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第二版)

海洋地质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茂泉,陈友飞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地质学
  • 地质学
  • 海洋学
  • 地球科学
  • 地质构造
  • 沉积学
  • 地球物理学
  • 海底地形
  • 海洋资源
  • 环境地质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14641
版次:2
商品编码:1207810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洋地质学》(第二版)是高等院校海洋科学专业课“海洋地质学”教材,全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调查研究方法及本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全球海面变化、海岸带的现代过程、河口与三角洲、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深海沉积、海洋矿产资源。全书以地质作用过程为主线,贯穿的内容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新成果。本书还可作为从事海洋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地球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本书是第二版,第一版出版于1999年。本次根据海洋地质学的新成果作了修订,具体修订包括在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补充了新的内容,将“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单列一章,删节了第四章第五节和第六章第四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历程
一、早期的缓慢起步
二、中期的蓬勃发展(1933-1960年)
三、近代的快速腾飞(1960-现在)
四、中国的海洋地质研究概况
第三节 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方法
一、海面调查
二、海下调查
三、遥测遥感调查
四、海洋地球物理勘查
第四节 学习海洋地质学的任务和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地球与海洋
第一节 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二、地球的结构
三、地球的表面特征
第二节 海洋
一、海洋概况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三、海洋中的生物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
一、地壳表面形态的一般特征
二、陆地地形(地貌)特征
三、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第二节 矿物
一、地壳中的元素
二、矿物的概念
三、矿物的特性
四、常见造岩矿物
第三节 岩石
一、岩石的概念
二、岩浆岩
三、沉积岩
四、变质岩
第四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构造运动及其基本形式
二、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质年代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二、绝对地质年代的测定
三、地质年代表
第二节 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二、地质作用的类型
第三节 地震作用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三、地震的分布
四、地震地质作用
五、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第一节 大陆漂移
一、历史的回顾
二、魏格纳及其大陆漂移说
三、大陆漂移的证据
四、大陆漂移说的命运
第二节 海底扩张
一、海底扩张说诞生的背景
二、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及其要点
三、海底扩张说的证据
第三节 板块构造
一、概述
二、板块边界划分的标志及其类型
三、全球板块的划分
四、板块的运动及其驱动力
五、板块构造学说面临解决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海洋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一、海水的运动
二、海水的化学作用
三、海洋生物作用
第二节 海水的侵蚀作用
一、海浪的侵蚀作用
二、潮流和洋流的侵蚀作用
三、浊流的侵蚀作用
四、海洋生物的侵蚀作用
第三节 海水的搬运作用
一、海水搬运作用的方式
二、不同海水运动的搬运作用
第四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二、沉积分选作用和粒度分类
三、海洋沉积环境
四、滨海带的沉积作用
五、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六、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全球海平面变化
第一节 海平面
一、海平面的概念
二、海平面的测量
三、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 地质时期海平面变化
一、晚更新世以前的海平面变化
二、冰后期海面变动
第三节 现代海平面变化
一、过去百年的海面变化记录
二、未来百年海面变化预测
三、现代海平面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四、现代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质疑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海岸带的现代过程
第一节 海岸及其分类
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二、海岸带分段
三、海岸的分类
第二节 海岸带的物质运动
一、海岸动力
二、海岸带的泥沙运动
三、海岸平衡剖面
第三节 海岸侵蚀与堆积地貌
一、海岸侵蚀地貌
二、海岸堆积地貌
三、潮汐作用下海岸地貌的特征
第四节 海面变化与海岸演变
一、海面变动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二、海水进退的沉积层序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河口与三角洲
第一节 河口及其分类
一、河口的概念
二、河口分类
第二节 河口湾沉积
一、河口区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作用
二、河口湾的发育及其沉积物分布
三、河口拦门沙
第三节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及类型
一、三角洲的概念
二、三角洲的发育
三、三角洲的类型
第四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一、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二、三角洲沉积相
三、三角洲层序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

第十章 大陆边缘及其地质构造
第十一章 深海沉积
第十二章 古海洋学
