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阿薑查係列:以法為贈禮》是近代*有影響力的南傳佛教大師,泰國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阿薑查?須跋多(1918-1992年)有關“法”以及相關內容的教導。阿薑查大師年輕時研究過基礎佛法、戒律,以及經典,後隨當地禪定大師修習。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曾和本世紀偉大的禪師阿薑曼度過一段開悟性的時光。他的教導方式簡明,含義卻深遠。他善於用日常周遭事物引齣佛法實意,令弟子們開解,也因此吸引瞭不少西方人從他受教。書名《以法為贈禮》是阿薑查某一次開示的主題。在這篇教導和其他篇章中,阿薑查大師強調瞭隨時保持“正念”和清明、訓練心理對修行的重要性,他也教導人們禪修時保持“空心”和專注呼吸的方法。
作者在《以法為贈禮》中說:“我們帶著欲望修行,如果沒有欲望,我們便不會去修行。”他所說的欲望,即是善法欲。
這種好的欲望,也為西方心理學傢所肯定。此次的主題圍繞在“法”及其有關方麵。所有的文章除瞭“真正的給予”、“湯
鍋裏的湯杓子”、“法的語言”、“與法同住世間”之外,全都取自《菩提道》一書。前三篇齣自《解脫味》一書,最後一
篇齣自“Wat Pat Nanachat News·Letter”。
作者簡介
阿薑查?須跋多,近代*有影響力的南傳佛教大師,泰國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生於公元1918年,1992年元月圓寂。年輕時研究過基礎佛法、戒律,以及經典,後隨當地禪定大師修習。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曾和本世紀偉大的禪師阿薑曼度過一段開悟性的時光。他的教導方式簡明,含義卻深遠,吸引瞭不少西方人從他受教。
目錄
法耘譯者序
前言
阿薑查傳略
真正的給予
以法為贈禮
法性
法的語言
與法同住世間
心的訓練
湯鍋裏的湯勺子
教說片斷
如何得到佛法
走在佛法的路上
如何擁有清淨的戒
定力訓練的修行
慧的生起
從修行上得到法益
現在就做
精彩書摘
《阿薑查係列:以法為贈禮》:
法國早已物産豐饒,有那麼多的事物,從色、聲、香、味、觸上,帶給人們感官的誘惑,又由於對“法”的無知,人們便隻有被迷惑瞭。因此,今天我想要供養一些“法”給各位帶迴法國,當作是巴蓬寺和國際叢林寺院送給你們的禮物。
“法”是什麼?法能夠斬斷人類的問題和睏難,使之逐漸減少至無!那所謂的法,應該貫徹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學習——那是為瞭一旦有“法塵”生起時,我們能夠去處理和超越它。
無論是住在泰國或是其他國傢,我們都有同類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懂如何去解決,我們將會不斷地被睏在痛苦和煩惱當中。解決問題必須靠智慧,而要擁有智慧便得開展和訓練我們的心!
談到修行,其實一點兒也不遠,就在我們身心的當下!西方人和泰國人一樣,都有身和心。有混亂的身、心,錶示是一個混亂的人:有祥和的身、心,就是一個祥和的人。
事實上,這心就像雨水,在自然的狀態下它原是純潔的;如果我們將綠色顔料滴到清澄的雨水裏,它就會變綠;如果是黃色的顔料,那麼它就會變黃。
心的反應也是如此。當舒適的法塵“滴”進瞭心,這心就會舒適;而當法塵是不舒適時,心也會不舒適,這心會變得“混濁不清”,就像染瞭色的水一般。
當澄淨的水接觸到黃色時,它會變黃;當它接觸到綠色時,它會變綠。每一次,它都會改變顔色。而實際上,那些綠色或黃色中的水原本是清澄而潔淨的。心在自然的狀況下也是一樣,是清澄、潔淨而不混亂的。它會變得混亂,隻因它追逐法塵;它迷失在它的情緒當中瞭!
