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全新修訂百餘處錯漏,史料更詳實,語言更唯美
★ 全麵展現徐誌摩一生的戀愛過往,揭秘徐誌摩婚戀傳奇史
傳記體長篇小說,以史實為依據,以抒情的筆調,講述著名詩人徐誌摩與張幼儀、陸小曼的夫妻恩怨,與女友林徽因、淩叔華的纏綿悱惻,意在詮釋徐誌摩追求美、追求愛、追求自由的曆程,再現詩人短暫而豐富多彩的人生。
本書言之有據,優美抒情,既有紀實文學的真實,又有傳奇故事的散文化,塑造瞭徐誌摩、張幼儀、陸小曼、淩叔華以及鬍適、陳西瀅、魯迅、周作人、瀋從文、劉海粟、鬱達夫等現代藝術史上一批著名作傢和畫傢的藝術形象,性格鮮明,呼之欲齣。
張琳璋 河北省保定市人,作傢,文學評論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學者。
主要著作有長篇曆史小說 《梁啓超》(上下捲)、《袁世凱》,長篇言情小說 《我有一個戀愛》,長篇傳記文學 《瞿鞦白》《馬寅初與<新人口論>冤案始末》,長篇反腐小說 《有色日記》,文學評論 《中外散文名篇賞析叢書》(三捲)、《中國古今散文選講》(兩捲),散文隨筆 《<史記>閱讀筆記》以及教育類專著六部。
哭?墳 1
婚?娶 8
赴?美 16
團?圓 24
暖?巢 31
醉?酒 38
驚?艷 47
康?橋 54
離?婚 62
壯?舉 69
落?葉 77
意?戀 85
彼?得 94
北?京 100
西?山 107
哭?祭 115
癡?鳥 121
闖?禍 128
賠?情 134
羞?辱 139
詩?人 147
聖?水 154
不,不 160
瘋?癲 168
春?水 175
錶?白 184
艷?遇 190
鍾?情 199
做?戲 207
偷?情 215
熱?戀 223
心?語 229
陶?醉 238
事?變 245
歐?洲 252
哈?代 258
病?屙 268
怒?獅 277
軟?禁 284
幫?賊 292
心?灰 300
自?由 307
同?居 318
委?屈 327
婚?禮 333
蜜?月 341
染?缸 348
官?司 355
奔?命 363
春?遊 370
煙?友 377
齣?國 384
規?勸 392
絕?望 400
舊?情 408
乖?囡 416
北?上 424
慰?藉 430
錢,錢 438
母?喪 445
毒?品 452
窯?子 460
滾,滾 467
飛?去 476
哀?思 480
後?記 484
婚 娶
海寜縣硤石鎮徐傢,是方圓數百裏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傢。傢長徐申如徐大老闆,是一位精明乾練、齣類拔萃的大實業傢。他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從小經商,但絕頂聰明,又吃得瞭苦,律己又嚴,長於經營,沒用幾年,就一手發展起來一個偌大的産業。硤石鎮上,徐裕豐醬園是他開的,裕通錢莊是他開的,人和綢莊也是他開的。不止這些,他還創辦瞭蠶絲廠、布廠、電燈廠和習藝所。幾處商號幾座廠子,徐申如人在中年,不僅掙來瞭源源長流的銀錢,更給自己贏來瞭韆金難買的大大的名聲。就是浙江、上海碼頭上混的實業傢、銀行傢們,說到徐申如,也沒有不敬佩有加的。有産業有錢財,自然就有瞭社會地位,徐申如雖然誌在商貿,無心政界,但硤石鎮商會會長這個職位,他是在任有年的瞭。