第十三章 海洋矿产资源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沉积岩石学原理与应用 作者: 张伟,李明 教授 出版社: 地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定价: 188.00 元 ISBN: 978-7-5031-9876-5 --- 内容提要 《沉积岩石学原理与应用》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针对高等院校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及科研工作者编写的专业教材与参考专著。本书系统阐述了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岩石类型及其成因演化过程,并结合当代地球科学前沿进展,详细探讨了沉积岩在油气资源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建设以及古环境重建中的实际应用。 全书共分为三大核心部分:基础理论、岩石分类与分析、沉积盆地与应用,共计18章,结构严谨,图文并茂。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沉积过程(第1章 - 第6章) 本部分奠定了沉积岩石学的理论基石,着重于物质来源、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基本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 第一章 沉积学的研究范畴与历史回顾: 明确了沉积学在现代地球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梳理了从早期描述性观察到现代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脉络,强调了沉积学在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章 沉积物质来源与风化作用: 深入探讨了岩石风化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详细分析了不同气候带和构造背景下主要母岩(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差异性分解机制,并量化了碎屑物质的组分特征(如石英、长石、岩屑的稳定性指标)。 第三章 沉积物的搬运机制: 全面解析了流体动力学在沉积物输运中的作用。细致区分了水力搬运(爬行流、悬移流、推移质)和非水力搬运(风力、冰川搬运)的物理模型。重点阐述了颗粒的沉降速率计算,引入了谢尔德数(Shields Diagram)等关键工程参数,用以预测临界起动和输运的流速条件。 第四章 沉积环境与相概念: 本章是理论核心。系统介绍了“相”(Facie)的概念及其内涵,从经典的地层学相到现代的沉积相(如三角洲相、滩相、深海扇相)。详细阐述了不同沉积相的典型形态学、岩相学和古生物学标志。 第五章 沉积序列与层序地层学基础: 引入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三级旋回、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关系。解释了最大海侵面(MFS)、地层不整合面(UFS)和楔形体(Systems Tracts,如高位体系道、低位体系道)的识别标准和意义,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时空框架。 第六章 成岩作用(Diagenesis): 详细剖析了沉积物转化为岩石的物理化学过程。内容涵盖压实作用(脱水与重排)、胶结作用(硅质、方解石、泥质胶结物)、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交代作用。特别关注成岩作用对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和储层物性的负面或正面影响。 第二部分:岩石分类、描述与分析方法(第7章 - 第12章) 本部分聚焦于沉积岩的微观结构、矿物组成和宏观分类,是进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工具。 第七章 碎屑岩石学(砂岩与砾岩): 详尽分类了碎屑岩的矿物成分(根据Rock-Detrital Classification)和成熟度。系统介绍了芬特-沃尔夫(Folk)和迪金森(Dickinson)三角图等经典分类图件,并结合碎屑锆石定年技术,探讨其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第八章 碳酸盐岩石学I:粉晶结构与颗粒分析: 重点剖析了碳酸盐岩的组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引入了沃恩(Waugh)和巴德汉姆(Badham)等分类方案。深入讲解了颗粒(如鲕粒、岩屑、生物碎屑)的形成机制、保存状态及能斯特分类法。 第九章 碳酸盐岩石学II:沉积结构与后期改造: 分析了潮坪、礁滩等环境下的层理、裂隙和生物标志。着重讨论了白云岩化、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这些是南方海相储层研究的关键。 第十章 化学沉积岩与非碎屑岩: 涵盖了硅质岩(燧石、放射虫岩)、蒸发岩(石膏、岩盐)、铁矿岩(条带状铁矿层BIF)和磷酸盐岩的成因机制。特别关注热液活动对化学岩的影响。 第十一章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侧重于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描述。详细分析了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荷氏构造、倾角、侵蚀面等沉积构造的形成动力学和地层意义。 第十二章 沉积岩的实验室分析技术: 介绍了现代沉积岩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手段,包括:薄片光镜鉴定(偏光镜下的矿物光学性质)、X射线衍射(XRD,用于分析粘土矿物和自生矿物)、扫描电镜(SEM,用于孔隙结构分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沉积盆地、古环境与资源应用(第13章 - 第18章)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展示沉积岩石学在解决实际地球科学问题中的价值。 第十三章 沉积盆地分析原理: 概述了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如裂谷盆地、走滑盆地、拗陷盆地)的构造背景、沉降模式和演化历史。引入了克拉克-索尔维(Clark-Solovian)剖面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 陆相沉积系统: 重点研究河流、湖泊和冲积扇沉积环境。分析了辫状河、曲流河的沉积特征差异,以及河流相砂体的侧向和纵向展布规律,这对内陆油气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至关重要。 第十五章 海陆过渡相沉积系统: 深入探讨了三角洲、河口湾和潮汐平原的复杂沉积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地层地貌对海平面微小变化的敏感性。 第十六章 海相沉积系统: 聚焦于浅海(滩、台地)和深海(浊积扇、深水沉积)环境。详细描述了深水重力流的搬运模式及其沉积响应,这是现代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 第十七章 古环境与古气候重建: 阐述如何利用沉积岩中的生物标志物、化石组合、同位素地球化学信号(如$delta^{18}O, delta^{13}C$)以及磁性地层学方法,精确重建特定地质时期的气候带、海平面变化和生物群落演替。 第十八章 沉积岩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本章聚焦于实际工程。