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英语
  • 中学
  • 中公
  • 教材
  • 考试
  • 师资
  • 初级中学
  • 学科知识
  • 教学能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66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4770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字数:50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高中英语考试大纲进行编写,知识体系力求覆盖大纲考点,与真题相契合。具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本书特色一;考情预览
编者深入研究历年考试真题,总结了高频考点和命题趋势,在应试攻略部分对各个题型进行了总结分析,帮助考生把握考情。
本书特色二:直击重点
本书在正文中添加了真题再现,直观呈现历年考试真题,并对重要考点知识用红色浪纹线进行标注,方便考生掌握核心考点内容,把握重点。
本书特色三:视频讲解
本书真题均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应题目的视频讲解,能够帮助考生答疑解惑,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另外,本书还附赠“中公移动自习室”,帮助考生实现主要科目备考拓展知识学习,在线模拟练习,高清视频复习 。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在编写上秉承“考试大纲”和“真题考点”两个标准。一方面严格依照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英语学科的考试大纲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全书共四部分内容,即语言知识与能力、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研究,在书中设置真题再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训练等板块。真题再现把知识点的讲解和命题方式直观呈现;知识拓展补充重要考点,便于考生理解;能力提升训练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语音知识(2)
考点梳理(2)
一、字母、音素和音标(2)
二、语音的结合及其变化(3)
三、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13)
第二节词法知识(18)
考点梳理(18)
一、常用词类(18)
二、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6)
三、非谓语动词(48)
第三节句法知识(55)
考点梳理(55)
一、句子成分(55)
二、句子种类(61)
三、句子类型(67)
四、特殊句型(80)
五、主谓一致(95)
第四节语言学基本知识(98)
考点梳理(98)
一、语言学绪论(98)
二、语音学与音系学(101)
三、形态学(106)
四、句法学(108)
五、语义学(110)
六、语用学(113)
七、修辞学(116)
八、二语习得(118)
九、语言与社会(121)
能力提升训练(12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8)
考点聚焦(128)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128)
考点梳理(128)
一、语言表达能力(128)
二、沟通能力(129)
第二节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131)
考点梳理(131)
一、资源和信息的内涵(131)
二、获取资源和信息的目的与意义(131)
三、获取资源和信息应具备的能力(132)
四、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132)
能力提升训练(133)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6)
考点聚焦(136)
第一节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136)
考点梳理(136)
一、语言观(136)
二、语言学习观(138)
三、语言教学观(141)
第二节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42)
考点梳理(142)
一、语法翻译法(142)
二、直接法(143)
三、听说法(144)
四、情景法(144)
五、认知法(147)
六、交际法(147)
七、任务型教学法(148)
八、全身反应法(151)
能力提升训练(15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54)
考点聚焦(154)
第一节初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154)
考点梳理(154)
一、初中英语课程性质(154)
二、初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154)
第二节英语课程目标(156)
考点梳理(156)
一、英语课程总目标(156)
二、分级目标(156)
三、分级标准(158)
第三节实施建议(165)
考点梳理(165)
一、教学建议(165)
二、评价建议(169)
三、教材编写建议(171)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71)
能力提升训练(17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5)
考点聚焦(175)
第一节语音教学(175)
考点梳理(175)
一、语音教学目标(175)
二、语音教学内容(175)
三、语音教学原则(176)
四、语音教学方法(177)
第二节词汇教学(179)
考点梳理(179)
一、词汇教学目标(179)
二、词汇教学内容(179)
三、词汇教学原则(180)
四、词汇教学模式(181)
五、词汇教学策略(181)
第三节语法教学(184)
考点梳理(184)
一、语法教学目标(184)
二、语法教学内容(184)
三、语法教学原则(185)
四、语法教学方法(185)
五、语法练习方法(187)
六、语法学习策略(188)
第四节语篇教学(188)
考点梳理(188)
一、语篇教学的概念(188)
二、语篇的分类(189)
三、语篇教学的功能及特点(189)
四、语篇教学的方法(190)