1915年10月,正是金風送爽、桂子飄香的好時候,19歲的徐誌摩從杭州一中畢業,考入瞭上海浸信會學院,臨行前,他的父親徐申如為他舉行瞭新式婚禮,給他娶親成瞭傢。
辦喜事那天,整個硤石鎮都沸騰瞭!人人都知道徐傢少爺要娶親瞭,人人都傳說徐傢的這位少奶奶如何如何美貌,而且還是新式婚禮!新式婚禮,娶親不坐八抬大轎,那新娘子怎麼進他徐傢大門呢?從天上飛進去?從地下鑽進去?新鮮事,誰不想親眼看看?大人們滿街筒子議論,小孩們滿街筒子跑,都等著瞧個稀罕兒。
硤石商會前更是人山人海,婚禮要在這裏舉行。三天前徐大老闆就派人來這兒打掃收拾,今兒正日子到瞭,裏裏外外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前來幫忙的,主持張羅的,采購買辦的,男男女女,忙齣忙進,魚群兒似的穿梭。商會大廳正中一個大紅囍字紅光閃閃,非常醒目。兩把樟木黑漆太師椅並排而放,那是新郎的父母接受小夫妻敬禮叩安的地方。大廳兩旁齊整整擺著兩排木椅,那是親朋好友裏長輩們坐的地方。商會的東西廂房、前院後院,八仙桌子擺滿瞭,大禮完畢,親友們要在這兒大嚼大飲,接受一對兒新人的敬酒。
徐申如夫婦是先走一步坐馬車到的。站在商會大門前接迎來賓的幾個本傢侄子把他們迎進休息室裏,新娘娘傢的來客正在那裏休息。新娘的二哥張君勱是一位哲學傢,大學教授,四哥張嘉璈是一位銀行傢。他們都年紀輕輕,在社會上都有著顯赫的地位,見徐傢老夫妻款步走進來,忙起身迎上。
“徐傢老伯,侄兒們這裏嚮您老請安瞭。”張君勱嚮徐申如夫婦鞠躬為禮,恭恭敬敬地說。
張嘉璈跟著兄長也行瞭鞠躬禮,說:“傢父母囑我們兄弟,代他們嚮徐老伯、老伯母問候,說有瞭空暇,歡迎來傢中小聚。”
“好!好!你們弟兄兩個都來瞭,好!迴去轉告令尊令堂,就說我謝謝他們啦!我們也問候他們啦!”徐申如高興得閤不攏嘴,隻是一迭聲地說好。
“看看這兄弟兩個,言談舉止,多麼有教養,多麼有風度,真是書香門第齣纔子啊!我兒誌摩有你們這樣兩位內兄,是他的福分呀!”徐母看著張氏兄弟喜歡得什麼似的,這會兒,她倒比老伴兒顯得能說會道。
親戚們聚到一起,自然是傢長裏短,親親熱熱,等候一對兒新人的到來。
這時候,新郎徐誌摩和新娘張幼儀正在伴娘和一幫青年朋友的簇擁下走齣徐傢大門,喜慶的鞭炮身前身後炸響著,招來一群一群男女老少圍觀叫好。
徐誌摩今天顯得格外精神,銀灰色新款學生裝罩在他修長的身體上,顯得愈發修長英俊,白皙的麵頰上,一副金邊近視眼鏡在鄉鄰們麵前閃閃發光,愈發顯得文質彬彬,儒雅風流。他嗬嗬笑著,如墜入五裏霧中,隻把那右手緊緊拉住新娘的手。新娘張幼儀身穿雪白婚紗裙,腳著紅色高跟皮鞋,雲髻高聳,花枝招展。那紗裙圓圓的領口開得略大些,雪白的脖頸露齣來,冰清玉潔,加上那一條金光閃耀的純金項鏈,更顯得富貴高雅。這些還都在其次,重要的是新娘的容貌,圓圓的臉蛋兒白嫩白嫩地透著嬌紅,一雙羞答答微微下視的眼睛,春水汪汪,秀氣和美,顧盼生色,純乎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任誰看瞭不由得他不驚訝動心!
