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端 等 著
图书标签:
  • 凝聚态物理学
  • 金属物理学
  • 相变
  • 物理学
  • 材料科学
  • 固体物理
  • 学术著作
  • 典藏版
  • 高等教育
  • 专业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0123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44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2
字数:4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主题为相变,涉及的材料既有金属与合金,也包括一些非金属材料。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致力于沟通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论述中以基本物理问题为主要线索,而将各种材料的相变行为作为实例,穿插于各章之中,将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固体物体、金属物理与材料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用的教材,或供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六编 相变导论
冯端
引言
第十二章 相变的基本类型
Ⅰ按热力学分类
12.1 热力学函数
12.2 一级相变与高级相变
12.3 相变的热力学关系式
Ⅱ按结构变化分类
12.4 重构型相变与位移型相变
12.5 位移型相变的一些实例
12.6 马氏体型相变
12.7 有序-无序型相变
12.8 相变的调制波表述
Ⅲ按动力学机制分类
12.9 对于非局域涨落的稳定性
12.1 0应变失稳
12.1 1不同的生长模式
第十三章 朗道理论及其应用
Ⅰ朗道的唯象理论及其变型
13.1 序参量
13.2 朗道的二级相变理论
13.3 外场对于相变的影响
13.4 朗道理论的推广
13.5 二级相变的对称性变化(朗道条件)
13.6 涉及宏观不均匀性的相变与栗夫雪兹判据
13.7 朗道理论与相图
13.8 序参量的涨落及其空间相关性
Ⅱ朗道理论的若干应用
13.9 铁性相变
13.10 有序一无序相变
13.11 结构相变
13.12 相变引起的畴结构
13.13 无公度相及其相变
13.14 马氏体型相变
13.15 液固相变
第六编参考文献

第七编 相变动力学
刘治国
引言
第十四章 非匀相转变动力学
Ⅰ成核
14.1 相变驱动力
14.2 均匀成核
14.3 关于成核理论的讨沦
14.4 非均匀成核
14.5 马氏体型相变成核问题
14.6 经典成核理论的修正
Ⅱ生长
14.7 界面控制型生长
14.8 吉布斯一汤姆逊定理
14.9 原子长程扩散控制型生长
14.10 长程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生长
14.11 胞区分解中新相的长久
Ⅲ粗化
14.12 弥散沉淀相的粗化(奥斯瓦尔德熟化)
14.13 片状和纤维状组织的粗化
14.14 晶粒的粗化
Ⅳ非匀相转变动力学的形式理论
14.15 约翰逊-迈尔-阿弗拉密(JMA)方程
14.16 时间-温度-转变图
第十五章 匀相转变动力学
Ⅰ失稳分解
15.1 逆扩散与经典扩散方程
15.2 非均匀连续介质的自由能表式
15.3 卡恩-希利阿德方程及其解
15.4 失稳分解的实验研究
Ⅱ失稳有序化
15.5 非均匀介质的离散格点模型
15.6 离散格点模型中扩散方程解的讨论
Ⅲ连续相变的动力学
15.7 均匀系统序参量的弛豫
15.8 非均匀系统序参量的弛豫
第七编参考文献

第八编 界面稳定性与形态的演变
冯端
引言
第十六章 界面形态的稳定性
Ⅰ溶质分凝与组分过冷
16.1 二元合金固液界面条件的宏观描述
16.2 定向凝固中的溶质分布
16.3 组分过冷
16.4 快速凝固中的溶质分凝
Ⅱ界面形态失稳的动力学分析
16.5 传输理论的统一表述
16.6 平界面的失稳条件(单一传输模式)
16.7 球形界面的失稳条件(单一传输模式)
16.8 乎界面的失稳条件(混合传输模式)
第十七章 界面形态的演变
Ⅰ枝晶的自由生长
17.1 枝晶概述
17.2 枝晶主干的稳态主长
17.3 边缘稳定性判据
17.4 多面体生长的稳定性
17.5 固态相变中形成的枝晶
Ⅱ合金定向凝固的界面形态
17.6 失稳后界面形态演变的经验规律
17.7 基于边缘隐定性的理论解释
17.8 枝晶生长的住状区与等轴区
Ⅲ复相合金的界面形态
17.9 共晶凝固概述
17.10 耦合生长的理论
Ⅳ分形生长过程及有关问题
17.11 扩散限制的聚集模型
17.12 分形与维数
17.13 分形生长的判据
17.14 分形生长过程与界面形态的演变
第八编参考文献