能力提升训练(19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93)
考点聚焦(193)
第一节听力教学(193)
考点梳理(193)
一、听力教学目标(193)
二、听力教学原则(194)
三、听力教学模式(194)
四、听力教学过程(195)
五、听力教学策略(197)
六、听力基本技能(199)
第二节口语教学(200)
考点梳理(200)
一、口语教学目标(200)
二、口语教学原则(200)
三、口语教学模式(202)
四、口语教学策略(203)
五、口语教学活动(204)
第三节阅读教学(205)
考点梳理(205)
一、阅读教学目标(205)
二、阅读教学原则(206)
三、阅读教学模式(207)
四、阅读教学过程(208)
五、阅读基本技能(209)
第四节写作教学(212)
考点梳理(212)
一、写作教学目标(212)
二、写作教学原则(212)
三、写作教学模式(213)
四、写作教学过程(214)
五、写作练习形式(216)
能力提升训练(217)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0)
考点聚焦(220)
第一节教材分析(220)
考点梳理(220)
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20)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21)
三、体现与文化的关联(221)
第二节学情分析(222)
考点梳理(222)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222)
二、学生的现状分析(222)
三、学生的学习需要(223)
能力提升训练(22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5)
考点聚焦(225)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225)
考点梳理(225)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225)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225)
第二节教学目标(226)
考点梳理(226)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226)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228)
第三节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考点梳理(231)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含义(231)
二、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232)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32)
第四节教学情境的创设(233)
考点梳理(233)
一、教学情境的含义(233)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233)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234)
第五节教学过程的安排(237)
考点梳理(237)
一、热身环节(237)
二、课堂导入(237)
三、新知呈现(238)
四、课堂操练(239)
五、巩固拓展(239)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239)
第六节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240)
考点梳理(240)
一、阅读课教学案例(240)
二、听说课教学案例(242)
三、写作课教学案例(243)
能力提升训练(245)
第四部分教学实施与评价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0)
考点聚焦(250)
第一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250)
考点梳理(250)
一、常规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250)
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251)
第二节教学方法与技巧(251)
考点梳理(251)
一、新课导入(251)
二、语言呈现(253)
三、课堂提问与反馈技巧(254)
四、教师纠错技巧(261)
五、课堂总结(264)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265)
第三节课堂管理(266)
考点梳理(266)
一、课堂管理策略(266)
二、课堂中的教师角色(268)
能力提升训练(27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75)
考点聚焦(275)
第一节英语教学评价(275)
考点梳理(275)
一、形成性评价(275)
二、终结性评价(280)
三、诊断性评价(282)
第二节英语语言测试(284)
考点梳理(284)
一、英语测试的目的(284)
二、英语测试的作用(284)
三、英语测试的类型(285)
四、英语测试的标准(287)
能力提升训练(28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0)
考点聚焦(290)
第一节教学反思的概念和内容(290)
考点梳理(290)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290)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290)
第二节教学反思的阶段和方法(291)
考点梳理(291)
一、教学反思的阶段(291)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292)
能力提升训练(29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6)
考点聚焦(296)
第一节教学案例的概念和内容(296)
考点梳理(296)
一、教学案例的概念(296)
二、教学案例的内容(296)
第二节教学案例评析的原则和方法(297)
考点梳理(297)
一、教学案例评析的原则(297)
二、教学案例评析的方法(299)
能力提升训练(299)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30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6)