這硤石鎮上,從古至今,誰曾見過娶親不坐花轎的?這新郎新娘大大方方手拉著手穿街而過,這怎麼不是破天荒的新鮮事?更何況徐誌摩隻有19歲,稚氣未褪,學生氣十足。張幼儀隻有16歲,娉娉婷婷,嬌羞驚窘,還是一個小姑娘。一個19歲的翩翩少年手拉著一個16歲的如花少女,披紅掛綠,行走在這古老的硤石鎮上,如何不叫那些平日孤陋寡聞觀念陳舊的平常百姓大開眼界,大長見識,以之為奇?
“看看,就這麼扯著手大街上走,花轎就不坐瞭嗎?”
“大丈夫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兩大快事,能馬虎嗎?娶親不坐花轎,新鮮事!”
“好一對兒金童玉女,這分明是觀音菩薩身前的兩個小仙童,人間哪有這樣漂亮的一對兒!”
人們指手畫腳,議論紛紛,用他們認為最恰當的語言錶達著心裏的驚訝。
走在人前人後張羅忙碌的錶兄瀋叔薇快走一步,悄悄拉拉徐誌摩的衣袖,附耳逗他說:“錶弟,古人說的那‘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此女當之無愧。我看這位張氏小姐果然不俗,非唯貌美,風度亦雅,我弟艷福匪淺!”
徐誌摩本已被那喜慶的鞭炮和歡聲笑語衝昏瞭頭腦,聽見錶兄的話,更是得意忘形。他低頭看瞭一眼手拉著的這個小姑娘,笑嗬嗬地迴道:“錶兄,唐人有句雲,‘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小弟此刻的感覺,就如同中瞭那個頭名狀元!”
誰知,錶兄弟二人的對話被那新娘聽見,張幼儀抿嘴一笑,微微仰頭,明眸一亮,皓齒半啓,嬌滴滴作鶯歌燕語,說:“中頭名狀元有什麼稀罕?今兒我張傢小姐進你徐傢大門纔是你的福氣呢!不見漢樂府上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婚姻至此,那纔是真正的幸福呢!”
小姑娘張幼儀齣語驚人,把個徐誌摩、瀋叔薇驚喜得手舞足蹈。那徐誌摩連連說:“好個‘白首不相離’!好個‘白首不相離’!”
三人相視而笑,全然不顧這是在大街之上。那些看熱鬧的男男女女,隻知大睜著眼叫好拍手,哪裏知道一對兒新人正跟他們的朋友談詩言情呢!
婚禮是新的,儀式當然一概全新。跪拜天地、跳火盆之類一應舊式程序全免瞭,隻要新郎新娘嚮父母、嚮來賓行鞠躬禮,新人互相行禮,然後父母訓話,來賓恭賀,接下來就是大開婚宴,親朋舉杯,新人敬酒。瀋叔薇平日口纔就是一流的,今天當主持人,發揮得更是淋灕盡緻。
來賓裏最喜形於色的是張仲梧老先生。他是徐誌摩的啓濛恩師。這位老先生的學問好,人耿直,一生坎坷,在這硤石鎮上以教書糊口。今天他的得意門生新婚之喜,又承徐申如徐大老闆高看,特意派人送大紅請帖再三緻意邀請,來瞭又被邀至貴賓席上,跟杭州、上海來的名流富賈同席飲酒,如何不興奮激動?他是看著徐誌摩長大的,對徐誌摩聰明絕頂的故事知道得不少,席間自然是他的感慨最多。
“誌摩這孩子,4歲開濛,四書五經,子曰詩雲他是過目不忘。唐詩宋詞,肚子裏少說也裝著數百首。我教過的孩子不少,似此子的聰明,著實不多。他竟然在13歲作論,洋洋灑灑寫瞭一篇《論哥舒翰潼關之敗》的大文。諸位,13歲的娃娃古今典籍能知道多少?國傢政治能知道多少?可以說是茫無所知吧?然而此子不然,他竟敢論那哥舒翰潼關之敗,筆刀直刺唐玄宗李隆基。我當時接過那文論先就吃驚,再讀那文章,真是聲韻和諧,見地老辣,字字句句都作金石之響啊!諸位,不是我為師的護短,盡誇自己的學生,在下有句話放在這裏,此子少有大誌,日後必成大器!”
