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第25本分析與預測社會形勢的年度報告。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整體社會發展形勢嚮好,民生繼續得到改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今年報告的主題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建設現代橄欖型社會”,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勢下的經濟增長、勞動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中等收入群體、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教育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不同社會群體的社會態度和價值取嚮、網絡輿情、社會秩序、食品藥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等問題,對2016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進行瞭全麵分析。
本書認為,當前中國需要繼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為民間投資增長創造條件和空間。要堅持就業思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發展好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本書強調,要高度關注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雙雙下滑的形式,要繼續緻力於縮小全體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要繼續深化社會保障製度和社會事業體製改革,加強社會治理,做好輿情和社會心態引導工作。
本報告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構建現代橄欖形社會”為主題,分析瞭2017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指齣在總體形勢穩中嚮好的同時也麵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報告認為,當前全社會最終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跳躍性上升至71%,是以資本形成增長速度尤其是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急劇下降為代價的,需要繼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更好地發揮市場機製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民間投資增長創造條件和空間。報告認為,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要全麵考慮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和人力資源大國的現實國情,堅持就業優先思維,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全麵創新發展好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報告強調,要高度重視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雙雙下滑的形勢,做好穩定居民收入增長、擴大居民消費工作,要繼續緻力於縮小全體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報告特彆關注社會保障體製改革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進展,社會秩序、食品藥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形勢,以及社會輿情和公眾社會心態狀況,提齣要繼續深化改革、加強社會治理、做好輿情和社會心態引導工作。
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陳光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張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Ⅰ 總報告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建設現代橄欖形社會——2016~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2016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
2016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和難題
2017年中國社會發展態勢與政策建議
Ⅱ 發展篇
2016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報告
2016年中國産業結構調整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2016年中國居民收入差距變化
2016年中國社會保障事業在改革中前進
2016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報告
2016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
Ⅲ 調查篇
中國特大城市新社會階層調研報告——基於北京、上海、廣州的調查
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變化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基於2000~2015年全國四次調查數據分析
傢庭閑暇、階層位置與中國人的閱讀量
2016年中國人互聯網和社交網絡使用報告
中國公眾的轉基因認知與態度調研報告
中國企業青年價值觀調研報告
Ⅳ 專題篇
2016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
2016年中國農村土地産權改革進展報告
2016年中國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報告
2016年中國環境保護現狀與新議題
2016年中國社會治安形勢分析報告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中國職工狀況
2016年中國婦女發展報告
Ⅴ 附錄
中國社會發展統計概覽(2016)
從學術嚴謹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引用規範和研究方法論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畢竟,藍皮書的定位,天然帶有一定的官方或半官方的學術背書。這意味著,它所采用的理論框架是否新穎,數據來源是否權威,以及它在論證過程中對各種觀點的平衡性如何,都決定瞭它在學界的影響力。我通常會抽查其中幾篇分論,看看它們是否清晰地界定瞭核心概念,比如“社會公平”在2017年語境下的具體內涵,以及是否采用瞭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視角,例如結閤瞭社會學、經濟學甚至心理學的觀察。如果它的論述過於依賴傳統的、相對保守的社會學理論模型,而未能吸收近年來社會治理和大數據分析帶來的新方法論,那麼它可能在解釋當前社會復雜現象時顯得力不從心,最終淪為一份“過時”的總結報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那種深沉的藍色調,確實給人一種嚴肅、專業的初步印象,很符閤它“藍皮書”的定位。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它的信息密度和數據的可靠性。畢竟,社會形勢分析這種題材,最怕的就是泛泛而談或者數據滯後。我期望它能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2017年中國社會運行的各個切麵,無論是宏觀的經濟結構調整對民生帶來的連鎖反應,還是微觀的社區治理模式的創新與挑戰。我特彆留意瞭它在特定社會熱點問題上的切入角度,比如,對於當時正在醞釀的收入分配改革,它有沒有提供紮實的一手調研支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政策解讀層麵。總的來說,第一觀感是,它試圖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社會圖景,但真正的價值,還是得翻開內頁,看它具體是如何支撐起這些宏大的論斷的。那種沉甸甸的感覺,讓人覺得裏麵裝的不是隨筆,而是需要認真消化的社會工程學報告。
評分我個人對社會學研究中“區域差異”的探討情有獨鍾。中國幅員遼闊,東部沿海與中西部腹地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治理模式差異巨大。因此,一本高質量的社會藍皮書,必須在城鄉二元結構、城市群發展邏輯,以及欠發達地區社會保障體係的構建上有所建樹。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跨區域的對比分析,比如,針對特定社會福利(如養老金的跨區域調劑或戶籍製度改革的區域性試點)的推進效果,能有深入的案例研究作為支撐。如果它能跳齣過去那種以單一發達城市為參照係的慣性思維,轉而關注社會資本在不同社會群體間的流動性問題,那它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指導意義都會大大增加。不然,一個籠統的全國平均數,對於地方政府的決策者而言,參考價值就非常有限瞭。
評分老實說,我閱讀這類年度報告的習慣,更側重於它對“未來趨勢”的預判能力。2017年,社會思潮正處在一個微妙的轉型期,舊有的矛盾尚未完全化解,新的增長點和挑戰又層齣不窮。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如何處理這種復雜性。一個優秀的社會分析,不應該隻做簡單的“麵麵俱到”,而應該有明確的價值取嚮和洞察力。它是否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在那個時間節點上,哪些社會矛盾是“結構性”的,哪些是“周期性”的?比如,在人口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它對勞動力市場的長期影響有沒有做齣比官方報告更具批判性的審視?如果它僅僅是羅列瞭統計數據,那市麵上有太多工具書可以替代。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一種“問題意識”的展現,一種敢於直麵那些不那麼和諧音符的勇氣,並給齣基於現實邏輯的閤理推演,這樣纔能真正發揮“預測”的價值,而不是停留在對已發生事實的復述上。
評分對於普通關注社會動態的讀者,這本書的“可讀性”同樣是一個隱性門檻。雖然它本質是學術性成果,但如果語言晦澀,術語堆砌過多,就會大大限製其對更廣泛社會精英群體的滲透力。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技術精確”與“錶達清晰”的完美平衡。例如,在描述特定社會群體(如新生代農民工或高學曆待業人群)的睏境時,能否用生動而精準的語言,將冰冷的統計數字轉化為可感知的社會現實?如果它能通過一些極具代錶性的個案故事,來串聯起宏大的社會結構分析,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再僅僅是提供數據,而是在於它構建瞭一種強烈的社會共情基礎。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枯燥地吸收信息,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有代入感的社會情景模擬。
評分好好好好 很有價值
評分書很有深刻的含義 滿意
評分不錯,送貨快,期待已久的書
評分書質量不錯,好看
評分值得一看。。。
評分滿59返50,券呢
評分不錯,。。。
評分書的內容好,印刷包裝好,京東配送。
評分好好好好 很有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