精彩书摘

  部分
  语言知识与能力
  重点导读与备考方略
  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目标要求两章内容。本部分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对应的考查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其中,英语语音知识、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和语言学基本知识是每年考试的重点。
  对于章英语语言知识,考生应掌握重读、连读、失去爆破、同化等特殊读音规则,掌握各种词类与句法知识,并且多加识记和积累语言学的各个知识要点;对于第二章语言能力目标要求,考生要掌握教师语言的功能和沟通能力,并以适量习题作为补充。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
  1.本章知识多以单项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词汇辨析、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复合句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应全面复习。
  3.语音、语言学的各基本概念及用法为考查的重点。
  节语音知识
  一、字母、音素和音标
  (一)英文字母的发音
  Aa[eI]Bb[bi?蘼]Cc[si?蘼]Dd[di?蘼]
  Ee[i?蘼]Ff[ef]Gg[d?廾i?蘼]Hh[eIt?蘩]
  Ii[aI]Jj[d?廾eI]Kk[keI]Ll[el]
  Mm[em]Nn[en]Oo[?藜?尬]Pp[pi?蘼]
  Qq[kju?蘼]Rr[?藁?蘼]Ss[es]Tt[ti?蘼]
  Uu[ju?蘼]Vv[vi?蘼]Ww[?謖d?蘧blju?蘼]Xx[eks]
  Yy[waI]Zz[zi?蘼](美)[zed](英)
  根据发音时是否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及阻碍程度,将26个英文字母分为三类:元音字母、半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元音字母有:a,e,i,o,u五个,半元音字母有:w,y两个,其发音方式与元音相同,但常被视为辅音,其余为辅音字母。
  (二)英语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和辅音的根本区别在于气流是否受阻。
  1.元音的分类
  英语中有20个元音,其中单元音12个,双元音8个。
  12个单元音为:/i?蘼//I//?誻?蘼//?藜//u?蘼//?尬//e//?蘧//?蘅?蘼//?鬑//?覸//ɑ?蘼/
  8个双元音为:/eI//aI//?蘅I//?藜?尬//a?尬//I?藜//e?藜//?尬?藜/
  英语元音表
  2.辅音的分类
  (1)根据发音方式,辅音可以分为:
  Stop(塞音):/p/,/b/,/t/,/d/,/k/,/ɡ/6
  Fricative(擦音):/f/,/v/,/?兹/,/?奁/,/?蘩/,/?廾/,/s/,/z/,/h/9
  Affricate(塞擦音):/t?蘩/,/d?廾/2
  Nasal(鼻音):/m/,/n/,/?耷/3
  Lateral(边音):/l/1
  Approximant(近音):/w/,/r/,/j/3
  (2)根据发音部位,辅音可以分为:
  Bilabial(双唇音):/p/,/b/,/m/,(/w/)3
  Labiodental(唇齿音):/f/,/v/2
  Dental(齿间音):/?兹/,/?奁/2
  Alveolar(齿龈音):/t/,/d/,/s/,/z/,/n/,/r/,/l/7
  Post?鄄alveolar(齿龈后音):/?蘩/,/?廾/,/t?蘩/,/d?廾/4
  Palatal(硬腭音):/j/1
  Velar(软腭音):/k/,/ɡ/,/?耷/,/w/4
  Glottal(声门音):/h/1
  (3)根据声带振动与否,辅音可以分为:
  清辅音(Voiceless):/p//t//k//f//θ//s//?蘩//t?蘩/
  浊辅音(Voiced):/b//d//ɡ//v//?奁//z//?廾//d?廾/
  二、语音的结合及其变化
  (一)音节
  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在英语中元音特别响亮,一个元音音素可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音素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一般说来,元音音素可以构成音节,辅音音素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但英语辅音音素中有4个辅音[m],[n],[ɡ],[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它们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
  1.音节的划分
  英语单词在发音的时候,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来发音的,而是几个字母几个字母地拼起来发音的,因此英语单词叫“拼音文字”,几个拼起来发音的字母叫一个“音节”。音节有开音节、闭音节、半开音节之分,不同的单词有不同的音节划分。比如单词China(中国)划分成Chi?蛳na两个音节,单词international(国际的)划分成in?鄄ter?鄄na?鄄tio?鄄nal五个音节,单词English(英语)划分成Eng?蛳lish两个音节。
  正确掌握划分音节的方法,有利于掌握读音规则,记忆单词拼写,避免、克服书写中随意移行的不良习惯。现就常见的划分音节的方法简介如下。
  (1)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字母。即a,e,i,o或u,有时也可以是y。例如:
  re?蛳fuse/rI?謖fju?蘼z/,un?蛳com?蛳for?蛳ta?蛳ble/?蘧n?謖k?蘧mf?藜t?藜bl/,
  jum?蛳ping/?謖d?廾?蘧mpI?耷/,gar?蛳lic/?謖ɡɑ?蘼lIk/,for?蛳ty/?謖f?蘅?蘼ti/
  (2)当两个元音字母中间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辅音字母r除外),而且左边的元音又是按重读开音节规则发音,这个辅音字母通常划入右边的音节。例如:
  stu?蛳dent/?謖stju?蘼dnt/,o?蛳pen/?謖?藜?尬p?藜n/,pa?蛳per/?謖peIp?藜/,
  va?蛳cant/?謖veIk?藜nt/,fa?蛳tal/?謖feItl/,pi?蛳lot/?謖paIl?藜t/
  (3)两个元音之间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或辅音字母组合,左边的元音按重读闭音节规则发音,那么,这个辅音字母或辅音字母组合通常划入左边的音节。例如:
  moth?蛳er/?謖m?蘧?奁?藜/,slith?蛳er/?謖slI?奁?藜/
  (4)如果两个元音字母中间有两个辅音字母,通常这两个辅音字母分别划入左右两个音节。例如:
  mem?蛳ber/?謖memb?藜/,les?蛳son/?謖lesn/,col?蛳lect/k?藜?謖lekt/,
  shal?蛳low/?謖?蘩?覸l?藜?尬/,hap?蛳pen/?謖h?覸p?藜n/
  (5)如果两个元音字母中间有两个辅音字母,个是r,这两个辅音字母,也分别划入左右两个音节。个音节(左边那个音节)称为r音节,按重读r音节读音规则发音。例如:
  cor?蛳ner/?謖k?蘅?蘼n?藜/,por?蛳trait/?謖p?蘅?蘼treIt/,har?蛳bor/?謖h?藁?蘼b?藜/,
  bar?蛳ber/?謖b?藁?蘼b?藜/
  