瀋叔薇點頭說:“張先生之言是也。日後如何且不去說他,誌摩的聰明,那是我們同學間都比不過的。我們在杭州府中學讀書時,說起誌摩來,全校上上下下沒有不知道的。說他‘聰明冠全班’實不為過。我們班有一個名叫鬱達夫的,也是瞭得的聰明,有一天他就對我說過:‘此子怪哉!這麼個頭大尾巴小、戴副金邊近視眼鏡的頑皮小孩,平日也未見他用過功,學功課的時間倒沒有看小說的時間多,如何每逢考試,第一總是歸他?而且作起文來,下筆韆言,又是他的最好?’不由得人不打心底佩服他。”
張仲梧說:“這位新娘子也不是凡俗之輩。她齣身望族姑且不說,她的兩位兄長在學界、政界、金融界的顯赫地位也且不說,單說這位小姐待嫁之時,就已經遐邇聞名,博得多少人傢的青睞,凡是有少年子弟的傢庭,誰不望攀上這門親事?我曾聽一位見過這位大傢閨秀的朋友說:‘其人綫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秀外慧中,親故多樂於親近之,然不呼其名,皆以二小姐呼之。’今日婚宴之上,我觀此女,果然不虛!”
婚慶的日子,時間是過得最快的,轉眼天晚,掌燈上燭。新郎徐誌摩酒意正酣,擺脫一幫少年朋友的糾纏,搖搖晃晃迴到洞房中來。
洞房裏紅燭高照,明亮如晝,新娘張幼儀坐在鴛鴦帳下綉花被前羞答答正在侍女伺候下喝茶,見他進來,忙起身迎接。
“你迴來瞭?”她問。
“迴來瞭。”他答。
徐誌摩走到木椅前坐下,接過侍女奉上來的茶碗,卻並不喝,隻把一雙秀目死死地盯住張幼儀看。張幼儀被他看得不敢抬頭。侍女見狀,掩口而笑,悄然離去。
房裏沒有瞭彆人,又趁著酒興,那徐誌摩就大起膽兒來瞭。他先是坐在那兒端詳,後來又走到身邊端詳,最後竟乾脆伸齣雙臂抓住新娘的肩胛,頑皮地彎下頭去,笑嘻嘻地看那新娘。張幼儀被他看得不好意思,背轉身去躲開,誰知那徐誌摩歪著腦袋也跟過來,再背轉身去,又跟過來。那張幼儀撲哧一笑,乾脆仰起頭來,說道:“總是盯著人看,什麼意思呢!想看就看吧!”
徐誌摩笑嘻嘻地說:“都說我娶瞭一個美人,我倒要認真看看,我的媳婦兒果真美不美。今日一見,果然不謬。哈哈哈哈!”
張幼儀說:“美也好,醜也好,反正進瞭你徐傢的門,就成瞭你徐傢的人瞭。再說,一個人的美醜,又不全在容貌上,心靈裏美不美纔是真的呢!”
徐誌摩一怔,這個小姑娘落落大方,齣語不俗,憐愛之心便油然而起。他想起今天長街之上,他跟錶兄吟古人詩逗樂子,這小姑娘竟然語齣驚人,漢樂府裏的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蓋過瞭他和錶兄,想來此女是讀瞭些書的。到底深淺如何,且試她一試。但是,怎麼試呢?倘以李杜詩篇蘇柳文章為試,人人皆熟知的,她縱然對上,亦不足為奇。那麼,聰明頑皮的徐誌摩忽然想到瞭古代的兩位女詩人,那詩寫得極好,那人卻並非人人皆知,不妨以此一試。他賠著笑臉說:
“小姐說得極是。小姐如此明理,我想那書是不會少讀的瞭。學生這裏有兩句古人詩,不知小姐能對續上否?”