第九编 相变的微观理论
杨正举金国钧
引言
第十八章 统计模型与临界现象
Ⅰ统计模型
18.1 一维伊辛模型
18.2 二维伊辛模型
18.3 三维伊辛模型的近似解
18.4 伊辛模型的推广与变型
Ⅱ临界指数与标度律
18.5 临界指数
18.6 标度律与普适性
18.7 重正化群理论大意
……
第十九章 软模理论与结构相变
第二十章 电手-晶格耦合系统
第九编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前言/序言

  在相变这一领域中,60年代以后进展迅速,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若仅将原来的“金属物理”下册(197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但主要部分成稿于1965年)中的相变章节予以改写和补充,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因而有必要改弦易辙,另立体系,进行彻底改写,从而成为面目全新的一本书,由于相变为跨越各种学科的学术领域,不同专业的学者往往强调其不同的侧面,例如,对于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而言,相变问题意味着朗道理论,伊辛模型的准确解与近似解、标度律、重正化群、软模、电子一声子相互作用、局域化与渗流等;而对于材料科学家而言,则意味着成核,生长,脱溶沉淀、胞区分解、马氏体相变、T-T-T曲线,,溶质分凝、组分过冷与共晶凝固等.虽然偶尔也有一些物理冶金学的课题,如失稳分解与沉淀相的粗化(奥斯瓦尔德熟化),得到理论物理学家的关注;而近年来,朗道理论与软模理论也开始受到材料科学家的重视;但是一般而言,双方的共同语言仍然不多,存在一条理解上的鸿沟,这显然不利于本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书致力于沟通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填塞理解上的鸿沟,因此在论述中即以基本物理问题为主要线索,而将各种材料的具体相变行为作为实例,穿插于各章之中,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以马氏体型相变为例,虽未列专章进行论述,但有§12.6,§12.10,§13.14,§14.5.§19.10及§19.11等节讨论了有关问题,某些方面反而可能讲得更深透一些,由于突出了物理问题,涉及材料的面相应地有所拓宽,除了金属与台金外,也包含某些非金属材料,特别是某些复杂氧化物,这是阐述朗道理沦和软模相变的典型材料.这一拓宽,既和著者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有关,也和学科发展的新形势相呼应,严格说来,本书已超出传统的金属物理学的范围,称之为“材料物理学”的“相变”卷,似乎更为恰当.除了由于书名早已确定,中途更改会有困难外;又鉴于金属的含义也正在拓宽,合成金属(syntheticmetal)已被用来描述一些具有金属导电性的链状或层状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而新近发现的高临界温度超导体正好是具有畸变钙钛矿结构的复杂氧化物,显然也属。f金属的范畴,为此,我们在书末增加了论述金属-非金属转变的一大节,用以说明金属一非金属之间并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在这一新形势下,“金属物理学”中用一定的篇幅来论述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相变问题,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这样,材料范围的拓宽也在学科的新近发展中找到了依据,
  由于我们在写作中兼顾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这两方面的问题:既要重点论述一些已经确立的基础理论,又要适当介绍新近的进展,还要顾及在材料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这一任务显然是相当艰巨的,也缺乏先例可循.因此,不论在体系的建立,素材的取舍与处理的方式上,都是屡经斟酌,反复推敲的.要取得成功,也许是奢望,但总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首先应该感谢南京大学物理系和固体物理研究所对我们工作长期一贯的支持,而本书中的许多学术见解也和我们所处的研究集体中的科究工作分不开,徐祖耀教授,法尔克(F.Falk)博士、奈维脱(M.Y.Ncvitt)博士与朱劲松同志都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对本书的写作都产生了影响;郭可信教授、闵乃本教授、古斯脱(W.Gust)博士、冯国光博士、张泽博士、陈峻博士、潘晓晴与邹晓冬同志提供图片,使本书生色不少;陈廉方同志抄写了部分文稿,并在文字上作了润色;冯步云同志协助编纂了索引;陶冶、陈峻等同志校改了部分文稿;王业宁教授及闵乃本教授于百忙之中审阅了全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钱临照教授对于本书的写作一贯给予鼓励和关怀,谨此致谢,当然,由于我们的学识疏陋,水平不高,书中必然存在不少错误和欠妥之处.这些完全由著者负责.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关于凝聚态物理学,但不包含《金属物理学(第二卷 相变)》内容的图书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动力学与输运性质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或一组虚构的知名物理学家姓名,例如:林德霍夫·施密特 (Lindehof Schmidt) 与 钱文海 (Qian Wenhai)]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个信誉良好的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科学前沿出版社] 书系: 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典藏版 导言:跨越晶格的边界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富活力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传统上,我们对晶体材料,尤其是周期性结构金属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为理解电子结构、能带理论和宏观输运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大量存在的、在原子尺度上缺乏长程有序性的物质——非晶态材料(Amorphous Materials)——却构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物理世界。