前言/序言

  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
  一般来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一年举行两次,笔试于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于每年5月和次年1月各举行一次。纵观近几年的考试,该考试已趋于标准化和成熟化,大纲无重大调整,考点分布基本一致,试题难度基本持平。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考情,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旨在提升应试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本套试卷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本试卷中的真题均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所有视频均由中公教育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讲师录制,他们深入透彻地讲解解题要点、总结命题规律,切实提升考生的复习效率。
  真题是备考的手资料,通过对真题的练习、学习,可以掌握考试的核心考点。本试卷精选了6套真题,并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透彻的解答。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洞悉真题的考查特征及命题趋势,巩固相关的知识要点,并达到触类旁通、以题为学的效果。
  本试卷由中公教师资格研发团队精心研发而成。每套标准预测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均与真题契合,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搏,零距离体验考场。所有试题和答案都是经过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配有详细的解题思路,以帮助考生掌握答题技巧。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奠基未来教育英才的智慧宝典 本书并非针对特定考试的教材,而是旨在为所有立志于成为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致力于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英语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前沿的专业发展指南。它聚焦于初中英语教育的核心领域,旨在构建一个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并在此之上,升华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最终培养出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走向英语世界的卓越师者。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的深度探究——构建扎实的英语专业根基 我们深知,精湛的教学源于深厚的学科功底。因此,本书的首要篇章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初中英语学科的本质与内涵,涵盖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多个维度,力求使读者在专业知识上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音学与音系学: 从发音器官的生理构造到音素的辨识与组合,再到语流中的语音现象(如连读、弱读、失爆等)及其对理解和表达的影响,本书将深入剖析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核心概念。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英语发音,建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克服“中国式英语”的语音障碍。例如,针对易混淆的音素(如/ɪ/和/i:/,/θ/和/s/),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发音练习方法、听力辨别技巧,并结合实际语料进行讲解。 形态学与构词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本书将系统梳理英语的构词法,包括派生、转化、复合等,引导读者理解词汇的内在逻辑,而非死记硬背。我们将分析词缀的意义和用法,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通过构词法主动推测和记忆新词,拓展词汇量,增强对英语词汇的敏感度。例如,讲解常见的词缀“un-”、“re-”、“-able”、“-ness”等,并提供相应的词汇练习题。 句法学与句子结构: 句法学是理解句子意义的关键。本书将从词类、短语、从句等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复杂句型的分析。我们将探讨句子成分的功能,分析句子结构与逻辑关系,并重点讲解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从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的构成、用法及在语篇中的作用。目标是让教师能够清晰地解析句子结构,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句型,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义学与语用学: 语言的意义远不止字面意思。本书将引导读者探索词语和句子在特定语境下的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用现象(如言外之意、隐含意义、会话原则等)。我们将分析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篇章中的隐含信息,如何通过语用策略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处理一词多义、同义词辨析等问题。 文学赏析与文化视野: 英美文学入门: 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的浸润。本书将精选一系列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片段,引导读者进行文学赏析。我们将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并探讨如何将文学作品的魅力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选取《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分析其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或分析简·奥斯汀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英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书将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英语,探讨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变体。我们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英语的丰富性与包容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得体。例如,对比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词汇、发音和表达上的差异,探讨全球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学能力的精进之道——塑造卓越的英语教育者 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是基础,而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动,则需要高超的教学能力。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科学的方法、实用的策略和创新的理念,帮助教师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解读: 深入解读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理解其核心理念、育人目标和学段要求。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国家教育导向。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分解: 引导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科学地确立每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可衡量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分析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如课文、词汇、语法、听说读写活动)的特点,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优化: 详细讲解一堂优秀英语课的典型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应用拓展、小结评价等。本书将提供多种情境下的教学设计范例,并引导读者反思和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高效有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情境化教学法: 强调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言。本书将提供多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中。 任务型教学法(TBLT): 深入解析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语言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语言学习。我们将提供不同类型的任务设计示例,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优势。 互动式与合作式学习: 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小组,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 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介绍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在线平台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吸引力。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如何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形成性评价以及拓展学习资源。 