徐誌摩油腔滑調的話把張幼儀逗樂瞭。她心想:早聽人說這壞小子腦子特靈,鬼點子特多,這新婚第一夜就想考我難為我瞭,拒絕吧,又不甘心,索性看他都耍齣什麼花樣來,便說:“要是大傢都熟悉的呢,或許我能對上。不然,就對不上瞭。你且說吧。”
“那好。”徐誌摩轉身背手,踱著方步,搖頭晃腦而吟道:“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麵魚身總帶花。”然後,他瞅著張幼儀,眯眼而笑。
張幼儀不動聲色,白瞭徐誌摩一眼,慢聲細氣地說:“這是唐代女纔子薛濤《海棠溪》裏的句子,下句當是‘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紗’。”
徐誌摩大驚,他又吟道:“水荇斜牽綠藻浮,柳絲和葉臥清流。”
張幼儀微微一笑,說:“這是她《菱荇沼》中的句子,下句當是‘何時得嚮溪頭賞?鏇摘菱花鏇泛舟’。”
徐誌摩傻瞭眼,吭哧片刻,他又吟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張幼儀聽瞭這詩麵色驟變,一張粉臉頓時泛起桃紅。她不滿地看瞭徐誌摩一眼,說:“這是唐代又一位女纔子李冶的《相思怨》瞭,那後四句當是‘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麯,弦腸一時斷’。你在我們新婚之夜吟齣此詩,是不是也要叫我‘相思渺無畔’‘弦腸一時斷’呀!”
徐誌摩本想耍耍小聰明,考住張幼儀,沒有想到糊裏糊塗吟齣這麼一首不吉利的詩,惹得新娘滿肚子的不愉快。他自知理屈,忙不迭地賠不是。
“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一時慌忙,不知怎的就把李冶的這首詩念齣來瞭。我妻恕罪,我妻恕罪。”
張幼儀嘆道:“我兄長去杭州一中辦事,見到瞭你,當時就喜歡上瞭,迴傢來就誇你如何英俊美貌,如何聰明有纔,還拿齣你的文章來叫我看,力主定下這門親事。今日一見,遠看,果然白淨麵皮,瘦長身材,儒雅可賞。但近些看,一雙眼睛過於細長,說不齣什麼美來。這且不論,隻你那一張下巴,長得特彆,一個鼻子,又大得特彆,讓人看瞭,那美就減色瞭不少。我說這些,是告訴你,為人不可自視太高,旁人一誇,就不知天高地厚,其實,我看你的文章,華麗有餘,深沉不足,浮躁得很。今日新婚,夫妻見麵,不知溫存,隻一味地考起詩來,又吟齣那不吉利的什麼‘相思怨’,這讓人該怎麼想你呢?難道說我張幼儀命苦,這是上天給瞭我一個先兆不成!”說著,她滴下淚來。
徐誌摩早慌瞭手腳,又被新娘子數落瞭一頓,麵紅耳赤,自知理虧,便施展起他那低眉服軟的本領來,又是作揖,又是賠笑,鬧瞭半晌。
更深夜半,洞房裏傳齣唧唧噥噥的聲音。徐誌摩軟綿綿的情話和著張幼儀低低的淺笑,一直響到東方發亮。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地吸引瞭我。整體色調偏暖,仿佛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散發著濃鬱的民國氣息。書名“我有一個戀愛——民國風煙裏的纔子徐誌摩”幾個字,筆觸優雅,帶著幾分不羈的浪漫,恰到好處地烘托齣徐誌摩這位民國纔子的形象。我尤其喜歡封麵上一幅朦朧的徐誌摩側影,他身著長衫,眼神深邃,仿佛凝望著遠方,又像是在迴味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周圍點綴著幾朵若隱若現的牡丹,更添瞭幾分古典的韻味。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觸感溫潤,聞起來還有淡淡的墨香,這些細節都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帶我穿越時空的讀物,而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無疑為我打開瞭這扇大門,讓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去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去探尋那位傳奇纔子的內心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標題所吸引,它帶有一種非常個人化、充滿情感的口吻,似乎要講述一段與徐誌摩相關的,獨一無二的“戀愛”。“民國風煙裏的纔子”這幾個字,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動蕩卻又充滿詩意的年代。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穿著旗袍、留著分頭的青年男女,在小洋樓裏談詩論畫,又在戰火紛飛的背景下,經曆著纏綿悱惻的愛恨情仇。徐誌摩,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子浪漫和悲情,他與陸小曼、林徽因的愛戀糾葛,早已被後人傳頌。這本書會以怎樣的角度去解讀這份“戀愛”呢?是聚焦於某一位心愛的女子,還是描繪一種泛指的情感體驗?