它们在结构、动力学行为、热力学特性以及宏观物理响应上,展现出与晶体材料显著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特性。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动力学与输运性质》正是本丛书为深入探讨这一复杂领域而精心打造的典范之作。本书摒弃了对理想晶体模型的依赖,转而聚焦于无序体系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部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理论框架和实验分析方法的参考指南,适用于高分子科学、玻璃科学、无序半导体、金属玻璃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人员和高级学生。 第一部分:无序的几何学与结构表征 理解非晶态材料的物理性质,其前提是对其微观结构有精确的把握。与晶体中清晰的晶格常数和布拉菲点不同,非晶态结构的描述需要全新的几何概念和统计工具。 第一章 结构描述的挑战与统计方法: 本章深入探讨了描述无序系统的必要性。我们将介绍径向分布函数(RDF, $g(r)$)和结构函数(Structure Factor, $S(q)$)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验(如X射线衍射和中子散射)中的提取过程。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傅里叶变换技术,从实验数据中辨识出短程有序(Short-Range Order, SRO)和中程有序(Medium-Range Order, MRO)的特征。 第二章 几何构型与局域对称性: 传统的晶体学描述失效后,局域环境的几何构型成为核心。本章引入了描述无序结构的先进数学工具,包括:密堆积理论的局域拓扑分析、夸西晶几何在理解非晶态过渡区中的潜在关联,以及欧几里得空间与双曲空间在建模复杂无序网络中的应用。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利用虚位移模型(Virtual Displacement Models)和几何弛豫算法来探究势能面上的能量“谷地”结构。 第三章 玻璃转变点与弛豫动力学: 玻璃态是一种亚稳态,其存在依赖于动力学过程。本章将系统回顾自由体积理论、黏弹性耦合模型,并详细阐述Adam-Gibbs关系和指数退火模型如何定量描述宏观黏度与微观结构自由度的关联。重点分析了在冷却速率依赖性中观察到的“非玻尔兹曼”行为,并探讨了强/弱玻璃形成体的区分标准及其结构根源。 第二部分:非晶态体系的集体动力学与激元 非晶态材料中的原子振动模式(声子)与晶体中的完美周期性声子谱截然不同。由于缺乏布拉格反射,低频激元(Excitations)的行为成为理解热学和输运特性的关键。 第四章 低频振动与“软模式”: 本章关注玻璃在极低温度下的异常热学行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双势阱模型(Two-Level Systems, TLS)的量子力学起源,及其对比热容(Specific Heat)和热导率的贡献。此外,本书详细讨论了“软模式”(Soft Modes)的实验证据(如非弹性中子散射)以及它们与结构不稳定性、应力诱导弛豫的关系。 第五章 非晶态材料的集体激发: 在晶体中,集体激发是声子。在无序体系中,这些激发演变为瞬态激发(Propagating Excitations)或局部振荡模式。本章将介绍平均场理论在描述无序介质中振动传播的局限性,并详细阐述Langevin动力学在模拟局域振荡和原子重排过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玻璃态中的扩散与局域化: 原子或分子的扩散机制在玻璃态中通常表现出非Fickian扩散。我们引入均分跳跃模型(Hopping Models)和异速扩散(Anomalous Diffusion)的数学描述,特别是Lévy 游走的概念,以解释在结构非均匀介质中观察到的异常慢扩散现象。 第三部分:电子输运与光电响应 非晶态材料(如非晶硅、无定形氧化物)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其输运性质与晶体材料存在本质区别。 第七章 电子能带结构的重构: 周期性的缺失导致电子波函数不再是布洛赫波。本章的核心是Mott-Cohen-Fritzsche-Anderson(CFA)理论,详细阐述了局域化状态(Localized States)的形成,包括:Anderson 局域化在无序势场中的判据,以及尾态(Tailing States)的密度分布。我们对比了有序/无序势能散射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载流子输运机制: 在无晶界散射的环境下,电流的传输不再由能带导电主导。本书全面梳理了跳跃导电机制,包括Mott 变程导电(Variable Range Hopping, VRH)($T^{-1/4}$ 依赖性)和Efros-Shklovskii 机制(由于库仑相互作用导致的间隙)。此外,对于高能区,我们也讨论了态密度峰附近的传播(Extended States)的贡献。 第九章 光吸收与介电弛豫: 非晶态半导体和绝缘体在可见光和紫外区的吸收特性受到局域结构的影响。本章分析了Tauc 关系($alpha propto (E-E_g)^n$)如何被用来确定光学带隙,以及指数依赖性中的指数 $n$ 与结构对称性之间的关联。在介电方面,我们讨论了宏观偶极子弛豫与局域结构冻结的耦合效应。 总结与展望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动力学与输运性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视角来理解凝聚态物理中这一“不规则”却至关重要的分支。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保了它将成为研究人员在深入探索玻璃、聚合物、金属玻璃、以及无序半导体等领域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为设计和理解下一代先进功能材料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本书对经典金属物理中的相变理论保持了必要的距离,专注于无序体系独有的复杂性和美感。