语言技能的专项训练与评估: 听力理解: 分析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如对话、独白、故事、新闻)的特点,提供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如预测、精听、泛听、听后练习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理解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口语表达: 针对初中生的口语特点,提供发展口语的策略,如模仿、复述、讨论、辩论、即兴演讲等。本书将引导教师如何创设鼓励学生开口的氛围,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纠错和反馈。 阅读理解: 介绍多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精读,以及如何分析篇章结构、推断词义、理解主旨和细节。本书将提供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分析,帮助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阅读练习。 书面表达: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从审题、构思、组织材料到遣词造句,提供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本书将分析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并提供有效的修改和润色建议。 课堂管理与师生关系: 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指令、明确的规则、积极的鼓励和有效的反馈,建立一个尊重、支持、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提供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成功体验、目标设置等,并探讨如何维持学生的长期学习热情。 有效的师生沟通与互动: 强调真诚、尊重的沟通方式,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差异化教学与个别关注: 关注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探讨如何设计分层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的策略。 第三部分:教育智慧的升华与发展——成为终身学习的教育者 教育是一项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事业。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读者超越具体的教学实践,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层面思考教育的本质,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情怀、有远见的教育者。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 了解皮亚杰、维果茨基等教育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理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理论与动机: 深入探究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以及马斯洛、德西等人的动机理论,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从而更有效地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青少年心理特点: 关注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特点,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从而在教育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区分不同类型的教育评价,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设计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课堂讨论、小测验、作品分析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调整教学。 多元化评价方式: 强调评价的全面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其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本书将介绍如何运用项目评价、作品集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元化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结果的运用与反馈: 指导教师如何科学地分析和解读评价结果,并将其用于改进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以及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反思性实践与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的意义与方法: 强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本书将提供系统性的教学反思框架和具体方法,鼓励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从中提炼有价值的教育智慧。 案例研究与经验分享: 通过分析经典的教学案例,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案例研究的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升。 终身学习与持续成长: 倡导教师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阅读教育专著、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成为一名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者。 本书融合了严谨的学术理论与鲜活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一条通往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清晰路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份教育的初心与承诺——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点亮学生英语学习之路、塑造未来美好教育图景的杰出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教材时,最关心的其实是它在“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这两个环节的处理深度。对于一个初级中学教师来说,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情),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两大基石。我希望看到教材里关于“学情分析”的部分,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解学生年龄特点”这样的宏观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诊断性测试的设计思路,如何通过简单的课堂提问或小测验,迅速定位班级中普遍存在的知识盲点。例如,针对初中生常见的“介词混淆”问题,它是否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诊断方法? 在教学评价这一块,我个人非常推崇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应用。比起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更能指导教学的及时调整。我仔细查看了相关章节,看它是否能提供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工具,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如在线小测验平台)进行即时反馈,或者设计一些非正式的观察量规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投入度。如果教材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评价应多样化”,而没有给出如何在具体语法课、阅读课上落地实施的方法,那么这个章节的阅读价值就不高,因为它没有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此外,对于教材的逻辑结构,我非常看重其递进关系。我期待它能采用一种“理论先行,实践跟进”的模式。首先,清晰地阐述某个教学法或技能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例如,认知负荷理论如何指导我们设计练习量),然后再紧接着提供具体的、与初中英语学科高度相关的应用案例。如果理论和案例之间的衔接过于突兀,或者理论部分过于冗长晦涩,导致读者无法快速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那么这本教材就偏离了“专用教材”的定位。 我还留意了教材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部分的论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是必然趋势。我希望看到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说明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在线资源(如TED-Ed片段、原版动画短片等)来辅助某个特定的语言点教学,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要使用PPT”。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强调了技术整合的“有效性”原则,即技术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炫技。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筛选和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标准,对备考者将是极大的帮助。 最后,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考生容易在“学科核心概念辨析”上失分。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些术语(如“支架”、“脚手架”、“反馈”、“纠错”)在使用中常常被混淆或滥用。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设置一个专门的术语解析部分,用最精确的语言定义这些核心概念,并配以清晰的区分标准。这种对细节的严谨态度,往往能体现出一套教材的编写质量,也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意图,避免在概念判断题上失分。

