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入选BBC“特别经典的十大英国小说”,翻译家黄源深经典译本,特别收录作者二版、三版序言,译者前言。黄源深,英语文学学者,翻译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并任教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拉特罗布大学和美国宾州大学。曾任三届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译有《简?爱》《老人与海》等,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杰出文学翻译奖”。
内容简介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长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主人公简?爱其貌不扬、一贫如洗、没有地位,然而她像一棵从岩石中长出的倔强的小树,热烈追求妇女的独立和尊严。这种追求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从而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感。
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知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莉》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前言/序言
《简?爱》的第一版没有必要写序,所以我没有写。第二版需要说几旬感谢的话,谈一点拉杂的感想。
我应当对三方面表示感谢。
感谢读者的厚爱,他们倾听了一个朴实平凡的故事。
感谢报界真诚的赞许,他们以此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求索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感谢出版商的协助,他们以自己的机智、干练、求实精神和坦率公正的态度,向一个无人推荐的无名作者伸出了援手。
对我来说,报界和读者不过是模糊的指称,因此我只能泛泛地表示感谢了。但出版商却是确有所指的,某些宽厚的评论家也是如此。他们那么鼓励我,只有宽宏大度、品格高尚的人才懂得这样鼓励一个苦苦奋斗中的陌生人。对他们,也就是我的出版商们和杰出的评论家们,我要减挚地说一声:先生们,我打心底里感谢你们。
在感谢了那些帮助过我、赞许过我的人以后,我要转向另一类人了。据我所知,他们为数不多,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我是指少数谨小慎微、吹毛求疵的人,他们怀疑《简?爱》这类作品的倾向性。在他们看来,凡是与众不同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在他们听来,凡是对偏执——罪恶之源——的违抗,都包含着对虔诚——上帝在世间的摄政王——的污辱。我要向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某些明显的区别,向他们提醒某些简单的真理。
习俗并不等于道德,独善其身并不就是宗教。抨击前者并不就是对后者的非难,摘下法利赛人的假面具也不等于亵渎荆冠。
上述两类事情和行为正好截然相反:它们之间泾渭分明,犹如善与恶之别。人们往往把它们混淆起来,其实是不应该混淆的,表象不应误作真相。狭隘的世俗说教,只能使少数人得意非凡,备受称赞,但决不能代替基督救世的信条。我再重复一遍,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使两者界线分明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世人也许不喜欢看到区分这些概念,因为他们已经惯于把它们混淆起来,觉得把表面的华丽充做内在的实价,以雪白的墙壁证实神殿的圣洁,较为省事。世人也许会憎恨那位敢于深究和揭露、敢于刮去表面的镀金暴露底下的劣质金属、敢于闯入古墓揭示内中尸骨的人。不过,憎恨归憎恨,人们还是受惠于他的。
亚哈不喜欢米该雅,因为米该雅为他所做的预言,没有吉语,只有凶兆。他也许更赏识基拿拿好阿谀奉承的儿子。然而,要是亚哈不信谗言而听忠告,也许能逃脱那场致命的血光之灾。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他说话不是为了讨好那些爱听好话的人。但我认为,他胜过社会上的大人物,犹如音拉的儿子胜过犹太和以色列诸王。他说出来的真理与音拉的一样深刻,一样具有先知先觉、掷地有声的力量,他与音拉一样富有大胆无畏的风度。撰写《名利场》的这位讽刺家,在上层社会中受到了赞赏吗?我说不上来。但我认为,那些被他投掷了讽刺的火药、照射了谴责的电光的人中,要是有几位能及时接受他的警告——他们或他们的子孙们,也许能逃脱基列的拉末的灭顶之灾。
为什么我要提及这个人呢?读者诸君,我之所以提及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比同时代人迄今已承认的更为深刻、更不可多得的智者;是因为我把他视为当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视为一群纠正扭曲的世象的志士仁人之当然首领;是因为我认为他作品的评论家至今没有找到适合于他的比照,没有找到如实反映他才智的措辞。他们说他像菲尔丁,还谈起了他的机智、幽默和诙谐的力量。他像菲尔丁,犹如雄鹰之于秃鹫。但菲尔丁会扑向腐尸,而萨克雷却从不如此。他的机智是欢快的,他的幽默是迷人的,但两者与他严肃的才华的关系,就像嬉耍于夏云边缘的阵阵闪电与潜藏于云层足以致死的电火花之间的关系。最后,我提及萨克雷先生,是因为我要把《简?爱》的第二版献给他——如果他愿意接受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奉献的话。
《简·爱》:一部关于灵魂自由与爱情尊严的史诗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不朽的杰作,它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震撼的情感力量和对社会不公的勇敢批判,穿越时空,至今仍深深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位贫苦孤女成长为独立女性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灵魂自由、爱情尊严和个体价值的赞歌。 故事的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外祖父刻薄寡情、令人恐惧的里德太太家中。童年时期,简·爱遭受着身心的双重虐待。她被当作累赘,被嘲笑、被殴打,甚至被关进红房子,与可怕的幻象为伴。然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简·爱并没有被压垮。