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斯顿·丘吉尔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史
  • 英国史
  • 民族史
  • 民主
  • 政治史
  • 文化史
  • 历史
  • 英国文化
  • 西方史
  • 社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30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565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记录英语民族历史的辉煌之作,历史爱好者人手一部的经典读物


  

内容简介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宠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 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

本卷为《英语民族史》系列的第四部“伟大的民主”,1815 年拿破仑垮台之后,英国稳稳地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此际,法国乃至整个欧陆都已筋疲力尽,统一的德国尚未形成,俄国力量正从西欧收缩,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也忙于本国事务或争夺海外财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革命和内乱横扫了许多欧洲强国,一些新国家相继诞生。在经年的动荡和混乱局势中,唯有英国几乎毫发无伤。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移民活动,英语民族空前壮大了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曾于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内领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美国等国家对抗德国,并取得了胜利,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辞职,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于世界均影响深远。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伟大的英国人。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目录

前 言 / 1

第十部 复苏与改革 / 1

第一章 胜利后的和平 / 3

第二章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 / 16

第三章 改革与自由贸易 / 29

第四章 克里米亚战争 / 43

第五章 帕默斯顿 / 55

第六章 英语民族的迁移(一) / 68

第七章 英语民族的迁移(二) / 78

第十一部 伟大的共和国 / 89

第八章 美国史诗 / 91

第九章 奴隶制与联邦分裂 / 103

第十章 合众国深陷危机 / 113

第十一章 里士满战役 / 126

第十二章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 / 139

第十三章 钱瑟勒斯维尔与葛底斯堡 / 152

第十四章 联邦的胜利 / 169

第十二部 维多利亚时代 / 179

第十五章 德意志的兴起 / 181

第十六章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 / 191

第十七章 美国的“重建” / 204

第十八章 美国的强国之路 / 213

第十九章  爱尔兰自治 / 2 24

第二十章 索尔兹伯里勋爵的政府 / 238

第二十一章  南非战争 / 2 49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胜利后的和平

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战乱,欧洲于1815 年夏迎来了和平。这次和平来得相对持久,虽然受到内乱和局部战事的干扰,但在德意志崛起取代法国优势地位之前,欧洲总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英国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民族大业,英国人团结一心,协力奋斗,而今,这项使命终于完成,他们从此可以致力开发工业资源,发挥商业技能。在过去五十年中,英国的工商业已经崭露头角,经过二十二年的战争磨砺,显得更加光彩照人。然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繁荣的世界贸易和制造业,及各阶层民众的需求和愿望却使英国的政治家们力不从心,英国政治一度陷入停滞。英国的托利党—虽然此名并未得到公认,但我们权且这样称呼—牢牢掌握着国家大权,托利党人在同僚主导的战争内阁支持下打赢了拿破仑战争,他们代表着反对法国革命及拿破仑帝国的传统力量。托利党在全国拥有众多支持者,这些人大多较为现实且具有独立的思想,他们轻视党派但又倾向于托利党的主张。托利党人不但将自己视为不列颠的卫士,还自称是1688 年光荣革命果实的捍卫者。在法国革命恐怖统治的冲击之下,英国统治阶层力图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民众思想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长期的艰苦努力使英国精疲力竭,直到1830 年它才终于恢复了元气。

国家政要包括利物浦勋爵和卡斯尔雷子爵,1818 年后,又加上了威灵顿公爵。在政府官员中,卡斯尔雷子爵和威灵顿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欧洲人能在拿破仑倒台后享受普遍的和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威灵顿远见卓识和卡斯尔雷的公正无私。尽管遭遇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但这些人却最终引导英国走向了胜利。利物浦是查尔斯·詹金森的儿子,是乔治三世时期政府的组织者,也是小皮特的亲密同事。他脾气温和,容易相处。自对法战争开始以来,他一直身兼数职,忙于公务。利物浦于1812 年出任国家首相,他安邦治国、张弛有道,十五年来,始终老练、耐心地处理国家事务。

