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老舍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老舍的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由于“wenge”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儿”。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想北平 10
大明湖之春 13
吊济南 16
可爱的成都 20
我热爱新北京 23
春来忆广州 26
药集 28
落花生 30
抬头见喜 32
她那么看过我 35
神的游戏 37
可喜的寂寞 40
夏之一周间 42
谈幽默 44
我的理想家庭(节选) 46
勤俭持家 48
草原 50
养花 52
又是一年芳草绿 54
青蓉略记 58
猫 64
林海 67
习惯 69
文艺与木匠 72
读书 75
英国人 78
小麻雀 82
东方学院——留英回忆之三 85
英国人与猫狗(节选) 90
我的几个房东——伦敦回忆之二 94
婆婆话 98
写字 103
吃莲花的 106
一天 108
记忆犹新 113
诗人 115
自述 118
鬼与狐 123
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 126
小病 130
怀友 132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么说吧,过去的一切都不可移动;实在,所以可靠;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对了,我记得她的眼。她死了好多年了,她的眼还活着,在我的心里。这对眼睛替我看守着爱情。当我忙得忘了许多事,甚至于忘了她:这两只眼会忽然在一朵云中,或一汪水里,或一瓣花上,或一线光中,轻轻地一闪,像归燕的翅儿,只需一闪,我便感到无限的春光。我立刻就回到那梦境中,哪一件小事都凄凉,甜美,如同独自在春月下踏着落花。
这双眼所引起的一点爱火,只是极纯的一个小火苗,像心中的一点晚霞,晚霞的结晶。它可以烧明了流水远山,照明了春花秋叶,给海浪一些金光,可是它恰好的也能在我心中,照明了我的泪珠。
它们只有两个神情:一个是凝视,极短极快,可是千真万确的是凝视。只微微地一看,就看到我的灵魂,把一切都无声地告诉给了我。凝视,一点也不错,我知道她只需极短极快地一看,看的动作过去了,极快地过去了,可是,她心里看着我呢,不定看多么久呢;我到底得管这叫做凝视,不论它是多么快,多么短。一切的诗文都用不着,这一眼便道尽了“爱”所会说的与所会做的。另一个是眼珠横着一移动,由微笑移动到微笑里去,在处女的尊严中笑出一点点被爱逗出的轻佻,由热情中笑出一点点无法抑制的高兴。
我没和她说过一句话,没握过一次手,见面连点头都不点。可是我的一切,她知道,她的一切,我知道。我们用不着看彼此的服装,用不着打听彼此的身世,我们一眼看到一粒珍珠,藏在彼此的心里;这一点点便是我们的一切,那些七零八碎的东西都是配搭,都无须注意。看我一眼,她低着头轻快地走过去,把一点微笑留在她身后的空气中,像太阳落后还留下一些明霞。
我们彼此躲避着,同时彼此愿马上搂抱在一处。我们轻轻地哀叹;忽然遇见了,那么凝视一下,登时欢喜起来,身上像减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轻快有力,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我们极愿意说一句话,可是我们很怕交谈,说什么呢?哪一个日常的俗字能道出我们的心事呢?让我们不开口,永不开口吧!我们的对视与微笑是永生的,是完全的,其余的一切都是破碎微弱,不值得一提的。
我们分离有许多年了,她还是那么秀美,那么多情。在我的心里,她将永远不老,永远只向我一个人微笑。在我的梦中,我常常看见她,一个甜美的梦是最真实,最纯洁,最完美的。多少人生中的小困苦小折磨使我丧气,使我轻看生命。可是,那个微笑与眼神忽然从哪儿飞来,我想起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方可比拟的一点心情与境界,我忘了困苦,我不再丧气,我恢复了青春;无疑的,我在她的洁白的梦中,必定还是个美少年啊!
