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法学名著:本书是著名法学家戴雪的代表作,英文版自1985年至1961年共重印15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英国法院在重大案件的判词中也常引用本书的某些论断,基于此,有法学家说戴雪是英国宪法的编纂者,堪称现代英国的“Founding Farther”。本书实为宪法研究及论述法治问题时所不能绕过之经典。
名家悉心研译:本书译者为民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雷沛鸿。雷沛鸿曾先后入欧柏林大学、哈佛大学研习政治学、教育学,是难得的兼具深厚专业及语言功底的翻译大家。本书更是倾尽雷沛鸿先生两年半心血精心翻译而成,译者不仅对于书中词旨悉心体会,斟酌再四,更是力求体会著者的思想行动,表现著者的整个人格,为同类汉译著作中的罕见之作。
戴雪教授认为,必须就“实质面”研究英宪,并于万变之中,揭示英宪在变中不变的真理,即英宪的三大实质特征:巴力门主权、法律主治、宪法与宪典的联系。
在《英宪精义》中,作者将英宪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宪法性法律,是为宪法的本部,其他部分分为典俗、成训及惯例,是为宪法的属部,分别被称为英宪的法律和英宪的典则。
在“法律主治”篇中,戴雪在篇首提出他的法治观后,紧接着就研讨保障英人基本权利的诸多制度,其法治思想因其突出强调人权与普通法院的作用而成为英宪的精华,成为英国法治模式的经典概括。
戴雪教授别具慧眼,独具匠心,既在变化无穷的英国政府经验中,析出英宪的中心思想,又能在继续演进的民族生活中,诠释英宪的基本概念。
以言审问工夫,著者对于英宪的渊源,不管是古代宪章,古往今来法案与成案,以至常法及惯例,必加探讨,钜细不遗。以言明辨工夫,著者不但详阐英宪中之三条大义,而且推究各条大义下所蕴蓄的许多精义……我们敢于断定一语,《英宪精义》不但可以行诸当时,而成为英宪的科学研究之善本,而且足以垂诸后世,而成为法律文学中之经典。
——雷宾南
中文再版序文 / 001
原书第一版序文 / 016
第八版序文 / 019
译者序 / 021
译者导言 / 025
导言 / 001
全书纲领
宪法的真性质 093
第一篇 巴力门的主权
第一章 巴力门主权的性质 127
第二章 巴力门与非主权的造法机关 171
第三章 巴力门主权与联邦主义 210
第二篇 法律主治
第四章 法律主治的体用 249
第五章 人身自由所应有权利 270
第六章 议论自由所应有权利 301
第七章 公众集会所应有权利 333
第八章 戒严法 347
第九章 陆军 357
第十章 财 371
第十一章 阁臣的责任 384
第十二章 Droit Administratif(行政法)的反比 388
第十三章 巴力门的主权与法律主治 449
第三篇 宪法与宪典的联络
第十四章 宪典的性质 459
第十五章 宪典的责效力 477
附录
书后一 法兰西宪法的硬性 505
书后二 联邦国家中之权力分割 515
书后三 执政的两种形式 522
书后四 自卫的权利 535
书后五 公众集会的权利所有问题 547
书后六 军人在被命解散非法会议时所应守本分 570
书后七 “违宪”法律的义解 576
书后八 瑞士联邦主义 577
书后九 澳大利亚联邦主义 594
书后十 戒严法在外战或内乱时期之问题 606
书后十一 平政法院的组织 630
书后十二 论控诉元首 632
书后十三 1911年巴力门法案 634
戴雪先生略传 / 638
曩在1791年,布雅克有言:“伟大的批评家尝教我们以一主要规则矣。……从来古代著作家或美术家,有如李非(Livy)及斐济勒(Virgil),又如拉斐勒(Raphael)及安者卢(Michael Angelo)者流,世间达人无不称仰。本来,以庸俗眼光观察,我们尽可从同。但此项举动即不为批评原理及规则所许。诚以依此项规则,凡遇我们真不能赞赏此辈伟大人物之时,慎勿遽逞臆解,务须仔细审问,必至真能明白何故欣赏及所欣赏者实为何事而后止。又依此项原理及规则,凡遇知识与鉴赏力真不能互相结合之际,与其相信他人尽是盲从,毋宁自怪鲁钝。这就是观察英格兰的宪法之一条绝好规则。原来英宪至为博大精微,学者应竭尽智力以求明白,万一竟有不能即时理懂之处,学者亦只应虚心研究与敬畏而不生二心。”
又在1818年,哈勒姆(Hallam)亦谓:“凡无成见的察观者,倘若能数典不忘其祖,自然会要承认英格兰的继续兴盛为人类历史中之最佳妙现象。世间尽有许多土壤较腴美的地方得天独厚,然而以政治制度所能赋予的幸福论,英格兰所有者最为普遍,又以富厚、秩序与自由所有轧轹状况论,英吉利人民最善于调和,使得以融洽无间。此类优越利益并不来自本岛的天时,亦不来自本岛的地利,惟来自国内法律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此项法律精神,英吉利民族所有独立自营与勤苦耐劳的特性得以养成。然则英格兰的宪法,自外国人之极有锐利眼光者观察,较之本国人自己观察,必然十分饶有兴趣。盖自有历史以来,强大民族之能建立自由政治者并非少见,不过在此类国中,若求其自古迄今,不但无丝毫腐化的象征,而且有自强不息的气魄者,当以英格兰为最特殊。”
上文所引用两段文字系由两个齐名却又异世的名人写出,他们俱能代表先民所有一切敬畏本国制度的精神。在他们的心目中,英吉利宪章,恰如乔治第三所常持论,是“一个最善最美的人间造物”。在他们的心目中,英吉利宪章不纯是一项政制,可以比较世间所有庸俗政制,却是神秘而不可强以言语形容的政治功业,甚至自我们在少年时即熟闻一语,即谓:英宪“决不能以人力强为,只由自然生长”。而且它的生成并不是根据抽象理论而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实产生于英吉利人们所有一种政治天性,依之,他们的远祖远宗,当尚在野蛮时代,得以建筑极坚固而又远大的制度。譬诸蜜蜂构巢,八面玲珑,极尽人工之巧。然而群蜂穷年矻矻,意匠天成,初未尝根据任何建筑原理,以作准规。因此之故,英吉利宪法自然难以摹仿、戏拟或伪造。既无诞生日期,复无创制人物可以指名,更无一定文书,可以稽考原委。简约说,它毕竟是一种神物,无论本国人民或外国人民,万一竟有不能即时理会之处,论者亦只应加以敬畏,而不生二心。