卡斯尔雷步入政坛之后,先是担任爱尔兰事务大臣。在与爱尔兰就合并问题进行谈判的艰苦岁月,卡斯尔雷目睹了十八世纪最严重的渎职和徇私舞弊,神圣的皇家任命权被滥用无忌。他曾任战时内阁的战争大臣,但因与同事坎宁发生激烈争执而被迫辞职,这场纷争致使政府瘫痪,甚至导致两人在帕特尼希斯进行决斗。1812 年,卡斯尔雷重回政坛,被派往外交部任职。在此期间,卡斯尔雷缔造了反法联盟,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是合约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很少关注国内事务,由于不善辞令,他很难用流利的口才向人们阐述其在外交政策上的远见卓识。反法联盟正是卡斯尔雷一手缔造的。他高傲的性格加深了其冷酷、内敛的气质,在他看来,向公众坦陈政府的计划和措施是有失身份之举。然而无论如何,他是英国下议院的领袖,能获得这个职位的人,必定是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



文明的交织: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权力、信仰与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公元前数千年直至罗马帝国衰亡的漫长历史时期,深入剖析了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孕育出的诸多伟大文明——从尼罗河畔的法老帝国到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间的苏美尔与巴比伦,再到爱琴海的米诺斯与迈锡尼,以及塑造了西方文明基石的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帝国。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政治编年史,而是试图通过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模式、艺术成就和日常生活细节的交叉分析,重建一个宏大而鲜活的古代世界图景。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河流的馈赠 本书开篇追溯了人类定居生活的早期形态,重点探讨了农业革命在地中海东岸的扩散与影响。我们详尽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楔形文字、苏美尔的城邦政治与神权结构,以及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早期法律精神。随后,视角转向尼罗河谷,分析了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下的宗教宇宙观、恢弘的建筑工程及其对来世的执着追求,如何塑造了其长达三千年的稳定与文化独特性。 此阶段的叙事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地中海作为交通枢纽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各文明相对独立地发展,但通过早期的贸易路线(如锡、香料之路)开始出现物质和观念的初步交流。我们关注了腓尼基人的崛起,他们作为航海家和商人的角色,不仅传播了字母文字这一关键技术,也成为连接东西方最初的商业桥梁。 第二部分:爱琴海的波涛与英雄的传说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读者带入爱琴海区域,探索了青铜时代的辉煌。米诺斯文明在克里特岛上建立的宏大宫殿群,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可能存在的非军事化社会结构。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迈锡尼文明的军事化特征,通过对“狮子门”和特洛伊战争神话的考古学与文本互证,解析了英雄时代在希腊集体记忆中占据的核心地位。 关键在于,这一部分不仅描述了这些文明的兴衰,更着重分析了它们如何为后续的古典希腊的形成提供了文化与神话的土壤。神话中的英雄原型、对海洋的敬畏以及城邦冲突的雏形,都在这一时期的器物和文学碎片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第三部分:古典的诞生:城邦、哲学与民主的实验 本书的核心篇幅献给了古希腊。我们摒弃了将希腊视为单一实体的传统看法,转而细致对比了雅典的民主实验、斯巴达的军事集权以及科林斯、底比斯等其他重要城邦的政治生态。雅典民主的运作机制、其公民权的严格界定、公共辩论(Agora)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都被置于详细的社会背景下考察。 哲学是本章的另一重磅内容。从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到苏格拉底对道德本质的诘问,再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与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方法论,本书梳理了西方理性思维的源头。我们分析了这些思想如何渗透到艺术(如戏剧的悲喜剧结构)、历史写作(如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叙事方法)以及科学认知中。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则被视为希腊化时代的开端,探讨了希腊文化如何与东方传统在埃及、叙利亚和波斯交汇,形成新的文化综合体。 第四部分: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的征服、治理与衰亡 对罗马的考察从其早期作为意大利半岛城邦的艰苦卓绝的扩张开始。我们重点分析了罗马共和政体中复杂的权力制衡——保民官、元老院与执政官的互动。社会阶级矛盾(平民与贵族)如何驱动了早期的政治改革,以及布匿战争如何将罗马推上了地中海霸主的地位。 凯撒与屋大维的崛起标志着共和制的终结与帝国的建立。本书细致描绘了“元首制”的政治基础,以及“罗马和平”(Pax Romana)时期,罗马法如何成为维持庞大帝国运转的无形骨架。我们探讨了帝国的城市化策略、供水系统、道路网络以及行省的经济剥削与融合。 然而,本书拒绝将罗马的结局简单归结于“蛮族入侵”。相反,我们深入分析了内部结构性矛盾,如军事化对政治的干预、经济不平等加剧、瘟疫的影响以及公元三世纪危机中,帝国在行政、军事和财政上逐步失能的过程。对戴克里先的改革、君士坦丁迁都以及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最终成为国教的历程,被视为帝国为适应内部变化而进行的痛苦转型。 结论:遗产的沉淀与世界的重塑 最终,本书总结了地中海古代文明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罗马的法律遗产、希腊的哲学遗产、近东的宗教遗产,以及它们共同塑造的关于权力、秩序、理性与信仰的持久性议题。这片海域的历史,是不同文明为争夺资源、传播思想而进行的不懈的交织与冲突,最终奠定了现代西方世界的文化底色。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注重社会经济细节的古代史叙事,而非局限于王侯将相的线性叙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慢下来细品的著作,因为它所承载的信息密度和思想的深度,远超一般消遣读物的范畴。它最成功的一点,或许在于它没有试图美化或浪漫化任何历史阶段,而是直面了那个民族在追求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包括那些不光彩的篇章。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这种张力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后来的民族性格——一种既抱有极高理想主义,又深谙世故和实用主义的矛盾体。我尤其欣赏它在结尾处对未来趋势的审慎展望,它将历史的视角拉回到当代,暗示了过去是如何影响当下的每一个政策抉择和文化选择的。这本书读完,你不会仅仅是“知道”了更多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理解”文化惯性的力量,以及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一个古老文明如何试图在坚守自我与适应当代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演进的普遍规律,也折射出自身所处时代的复杂性。

