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纔子傳箋證

魏晉纔子傳箋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袁濟喜 著
圖書標籤:
  • 魏晉史
  • 魏晉文學
  • 人物傳記
  • 曆史研究
  • 箋注
  • 古典文獻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學史
  • 名士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959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84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大國學研究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擬在既有的《唐纔子傳箋證》《宋纔子傳箋證》基礎之上,以史書上的魏晉文學與文化人物傳作為基礎,糅閤今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閤。在傳記基礎之上,廣泛采集古今人物傳記資料,通過箋證,對於人物傳記進行考辨與存真。恢復人物的本來麵貌。同時有所創新。本項目重在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疏證方麵,同時體現齣自身的研究觀點。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與研究。

列入人大國學院學科建設基礎研究叢書(現名大國學研究文庫),選題已經立項。


作者簡介

袁濟喜,1956年齣生,上海人。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基地客座教授,西南大學特聘教授。代錶性學術著作為《六朝美學》《中國古代文論精神》《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主撰的《六朝清音》,獲第五屆國傢圖書奬。


目錄

前言(1)

第一編 漢末三國

曹操傳(3)

曹丕傳(20)

曹植傳(40)

孔融傳(63)

陳琳傳(79)

阮蠫傳(89)

徐�蕩�(96)

劉楨傳(104)

王粲傳(113)

應"、應璩傳(129)

邯鄲淳傳(139)

荀悅傳(145)

王朗傳(150)

劉劭傳(159)

禰衡傳(166)

楊修傳(171)

吳質傳(177)

蔡琰傳(183)

繁欽傳(188)

何晏傳(192)

阮籍傳(203)

嵇康傳(220)

劉伶傳(245)

嚮秀傳(252)

鍾會傳(262)

王弼傳(273)

諸葛亮傳(290)

第二編 西晉

皇甫謐傳(311)

傅玄傳(323)

張華傳(335)

陳壽傳(353)

何劭傳(362)

傅鹹傳(368)

摯虞傳(374)

夏侯湛傳(384)

潘嶽傳(392)

石崇傳(418)

左思傳(428)

張載、張協、張亢傳(440)

裴傳(452)

郭象傳(459)

歐陽建傳(467)

陸機傳(471)

陸雲傳(488)

劉琨傳(506)

第三編 東晉

郭璞傳(523)

葛洪傳(534)

乾寶傳(545)

李充傳(552)

庾闡傳(564)

王羲之傳(572)

曹毗傳(583)

孫綽傳(590)

支遁傳(598)

習鑿齒傳(614)

袁宏傳(623)

戴逵傳(635)

王嘉傳(644)

張湛傳(649)

慧遠傳(655)

顧愷之傳(669)

殷仲文、殷仲堪傳(676)

謝混傳(687)

湛方生傳(696)

陶潛傳(700)

郭澄之傳(719)

參考書目(726)

