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極拳是中國一項古老的拳種,太極推手則是它的重要實用階段。幾百年來,太極拳與中國文化相互融閤,始終沿著拳、道並重的發展道路前進,有“哲拳”之美譽。如今,隨著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太極推手産生瞭突飛猛進的巨大變革,已經成為瞭一項國傢正式比賽項目。
作者認真總結多年來從事太極推手教學、訓練、比賽的經驗,並結閤前人經驗編寫本書,目的是為瞭滿足廣大太極拳教練和習練者的需要。《太極競技推手》編寫時注重瞭三個方麵:一是從曆史發展的角度齣發,盡量展現太極推手的全貌;二是嚴格按照教材體例編寫,突齣其作為教材的實用性、操作性、可讀性,刪繁就簡,重新概括瞭有關的概念、技術、學練步驟;三是對當代太極推手項目進行理論和技法方麵的沉澱和完善,藉以拋磚引玉,將推手這個比賽項目推嚮一個更高的高度。《太極競技推手》是一本引導太極推手愛好者入門、提高之作,尤其適閤作為院校武術教材。此外,它還可以當作國內外武術組織和個人的一本案頭資料。
作者簡介
劉明亮,男,1974年1月齣生,漢族,北京人。碩士研究生,中國武術六段,北京武術運動協會委員,國傢武術一級裁判員、國傢散打一級裁判員,趙氏擒拿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武術隊總教練。
北京國際關係學院體育美育教研部副教授,擅長太極拳、形意拳、太極推手、警體格鬥和實用擒拿。多次率領國際關係學院武術隊參加全國和北京市的各級各類武術比賽,其中有十餘人獲得全國性武術比賽前3名,100多人次獲北京市太極拳推手、散打及武術套路的冠、亞軍,並有11名隊員獲得國傢武術二級運動員稱號。
自幼酷愛武術,隨父(劉國良)學習形意拳,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刻苦練習,打下堅實的武術基礎。1994年考入首都體育學院專修武術。大學期間,嚮太極拳前輩楊文笏(陳照奎的入室大弟子)的愛徒王迪、史祥誌兩位老師習練陳式太極拳,在技擊和推手方麵,得到楊老師的悉心指導。1997年正式拜認邸國勇(時任北京形意拳研究會會長)為師,習練形意拳和八卦掌,並通過恩師邸國勇的介紹嚮著名武術大傢趙大元先生習練擒拿格鬥,並於2010年4月正式拜在趙老師門下,係統學習研究實用擒拿。
從1999年起,在有關學術刊物上發錶瞭70多篇論文和文章,在各類學術研討會上獲奬的文章有10餘篇;齣版瞭《警體格鬥訓練教程》《防身必備50招》《武道縱橫》《太極擒拿釋秘》《擒拿秘籍九重天拳械精解》《體育教學安全防護技巧與案例》《體育教學方法選用技巧與案例》等多本著作;主持和參與科研立項10餘項,其中有2項分彆是國傢社科和省級的研究項目。
許義林,男,漢族,1970年2月10日齣生,北京人。研究生,北京武術運動協會委員,北京興華中學校長,高級教師,國傢武術一級裁判員、國傢散打一級裁判員。
十二歲開始習武,是北京太極拳大師牛勝先先生入室弟子,2016年正式拜認趙大元先生為師,係統研習實用擒拿。擅長太極拳(推手)、形意拳、八卦掌、散打、摔跤、擒拿及刀劍槍術等。多次榮獲太極拳套路冠軍、太極推手比賽冠軍。長期從事太極推手及散打的教學研究與推廣工作,培養瞭大批太極推手冠軍、散打冠軍、套路冠軍及其他項目優秀運動員。一度被選中為北京市推手代錶隊教練人選,、曾齣版《三連擊——可怕的殺手鐧》《警體格鬥訓練教程》等專著。熱心武術活動,多年參加編排國際、國內大型武術比賽,,
內頁插圖
目錄
太極拳論
第一章 太極推手概貌
第一節 什麼是太極推手
第二節 力
第三節 太極推手的運動特徵
第四節 太極推手的對抗屬性
第五節 太極推手的分類及衍化
第二章 傳統太極推手
第一節 太極推手十三勢
第二節 太極推手的攻防轉換
第三節 樁步
第四節 傳統太極推手
第三章 太極競技推手基礎
第一節 場地規格
第二節 推手運動員的選材
第三節 太極競技推手的預備勢
第四節 手型
第五節 步型
第六節 步法
第七節 穩定性練習
第八節 化拿練習
第九節 發勁練習
第十節 體能練習
第十一節 柔韌性練習
第十二節 防護練習
第四章 太極競技推手實用技法
第一節 傳統太極推手的瓶頸
第二節 推手理論與具體技術相結閤
第三節 學以緻用,融會貫通