我期待它能有彆於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傳記,能夠深入挖掘徐誌摩內心最柔軟、最真實的角落,展現他作為一個人,一個男人,在情感漩渦中的掙紮與渴望。這本書仿佛給瞭我一個機會,去窺探那個纔情橫溢的靈魂,去感受他愛時的熾熱,失意時的落寞。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卻又充滿瞭對那個時代的敬意和對人物命運的感慨。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將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人情世故刻畫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聽到馬路的喧囂,聞到淡淡的香水味,感受到那股子新舊思想碰撞的暗流。書中對於人物情感的描寫尤為動人,那些纔子佳人之間的對話,充滿瞭智慧與火花,卻又常常掩藏著不為人知的傷痛。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徐誌摩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偶像,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凡人的多麵性,他的理想主義,他的浪漫情懷,他的衝動與脆弱,都如同鮮活的生命般躍然紙上。那些詩句,那些情書,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僅僅是文字,而是承載著沉甸甸情感的載體。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風煙”二字所蘊含的含義,那不僅僅是時代的風雲,更是人生旅途中,那些難以磨滅的情感印記。
評分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舊時光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以及那些纔情橫溢的靈魂。作者對於民國時期社會背景的描繪,細緻入微,我仿佛能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那些摩登與古樸並存的景象,那些新思潮與舊觀念的碰撞。而書中對於徐誌摩的刻畫,更是立體而鮮活。他不僅僅是詩人,是纔子,更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世界的凡人。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他與幾位重要女性的關係時,展現齣的 nuanced perspective,既有對浪漫愛情的歌頌,也有對現實羈絆的無奈。那些書信、詩歌的引用,被作者賦予瞭新的生命,讓我對徐誌摩的創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讀罷全書,我仿佛與這位民國纔子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瞭他生命的跌宕起伏,體悟瞭他對愛情、對人生、對詩歌的執著追求。這本書讓我對那段曆史,對那個人,有瞭更加深刻和感性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文壇纔子們頗感興趣,而徐誌摩無疑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的詩歌,他的愛情,都充滿瞭傳奇色彩。這本書的標題“我有一個戀愛——民國風煙裏的纔子徐誌摩”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感。它似乎並非一本冰冷的學術傳記,而更像是一位讀者,懷揣著一份對徐誌摩深深的理解和情感,去講述他生命中的一段“戀愛”。“風煙”二字,恰如其分地描繪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既有文化的繁榮,也有政治的動蕩;既有詩意的浪漫,也有現實的殘酷。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風煙”中,去勾勒齣徐誌摩的纔子形象,又將如何呈現他生命中的那段“戀愛”?這本書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解讀,一次靈魂的對話,還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追憶?我期待它能帶我走進徐誌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作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那些充滿愛與詩意的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深沉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