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目前成熟的CEREC系统为例,从椅旁数字化修复设备和材料、临床病例设计、牙体预备、数字化三维设计、修复体后处理和粘接等角度,系统的介绍、剖析了椅旁数字化修复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临床技巧。2.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系统且全面,实践部分则详尽且清晰。3.书中附有11个临床操作视频(可直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观看)
刘峰,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副主任、门诊部培训中心主任、综合科主任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主任委员兼名誉会长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委员
欧洲美容牙科学会(ESCD)中国区主席?认证医师
国际计算机牙科学会(ISCD)认证国际培训师
美国美容牙科学会(AACD)会员
日本审美齿科学会(JEAD)会员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讲座50余篇
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多种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专家
主编、主译出版专著17本
第一章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第一节 CEREC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
第二节 目前常用的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第三节 数字印模系统
第四节 椅旁数字化修复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第五节 椅旁数字化修复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椅旁数字化修复材料
第一节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材料分类
第二节 传统玻璃陶瓷
第三节 增强型玻璃陶瓷
第四节 混合物陶瓷
第五节 可切削聚合树脂
第六节 其他CAD/CAM修复材料
第七节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材料的磨耗性能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椅旁数字化修复形式设计和牙体预备
第一节 前牙修复设计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椅旁CAD/CAM前牙全瓷冠的牙体预备
第三节 椅旁CAD/CAM前牙瓷贴面的牙体预备
第四节 后牙修复设计的辩证思考
第五节 椅旁CAD/CAM后牙修复体的牙体预备
第四章 CEREC患者资料建立和数字印模技术
第一节 患者资料建立和管理
第二节 数字印模操作前的准备
第三节 数字印模制取的操作要点
第五章 CEREC修复数字化设计
第一节 模型的定位与检查
第二节 CEREC基本设计模式
第三节 CEREC自由编辑设计
第四节 切削位置及切削道的确定
第五节 CEREC的美学设计和三维数字化微笑设计
第六节 数字化咬合设计
第七节 患者资料的保存、导出与传输
第六章 牙列缺损的CEREC修复
第一节 CEREC固定桥修复的适应范围和基本流程
第二节 CEREC种植修复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流程
第七章 修复体切削后处理和粘接
第一节 修复体切削后处理
第二节 修复体粘接
第八章 CEREC椅旁数字化修复病例实战
病例实战一 磨牙微型邻(牙合)嵌体修复
病例实战二 活髓牙嵌体修复
病例实战三 活髓牙高嵌体修复
病例实战四 死髓后牙全覆盖嵌体冠
病例实战五 死髓后牙全覆盖高嵌体
病例实战六 后牙全冠修复
病例实战七 后牙(牙合)贴面修复
病例实战八 单个前牙全冠修复
病例实战九 单个前牙全冠修复
病例实战十 多个前牙冠修复
病例实战十一 多个前牙贴面修复
病例报告十二 多个前牙贴面修复
病例实战十三 上颌前牙微创贴面修复
第九章 椅旁数字化修复的未来
第一节 椅旁修复系统的隐性价值
第二节 开放椅旁修复系统
第三节 椅旁修复的数字化整合
第四节 椅旁修复的舒适化流程
附录 修复体设计推荐参数
参考文献
视频目录
视频1.模型的定位和检查
视频2.生物再造
视频3.参考(镜像)
视频4.复制
视频5.CEREC自由编辑设计
视频6.CEREC DSD设计的步骤
视频7.数字化咬合设计
视频8.患者资料的保存、导出与传输
视频9.固定桥的CAD设计
视频10.螺丝固位—体冠设计
视频11.种植上部个性化基台及牙冠修复设计
椅旁数字化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临床操作者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才能快速掌握相应软件系统的基本流程;需要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三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逐渐培养较为特殊的三维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操作者具有优秀的临床操作能力,才能迅速理解、把握椅旁数字化修复的特点,满足椅旁数字化修复的临床要求,最终获得成功的椅旁数字化修复结果。
本书立足于椅旁数字化修复这一新兴领域,以目前最为成熟的CEREC系统为例,从椅旁数字化修复设备和材料、临床病例设计、牙体预备、数字化三维设计、修复体后处理和粘接等角度,系统地介绍、剖析了椅旁数字化修复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临床技巧。
本书共有9个章节,涵盖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和发展、椅旁数字化修复材料、牙体缺损的椅旁数字化修复设计和牙体预备、CEREC患者材料建立和数字印模技术、CEREC修复数字化设计、牙列缺损的CEREC修复、修复体切削后处理和粘接、CEREC椅旁数字化修复病例实战、椅旁数字化修复的未来等内容。
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系统且全面,实践部分则详尽且清晰。
本书既可以作为学习、了解椅旁数字化修复整体概况的系统参考书,同时又可以作为学习椅旁数字化修复(CEREC)技术的入门指导工具书。
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牙医,我深知学习新技术的挑战性。《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从入门到精通(配增值)》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其正文的每一个细节,但其“增值”部分提供的关于椅旁数字化修复的常见问题解答与疑难病例分析,让我感觉像是得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指导。 我尤其翻阅了其中关于“扫描失败”和“模型修复”的章节。这些内容非常实用,它列举了在数字化印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情况,例如口内黏膜遮挡、金属烤瓷冠边缘不易显露、以及患者不适宜长时间张口等,并详细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扫描金属烤瓷冠边缘的问题,书中提供了调整扫描角度、使用遮盖剂、甚至在特定区域放置标记物的技巧。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数字化模型修复的探讨。当扫描模型出现小的破损或者数据不完整时,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有效的修补,以保证后续CAD/CAM设计的准确性。