用户评价

评分

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特定领域的权威性和深度。我所在的学术研究方向,对某个物理现象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现象的背后往往牵涉到一些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理论。我听说这本书在该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我渴望能够通过阅读它,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研究方法,并且能够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理论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更深入的物理图像,帮助我理解那些细微之处,并从中获得新的研究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支撑,能够帮助我突破瓶颈,在我的研究领域取得更深入的进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可能是我在学术探索道路上的一位重要的导师。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出于对一种特定知识体系的好奇和探索。我一直认为,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而掌握这些框架,能够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我对于那些能够解释宏观现象背后微观机制的理论尤其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向我介绍某个物理学分支的核心概念、基本定律以及研究方法。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让我能够理解该领域的研究逻辑和推理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培养一种更严谨、更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将其应用到我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这本书的存在,对我而言,是一种智识上的投资,是我追求自我提升的动力之一。

评分

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转变”现象特别着迷。从宏观世界的潮起潮落,到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转换,这些过程总是充满了神秘和规律。我希望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物理原理。特别是那些非线性、不可逆的复杂过程,我总觉得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智慧。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让我联想到那些看似无序却又遵循一定规律的转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物质会发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以及这些转变的机制是什么。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让我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书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种更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梳理和巩固基础理论的资料。我对物理学的某个特定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在一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上不够透彻,特别是关于那些抽象的、需要深度思考的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系统化的讲解方式,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深入理解。我理想中的书籍,应该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并且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插图来辅助理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能引发我对于物理世界运作方式的深层思考。这本书的厚度和目录给我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好印象,我期待它能在我探索未知领域时,成为一盏指路明灯,帮助我克服理解上的障碍,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它的存在,应该能填补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面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我实在是太喜欢了,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触感,还有封面那古朴又大气的烫金字体,一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像是捧着一本真正的传世经典。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这股“典藏”的气质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好的书籍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和阅读体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书页的印刷清晰,字迹工整,翻阅起来有一种仪式感,仿佛能感受到过去那些严谨治学者的精神传承。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就对它的纸质和排版赞不绝口。虽然我还未深入研读其中的奥秘,但仅仅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充满期待。我相信,即使我以后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其中的所有理论,它也一定会成为我书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能够激发我思考和学习的象征。这种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是我购买一本实体书时非常看重的一部分,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这份情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