讓我解釋得更清楚些,現在我們正坐在平靜的森林裏,這兒,如果沒有風,樹葉會保持原狀靜止不動,而假若有風吹時,樹葉便會拍打舞動起來。心,就像那樹葉一般,當它一接觸到法塵,它便會依著法塵的性“拍打舞動”起來。我們對佛法的瞭解愈少,心就愈會不斷地去追逐法塵。感覺到快樂時,心會屈服於快樂;感覺到痛苦時,心會屈服於痛苦,它總是在混亂之中。
最後,人會變得神經質。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瞭解這個道理!他們隻是隨著情緒起伏而不知如何去照顧自己的心,就像一個小孩沒有父母去照料他一般。孤兒是無所依靠的,而無依無靠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
同樣地,如果這顆心沒有受到照顧,如果沒有用正見來訓練或培育品格,它會變得非常麻煩而難以處理。
……
前言/序言
這是由法園編譯群翻譯的阿薑查係列二。第一集《我們真正的歸宿》大概介紹瞭阿薑查的教導風格,而此次的主題將圍繞在“法”及其有關方麵。所有的文章除瞭“真正的給予”(True Giving)、“湯鍋裏的湯勺子”(The Ladle in the Soup Pot)、“法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Dhamma)、“與法同住世間”(Living in the World with Dhamma)之外,全都取自《菩提道》(Bodhinyana)一書。前三篇齣自《解脫味>(A Taste of Freedom)一書,最後一篇齣自Wat Pat Nanachat News Letter。
此處,我們要說明的一點是,因為這幾篇文章都是屬於即席開示,因此雖形之於文,仍會有口語化的傾嚮。而對於有些口語上不免重復的話,在不損原文的原則之下,我們做瞭些微刪除,以助閱讀上的順暢。
讀者或許會留意到,文中有時似乎會有忽然冒齣的一段,看起來與前段不太連貫,這可能是因為阿薑查並不像人們平常所做那樣;他通常既不預先準備他的開示,也不刻意地去營構講辭,他很單純地就隻是開示,法在那兒,自然而然地都流露齣來!
阿薑查的開示大多是針對齣傢人而說,但卻也適用於一般的在傢人。我們深願有緣聞此教說者,都能歡喜信受、得濛法益。
阿薑查係列:以法為贈禮 引言: 在浩瀚的佛教思想長河中,阿薑查(Ajahn Chah)以其獨特而深邃的教誨,為無數尋求智慧與解脫的生命點亮瞭道路。他是一位活在當下、身懷絕技的泰國森林派禪師,其教法以樸實無華、直指人心而著稱。本次推齣的“阿薑查係列:以法為贈禮”,並非簡單地呈現他人的言傳身教,而是深入挖掘阿薑查禪師思想的精髓,通過一係列精心編撰的篇章,嚮讀者展示“法”——佛陀的教誨,如何在阿薑查禪師的實踐與闡釋中,化為一份珍貴的贈禮,引領我們迴歸內心的寜靜與自在。 本係列書籍,將圍繞“以法為贈禮”這一核心主題,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阿薑查禪師的教誨,力求還原其教法的原貌,並將其轉化為讀者可以切實實踐的智慧。我們希望通過這一係列,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並領略阿薑查禪師的教法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份“法的贈禮”融入自己的生活,成為指引我們人生方嚮的明燈。 係列核心主題:以法為贈禮 “法”在佛教中,涵蓋瞭佛陀所宣說的真理、教義、戒律以及通往解脫的道路。它並非虛無縹緲的哲學概念,而是關乎生命本質,能夠解決痛苦、帶來安樂的實踐性智慧。阿薑查禪師的教誨,正是將這些深奧的“法”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使其成為人人可得、人人可用的生命禮物。 本係列將重點探討以下幾個方麵,來詮釋“以法為贈禮”的深刻內涵: 1. 法的真實麵貌——超越言語的直觀體驗: 阿薑查禪師的教法,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便是其強調“親身實踐”與“直接體悟”。他很少拘泥於理論的辯論,而是常常引導弟子們通過觀察自己的身心,去直接體驗“法”的運作。本係列將深入淺齣地介紹阿薑查禪師如何引導弟子放下概念,迴歸當下,通過觀察呼吸、身體的感受、情緒的起伏,去理解無常、苦、無我的本質。這並非一種智力上的理解,而是一種生命的覺醒,如同親手觸摸到大地的脈搏,感受到河流的流淌。我們將通過精選的禪師開示,展現他對“法”的直觀詮釋,讓讀者體會到,真正的“法”不在書本中,不在他人嘴裏,而在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裏。 2. 安忍的藝術——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法”: “安忍”是阿薑查禪師教法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他認為,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不如意,都是“法”在起作用,而學習如何安忍,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平靜,正是踐行“法”的關鍵。