详细讨论了砂岩储层(如岩性圈闭、构造圈闭)、致密储层(页岩气、致密油)的孔隙结构、渗透率与成岩演化史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粘土矿物在钻井工程稳定性和油气运移中的负面控制作用。 --- 本书特色: 1. 理论深度与广度并重: 涵盖了从微观颗粒相互作用到宏观盆地演化的完整知识体系。 2. 强调现代技术整合: 融入了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示踪等当代前沿方法。 3. 丰富的图例与案例: 包含大量高质量的薄片照片、野外露头图以及真实的油气田案例剖面图,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4. 面向工程应用: 尤其强化了沉积岩石学参数对油气、水资源评价和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 目标读者: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资源勘查、环境地质学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海洋物理过程稍有涉猎的科研人员,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海洋地质学最新进展的书籍。《海洋地质学(第二版)》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在保持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大量引入了近年来在深海探测、海洋地质灾害预警、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海底地震和海啸机制的阐述,作者结合了最新的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模型,对这些灾害的成因和传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令人信服。书中对于海底沉积物形成、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也极具价值,这对于我从事的古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前沿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海洋地质学前沿动态的研究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海洋地质学(第二版)》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更在章节中穿插了大量实际的调查案例和技术应用。比如,在介绍海底地形测量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等先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结合实际的勘探数据,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绘制精细的海底地形图,从而指导海底工程建设。此外,书中关于海底矿产资源评估和开发策略的讨论,也为我们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路。这本书无疑是提升我们技术水平、开阔工作视野的有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海底那神秘的地质构造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的相关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内容过于浅显。直到我翻开《海洋地质学(第二版)》,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难忘。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剖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海底扩张理论的那几章,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图解,让我彻底理解了板块运动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地球表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深海的考察船上,亲眼见证着海底山脉的隆起、海沟的形成,以及火山喷发如何喷涌出新的地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还深入探讨了海洋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这对于我这个对海洋资源开发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这本书让我对海洋地质学有了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多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自然科普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与地球科学相关的书籍。《海洋地质学(第二版)》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彩的叙事,彻底征服了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部关于地球生命史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从地球的诞生,到海洋的形成,再到生命在海底的起源和演变,这本书为我描绘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卷。我特别着迷于关于海底生物礁的章节,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这些宏伟的“海底建筑”是如何由微小的生物建造而成,以及它们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闻到咸涩的海风气息,感受到生命顽强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对地球这个星球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

评分

我是一位对神秘海洋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总觉得海洋地质学是个非常遥远且艰深的概念。但《海洋地质学(第二版)》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听起来高大上的科学名词,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最喜欢关于海底火山的章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了解了它们如何塑造了海底的地貌,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冷知识,比如不同种类的海底沉积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故事,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本书让我觉得,海洋地质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更了解地球的过去,也更懂得如何去保护我们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