这部书是为指引学者,使得从事于英吉利宪法的学问而作;他不是一部宪法大纲,更不是一部宪法通论。书中题旨只以探讨英宪中之两三大义所含义蕴为事。当将原稿印行时,我怀抱双重希望:其一为学者准备一教本,依之,英宪所有主要原理可以彻底研究;其二为精深宪法学问作阶梯,由之,布莱克斯通(Blackstone)的《英吉利法律解诂》及其他同类专著可以融会贯通。为着实行此项设计,我不但勾提现行宪法所有基本精义(譬如,即以巴力门主权为例),加以郑重申明与反复辩论,而且时时采用比较方法,在一方面征引合众国的宪法主义,在他方面复征引法兰西的宪法主义,用之以解证英吉利宪法主义。至于本书究竟能达到此项期望与否,尚待读者明察及公断。不过我愿以一语,奉告两事:其一,这部书,原为演讲草稿,虽则在付印前曾经改订,然重复与罣漏之处,知所不免;其二,这部书系讨论英宪中之精义的专著,其所有主旨及范围,不但迥异于一部英格兰的宪政历史,而且不能与一般分析巴力门政治的体系所有实际功能之书籍,有如白芝浩(Bagehot)的杰作名《英吉利宪法》者,完全类似。
虽然,倘若我所坚持的论旨,即所谓本书自有特殊目的之论旨,竟使读者生一误会,遂以为此书是一种创作,我且将十分抱歉。按实言之,所有历代著作名家,如布莱克斯通,如哈勒姆(Hallam),如赫恩(Hearn),如加德纳(Gardiner),又如弗里曼(Freeman),他们的书籍久已嘉惠士林,且为学生界人人讽诵;即以我本己一人自问,我所受赐于这几位律师与历史家者实属不浅。当起草时,倘若不常时参考此类书籍,我的演说稿且无一页可以完成。就中有三位论主所以助我者尤厚,因之,我的特别致谢不但是本分所应为,而且是本心所愿为。试征实言之:赫恩教授所著《英格兰的政治》,实能教我以一主要方法,依之,古代律师不断地努力于确立各种根本原理,以造成宪法的基础。加德纳先生所著《英格兰的历史》暗示我以一个结论,即是:御用律师,在修多朝代与斯图亚特朝代之下,抱持对于特权的一种见解,适与现代法兰西民国所用以维持droit administratif(行政法)的法律与行政思想,酷相类似。这个结论,以我的见闻所得于行政法者相比较,恰可证实;因之,在本书下文中,我尝屡次不一次提示此旨。惟对于我的好友与同事,弗里曼先生,我所受者则为具有别一性质的补益。他的名著,《英吉利宪法的生长》实能示我以著书善法,依之,干燥无味的题目亦可以写成大众欣赏的文章。而且这部名著,对于所谓“成文的法律”与所谓“我们的习惯的宪法”之区别,解释详明。不料玩味之余,此项区别竟能引人入胜,使我不能不着力前进,以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即是:宪典既然不是法律,为什么他亦能具有责效力;究竟此项责效力的渊源从何处来?同时,书中关于宪法的生成的叙论尤为犀利;惟是,一经玩索,此类叙论适足以促起我的心理上之一种反应,又足以惹起宪法上之一种深思。申言之,读罢此类叙论,我不但注意于观察我国的制度之方法,盖有历史的视点与法律的视点之区别,而且要进而推求一要旨。这个要旨便是:倘若纯以历史的眼光考察英宪,学者由此固得以明白宪法在进化上所有历程;然而倘以法律本身论,此项专意审问,得无妨害学者对于现行宪法所应下的研究工夫耶?换言之,历史方法,当应用于制度的生长之际,至少可含有一弱点,即是:他可以引人一味追寻某一制度所以能成为现有制度的经过情形;因之,愈入愈深,他们转不能仔细审察生成后的现行制度所有性质及功能。
1885年戴雪序于牛津大学
这是一本让我深感醍醐灌顶的著作。《英宪精义》以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揭示了英美宪法体系的精髓。我一直对不同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性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对英国宪法独特性(如不成文宪法)的剖析,以及与美国宪法(成文宪法)的对比,让我对宪法形式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对于“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宪法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演变过程的讲解,尤为精彩。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司法审查的章节,作者对于法官在解释和适用宪法原则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角色如何与立法权形成制衡的论述,逻辑清晰,令人信服。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作者多年研究心得的凝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我发现,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培养了一种审视法律问题的批判性思维。那些复杂的法律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条理分明,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对法律历史和政治哲学都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英宪精义》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契合了我的阅读偏好。作者对英美宪法概念的溯源和演变过程的梳理,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些塑造现代宪政思想的关键时刻。我尤为欣赏他对于“同意”在现代宪法中的核心地位的阐释,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这一“同意”的有效性。书中对于“权利”的界定和保障机制的探讨,也让我对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善于将宏大的理论框架与具体细微的法律条文相结合,使得整个论述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动。我常常被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论断所启发,迫使我去重新审视自己对民主、自由、法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权力构建与运行的哲学史诗,它引导我去思考,一个良善的社会究竟应该如何组织其政治生活。