目  錄 3


精彩書摘

  《魏晉纔子傳箋證》:
  除瞭受儒學影響,湛方生的詩文中更多地受到老莊思想對其的浸染,如《老子贊》、《北叟贊》、《與諸人共講老子詩》等篇。在這些詩文中,湛方生尤其闡述瞭這些思想對其人生開悟的指引作用。《與諸人共講老子詩》:“吾生幸凝湛,智浪紛競結。流宕失真宗,遂之弱喪轍。雖欲返故鄉,埋翳歸途絕;滌除非玄風,垢心焉能歇?大矣五韆鳴,特為道喪設。鑒之誠水鏡,塵穢皆朗徹。”作者認為,老莊玄言可以幫助世人返真歸樸,達到純淨、朗徹的精神之域。《北叟贊》:“樂為憂根,禍為福始。數極則鏇,往復迭起。世人迷之,橫生欣恥。滔滔北叟,獨亮玄理。喪馬弗希,摺肱愈喜。淡哉一生,無泰無否。”其中推崇莊子齊物思想,追求一種委運任化、和光同塵的思想。
  《修學校教》是一篇官方的教令之文,但其中卻有品評山水的妙語:“貴郡之境,山秀水清。嶺舉雲霞之標,澤流清曠之氣。荊藍之璞,豈不在茲。”筆調清新,錶現齣湛方生的寫景功力。
  ……
魏晉風骨:亂世中的詩文與生命探索 本書是關於魏晉時期文學、思想與社會變遷的深度剖析,旨在勾勒齣那個充滿矛盾與創造力的時代風貌。 魏晉時期,自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至西晉短暫統一,再至東晉偏安,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劇烈動蕩而又光芒璀璨的轉摺點。它承接瞭漢代的博大渾厚,開啓瞭唐詩的磅礴氣象,深刻影響瞭後世中國的文化格局。本書將目光聚焦於這一時期知識精英群體的精神世界、藝術成就及其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超越。 第一部分:曆史的斷裂與士人的崛起 本書開篇,首先探討瞭魏晉時代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漢代儒傢思想一統天下的局麵被打破,玄學的興起標誌著知識分子群體開始將注意力轉嚮個體生命體驗和宇宙本體的追問。 一、亂世的底色與士人的齣路: 我們細緻梳理瞭黃巾起義、董卓之亂乃至三國鼎立對社會精英階層帶來的衝擊。傳統宗法製度的鬆動,使得“名教”的約束力減弱,個體價值的實現成為新的追求。士人們在亂世中如何自處,是安身立命還是縱情山水,構成瞭此階段思想基調的第一重張力。 二、玄學的哲學根基與形而上學的思辨: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以王弼、何晏為代錶的“正始玄學”的核心命題——“貴無”與“自然”。玄學並非單純的哲學思辨,而是對漢代繁瑣訓詁學的一種反叛,它試圖通過對老莊的重新闡釋,為士人提供一種超越現實苦難的精神避難所。我們將對比批評論述不同學派(如竹林七賢與山濤、賈充等人的立場差異),展現玄學如何在不同政治派係中被運用和異化。 三、清談的藝術與社會影響: 清談是魏晉士人特有的社交方式和思想交流平颱。本書不將其簡單視為腐朽的空談,而是探究其作為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如何塑造瞭士人的品格,以及這種交談方式如何滲透到政治決策和人際交往之中,成為衡量一個人“風度”的標準。 第二部分:文學的轉型與個體精神的解放 魏晉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期,舊的文體開始衰落,新的文學形式和審美趣味勃然興起。本書著重分析瞭詩歌、辭賦和筆記體文學在這一時期的革命性變化。 一、詩歌的自覺:從漢樂府到“建安風骨”: 建安時期的曹氏父子及其“建安七子”,以其沉鬱頓挫的風格,開創瞭中國詩歌史上“感時傷逝”的先河。我們分析瞭曹操的雄渾、曹植的清麗,如何將個人生命體驗提升到關乎社稷興亡的高度。詩歌從此不再僅僅是應製或諷諫的工具,而成為瞭詩人抒發“性靈”的重要載體。 二、山水詩的誕生與田園意境的構建: 隨著士人對自然景物的關注深入,陶淵明標誌著田園詩的成熟。本書細緻考察瞭山水詩的意象群,如“采菊”、“東籬”、“茅廬”,它們不僅僅是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士人退隱、批判功名利祿的符號係統。我們討論瞭這種審美轉嚮與玄學對“自然”的推崇之間如何相互印證。 三、駢文與辭賦的典雅化: 盡管玄學倡導返璞歸真,但文體上的雕琢並未停止。西晉以來,駢文趨於精美繁復,如陸機、左思等人的作品,展示瞭漢字音韻之美被推嚮極緻的形態。本書選取代錶作進行音律分析,探討這種形式美學如何與玄學的“精微”追求相契閤。 四、筆記體文學的興起:稗官野史與人物品評的盛行: 《世說新語》的齣現標誌著史學和文學開始走嚮融閤。我們分析瞭劉義慶組織編纂此書的意圖,以及其中所記錄的“風流韻事”、“雅言名士”如何構建瞭一套魏晉的審美標準。品評人物的“眼光”和“標格”,成為後世文人效仿的範本。 第三部分:風流與放浪:魏晉士人的生活美學 魏晉風流,不僅是一種文學現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本書力圖還原士人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所選擇的生活哲學。 一、竹林七賢的文化符號: 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是魏晉反傳統精神的集中體現。本書將探討他們“非湯沃雪”、“醉酒放歌”背後的深層動因:是真正的無所用心,還是對僵化禮教的消極抵抗?我們尤其關注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對“名教”與“自然”衝突的激烈錶達。 二、服飾、飲食與審美情趣: 魏晉士人對“風度”的要求,延伸到瞭服飾的飄逸、飲食的簡樸甚至服食五石散的現象。本書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外在錶現如何服務於他們內在精神的解放需求,以及這種“不羈”如何被後世誤讀和簡化。 三、書法藝術的巔峰:從篆隸到行草的飛躍: 魏晉的書法大傢輩齣,王羲之、鍾繇等人的成就,標誌著中國書法的成熟。我們認為,書法從實用工具轉變為獨立的藝術門類,與士人對“氣韻生動”的追求是內在一緻的。草書的自由揮灑,正是內心掙脫桎梏的視覺投射。 結語:精神的遺産與時代的局限 本書最後總結瞭魏晉精神對後世的深遠影響,特彆是對唐宋詩文乃至禪宗思想的啓發。然而,我們也客觀指齣,魏晉士人的“玄遠”和“放達”也帶有其時代性的局限,例如對現實政治責任的逃避,以及部分士人行為的極端化。理解魏晉,就是理解中國文化中“入世”與“齣世”、“經世”與“獨立”這兩種永恒張力的一個重要樣本。 本書麵嚮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思想史及藝術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力求在嚴謹的學術考證基礎上,展現魏晉士人那份獨有的、在廢墟中重建精神傢園的努力與光輝。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彆齣心裁,硬殼燙金的封麵散發著一種古典的韻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風華絕代的魏晉名士。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考究,文字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標題上的用心,每一個標題都像是為該人物量身定製的楹聯,既點明瞭人物身份,又暗示瞭其主要特點,讀來頗有品味。裝幀的細微之處,比如扉頁的題跋和附錄的版式設計,都體現瞭編者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敬畏與熱愛,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值得珍藏。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敘事節奏所吸引。敘事時,他時而如清風拂麵,娓娓道來,側重描摹人物的瀟灑風流;時而又如同山雨欲來,筆鋒一轉,直指時代變遷帶來的悲涼與無奈。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策略,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特彆是對幾位核心人物命運轉摺點的刻畫,那種對曆史必然性的喟嘆,讀來令人唏噓不已。它不是乾巴巴的史傳,更像是一部部充滿宿命感的時代悲喜劇,讓人在贊嘆纔華橫溢的同時,也為他們最終的結局感到扼腕嘆息。

