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道可道,非常道。晦涩难懂的道家理论如何才能弄明白?
流行于世的诸多《老子》读本,尽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得,但是仍然让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道的本义是什么?道家的天人合一从哪里体现?修齐治平以及道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涵是什么,恐怕也只有老子的弟子辈们和体道者的阐释*为贴切了……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道家经籍阐述道家思想,重在体现道学的思想内涵,让人们认识关于道家论述道的概念。道家认为:道是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的原动力、原始能量,它虽然无形无象、无色无味、无方无圆、无外无内、虚无空静,但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万有都是道的派生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道生之、德蓄之;道无为、德有为,有为又是在无为的基础之上,无为之为,并不是人为之妄为。德的有为在于顺应自然,辅助、协助而无私情私欲。也就是道生长万物而德蓄养万物,虽蓄养而不为己有、即行善而不求名利,助人而不彰显功德,完全是一种博爱、大爱。万物都是道的化生物,道对于他们是齐同的、统一的,顺应他们的本性去体现万物各自的姿态,顺其自然生生化化,无穷无尽。天地有道则风调雨顺,四季有序万物盛长,自然有道则万物繁茂,则人民食物丰厚,社会有道和谐而安宁,国家有道、则民富国强,万国来朝,家庭有道则父慈子孝、万事兴起,自身有道则血脉和顺阴阳有节,身强体键。道学从研究天地自然的永生不变中,去觉悟到人类社会的变化,缘由,进一步认证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根据遵循自然人类社会就可以繁荣昌盛,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家庭就可以和睦相处,自身就可以健康长寿。这与《易经》、《黄帝内经》倡导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阴阳和谐是同一理念。人不能脱离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也不能离开社会家庭而独自生活。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相通相应就说明了,一个人的个体只是万物中的一物而己。庄子说:“我与天地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了万物相齐和谐统一的理念,而道家又是特别的珍爱生命,珍惜健康,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道教是尊生贵术的宗教,这是道教继承道家思想的缘由。珍爱生命,看重使人健康长寿的养生方术,倡导身心同治,心性与身体同样重要,是道家几千年来研究道德、以道德的理念指导医药养生的精神本质,也就是医学结合健康长寿的秘诀。从人与自然社会、家庭以及人本身的和谐层面,论述道的理念,又从修齐治平的概念去体现道的内涵,目的是使人们返淳返朴,求证生命的本真,“坐忘”以求本、“养真”以合道,回归上古自然无为,清静恬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原始生活状态。这或许是实现和谐、和平,回归自然的好方法。
作者简介
李宇林,河南南阳人,成长于中医世家,因早年仰慕道学而来北京白云观,进入中国道教学院学习。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研修道学、易学、丹法、医学等,在阅读道书之余。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系统全面地探究医理、精心医药。曾整理编纂出版《修道五十关》《医道通仙》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 道纪
先天
元始
开物
太上
三五
王伯
降生
授经
西游
原题
章句
第二篇 总叙道德
第三篇 通玄赞义
道原
精诚
持守
符言
道德
上德
微明
自然
下德
上仁
上义
上礼
第四篇 南华新传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第五篇 大道论
至道
至德
垂教
绝义
分别
远近
用道
二学
二病
师资
仁义
失道
心行
修道
保生
理国
二法
观修
第六篇 玄纲论
道德
元气
真精
天禀
性情
超动静
同有无
化时俗
明本末
虚明合元
以阳炼阴