她拥有着一颗敏感而聪慧的心灵,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她从小就展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这股内在的力量,支撑着她度过了最黑暗的童年。 脱离了里德家的牢笼,简·爱被送往慈善性质的洛伍德孤儿院。这里的条件同样艰苦,食物匮乏,疾病横行,严苛的管教几乎扼杀着每一个脆弱的灵魂。在这里,她结识了同样不幸但心地善良的好友海伦·彭斯。海伦用她的智慧和信仰,引导着简·爱去理解苦难的意义,去培养坚韧的品格。尽管海伦最终因伤寒早逝,但她留下的教诲却成为简·爱一生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在洛伍德的岁月,简·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磨练了她的意志,也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成年后的简·爱,渴望独立,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谋生,去体验更广阔的人生。她离开洛伍德,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来到了奢华而神秘的桑菲尔德庄园。庄园的主人,是那位令人生畏的、据说性情古怪、面容丑陋的罗切斯特先生。与罗切斯特的相遇,是简·爱命运的转折点。 罗切斯特先生的形象复杂而充满矛盾。他拥有着高贵的地位和非凡的才智,但内心却饱受着情感的折磨和秘密的困扰。他被简·爱的智慧、坦率和不卑不亢所吸引。简·爱也逐渐被罗切斯特先生身上那种深刻的痛苦、孤独以及隐藏在粗犷外表下的温柔所打动。两人之间,在一次次的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中,逐渐产生了深刻的情感。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桑菲尔德庄园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夜间的怪声怪响、不明火灾、仆人们的窃窃私语,都暗示着隐藏在庄园深处的秘密。直到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这个秘密终于被揭开——罗切斯特先生的原配妻子,精神失常的伯莎·梅森,仍然活着,并被囚禁在庄园的顶楼。 这一真相的揭露,对简·爱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她无法接受成为一个男人的情妇,无法牺牲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原则。在巨大的痛苦和道德的挣扎中,简·爱选择了离开。她宁愿在荒野中忍受饥寒交迫,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这种坚守原则、追求精神独立的勇气,是《简·爱》最令人动容之处。 在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简·爱经历了更加艰难的流浪生活。她身无分文,几乎走投无路。幸运的是,她被圣约翰·里弗斯一家收留。圣约翰是一位狂热的传教士,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却也显得冷酷无情。他试图说服简·爱与他一同前往印度传教,但简·爱拒绝了。她渴望的是一份平等、真挚的爱情,而不是一种被宗教狂热驱使的牺牲。 就在简·爱感到绝望之时,她听到了罗切斯特先生的声音,这让她心生牵挂,毅然踏上了返回桑菲尔德庄园的道路。当她回到庄园,发现那里已经化为一片废墟,伯莎·梅森在纵火中死去,而罗切斯特先生也在火灾中失明,并失去了手臂。 命运似乎又一次将他们推向了绝境,但这一次,简·爱没有因为物质上的贫困和对方的残缺而退缩。她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以她无私的爱和坚定的陪伴,给予他温暖和力量。在失去视觉的罗切斯特眼中,简·爱成为了他唯一的“眼睛”。而对于简·爱而言,此时的罗切斯特,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在她眼中,他才真正拥有了与她灵魂契合的平等地位。 最终,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冲破了世俗的偏见和身体的障碍,获得了真正平等的、基于互相尊重和理解的爱情。小说以简·爱的幸福结局落幕,她得到了物质上的财富(继承了遗产),更重要的是,她赢得了独立、自由和真挚的爱情。 《简·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还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的地位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被家庭、婚姻和社会习俗所束缚。简·爱勇敢地挑战了这些束缚,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她拒绝依附于任何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 勃朗特在塑造简·爱这个角色时,赋予了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简·爱不屈服于命运,不向权贵低头,她有着燃烧的激情,也有着冷静的理智。她热爱生活,渴望被爱,但她更懂得尊重自己。她对罗切斯特的爱,不是源于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源于他对她灵魂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小说对宗教、阶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洛伍德的严苛教育,圣约翰的宗教狂热,都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虚伪和僵化。而罗切斯特先生,虽然有着贵族的身份,却也饱受着道德和情感的煎熬。 《简·爱》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要放弃对尊严和自由的追求。它也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它是灵魂与灵魂的契合,而不是地位与财富的交换。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讴歌,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纯粹而坚定的爱情。每一次阅读《简·爱》,都会被简·爱身上那股永不熄灭的生命力所感染,被她对爱与自由的执着所打动。它是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一部能够涤荡心灵、启迪人生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