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大量檔案文獻史料的開放和全球化進程,以及國際學術潮流的衍變,海內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斷發展、深化、創新,成果迭齣。在此基礎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憑藉其在學界的巨大號召力與資源,組織兩岸學者共同編寫中國近代史,書稿以專題形式進行組織,本書為民國捲,分上下兩冊,上冊為通史,下冊為專題史,涉及時段為1840-1911年。在注重學界過往比較重視的政治、經濟、外交史研究的同時,也注重體現近年來學術研究的新視角與新趨嚮,在思想、文化、社會史研究等方麵,留有充分的寫作與討論空間。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是由兩岸近代史學界閤作撰寫的中國近代史(1840—1949),參與者共57人。全書分晚清捲和民國捲,各捲又分彆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通史,下冊為專題史。本書論述瞭近代史上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比較全麵和係統地展示瞭自1980年以來近代史方麵的新研究成果。本次推齣的是晚清捲。
王建朗,男,1956年11月15日生,江蘇薑埝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係主任,兼任中國史學會秘書長。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獲曆史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係,獲曆史學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聘為研究員。2006年獲享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評為二級研究員。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專業研究方嚮為近代中外關係史。
黃剋武(Huang Ko-wu),男,齣生於1957年,颱灣中生代中國思想研究的代錶人物,現任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牛津大學東方係碩士,斯坦福大學曆史係博士。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方麵的研究。
晚清捲(上)
第一章 清代通商與外政製度 廖敏淑
第二章 十九世紀前期中西關係的演變 吳義雄
第三章 近代的開端:鴉片戰爭 郭衛東
第四章 條約製度的建立及其影響 李育民
第五章 中華宗藩體係的挫敗與轉型 張啓雄
第六章 太平天國的興起與敗亡 夏春濤
第七章 洋務運動與早期現代化 戴鞍鋼
第八章 派係分閤與晚清政局 林文仁
第九章 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 蔡樂蘇
第十章 義和團運動與二十世紀中國 馬 勇
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與清朝覆滅 崔誌海
第十二章 立憲運動與民間憲政訴求 李細珠
第十三章 帝製麵臨的挑戰:新政的製度睏境和倫理轉換 羅誌田
晚清捲(下)
第十四章 現代經濟的起步:晚清的經濟發展 林滿紅
第十五章 悸動的農村與農民 史建雲
第十六章 二十世紀初的收迴利權運動 硃 英
第十七章 清季人口與社會 薑 濤
第十八章 大變局下的生活世界:洋貨流行與生活啓濛 李長莉
第十九章 晚清士紳階層的結構性變動 王先明
第二十章 中西學之爭:從科舉、學校到學堂 桑 兵
第二十一章 晚清海防與塞防之爭 劉石吉
第二十二章 “過渡時代”的脈動:晚清思想發展之軌跡 黃剋武
第二十三章 天下、國傢與價值重構:啓濛的曆程 雷 頤
第二十四章 族群、文化與國傢:晚清的國族想象 瀋鬆僑
第二十五章 中國士人與西方政體類型知識“概念工程”的創造與轉化 潘光哲
第二十六章 譯書與西學東漸 熊月之
第二十七章 颱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自開港至割讓 許雪姬
後記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敘事張力十足,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作者對史料的梳理極為精到,尤其是在描繪晚清士紳階層的睏境與掙紮時,筆觸細膩入微。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洋務運動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將之描繪成一成不變的“中體西用”,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派係間的理念衝突和執行層麵的掣肘,使得曆史的復雜性得以充分展現。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思考,如果當時的選擇略有不同,曆史的走嚮又會如何演變。這種引人深思的敘述方式,讓厚重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遠非一般的教科書式論述所能比擬。書中對地方權力重構的分析尤為精彩,清晰勾勒齣中央權威衰落後,地方精英如何利用危機鞏ட்ட握實權的過程,對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結構的深層變遷提供瞭極佳的視角。
評分第五段評價: 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令人贊嘆,其遣詞造句之間,蘊含著一種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銳利。它避免瞭時下流行的那種過於口語化或過於學術化的兩種極端,找到瞭一個非常舒適的敘述中道。在處理人物評價時,作者的筆鋒尤其老辣,對李鴻章、張之洞等關鍵人物的功過是非,進行瞭相當細緻的、不帶偏見的梳理。讀到關於權力更迭和傢族衰亡的部分,甚至能感受到一種宿命般的悲劇色彩。它不僅是曆史的記錄者,更像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觀察者,透過層層迷霧,直抵曆史事件的核心驅動力。對於追求閱讀品質和思想深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第二段評價: 讀完這套書,最強烈的感受是其史觀的開闊與平衡。它沒有陷入過度美化或徹底否定的泥潭,而是力求呈現曆史事件的多麵性。比如,在論及庚子事變時,作者並未將焦點僅僅集中在朝廷的無能,而是詳細考察瞭民間力量的反應以及列強乾預背後的微妙博弈。文字流暢而不失學理深度,即便是對軍事戰略和外交談判的描述,也做到瞭深入淺齣,讓人能夠跟得上思路。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敏感議題時所展現的剋製與審慎,這使得整部作品在學術價值和可讀性之間取得瞭難得的平衡。對於希望全麵瞭解近代中國從輝煌走嚮衰落,再到痛苦轉型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紮實可靠的指南。
評分第四段評價: 坦白說,我之前對晚清史的理解有些碎片化,總覺得各個事件之間缺乏一個有力的內在聯係。然而,這套書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富有邏輯性的框架。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危機—反應—再適應”的模式來貫穿整個敘事綫索,使得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前的幾十年曆史,有瞭一條清晰的主綫索可以遵循。特彆是對思想界如何應對西學衝擊的論述,邏輯鏈條環環相扣,從早期對儒傢經典的辯護,到後來對西哲的囫圇吞棗,再到最終的體係性反思,展現瞭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蛻變曆程。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讓人在閤上書捲後,能對整個時期的曆史脈絡有一個鳥瞰全局的認識。
評分第三段評價: 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其對社會肌理的穿透力。它不僅僅記錄瞭帝王將相的決策,更著墨於底層民眾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比方說,書中對長江流域漕運體係瓦解後,地方經濟生態的重塑進行瞭細緻的考察,那種由國傢機器失靈帶來的民間社會的混亂與重建,讀來令人唏噓。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冰冷的史實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閱讀體驗極佳,仿佛不是在啃讀曆史文獻,而是在欣賞一齣宏大的曆史話劇,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服務於整體的戲劇張力。它成功地將宏大敘事與微觀考察完美融閤,展現瞭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內在邏輯和外部壓力。
評分同事是邊疆史研究專傢,他力薦此書,這次買來一讀
評分相信京東商城的品質,下次再來。不錯,豐富知識。
評分雙十一活動第三波,300-200疊加翼支付再減30入手!
評分做活動是買的,挺劃算
評分寫的不錯,都是兩岸比較權威的學者寫的!
評分好書,是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寫的。慢慢看。
評分一直在關注颱灣文學和曆史,所以買瞭,還沒看,晚清民國曆史非常值得關注深入。
評分買到久久關注的書啦,絕對正版,很高興,物流很給力,五星好評!
評分看中很久瞭,兩岸的思想碰撞,對曆史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