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学能为熟悉的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提供新视角,其分析根植于时空事件的多元流形以及不断变化的种种关联之中。作者认为:如果把所有情形都用单一的空间化来解释,注定会有失全面。想要发现多元空间互相协调和影响的机制以及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我们需要一套更加有效的理论工具来对它进行分析,同时需要在拓扑层面上来加以认识。本书提出的“文化拓扑学”这一新型的分析工具,是即把它作为社会科学和地理学的一种新型的批判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空间与地方建构秩序的多重性。
阈限、边缘和折叠等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拓扑学,涉及有形空间、无形空间和社会场域等的划分。《空间问题:文化拓扑学和社会空间化》一书即对此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标志着一种新研究的开始,它更新了我们对空间的认识:不再把空间看作一种社会生活和个人身份的构成维度,而是在一种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各种机制与文本相互作用的复杂语境下形成的多元社会空间。把拓扑学理论创造性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这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空间问题》一书的作者罗伯·希尔兹教授富有启发性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以哲学的和地理的空间理论为出发点,有力地论证了社会理论的空间化和文化拓扑学的重要性。
罗伯?希尔兹(Rob Shields)博士,加拿大英联邦学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托里首席教授,阿尔伯塔大学拓展学院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SSCI期刊《空间与文化》创刊主编。希尔兹教授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研究,有《重读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揭秘德勒兹》,以及《列斐伏尔:爱与斗争》等专著。希尔兹教授还主编了同行评议期刊《空间与文化》、官方城市规划杂志《路边》。
第一章 绪论
从《山海经》到希罗多德的《历史》,再到伊德里西的《云游者的娱乐》
地中海区域的地理学
空间化与时空
本书的论点
第二章 空间化
空间问题:词源学及翻译
列斐伏尔的“空间”
列斐伏尔的可敬之处:批判的张力
场所和区域的空间化
记忆性空间化和预期性空间化:时间-空间
魁北克老城区:旅游实践的范例
第三章 空间的历史
地中海几何空间
北欧:数学空间
维度性:三维、四维,还是更多维?
平面度
相对论主义的空间
第四章 空间的社会性
承认空间化
马克思:土地经济学
恩格斯:不平等与建构的环境
齐美尔:社会形态的空间反映
空间的文化解读:埃米尔?涂尔干
土地使用规划、空间化和空间语义学
空间斗争
关于空间的话语
第五章 拓扑学/拓扑结构
“另一种分析方法”:超越几何学
关联性和简略原理图
几何学与拓扑学
哥尼斯堡七桥
非欧空间
拓扑感知器官
维度性与朝向性
拓扑原型:折叠、桥梁和迷宫
真实的“绒毛性”
第六章 文化拓扑学
图解
德勒兹对福柯的折叠
规模的异托邦
规模和拓扑学
拓扑学与社会:网络、表面与环境
关系及边界物体
文化拓扑学
经验拓扑
尖点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灰蒙蒙的底色,配上几何图形的排版,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抽象和思考的空间。我记得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抱着它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开始翻阅的。一开始,我其实是被这个系列的名字吸引的,感觉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深入探索城市内在肌理的冒险。刚翻开几页,我就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的叙述方式迷住了。他好像总能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串联起来,比如,他会从某种古代的建筑符号讲到现代都市的交通网络,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原本厚重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他探讨“流动性”的那一章,他没有停留在描述人流车流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流动性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身份构建。读到这里,我甚至会停下来,抬头看看周围真实存在的城市景象,试图在那些高楼大厦和熙攘人潮中,去印证书中的某些观点,那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授予了一副能看穿表象的眼镜。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大,需要反复咀嚼,但每一次回味,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语境化”的力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成功地证明了空间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容器,而是充满历史沉积、社会博弈和文化符号的复杂场域。我记得他描述一个特定区域的公共空间的演变时,那种对时间流逝和权力更迭的细腻捕捉,让我仿佛亲历了那个社区几十年的变迁。这种扎实的“在地研究”与高屋建瓴的理论抽象的结合,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学理上的高度,又不失对真实生活的关怀。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周遭的每一个角落——为什么这个公园被建在这里?为什么那条街道的命名会改变?——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建构过程。这本书无疑是对当代城市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它提供了一种极其深刻的视角,去理解我们如何被空间塑造,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费脑子”的,它绝不是那种可以用来在通勤路上轻松消遣的读物。我第一次尝试去啃这本大部头,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泡了一大壶浓茶,准备进行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作者的逻辑推演非常严密,但有时那种复杂的理论建构,比如他对“场域”和“身体实践”之间张力的分析,确实需要读者有很强的背景知识储备。我好几次不得不暂停下来,去查阅一些相关的社会学或地理学名词解释,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学术考古。但这种“困难”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去面对那些长期被我们忽略的城市运行的底层逻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边缘空间”的论述,他并没有将其简单地视为城市的残余或缺陷,而是赋予了它一种积极的、具有反思性的潜力。那种用极为精准的学术语言,去描绘和解构我们日常所处的环境,让我对“回家”这个简单的动作,都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和审视。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工具箱”。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会拿出来翻阅其中的某个章节。每次重读,都会发现自己上次因为理解力不足而错过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冷静到近乎冷峻的,没有多余的情感渲染,完全是基于理性的剖析。但恰恰是这种冷静,让它具有了极强的穿透力。例如,他对“记忆的地理学”的讨论,不是简单地怀旧,而是探讨了官方叙事如何通过物质空间来固化和筛选历史。读完之后,我对城市里的纪念碑、老建筑的保护与拆除,都有了更复杂、更具批判性的看法。它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种引导性的深度思考,是市面上很多流行的城市读物所缺乏的。它更像是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章,需要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低调,但透露着一种对内容本身的自信。没有花哨的插图,完全依靠文字的力量来构建读者的想象空间。对我而言,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极其博学且有点固执的导师对话。他似乎不屑于用轻松的语气来迎合读者,而是坚持用最严谨的论证来引导你走向真相。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尺度”转换的把握能力。他可以在一瞬间,将讨论的范围从一个城市的具体街角,瞬间拉升到全球化的资本流动网络,然后再精准地聚焦回某个特定社区的日常物质生活。这种宏大叙事和微观观察的无缝切换,处理得非常老练。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师、一个建筑设计师,甚至是一个街头艺术家读了这本书,他们的创作视角会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分析框架,让你不再满足于对城市表层现象的描述,而是渴望去探究其深层结构性的矛盾和张力。
评分好评
评分质量非常好,下次还会来的!物流也特别快,真的非常给力!
评分不错
评分屯书,慢慢看。
评分rob教授我接待过他,平易近人,还给我儿子买了一个加拿大的玩具小车。他的文化拓扑学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
评分屯书,慢慢看。
评分rob教授我接待过他,平易近人,还给我儿子买了一个加拿大的玩具小车。他的文化拓扑学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
评分~~~~~~~~~~~~~~~
评分rob教授我接待过他,平易近人,还给我儿子买了一个加拿大的玩具小车。他的文化拓扑学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