评分不得不说,《英宪精义》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是一名对法律实践颇感兴趣的学生,这本书满足了我对英美宪法理论前沿探索的渴望。作者在书中对一些前沿宪法争议的分析,例如比例原则的适用、人权保障的边界,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新挑战,都让我耳目一新。他并不回避那些棘手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反而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辨析不同的法律论证。我特别欣赏他对案例的引用,不仅是经典的判例,还有一些近年来的重要案件,这些鲜活的案例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生动的载体。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书中提到的某些案件和学者观点,这无疑加深了我对内容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了“是什么”,更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宪法并非静止的条文,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适应社会变迁的有机体。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现代宪政国家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英宪精义》这本书,对于我这样长期关注国际政治和法律动态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思想洗礼。我一直对英美法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宪法制度的根基。作者在阐述权力制衡、法治精神等普适性原则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英美宪法体系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质。我对书中关于“普通法”在宪法解释中的作用的分析印象深刻,这是一种不同于大陆法系的独特视角,也让我看到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历史的连续性。此外,书中对宪法修正案机制的探讨,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也引发了我对法律改革与稳定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涉及了大量鲜活的政治事件和司法判例,这些都为理解抽象的宪法原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读完这本书,我对英美两国的政治运作和法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宪法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重要性。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英宪精义》,我得说,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引人入胜的法律著作之一。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法律人士,但作者以一种极其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英美宪法理论,解读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他对历史背景的梳理,每一个制度的演变,都仿佛在你眼前徐徐展开,让你理解为何今天的宪法形态是这样,而不是另一种。书里对权力分立、司法审查、议会主权等核心概念的阐释,都非常到位,而且举例非常贴切,常常能联系到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议会与国王的权力斗争等等。我个人对英国政治体制一直很好奇,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个复杂体系的大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构建一个框架,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议题时,也展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辩证思维,他会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张力,以及这些张力如何推动了宪法的不断发展。虽然篇幅不小,但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有些地方,我会被作者的论述深深吸引,忍不住反复琢磨。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京东的图书包装太差,都是废纸包或者薄塑料袋的,书多也是废纸包,图书磕损严重。
评分法理学著作,比较有质量。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研究法律的基础大作,它能提供很正确的一个研究框架和思维方式
评分很好
评分图书节买的,买了好多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诺基亚兔天然气流水作业咿咿呀呀吐特市中心医院??g头脑伏特加你自己吧悲催莫塔咯却是此时
评分作为比较法专著中最优建树的一本书值得细细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