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但与之背离的是新闻学科的地位与声誉却无法与新闻业界的地位相媲美。“新闻无学论”迄今仍是新闻学科身后的巨大阴影。成熟学科都要直面本学科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并做出相对完善的解答,经典的建构即是每一个学科都绕不开的一道门槛。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首次将“新闻经典”作为新闻学科建设的一个独立命题,由此切人来探讨新闻学科的立学之基和学科地位问题,提出“新闻经典”的建构关系到新闻学科能否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是新闻学得以立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同时,针对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的“新闻相对无学论”者的论调,将“新闻经典”置于跨学科的视野中,展开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为“新闻经典”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阐释框架;廓清新闻界长期以来对“新闻经典”的误读,确立“新闻经典”谱系,对“新闻经典”文本进行文本细读。
作者简介
刘锐,1982年生,河南省泌阳县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合著近20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两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参撰的学术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排名第三)等。研究领域:新闻史论、新媒体、文化产业。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闻经典”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媒介化生存背景下的“新闻经典”问题
第二节 “新闻无学论”阴影下的“新闻经典”问题
第三节 新闻学学科性质与“新闻经典”问题
第二章 “新闻经典”建构的历时性考察
第一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萌动期
第二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准备期
第三节 “新闻经典”概念的提出期
第四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兴盛期
第五节 小结:争议中的“新闻经典”建构
第三章 文化经典背景下的“新闻经典”特征
第一节 经典之于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经典的词源学考察
第三节 文化经典的特征
第四节 “新闻经典”的特征
第五节 “新闻经典”产生的可能路径
第四章 “新闻经典”谱系研究
第一节 “新闻经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二节 前人建构的“准新闻经典”研究
第三节 前人建构的“准新闻经典”问题分析
第四节 现有的可能的“新闻经典”谱系
第五章 “新闻经典”的典范价值和局限性
第一节 “新闻经典”的典范价值
第二节 “新闻经典”之局限性分析
第六章 建构“新闻经典”:一项尚待完成的使命
第一节 经典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二节 “新闻经典”的建构机制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国震撼世界》VS《西行漫记》
第四节 “新闻经典”建构:任重而道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古以来,增加生命的长度,追求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不竭的动力。“我们拥有经典的原因是生命短促且姗姗来迟。”自古“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三大可以流芳千古的行为之一即“立言”。而立言的主要手段就是写作。“自古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是人类希冀在自然生命结束之后仍然能够永葆文化生命的主要方式之一。创作经典是作为有限生命体的人类为延续文化生命、追求永恒意义和价值的必然选择。尽管人们并不能决定自己能够写出一部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经典作品,经典是以事后的方式来追认的,但谁也无法否认人类创造经典、追求永恒的冲动和努力。“经典是一个理想的概念”,它标明了一种理想的高度,预设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正是这种人类本能的意愿以及每一代人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在人类文化中,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有经典的存在。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之所以生生不息,自古至今不断发展前进,乃是因为人类社会是具有累积性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基于前代遗留下来的生产力。《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而是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着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物质生产需要前代留下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同样也需要前代留下的精神生产力,而经典就是这种精神生产力的遗产。因此,经典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人类世代的活动构成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的延续中又确立了经典的地位,这是符合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的。
……
前言/序言
谈起文学,我们很容易想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谈起哲学,我们则联想起儒家的《论语》《孟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谈起经济学,则不能不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可以说,正是这些经典作品奠定了这些学科的学术地位。然而谈到新闻学,我们想到的经典之作又有哪些呢?
新闻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但与之背离的是新闻学科的地位与声誉却无法与新闻业界的地位相媲美。“新闻无学论”迄今仍然是新闻学科身后的巨大阴影。在“新闻无学论”中,有明显偏激的“新闻绝对无学论”者,而时至今日,更多的则是“有理有据”的“新闻相对无学论”者。他们普遍认为,新闻学尽管已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方式,但与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法学等相比,学术积淀不深,学术品位不高,学术规范不足,学术含量偏低,根本无法与其他学科相提并论。
成熟学科都要直面本学科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并做出相对完善的解答,经典的建构即是每一个学科都绕不开的一道门槛,在某种意义上,有无公认的经典是衡量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新闻经典”的追问和建构将使新闻学科有能力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凸显新闻学科的学术地位。
从新闻学自身的学科需求来看,对“新闻经典”的探讨和建构也是新闻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文本某种程度上是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的基础,是新闻学之所以立学的重要方面,而对新闻文本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对“新闻经典”的追问。于新闻史学来说,“新闻经典”研究立足于大文化的视角,从历史中寻找对当前和未来有价值的新闻文本,可以有效激活新闻史学研究的当下性、当代性,也将为传统的新闻史学研究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习研究最高等级的新闻作品——“新闻经典”,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从中借鉴其对当前和未来新闻工作有价值的精神理念、新闻报道观、新闻采写技巧等,将有助于我们当下的新闻工作更好地展开,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因此,“新闻经典”研究将打通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新闻学板块,亦不失为新闻学科体系建设开辟一条新路。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新闻经典”作为新闻学科建设的一个独立命题,由此切人来探讨新闻学科的立学之基和学科地位问题,提出“新闻经典”的建构关系到新闻学科能否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是新闻学得以立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同时,针对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的“新闻相对无学论”(新闻学科幼稚论)者的论调,将“新闻经典”置于跨学科的视野中,展开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为“新闻经典”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阐释框架;廓清新闻界长期以来对“新闻经典”的误读,确立“新闻经典”谱系,对“新闻经典”文本进行文本细读。本研究正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