本係列將從多個層麵展現阿薑查禪師關於安忍的教誨,包括如何麵對痛苦、如何處理嗔恨、如何放下執著。我們將通過禪師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故事,讓讀者理解安忍並非消極的忍受,而是積極的轉化,是將生命中的“刺”變成滋養我們成長的土壤。這一部分將重點闡述,阿薑查禪師如何將“法”轉化為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讓我們能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寜之所。 3. 智慧的曙光——洞悉貪嗔癡的真相: 貪、嗔、癡是束縛眾生的三毒,也是阻礙我們體驗“法”的根本原因。阿薑查禪師以其敏銳的洞察力,一次次地揭示瞭貪嗔癡的虛幻與無益,並指引弟子們如何覺察和斷除它們。本係列將深入探討阿薑查禪師對於貪嗔癡的細緻分析,他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這些煩惱的根源,以及如何通過觀察它們的生滅,逐漸減少它們對我們的控製。我們將看到,當貪嗔癡的迷霧消散,智慧的曙光便會顯現,我們纔能真正體會到“法”所帶來的清明與自在。這部分將是理解和實踐“法”的關鍵一環,也是“以法為贈禮”的核心體現——贈予我們擺脫痛苦的鑰匙。 4. 如實知見——培養正念與覺察力的重要性: “正念”與“覺察力”,是阿薑查禪師教法中貫穿始終的核心實踐。他強調,隻有當我們能夠如實地觀察自己的身心,不加評判,不帶預設,纔能真正地認識“法”。本係列將詳細介紹阿薑查禪師關於培養正念與覺察力的具體方法,從簡單的呼吸練習,到對身體感受、情緒變化、念頭流動的持續觀察。我們將理解,正念並非一種刻意為之的狀態,而是迴歸到“當下”的自然流動,是培養我們清晰認識事物真相的能力。通過培養正念,我們將能夠辨彆哪些是“法”的顯現,哪些是分彆心的産物,從而逐漸走嚮真正的解脫。 5. 慈悲的實踐——將“法”轉化為對他人的關懷: “法”並非僅僅關乎個人的解脫,更是一種推廣大愛的力量。阿薑查禪師的慈悲,體現在他對眾生的關懷,以及對他們能夠體會“法”的真誠期盼。本係列將探討阿薑查禪師如何將“法”融入到他對弟子的關懷與教導中,以及如何鼓勵弟子們將這份慈悲心嚮外擴展,去關懷他人。我們將看到,當一個人真正體會到“法”的珍貴,自然會生起一種想要與他人分享這份喜悅的心情。這部分將展示“以法為贈禮”的廣闊維度,即“法”不僅是給自己的禮物,也是給世界的禮物。 6. 迴歸寂靜——在繁忙生活中尋得心的傢園: 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聲色誘惑與信息洪流,讓人們的心靈疲憊不堪。阿薑查禪師的教法,為我們在喧囂中尋得一片寜靜提供瞭可能。本係列將引導讀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簡短的禪修,通過對身心的覺察,找到內心的寂靜港灣。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將“法”的種子播撒在心中,讓它生根發芽,最終成為滋養我們心靈的源泉。這便是“法”作為一份贈禮,給予我們最直接的撫慰和力量。 係列結構與內容特色: 本係列書籍的結構將遵循從淺入深、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每一本書都將圍繞一個或幾個核心主題展開,並穿插阿薑查禪師的經典開示、故事以及對這些教誨的深入解讀。 語言風格: 力求樸實、真誠、貼近生活,避免過於學術化或宗教化的術語,讓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理解和接受。 內容編排: 章節之間相互關聯,但又各自獨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閱讀。 實踐指導: 在闡述教義的同時,會提供具體的實踐方法和練習建議,鼓勵讀者將所學應用於生活。 案例分析: 引用阿薑查禪師與弟子的互動,以及弟子們的親身經曆,讓教法更加生動可感。 精神傳承: 旨在傳承阿薑查禪師那種迴歸本真、自然而然的智慧,而非製造一套僵化的理論體係。 結語: “阿薑查係列:以法為贈禮”,是獻給所有在人生旅途中尋求光明與方嚮的生命的禮物。這份禮物,不以外在的物質形式齣現,卻蘊含著改變生命的巨大力量。它源自古老的智慧,卻又無比貼近當下。通過這一係列書籍,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認識並接收這份最珍貴的“法”之贈禮,從而發現內心的平靜,活齣生命的自在與圓滿。願這份“法的贈禮”,能如甘露般滋潤乾渴的心田,引領您走嚮真正的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