉能力。他不是簡單地羅列評論,而是總能一針見血地指齣,為什麼某一句詩“妙”,那種“妙”往往是技巧與性靈交融的産物。我記得書中有一段分析某首田園詩的片段,作者用瞭非常形象的比喻,把詩句中描寫的“光影流動”比作水中遊魚的鱗片,寥寥數語,便讓我對那首詩有瞭全新的理解,仿佛那畫麵真的在眼前活瞭過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極好,時而激昂,時而低迴,讓人跟著作者的情緒在曆史的長河中起伏。它不是教科書式的說教,更像是請瞭一位博學又風趣的長者,領著你在文學的園林裏信步而行,每走一步都有驚喜。這種閱讀體驗,是現代快餐文化中難以尋覓的珍寶,值得反復揣摩。

評分

這本精裝書入手的時候,就覺得分量十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古典韻味,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內蘊的厚重。我本來對這種偏嚮文史類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擔心晦澀難懂,但翻開扉頁,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一下子吸引住瞭。他似乎不是在“講解”什麼,而是在和老友對飲時,信手拈來的分享。書中對許多古代文人的生活細節描寫得極為傳神,那種詩酒風流,甚至是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都躍然紙上。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他人詩句時的那種恰到好處的調侃與贊賞,既不失敬意,又充滿瞭人情味。比如,他對某位以清高自詡的詩人,在提及他私下愛吃某種民間小食時的那種略帶戲謔的筆調,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也瞬間拉近瞭與那位古人的距離。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極佳,紙張手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可以說,從觸感到內容,它都散發著一種精心打磨後的匠人氣息,讓人願意慢慢品味,而不是囫圇吞棗。

評分

我是一個對“文氣”和“風骨”非常敏感的讀者,很多號稱經典的文學評論,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股“精氣神”。然而,這本著作卻成功地在嚴肅的考據和灑脫的文風之間找到瞭絕妙的平衡點。作者的學識無疑是深厚的,他對典故、版本、作者生平的掌握清晰準確,但最難得的是,他從不賣弄學問。他處理那些嚴肅的學術爭議時,總能保持一種超然物外、帶著溫和笑意的態度,讓你覺得那些爭論似乎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詩本身的美感。我尤其喜歡他穿插的一些地方掌故,比如某位詩人當年在某個小鎮上留下的軼事,這些細碎的“八卦”非但沒有拉低格調,反而讓那些遙遠的名字變得鮮活、可親。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毫無壓力,反而有一種“偷聽古人私語”的趣味。對於想深入瞭解古典詩詞,但又害怕被純粹的學術語言勸退的普通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絕佳的引路人,它用最優雅的方式,完成瞭最深刻的普及工作。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校對工作做得相當齣色,這是我作為一名有輕微強迫癥的讀者最看重的一點。在閱讀古典文獻時,最怕的就是錯字連篇或者注釋混亂,嚴重打斷閱讀的沉浸感。但在這本書裏,引用的詩句無一例外都是準確無誤的,注釋清晰地標注在頁腳或頁側,便於隨時查閱,又不乾擾正文的流暢性。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論述一個觀點時,總是習慣性地引用上下文進行佐證,這種嚴謹的邏輯鏈條,讓他的論斷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例如,當他探討某個流派的興衰時,他不是簡單地下一個結論,而是像抽絲剝繭一樣,從多個角度——社會背景、個人際遇、藝術審美——層層推進,直到水落石齣。這種層層遞進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在跟隨作者思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瞭學習和思考的過程。讀完一個章節,總感覺自己的知識結構被重新梳理瞭一遍,獲得瞭秩序感和滿足感。

評分

不錯,所錄時人軼事佳句,也有可觀。

評分

幫同事買的,他說還可以,不錯

評分

幾年之前買過京華齣版社的白話本,當時沒有留意。還要費勁查找原著詩詞。

評分

在看瞭,很喜歡的書,喜歡詩詞的朋友值得入手。

評分

內容不用說 質量沒問題

評分

評分

袁枚的名著,內容不須多說,隻是排版稍密,讀起來還是有些纍。

評分

非常好,很滿意,值得推薦。。。

評分

袁枚的主要詩論著作,性靈派詩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