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典型的考據派,二十年來,在閱讀各色人物傳記時,搜集瞭許多近現代文化名人、名傢的人生細節,本書即涉及這些人求學、從師、婚戀、成名,以及個性和社會交往的方方麵麵,讀畢,在感慨萬端,或莞爾一笑之際,令人發現這些人物鮮為人知的另一麵。
杭州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博士)。曾任教於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點學術帶頭人,教授。1976年開始發錶作品。2008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文學評論集《守耕與漫思》,文學史專著《20世紀中國文學人性史論》,史學專著《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與探索》,曆史隨筆集《曆史皺褶裏的真相》。
史料詳實,追求史實,還原場境,言之有據。作者麵對史實的膽識、勇氣、良知、曆史責任感,以及敏銳的學術眼光,令人十分感佩。
——北京大學教授 錢理群
陳公博捧戲子
1928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背後更深刻的政治因素乃是汪蔣對峙,扳手腕較勁。汪精衛派、改組派、西山派政客齊集北方,在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擴大會議,反對蔣介石單獨召開國民黨第三次代錶大會。稍後,濟南兵敗,隴海潰退,張學良得瞭蔣介石500萬現款、1000萬公債,通電擁蔣,帶兵入關,占據平津,馮玉祥、閻锡山潰敗,汪派、改組派、西山派政客隻得隨閻锡山入晉,蹲伏太原。
這幫政客們呆慣瞭京津滬寜漢穗等大碼頭,山西實為蠻荒之地,太原差不多也就是一座古廟,毫無現代氣息。晉省火車居然還男女分廂,影院戲院也搞這種古老的劃分,而且流行白麵(鴉片),窮至行伍士兵,深到傢庭婦女,均好此物,有的級彆竟已晉升海洛因。時日一久,十分無聊,無處消遣,隻得去看當地的髦兒戲。粵籍南海人陳公博(1892~1946),應太原黨部之邀,也看瞭一迴。
第二天,陳公博碰著昨夜戲院提前退席的陳樹人,隨口一問:“昨晚為啥那樣早便走瞭?”
陳樹人順口應道:“委實沒有看頭,我們走後還有好戲嗎?”
陳公博調皮開玩笑:“怎麼沒有?你走後,演珠簾寨,那個扮二王娘的,真是艷奪天仙。”其實,太原髦兒戲僅北平伶界四五等角色水平,扮二王娘的又照例是戲班次等角色,哪會有什麼艷角佳麗?陳公博純粹在逗他。
陳樹人卻好奇起來:“這樣,你今夜還去嗎?”
“怎麼不去?我今夜打算去捧她。”陳公博繼續演戲。
“怎麼個捧法呢?”
“喏,我已包瞭六個廂房和池子前六排的位子,並定瞭四對花籃。”當時,太原戲院的池座不讓包的,且九月涼鞦,塞外草衰,哪有什麼花?陳公博不過隨口蕩蕩,編編謊鬧鬧趣。
陳公博說完就忘瞭,當日陪汪精衛乘火車前往娘子關辦差。等他再迴太原,事情已經鬧大。原來,陳樹人通知中央黨部各職員,說是陳公博要捧戲子,必可一觀。於是,中央黨部此晚空營而齣。無奈當晚戲院並無“好戲”——既沒看見鮮艷染目的花籃,也沒看見多情捧角的陳公子。
陳公博是年36歲,留美齣身、黨國要員、國府高官,高高在上的人物,從來不玩捧戲子之類不上檔次的白相事。然而好事不齣門,醜事傳韆裏,一周後,已是滿城風雨。汪精衛老婆陳璧君一到太原,馬上獲聞。這陳璧君也是專好搜小報告、專聽耳邊神的角色,得此新聞哪肯放過?纏著陳公博要去看那戲子,陳公博隻得齣十二元山西票,訂瞭兩間廂房請陳璧君看戲,自己不敢陪場,怕再鬧齣什麼新聞。陳璧君看前擲話:
好,這也使得。我看她漂亮不漂亮。如果漂亮,傳傳謠言倒還值得,倘若不漂亮,那倒太冤枉瞭。
當晚,陳璧君看戲迴來,進瞭旅館,從陳公博房前經過,拍拍房門:
公博,你真冤枉瞭。那個戲子太不漂亮瞭,手臂全是黑的,黑得像起瞭魚麟。
齣於好奇,另一國府大員覃振將這位郭艷霞小姐叫到山西大旅店看個究竟。這位戲子的手臂真是全黑,本就是下等角色,戲班裏燒茶煮飯乾粗活,上颱演戲實為湊場客串。
此時,太原某大學國文教授馬小進,粵籍士子,兼任此次汪閻兩派擴大會議秘書。此人喜作打油詩,一日無事,詩興大發,隨手塗鴉:
國事真是丟他媽!近來心事亂如麻;從來不食山西醋,來看佳人郭艷霞。
此詩一齣,因有所本,聲色皆具,通俗易誦,不脛而走。弄到後來,馬冠陳戴,眾傳此詩乃陳公博所作,太原全城爭相去看這位郭艷霞。郭小姐飛來紅運,狠狠紅瞭一段時日,點進不少票子。陳公博迴憶錄中:
這段故事,陳樹人先生始之,馬小進先生終之,我擔負虛名,而郭小姐得瞭實惠。[1]
另一位中共“一大”代錶、著名大漢奸周佛海(1897~1948),也是上海會樂裏長三堂子常客。小報登過其一則艷事:一次,名妓“真素心”纏住周佛海寫聯,周的字很差,文纔卻很好,揮筆立就:“妹妹真如味之素,哥哥就是你的心。”這幅嵌字艷聯就這麼張掛妓院中堂,傳為笑談。
樹高易招風,名高易染色。一不當心就會鬧齣傳聞,接著風播謠傳,兩三個拐彎後,不知道會擰成啥樣色。齣名確實也有齣名的煩惱,名人也真有名人的麻煩呢。
[1] 陳公博:《苦笑錄》,東方齣版社(北京)2004年版,第159~161頁。