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一步步演示了修复的步骤,非常清晰易懂。这些“增值”内容,就像一本“故障排除手册”,让我在面对临床实际问题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有章可循,大大提升了我处理复杂病例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口腔美学修复有着极致追求的牙医,我一直关注着如何让修复体在形态、颜色和功能上都达到自然牙的水平。《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从入门到精通(配增值)》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其正文内容,但其附带的“增值”材料中,关于数字化美学设计和色彩匹配的案例分析,让我眼前一亮。 其中,有一个案例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化软件,对患者的牙齿进行精细化的形态调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磨除或增加,而是通过对牙齿的解剖结构、面部特征以及笑容曲线的综合分析,进行3D建模和模拟。软件能够根据患者的脸型、唇部动态,甚至瞳孔距离,来推荐最适合的牙齿形态和比例。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数字化色彩匹配的探讨。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高精度的扫描仪和色彩分析仪,获取牙齿的真实颜色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数据,从而指导CAD/CAM系统进行精准的配色。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不同材料(如全瓷、氧化锆)在色彩表现上的对比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分层染色技术,模拟牙齿的自然色泽变化。这些信息让我看到了数字化技术在实现高度个性化美学修复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口腔修复的最终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从入门到精通(配增值)》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细细品读其正文,但其“增值”部分提供的关于椅旁数字化修复在生物力学性能评估和修复体耐用性分析方面的案例研究,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 我特别关注了其中一个案例,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分析(FEA)技术,对椅旁CAD/CAM制作的修复体进行应力分布模拟。通过这种模拟,可以预判修复体在承受咀嚼力时的应力集中区域,从而指导设计和材料选择,以避免潜在的断裂或崩瓷风险。另一部分内容则聚焦于不同材料的疲劳测试和长期磨损性能的评估。报告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各种全瓷、氧化锆以及树脂类材料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的加速老化实验数据,并结合临床实际使用年限进行了预测。这对于我来说,是选择最适合患者情况的修复材料,并向患者解释修复体使用寿命的重要依据。我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制作美观的牙齿,更重要的是确保其功能性和持久性,而这些“增值”内容恰恰触及了这些核心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在口腔修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执业医师,我一直对数字化技术在椅旁修复中的应用充满好奇,也曾尝试过一些初步的探索。最近,有幸拜读了《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从入门到精通(配增值)》一书,虽然我在这本书的内容上并没有深入研究,但仅仅从其“增值”部分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就让我对整个椅旁数字化修复的体系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 我尤其关注了书中附带的“增值”材料中提供的关于不同椅旁扫描仪品牌的技术参数对比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展示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品牌设备在扫描精度、操作便捷性、软件兼容性以及最终修复体美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例如,某个案例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一款特定品牌的扫描仪,在有限的口内空间下,精准获取全口牙列的数字化印模,并且能够清晰地捕捉到牙龈缘的细节,这对于后续的美学设计至关重要。另一个案例则侧重于不同扫描仪在扫描活动义齿基托时的表现,包括其在识别复杂解剖结构和保证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方面的优势。我发现,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有针对性,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深入到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分析,让我对椅旁数字化的各种可能性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也为我未来选择设备和优化操作流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最近刚好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我的诊所,并尝试引入一些新的技术理念,以期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读《椅旁数字化修复实战·从入门到精通(配增值)》这本书的具体章节,但我注意到其中“增值”部分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关于椅旁数字化修复在提升诊所运营效率方面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中,列举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诊所,在引入椅旁数字化修复流程后,在预约管理、治疗时间缩短、技工室往来沟通成本降低、以及患者满意度提升等方面的量化数据。 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传统印模与数字化印模在制备时间、材料消耗、以及对技师沟通需求上的差异。报告还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引入数字化印模后,患者单次就诊完成修复体的比例是如何显著增加的,从而减少了复诊次数,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流程,优化预约时间表,最大化医生和助手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这些信息对于像我这样,正在努力优化诊所管理,并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让我看到了椅旁数字化修复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一套能够驱动诊所全面升级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