春在燕的翅上,把春光颤得更明了一些,同样,我的青春在她的眼里,永远使我的血温暖,像土中的一颗籽粒,永远想发出一颗小小的绿芽。一粒小豆那么小的一点爱情,眼珠一移,嘴唇一动,日月都没有了作用,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是一对刚开开的春花。
不要再说什么,不要再说什么!我的烦恼也是香甜的啊,因为她那么看过我。
……
第二段评价: 我常常觉得,老舍先生的散文,有一种“慢下来”的力量。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失去了静下心来体味生活的能力。而他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轻轻拂过心田,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他写北京的胡同,不是简单的景点介绍,而是细致入微的描绘,那墙根下的猫,那门前晒太阳的老人,那偶尔飘来的饭菜香,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他写生活中的琐事,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比如写一碗面,他能写出面的劲道,汤的鲜美,吃面的心情,以及这碗面背后承载的关于家、关于回忆的一切。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闲适”的描绘,那种不被时间催促,不被功利裹挟的自在,是多么难得的宝藏。他不是刻意去营造某种氛围,而是将自己的感受,对生活的观察,真挚地倾注笔端,读来不觉刻意,却让人回味无穷。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感悟,仿佛老朋友的每一次见面,都有新的故事可以分享。
评分第四段评价: 很难想象,一位作家能够将一个城市的脉搏,一个时代的温度,如此细腻地融入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文字之中。老舍先生的散文,就是这样的存在。他描绘北京,不是宏大的史诗,而是街头巷尾的生动写照。他写那“二月春风似剪刀”,却又带着“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情,他写“夏日炎炎”,却又有“午后小憩”的惬意。他的笔触仿佛带着北京特有的风沙和阳光,让你身临其境。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写人,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而是充满同情的理解。那些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人,那些在生活洪流中挣扎的小人物,在他眼里,都有着独特的尊严和闪光点。他没有刻意去歌颂,也没有过分去批判,只是用一种温和、包容的目光,去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无奈。读他的散文,总能让我对生活多一份理解,对他人多一份宽容。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第三段评价: 老舍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激昂,不华丽,却能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他眼里却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比如他写冬天的炭火,不仅仅是取暖的工具,更是一种围绕着温暖和团聚的象征,那种在寒风中围炉而坐的惬意,那种家人团聚的温馨,都被他写得入木三分。他写孩子,那种天真烂漫,那种无忧无虑,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最纯真的回忆。他写人情世故,没有复杂的叙述,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是用一种淡淡的笔触,勾勒出人与人之间朴实的情感,那些邻里间的互相帮助,那些萍水相逢的善意,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读他的散文,就像走进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北京的庭院,能听到孩童的笑声,能闻到饭菜的香气,能感受到一股暖暖的、属于普通人家的幸福。他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在浮躁的世界里,总能让人找到一份平静和安宁。
评分第一段评价: 翻开《老舍经典散文全集》,仿佛一下子跌进了一个温润而充满烟火气的北京城。那字里行间的京腔京韵,不是刻意模仿,而是自然流淌,像午后阳光下的老槐树,散发着悠远的气息。我最爱读他写四季的景致,春天,你看那“嫩芽探出头,小草儿也偷偷长”,寥寥几笔,就把春的生机描绘得活灵活现;夏天,写雨后的荷塘,那“水面上露珠儿滚,风一吹,荷叶儿摇”,既有画面感,又有声音,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清新和荷叶的香气;秋天,柿子染红了枝头,菊花开得满院子,他说“秋风吹得人骨头缝里都痒痒的”,那是一种舒展而略带慵懒的惬意;冬天,雪花飘飘,孩子们裹着厚棉袄在雪地里打滚,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那种温暖和热闹,是属于老北京最家常的幸福。他写人,也是那么地真实,那些个“老街坊”、“小人物”,有他们的朴实,有他们的狡黠,有他们的苦乐,没有高高在上的评判,只有一种平视的温情,让人觉得亲切,仿佛就住在隔壁。读他的散文,不像是阅读,更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闲聊,听他讲那些过去的日子,那些人,那些事,不经意间,你就被带进了他的世界,而且久久不愿离去。
评分第五段评价: 每当我感到生活有些疲惫,情绪有些低落时,我都会翻开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经典散文全集》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良师益友。他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你讲述生活的智慧。他笔下的北京,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活生生、有温度的。他写胡同里的炊烟,写街边的小贩,写那些藏在市井深处的人情味,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那种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对生命萌发的喜悦,都通过他的文字传递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机。他写自己,也写他人,总是在看似平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人性、对社会深刻的洞察。他能够从一片落叶,一个雨滴,一碗饺子中,看到生活的哲学,看到人生的况味。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能够洗涤心灵,慰藉灵魂。阅读他的作品,总能让我重新审视生活,感受到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力量。
评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不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惧于饥寒,富贵流于逸乐,遂营目 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亦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评分没有外包装纸,有点脏了
评分老舍的作品,上学时就学过,虽然仅仅是节选,但是仍记忆犹新。“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 ! ”这就是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的片段,这也是我第一次以引用原文的方式来做文章的开头,表示我对先生的敬意吧。
评分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著作。在京东买的,物流快,服务好。印刷清楚,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一次玩狼人杀游戏,碰到了一群小学生,他们说了一句话,让我毕生难忘:“这个人的声音跟我们不一样,好像是个老东西,我们先把他投出去吧!”
评分老舍是我比较喜欢的现当代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四世同堂》更是讲述了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不仅折射了乱世生活的艰难,更是烛照了大历史背景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四世同堂是安稳的社会能带给普通人最好的生活状态,现在的社会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安稳生活,然而在旧中国,这样的安稳生活就是奢望。居住在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的几家人,在日本人打进之后,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甚至出卖邻居、出卖女儿。在钱粮紧缺的情况下,人性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不少人选择了放弃做人的尊严与底线,与敌人沆瀣一气,然而这样的人最终并没有好下场。作者的三部分分别以惶惑、偷生、饥荒命名,足见故事发生的这个大背景的“凄惨”。老舍在写作这部作品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体会与思考,更是在用生命写作,几次病倒又爬起。正如《四世同堂》最后的“大团圆”,作为读者更是希望国泰民安,普普通通的人在安稳的背景下,过上“四世同堂”的生活。
评分物流快,质量好,价格低,孩子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物超所值,囤了大半年的书超低价买了,特高兴~
评分一直有朋友推荐这本书 京东搞活动买了很多书 会认真读一下 增长知识
评分京东自营的图书 一直是我的首选,质量一直很好,有时候搞活动,之类的更是优惠多多,最重要的是快速,态度服务也好,快递小哥们也辛苦了,这次买了很多书,工资一个月三千块,花了三分之一还多用来买书,自己也是挺会装的 还有就是东哥 身为半个老乡,我也是尽力啦 支持京东,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