评分

这套书的开本和字体选择,给我一种很适合长时间伏案研读的感觉,纸张在灯光下不反光,这一点对于需要反复翻阅的备考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我购买这套教材的主要驱动力,是想深入理解初中英语的“语言要素”和“文化意识”在教学大纲中的权重变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权重在下降,而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则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我需要确认,这本教材是如何界定和划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范围的,它包含哪些层面的文化知识(比如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不同国家的人际交往习惯等)。 我尤其关注其对“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的梳理层次。在语音教学方面,初中阶段的重点通常是掌握国际音标和正确的发音习惯。我希望看到教材能提供清晰的、针对初中学习者常见发音错误的归因分析,以及具体的语音矫正练习方法。如果只是罗列音标,那和学生自己对着音标表学习效果相差无几。有效的语音教学指导,应该能够帮助教师快速诊断出学生在哪些音位或重音、语调上存在系统性错误。 在词汇教学方面,我倾向于“语境化”和“词块”(Chunking)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的单词表是效率最低的方式。我仔细检查了教材如何指导教师进行词汇教学的——它是否强调了词汇的“活用”和“扩展”?比如,通过讲解一个核心词汇的词根、词缀来系统性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或者通过主题式的词汇网络构建来加深记忆。如果教材能提供大量符合“语境教学法”的例句和语篇材料,来演示如何将新词汇自然地融入到听说读写各项活动中,那将是非常加分的。 关于篇章理解的教学策略,这部分内容常常被简化为“抓主旨、找细节”。然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往往包含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对比等)。我期待教材能提供针对初中篇章结构分析的系统性指导,帮助学生识别文章的逻辑脉络,从而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例如,教材是否提供了一些“逻辑连接词速查表”及其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篇章观,而非零散的句子理解,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备考教师资格考试,最终是要体现出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对教学实践的精准把握。我希望这本教材不仅能让我顺利通过笔试,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我进入真实课堂前的“思维定式”构建器。它应该像一个优秀的教练,不仅告诉我规则,更教会我如何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做出最合理的战术调整。一套好的教辅,其价值在于它能将复杂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教学蓝图。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地说,散发着一种非常务实的理工科气息,少了些许活泼的元素,但这种朴素反而让人觉得内容会比较实在,不会有太多花哨的修饰词来干扰学习的注意力。我购买它时,心中带着对初中英语教学法中几大流派演变的探究欲。我清楚地知道,教学法本身就是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交际教学法”,再到如今强调任务驱动和内容驱动的现代教学趋势。我希望这本教材能清晰地梳理出这些流派的演进脉络,并着重分析它们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局限性。 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处理文化导入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平衡问题。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我们如何在教授基础语法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常识和价值观,同时又不至于让文化内容喧宾夺主,冲淡了语言学习的主线?我期待看到的是,教材能够提供一些巧妙的融合点,比如通过对某些习语的来源解析,或者对特定节日背景的介绍,来实现知识与文化的“双赢”。如果能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和讨论,那就更棒了。 在语法部分的讲解策略上,我倾向于寻求一种“功能性”的解释,而非纯粹的“形式性”描述。初中生对抽象的语言规则接受度有限,如果教材能将语法点与特定的交际功能紧密挂钩,效果会好得多。比如说,讲解“情态动词”时,如果教材能清晰地划分出它们在表达“可能性”、“义务”、“推测”等不同功能时的细微差别,并配以对比鲜明的例句,那么学生就能更快地理解何时使用哪个情态动词。我非常在意教材是否能帮助我建立起这种“语用导向”的思维框架,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避免自己也陷入那种只教规则而不教用法的误区。 