形动心静
神清意平
行清心贞
真人为俦
仁明贞静
立功改过
委心任运
析凝滞凡
第七篇 养真集
道
理
天地
人生
老
病
死
苦
性命
心
情
思
念
好
身
脉
尘世
名利
色
事
物
我
假
魔
境
识
过
盖
梦
鬼
神
精
教
学
知
行
口
省察
敬
克治
止
观
存养
戒
定
慧
诚
孝
德
仁
静
乐
太极
由
学圣
坎离
开关
就正
第八篇 坐忘论
信敬
断缘
收心
简事
真观
泰定
得道
枢翼
精彩书摘
《体道:人生即修行》:
《老君指归略例》说:万物的化生,功业的建成,必然是从没有形象中完成的,而形象是出于没有名号、没有形状,没有名号就是万物的宗本。这个宗本既不温也不凉,既不是官也不是商,总的来说不可以得到也不可以听到,看它不可以得见,体会它也不可得以知,其中的滋味也不可得以品尝。故而从物形来说,它混然生成;从相貌来说,它是没有形状的;从音声来说,它是无声的;从味道上说,它是没有滋味呈现的,所以它能成为天地间万物的宗主,囊括通达于天地自然,没有能离开它而存在的。如果要温暖的时候,它就不能清凉,是宫调的时候,就不能呈现出商音来。形体必然有所分别,声音必然有所隶属,所以它的相貌有形的时候,并不是所谓的大象。它的音发出声的时候,并不是所谓的大音。然而东西南北四象如果不能成形,那么所谓的大象就不能畅达,五个音调不发声,那么所谓的大音就不能到来。四象已然有形,那么万物就无所谓宗主了,大象就可以畅达了。五音有声而内心就没有所适宜的了,那么大音就到来了。所以说掌握了大道,普天下的人们都归向他,使用大音就能够移风易俗,万物在无形无象之中顺畅,天下之人虽然都来归向,而归向之心意却不能释怀。大而极致的无声之音到来的时候,风俗虽然被改变,而改变的景象人们无言加以辩驳,因此天地生有五类为物质,却没有物质可以使用,圣人制正五种教化,却以不言之教化民,所以说可以言谈及有形有象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加以名号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五种物质的本源,既不炎热也不寒凉,既不柔弱也不刚强。五种教化的源本,既不光耀也不暗昧,既无恩惠也无伤害。虽然古今不同,时代变迁,风俗更改,而圣人的教化是不变的,即所谓的自古至今其名不去的意思。自然界若不效法它,万物就不能化生,治政若不遵行这个大道,功业就不能有成,所以从古代到今天是一脉通贯,从开始到终点都是相同的道理,掌握了古老的大道可以治理现在的身心,证实现今可以知道古老,只要领悟到这个道理,就可以通达永恒不变的道了。
没有明亮和暗昧的状态,没有温暖清凉的现象,所以知道了常保永恒之道,不变的道就是明达,万物的化生,功业的成就,没有不是效法此道的,所以根据它才能知道万物的开始。奔腾雷电的疾速还不足以在一时之间周遍环宇,驾着风去飞行还不足以在一呼一吸之间到达目的地。善于运用速度并不在于快速,善于达到目的并不在于所使用的工具,所以可以言谈的事物,还不能够盛满天地,有形的极致还不足以覆藏万物,所以说:为此而感叹的人,还不能言尽它的美妙之处,赞扬的人还不能畅述它的恢弘,给它以名声还不够恰当,称呼它还不够完美,名号必定有所区分,称颂必定有所缘由,有区分就有不能兼容的,有缘由就有所不能穷尽的,不能兼容它的真实就有极大的悬殊,不能穷尽就不可以以此命名,这个道理是可以演绎而明悟的。大道是取法于万物化和的缘由,玄妙是指幽冥深远的出处,深远是指探赜而不能穷尽,广大是指贯通而没有边际,遥远是指绵延不绝,邈远不尽,远而不可能达到,微是指幽暗且微小而不可以目睹见,然而大道的玄远深大玄妙的语言,只是在形容它时各有其意境而未能穷尽它的极妙之处。但是贯通无有极限,不可以说出它的细小,微妙无形又不可以言明它的广大,因此经书上说:用一个道字暂时给予它一个名字,又称它叫“玄”,而且总是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名字。这样一来,说它的人往往因不能确切而失去它的常情,给它命名的又脱离了它的本真,施行它的又窒塞了它的本性,执持的又失去了它的本原。因此圣人不把自我的言行当作主导,就始终不违背他的常性,不把名号当作恒常不变,就始终不脱离他的本真,不把人为当作事情就不会毁败,他的天性执持不变而不受事物的制约,就永远不失去他的本原了。然而老子的语言,如果想辩驳而诘责他,就失去了老子的宗旨了,想用世间名号来责难他,就违背老子的本义了,所以他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论说天地化生之前的太始之象,是为了彰明自然界的原本之性,演绎幽冥的分际,以确定是否陷于迷惑妄想之地。因而不知道有所损就有所益,使人们崇尚原本而息止末端,持守母体而内存子躯,贱弃灵巧杂术,法于清静虚无,不要问责他人,凡事必求于己,这是其中的大要。而效法于大道的本义在于崇尚万物齐同,却又从形象加以区别;名号崇尚于确定本真,而又以语言加以纠正;儒者崇尚博爱,而声誉可使他们进步;墨者崇尚俭朴苦己,而又加以机智使他们立身;杂家崇尚十全十美,而总在行为上运用。用形象去检验事物,必然巧伪滋生;用名号来确定事物,必然失理生怨;用声誉来激进事物,纷争必起;假托以树立事物,乖巧背逆必作;混淆事物,污漫凌乱必然兴起,这些都是重视了事物的支流,却忽视了源本的结果。事物丧失了承载它的根本,就不足以再继续持守了,然而要达到同途就有歧路,至同心就有取舍。乖巧而修学的人,被其一致所惑,被其取舍所迷。把齐同作为法则,把定真称为名号,观察显现的纯真博爱就称他为儒,鉴见他们勤俭苦己就称他为墨,发现他们不一而足就称为杂,依据所鉴定的情形给他们正名,顺应他们所喜好的,去维护他们的用意.所以即使有纷纭愤懑错杂的议论,特异趋势的辩论解析引起的争执,也都要如此顺应自然。