评分

这是一本读来令人深思的书,它不仅仅是在梳理某个特定地域或文化群体的历史脉络,更像是在解剖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是如何被塑造、如何演化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的。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没有满足于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习俗、哲学思潮以及艺术表达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构筑起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身份认同”这一概念的探讨,那种跨越了时间长河的追溯,将古代的部落冲突、中世纪的宗教信仰冲突,乃至近代的工业化浪潮,都统一在一条寻找“我是谁”的主线上。读完整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漫长的精神旅程,对于现代社会中观察到的诸多现象,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他们对待契约精神的恪守,那种近乎偏执的对规则的尊重,在书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其文化基因的源头,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渗透在无数代人的集体记忆中的。全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即便有些观点颇为尖锐,也都能找到坚实的史料支撑,让人不得不信服其深度。

评分

读完合上书本,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震撼感,这种感觉是很少有历史著作能够给予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极其大胆且富有张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舞台导演,他将历史场景设计得引人入胜,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在关键抉择时的挣扎与抉择。我尤其赞叹作者对“冲突与融合”这一主题的把握。它描绘了一个不断经历内外部剧烈碰撞的民族,每一次碰撞不仅带来了痛苦与分裂,同时也催生了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新形态。那些关于制度变革的章节,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政治哲学辩论,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精英观点的交锋描述,揭示了他们如何在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点。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套思考复杂历史进程的分析框架,它强迫你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既定历史叙事,转而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这样厚重的历史著作抱有一丝敬畏和畏惧,担心会陷入枯燥的年代记述中。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在处理宏大叙事的同时,展现出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大量鲜活的个人故事,那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通人的来信、日记片段,甚至是法庭记录,都成为了构建历史肌理的重要砖瓦。正是这些“微观历史”的引入,使得那个庞大而抽象的“民族”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公共领域”如何形成和演变的部分印象深刻,它清晰地展示了咖啡馆、沙龙、报纸这些看似日常的场所,如何成为孕育现代政治思想的温床。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你看到,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共同书写的,他们的欢笑、泪水和挣扎,才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真正动力。它让我对“人民”这个词汇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它将严肃的历史研究与优美的散文笔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学模型或晦涩的法律条文变迁,作者也能用极其生动和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仿佛在对一位初学者娓娓道来,却丝毫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文化变迁时所采用的隐喻和类比,它们往往一语中的,能够瞬间点亮那些原本晦暗不明的历史细节。比如,当他谈到特定时期社会阶层的固化与流动时,他用“河流改道”来形容知识分子阶层对权力结构的渗透,那种画面感极强,让人过目不忘。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历史,不如说是一种与古人进行跨时空对话的体验。它不给你结论,而是给你工具,让你自己去挖掘历史背后的“为什么”。它教会我的,是历史并非一串孤立的事件链,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不断自我修正的有机体。

评分

送货很快……比淘宝便宜……好评

评分

书不错,还算比较喜欢。促销买的。

评分

慕名已久,借活动之际买入。

评分

书很不错,印刷很精美,有点小贵。

评分

没有按要求寄给我发票

评分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正品,封装精美

评分

非常不错,非常好,希望一如既往地好下去!!!

评分

非常不错,非常好,希望一如既往地好下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