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公认的难点。我仔细查看了教材中关于写作教学的章节,看它如何指导学生从模仿到创作的过渡。初中写作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引导学生有话可写、有结构可依。我希望看到的是,教材是否倡导使用“支架式写作”(Scaffolding Writing)的策略,即通过提供模板、关键词句、段落大纲等脚手架,逐步帮助学生搭建起自己的文章。如果教材只是笼统地提到“多读多写”,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比如如何通过“仿写”一个范文的不同部分来练习不同句式的运用,那么它在实践指导上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我们必须正视考试内容的“选材”倾向。教师资格考试虽然考察教学能力,但其试题的来源和风格往往会反映出教育部门对当前基础教育实践的导向。我希望这本教材在模拟题的编排上,能够紧密追踪最新的命题趋势,比如对阅读材料的题材多样性、对教学情境题的设置复杂度等。如果它的模拟题选材还停留在几年前的风格,那么对于我们备考者来说,就相当于用过时的靶子进行训练,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总之,一套好的教材,必须是站在考试前沿,提供最精准的演练和最前沿的理论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就给我一种非常“官方”的感觉,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加上醒目的“中公版”标识,瞬间就让人联想到备考的严肃性。我当时购买它,是冲着它声称的“2017年最新”去的,毕竟教师资格考试的政策和考点更新速度还是挺快的,旧资料的风险比较高。拿到手掂量了一下,厚度还是挺可观的,感觉内容量应该挺扎实的。 我主要是想对比一下不同出版社在“学科知识”部分的处理方式。我手里还有别的机构出的教材,感觉那些更侧重于知识点的罗列和定义的记忆,比如语法结构、文学流派的划分这些,读起来有点像在啃一本高中的教科书,枯燥但必要。而我期望这本初中英语的教材,能在讲解这些核心知识点时,能更贴合实际的教学场景,比如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被引入、如何设计活动来巩固。如果它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或者实用的课堂语言范例,那对我的帮助就太大了,毕竟我们考的不仅是“懂不懂”,更是“怎么教”。光是记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格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一个初中生在五分钟内理解什么是抑扬格五音步,才是关键所在。 拿到教材后,我花了大量时间翻阅了关于“教学能力”那一部分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区分高分和及格的关键。我发现有些教辅材料在这个部分写得非常空泛,充斥着“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重互动性”这类口号式的表述,没有提供任何可操作的框架。我个人最看重的是它对“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具体教学策略的阐述。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常见的略读、扫读,它有没有深入到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理解?在写作教学方面,是仅仅停留在“教学生写作文”的层面,还是会涉及具体的批改技巧、同伴互评的组织方式等微观层面的指导?如果能看到更具操作性的流程图或步骤分解,那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再说回初中英语的知识点覆盖面,虽然是针对考试,但毕竟也代表了未来几年我需要教授的内容范围。我特别留意了它对词汇和语法的处理。初中阶段的词汇量要求和语法点相对固定,关键在于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如果一个语法点(比如虚拟语气或完成进行时)的解释能够用非常直白、生活化的例子来阐释,而不是仅仅依赖晦涩的术语定义,那么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够瞬间打通“我学的时候没搞懂”和“我现在要教给别人”之间鸿沟的讲解方式。有时候,一套好的教材,其价值并不在于它涵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它能把多少知识讲得让人“茅塞顿开”。 总的来说,我购买这套书的目的是想构建一个扎实的应试知识体系,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未来教学实践的灵感。我对于教材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备考过程漫长,如果内容组织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那么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清晰的标题层级、适当的图表辅助,以及关键知识点的加粗或边框突出,都是提升阅读友好度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备考资料,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本身也应该是一个结构清晰、易于检索的学习工具,能够让我快速定位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查漏补缺。