……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種側重“細節挖掘”的寫作手法有些擔憂,生怕它會流於瑣碎和冗餘,變成一本堆砌史料的“工具書”。然而,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能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信件片段或者日常習慣,賦予深刻的時代內涵。他展現瞭一種將微觀事物放大、並與之産生共鳴的能力。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盯著某個特定的描述想很久——比如一個特定時期人們對某種器物的稱呼變化,或者某個儀式中手勢的微妙差異。這些細節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被巧妙地嵌入到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中,它們不再是單純的記錄,而是成為理解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鑰匙。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和趣味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引人注目瞭,封麵那種做舊的質感,配上那種古老的油墨味道,初拿到手的時候,我差點以為自己淘到瞭一本真正的年代久遠的孤本。內頁的字體選擇和排版布局,也充滿瞭匠心,讀起來絲毫不費力,反而有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真的被帶迴瞭某個特定的曆史場景之中。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達到瞭一個極高的水準,他似乎深諳如何在一連串看似零散的細節中,編織齣一條清晰而有力的主綫,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翻下去,完全停不下來。尤其是那些對於特定時期社會風貌的細緻描摹,那種生活氣息撲麵而來,讓我這個後世的讀者仿佛能真切地聞到那個時代的塵土和煙火氣。這種對“氛圍感”的極緻追求,是許多曆史普及讀物常常忽略卻至關重要的部分。
評分我一直對曆史的“大敘事”抱有一種審視的態度,總覺得那些宏大的框架下往往掩蓋瞭無數鮮活的個體命運。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就在於它成功地將焦點聚焦於那些被主流史學所遺漏的“邊角料”上。它不像教科書那樣給你一個既定的結論,而是像一個技藝精湛的偵探,帶領讀者去搜集那些散落在角落裏的蛛絲馬跡,然後共同拼湊齣一個更立體、更接近真相的圖像。閱讀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高智商的解謎遊戲,作者的邏輯鏈條構建得極其嚴密,每一步的推導都建立在紮實的考據之上,但又避免瞭生硬的學術說教。讀完後,我對很多過去習以為常的曆史事件産生瞭全新的理解,這種“知識的顛覆感”帶來的閱讀快感,是其他讀物難以給予的。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常常苦於那些過於艱澀或過於淺薄的曆史讀物。這本書恰好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給予瞭那些對曆史深層結構感興趣的讀者足夠的深度和挑戰性,但同時,它的敘事入口又是如此的親和與誘人。它沒有預設讀者必須具備多少專業知識,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細節引導,自然而然地將讀者拉入到曆史情境中。每一次翻閱,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光亮點,比如一個前次閱讀時忽略掉的腳注,或者一個在上下文重讀後纔顯現齣深意的轉摺。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更像是一個可以反復“打撈”和“品味”的寶藏,每次重溫都有新的收獲,其價值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用“旁徵博引、行雲流水”來形容可能最為貼切。它擁有學術作品的嚴謹底色,卻以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流暢度呈現齣來,使得閱讀體驗極為舒適。作者在語言的運用上極具錶現力,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沉鬱頓挫,這種情緒上的跌宕起伏,完美地契閤瞭曆史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原始材料時所展現齣的“剋製”,他很少直接將大段的古籍原文砸給讀者,而是通過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精準的提煉和消化,確保信息傳遞的效率,同時又保留瞭曆史的“原味”。這種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讓我在閱讀時幾乎感受不到閱讀的“阻力”,隻覺得思緒被帶著嚮前奔跑。
評分活動時買的,疊券,很劃算,書買迴後慢慢看,就是喜歡看這種書
評分挺不錯的。哈哈
評分活動時買的,疊券,很劃算,書買迴後慢慢看,就是喜歡看這種書
評分挺不錯的。哈哈
評分很不錯的書,活動時買的京東正版,很劃算。
評分很不錯的書,活動時買的京東正版,很劃算。
評分挺不錯的。哈哈
評分很不錯的書,活動時買的京東正版,很劃算。
評分活動時買的,疊券,很劃算,書買迴後慢慢看,就是喜歡看這種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