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综合知识》中公名师编写:凝聚中公专业名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适用对象明确:专为福建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新增及修订内容。
高度契合真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试题答案准确,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与配套教材和考前冲刺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综合知识》结合福建省教师招聘历年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考试真题对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辑了本套试卷。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
本试卷包含9套真题与7套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录
试卷部分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0)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18)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27)
2013年福建省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新任教师专项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35)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43)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51)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58)
201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66)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74)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82)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90)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98)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106)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14)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122)
答案部分
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36)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41)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46)
2013年福建省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新任教师专项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50)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54)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58)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63)
2010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67)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71)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77)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83)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89)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95)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201)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207)
精彩书摘
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
A.细胞学或药学奖B.生理学或医学奖
C.病理学或化学奖D.生物学或光学奖
2.2015年7月31日下午,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中国的()。
A.北京B上海
C.哈尔滨D.张家界
3.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法律是()。
A.慈善法B.大气法
C.证券法D.国家安全法
4.2016年1月19日统计局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A.8.1%B.7.8%
C.7.2%D.6.9%
5.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A.60周年B.65周年
C.70周年D.75周年
6.“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的两个翻番是指()。
①国家科技总值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③国内生产总值④农村人均生产总值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②③
7.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的中东三国是()。
①沙特②捷克
③埃及④伊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义务的是()。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C.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思想提出意见和建议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9.《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通知监护人。下列属于通报内容的是()。
①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
②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掌握情况
③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
④学生非正常缺席或擅自离校情况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总体要求中提出的基本原则是()。
①师德为先,以德化人②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③规模适当,结构合理④提升质量,提高待遇
⑤改革机制,激发活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应达到()。
A.0.5hB.1h
C.1.5hD.2h
12.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不得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限制年限是()。
A.1年B.3年
C.5年D.8年
1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凯洛夫
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4.具有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特征的教育阶段是()。
A.原始社会教育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
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①教育领导权②受教育权
③教育目的④教育结构
⑤教育内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6.裴斯泰洛齐认为:“发展是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这观点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生活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17.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B.科研
C.行政管理D.后勤保障
18.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类型是()。
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19.“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表明教师应具备()。
A.广博的文化修养
B.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
备考2018福建教师招聘,你准备好了吗?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是无数教育梦想者通往三尺讲台的关键一步。每一年的考试都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而高效、精准的备考,无疑是赢得这场战役的制胜法宝。今天,我们将为您揭开2018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的神秘面纱,聚焦考试核心——教育综合知识,为您呈现一份详尽的备考指南,助您乘风破浪,成功上岸! 教育综合知识:考查重点与核心内容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综合知识部分,是整个考试的重中之重。它旨在全面、系统地考查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改理念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是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的基石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综合知识的根基。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以下核心概念: 教育的本质、功能与目的: 深刻认识教育作为社会现象的本质,理解其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功能,明确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核心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剖析教育的政治经济属性,理解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作用。 教育制度: 熟悉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各级各类教育的设置、学制特点、入学途径等。 教学过程: 掌握教学的规律,理解教学的诸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德育: 深入理解德育的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全过程。 智育: 掌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发展之间的有机统一,理解教学的启发性、巩固性、因材施教等原则。 美育与体育: 理解美育和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将美育、体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劳动教育: 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理解其内涵、目标和实施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教学原则与方法: 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同时,要对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践法等常用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性有深入了解。 班级管理: 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 涵盖学习心理、发展心理、认知心理、情绪意志心理等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是连接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帮助我们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习心理: 深入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特点、应用及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动机: 分析学习动机的类型、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内在学习动力。 学习策略: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并能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品德形成与发展: 理解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掌握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学习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心理发展: 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等,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个别差异: 认识到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并能根据这些差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心理: 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师生关系、情绪管理等,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 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保障权益 知法、懂法、用法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是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法律法规。 法律条文的理解与记忆: 准确记忆相关法律法规的关键条款,特别是涉及教师权利、义务、学生权利、学校责任等内容。 法律精神的把握: 理解法律法规背后的精神,例如依法治教、以德治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等。 案例分析能力: 能够运用法律法规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解决教育纠纷,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教师职业道德: 熟练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理解其核心要义,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践行。 四、新课改理念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教育视野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素质教育是其根本宗旨。考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刻理解并践行新课改理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新课改的目标与原则: 熟悉新课改的总目标、基本原则(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 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了解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翻转课堂、慕课、混合式学习等,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 理解国家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并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培养。 五、学科教学知识:专业素养的体现 根据报考岗位不同,考生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通常要求考生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核心知识点,以及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学科基础知识: 牢固掌握所教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等。 学科教学论: 了解所教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能够将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学科前沿: 关注所教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备考策略:高效学习,精准突破 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至关重要。 1. 明确考试范围,制定备考计划: 仔细研读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学习任务。 2. 系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不满足于零散的知识点记忆,要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3. 精研真题,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真题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反复研究历年真题,分析考查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题型的变化,掌握出题人的“出题思维”。 4. 专项训练,巩固薄弱环节: 针对真题中反复出现或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逐个击破。 5. 模拟演练,提升应试能力: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进行,找出自己在时间分配、答题策略、心理调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6. 关注时事,紧跟教育热点: 积极关注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动态、教育热点事件,将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多方学习,相互促进: 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学习经验,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致考生: 2018年的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是您实现教育梦想的绝佳机会。教育综合知识的考查,是对您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请相信,通过系统、扎实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您一定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福建省人民教师!祝您考试顺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