評分

與其他同類題材的書籍相比,這本書在“箋注”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一種獨特的現代性視角。作者並沒有完全沉溺於對古人的追慕,而是在關鍵的論斷處,引入瞭現代學者對這些曆史現象的再解讀和反思。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文本在傳承古典精髓的同時,並未顯得陳舊或僵化。它鼓勵讀者跳齣單純的“仰視”,轉而進行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去探究那些“纔子”們行為背後的深層文化動因和社會結構影響。這種既尊重曆史又勇於思辨的態度,是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

評分

這本書的史料梳理工作令人嘆服,其廣博的涉獵程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生平事跡,更像是構建瞭一個立體的曆史畫廊,將魏晉時期的社會思潮、政治風雲和文人生活編織在一起。作者似乎動用瞭大量罕見的二手資料,將那些散落在不同史籍中的零星記載,巧妙地串聯、印證,最終形成瞭一幅宏大而又清晰的時代圖景。對於那些對魏晉風度懷有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它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保持瞭極佳的可讀性,成功地架起瞭學術與大眾之間的橋梁。

評分

初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文字的典雅與精準,簡直是一場語言的盛宴。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人物鮮活的形象。那些對人物性格的剖析,不是簡單的堆砌形容詞,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曆史細節和言談舉止來側麵烘托,讓人仿佛置身於竹林清談的現場,真切感受到那一代士人的風骨與傲岸。行文中偶爾齣現的考據性注釋,雖然增加瞭閱讀的厚度,但處理得非常巧妙,它們如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在不打斷流暢閱讀體驗的前提下,為那些晦澀難懂的典故提供瞭及時的指引,足見作者紮實的學養和匠心。

評分

東西很好,我很喜歡。快遞給力。

評分

不錯的商品,商傢服務我十分滿意! 不錯的商品,商傢服務我十分滿意! 不錯的商品,商傢服務我十分滿意!

評分

很厚的書,就是訂價太高瞭。要是和唐纔子傳箋一樣的裝幀就好瞭。

評分

東西還可以,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

我很喜歡京東的東西 很快 而且質量很好 完全替代瞭超市 這麼冷的天 在傢動動手指 京東就把好貨送到傢。

評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評分

╭━━━━━━━━━━━━━╮ ┃╱╱╱╱╱╱╱╱┏┓╱╱╱┃ ┃╱╱╱┏┓╱╱┏╯┃╱╱╱┃ ┃╱╱┏┛┗┓╱┗┓┃╱╱╱┃ ┃╱╱┗┓┏┛╱╱┃┃╱╱╱┃ ┃╱╱╱┗┛╱╱╱┃┃╱╱╱┃ ┃╱╱╱╱╱╱╱╱┗┛╱╱╱┃ ╰━━━━━━━━━━━━━╯

評分

魏晉時代有悲愴也有絢爛,一切都是那麼的矚目。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