评分

这本教材的纸张质感,说实话,比我想象中的要略微薄一些,不过油墨印制还算清晰,字体选择也比较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控制得还算不错。我购买这类专业教材时,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毕竟是2017年的版本,我重点核对了一下近几年新大纲中可能出现的,或者强调力度有所增加的教学理念。比如,对于核心素养的融入、跨学科主题的整合这些前沿话题,教材是如何进行回应和阐释的。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堆砌传统的语法点和词汇表,而对这些新的教育趋势避而不谈或者一笔带过,那么这本教材的“专用性”就会大打折扣。毕竟,考试的风向标往往指向未来三到五年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我个人对语言学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非常敏感,这是许多应试资料容易敷衍了事的地方。初中英语的教学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音系、词汇形态、句法结构的基本认知之上。我期望看到的是,它如何在不增加过多非考试内容的背景下,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提炼和简化,使其能够转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工具,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论展示。例如,在讲解动词时态时,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完成时”这种标签的解释,还是会深入到语用层面,解释为什么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完成进行时比一般过去进行时更能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意图。这种深入浅出的能力,是我衡量一本教材专业性的重要标准。 在翻阅到听力材料的设计部分时,我感到了一些困惑,这部分内容非常考验编写者的设计功底。初中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发展不均衡,材料的难度设置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它提供的听力文本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和学习情境,是那种生硬的、脱离语境的对话,还是自然流畅、带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小片段。更重要的是,它对听力材料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指导是否到位。比如,在听力播放前,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激活背景知识?播放结束后,除了简单的选择题,有没有提供更深层次的听力后活动,例如信息重组、角色扮演对话续写等,以确保听力训练的实效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而做题。 对于教学设计部分的评估,我主要看重其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程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需要清晰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的教学重难点、具体可行的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我希望能在这本教材中找到一些标准化的模板或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要覆盖到不同技能的教学,最好还能体现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考量。比如,如何在一堂课中同时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弱和较强的学生。如果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导入——呈现—练习—总结”这样一个粗略的框架,而缺乏在每个环节中如何具体落实“差异化”和“互动性”的细微指导,那么它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指导意义就会相对有限。 最后,我还会检查一下教材的配套资源和自我检测机制。一本优秀的备考资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教材本身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核心框架,那么与之配套的模拟试题和单元小测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更倾向于那些模拟题的难度、题型分布,以及对错误选项的解析,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考试环境的资料。如果它提供的解析仅仅是告诉“正确答案是B”,而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A、C、D是错的,并且它们分别错误在哪里”,那么这种解析的价值就非常低。只有通过细致的错题分析,才能真正实现从“知道”到“掌握”的跨越。

评分

京东商品值得信赖,一直在京东买,用的穿的吃的喝的,开了plus,各种都很划算,而且还有专门客服为你解答问题,很好

评分

要考英语学科的同学,快来买吧,非常适合。

评分

京东的物流就是快,在老家也能精准投递,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评分

东西不错一看就是正版一打开就是书香的味道哦哦哦哦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物流超快,第一次没看准下错单了,然后客服很耐心地帮我处理,大写的赞

评分

京东还是一如既往的快 很及时 很关键

评分

买了一套,以后下班了有的学习了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