……
前言/序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阳。按道家经籍所说,老子诞生于空无洞虚的先前,他的玄妙是出于自然的变化之中,而且常居住在天上,历代成为帝王的老师。这些传说都是六合之外的事情,不是从正史中来的语言,所以可以省略,不必加以议论。然而道家神话老子,也与道德二篇的内涵有一定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尊祖之风,更是体现了道家精神的实质。从经意中可以看出,道德包罗天地,纵贯古今,契合宇宙,生育万物,它的理念不分国度、种族、阶层、地域,人人可法,万有可遵,是天地人和谐的法宝,是人类安享太平、实现世界大同的最高指导思想。所以道家把老子的道说成是开天辟地的宗祖,因崇尚他的思想精神而如此地神话美化并不为过,更何况又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世界宗教元祖大都是如此,再者老子的智慧如神一般明,人们也必然尊奉老子如神明一样。道教经藉中有“老子者,道也”的话,就‘是直接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道的代表、道的体现。举其中大概的话说:老子的母亲有感于大流星的光芒而有了娠孕的应兆,说李耳降生在商代,就在商的第十八代帝王名阳甲的第十七年,岁在庚申,寄胎托娠,经历八十一年,是太阳极致的九九之数,他的母亲经常在李树下漫步,而生老子。老子出生就白发苍苍,就能言语,因而指着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氏。又有说法是他父亲姓李,名无果;母亲尹氏,名益寿。正当商朝第二十二王,武丁的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出生。有人说老子身高八尺八寸,颜色微黄,眉毛光彩,额头宽广,两耳如聃,眼睛较大,牙齿稀疏,口唇方厚,前额有三五条横行通达的纹理,皎如日,渊如月,鼻梁有双骨,耳孔有三漏,足下踩踏着二个午字纹,手中攥有十个纹理。大概是因为禀受的元气极其清纯,而且接受的形质极其特别。他出生在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涡水的南面。到了纣王二十一年丁卯之岁,居住在岐山的南面,西伯侯听说之后,诏聘为职司藏书的史官,武王攻克殷商之后转为柱下史,经历成王、康王时代,潜藏沉默,官卑秩少,在周室居住很久,看到周室衰败而辞官隐退。到了昭王二十五年癸丑之岁,五月二十九日壬午之辰,乘坐青牛拉的简易车辆,徐甲驾车,离开周都。关令尹喜是周朝的大夫,姓尹名喜字阳公,著书九篇,论述关于道德的理念,现传《西升经》即是。尹喜善于内观之学,观星望气,收纳餐服日精月华,隐藏德性,施行仁爱,当时的人们都不了解他。尹喜的姿态形体高大修长,文雅而且喜好典籍史书以及隐晦的谶纬之说,善于观测天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没有不洞晓明彻的,即使是鬼神的变化,也不能隐匿它们的情态。尹喜大度恢宏,不理会世俗的礼仪,慈爱俭朴损己利人,入朝就做了东宫的宾客朋友,出仕补缺函谷关令,每次仰望云天霄汉,就有飞升虚空的心思。老子还没有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尹喜登上楼阁四方观望,看见东方有紫云向西移动,知道有真人应当路过,于是就严戒看守城门的官员,并且洒扫路道,焚烧清香,等待应兆的出现。到了七月十二日甲子之辰,老子一行走到关前,尹喜擎拳曲腿奉迎,邀请到客舍,侍奉洗漱。尹喜一并斋戒沐浴更衣,请问道妙,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托疾辞退官身,二十八日领授道德二篇。尹喜叩头恳请,跟随老子西行流沙,老子说:你尚未得道,怎么能跟随我远走呢?况且流沙属于蛮夷之地,那里的风俗粗犷,难以教化,你有什么办法改变他们呢?你把大道的理念悉数领会,融会贯通,进入骨髓,这时精神通明全然保存,且能荡涤尘垢,静止念想,清心守一,行千日清斋,炼形入于妙境,之后可以到蜀郡青羊肆寻找我,怎么样呢?尹喜连连称谢。老子忽然之间腾飞空中,冉冉升入太虚,直至看不见。尹喜一直等到光影全都消失,才回到楼阁里休息。处在清静斋戒之中,屏绝童仆门吏。
体道:人生即修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体道:人生即修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