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集中阐述变法理论的专著。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其变法造势,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在书中以历史进化论附会公羊学说,宣称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顺序演变的,相对应的是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以此论证变法维新的必然性,要求因革改制。这被反对派视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无父无君”的叛逆行为,该书也因此险遭毁版的命运。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广东南海人。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代表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評 介
孔子改制考
叙
原刊本目録
卷一 上古茫昧無稽考
卷二 周末諸子並起創教考
卷三 諸子創教改制考
卷四 諸子改制託古考
卷五 諸子争教互攻考
卷六 墨老弟子後學考
卷七 儒教爲孔子所創考
卷八 孔子爲制法之王考
卷九 孔子創儒教改制考
卷十 六經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卷十一 孔子改制託古考
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堯舜文王考
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時人據舊制問難考
卷十四 諸子攻儒考
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卷十七 儒攻諸子考
卷十八 儒墨最盛並稱考
卷十九 魯國全從儒教考
卷二十 儒教遍傳天下戰國秦漢時尤盛考
卷二十一 漢武帝後儒教一統考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但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带给我的震撼。它不像很多历史著作那样板着脸孔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平视甚至有些温情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褒贬。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细致描绘,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书中对于一些社会习俗的考据尤为精彩,那些在其他地方难以寻觅的珍贵信息,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呈现。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每翻一页都像在和历史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题材会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充满了叙事的力量。他擅长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手法,将那些抽象的概念或久远的人物行为,变得具体可感。这种叙事技巧让厚重的历史变得轻盈起来,让人愿意沉浸其中。我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些观点非常独到,甚至能与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产生奇妙的共鸣。这本书无疑是历史普及和深度研究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它做到了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又能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所吸引。作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大量的史料考证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让整本书的论证过程无可辩驳。这不仅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更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时,标注得非常清晰,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总能用一种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是对相关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快领会其核心观点。读完之后,我对所探讨的主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独特视角。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已知的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和影响。作者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他总能在看似寻常的记载中,发现被忽略的关键线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不同观点交锋时的处理方式,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不同的声音都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主动性和探索欲。合上书卷时,心中涌起的不是知识的满足,而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深深敬畏与好奇。这是一次非常充实且富有启迪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套书读起来简直像穿越回了古代,作者的文笔老练,对细节的把控让人叹服。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写,细致入微,仿佛亲眼所见。书中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思想挣扎、情感波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的思考,这些思考并非生硬地灌输,而是自然地融入故事之中,引发读者对人性和历史的深思。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每一章节的结尾都留有悬念,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这样的作品,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