第四節 太極競技推手的場地和時空感
第五節 單式技術
第六節 代錶性技術
第五章 太極競技推手的競賽
第一節 太極競技推手的技術範疇和要求
第二節 太極競技推手的比賽場地
第三節 推手訓練中心理素質的培養
第四節 太極競技推手的勝負因素
第五節 太極競技推手運動員的比賽對策庫
第六節 太極競技推手比賽的臨場指導
第七節 太極競技推手傷害事故的防控
第八節 太極競技推手競訓安全管理
附錄1:武術太極拳推手競賽規則
附錄2:2015年首都高校第三屆太極推手比賽規則
附錄3:推手比賽場地及功能
前言/序言
太極拳是中國一項古老的拳種,太極推手則是它的重要實用階段。幾百年來,太極拳與中國文化相互融閤,始終沿著拳、道並重的發展道路前進,有“哲拳”之美譽。如今,隨著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太極推手産生瞭突飛猛進的巨大變革,已經成為瞭一項國傢正式比賽項目。
作者認真總結多年來從事太極推手教學、訓練、比賽的經驗,並結閤前人經驗編寫本書,目的是為瞭滿足廣大太極拳教練和習練者的需要。本書編寫時注重瞭三個方麵:一是從曆史發展的角度齣發,盡量展現太極推手的全貌;二是嚴格按照教材體例編寫,突齣其作為教材的實用性、操作性、可讀性,刪繁就簡,重新概括瞭有關的概念、技術、學練步驟;三是對當代太極推手項目進行理論和技法方麵的沉澱和完善,藉以拋磚引玉,將推手這個比賽項目推嚮一個更高的高度。本書是一本引導太極推手愛好者入門、提高之作,尤其適閤作為院校武術教材。此外,它還可以當作國內外武術組織和個人的一本案頭資料。
本書分為五個單元,將太極推手競賽技術當成教學重點,由淺入深,由錶及裏,循序漸進地展開知識。編寫時我們壓力很大,但幸得恩師趙大元先生,恩師牛勝先先生,劉國良先生(作者劉明亮之父),原北京市武術協會形意拳研究會會長邸國勇先生和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教研室副主任、資深武術專傢邢登江先生的指導和大力支持,纔順利完成本書的編寫,在此深錶感謝。同時我們在編寫本書時也得到瞭邯鄲太極學院院長田金龍先生,陳式太極名傢史詳誌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建華老師,首都體育學院副教授葉偉老師、高曉光先生等眾多武術傢的關心和指導,在此對他們一並錶示感謝。同時,要感謝的還有國際關係學院武術隊隊員劉丁、薑誌誠、鄭凱、商宇、肖越、袁考、常青、文健龍、錢龍、趙燕斌、張驍、常亮亮、張洵赫、梁辰、陳鑫、繆穎等。他們為本書的照片處理和文字修改等方麵都做瞭不少工作。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肯定不少,敬請廣大讀者和專傢批評指正。讓我們共同為太極拳的發展努力!
《身意流轉:太極推手技法精要》 一、 緣起與傳承 武術,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手段,更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哲學思想的載體。其中,太極推手作為太極拳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聽勁”、“懂勁”和“發勁”的技擊原理,在武術界獨樹一幟。本書《身意流轉:太極推手技法精要》旨在深入剖析太極推手的核心精髓,傳承其深厚的武術文化,並為廣大武術愛好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學習指南。 推手,其名取自“推”與“手”之意,是一種以兩人相互接觸,運用太極拳的原理和技術,在動態中感知對方力量、變化,並以柔剋剛、以靜製動的練習方式。它並非簡單的力量較量,而是一場關於身體協調、意念集中、勁力傳遞與化解的智慧博弈。本書的創作,正是基於對傳統武術的敬畏與熱愛,以及對現代武術發展趨勢的洞察。我們希望通過嚴謹的理論闡述和清晰的實踐指導,將這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武術技藝,更有效地傳遞給新一代的實踐者。 從古至今,太極推手的傳承並非一帆風順。其奧秘往往隱藏在師徒間的口傳心授之中,許多精妙之處難以僅憑文字盡述。本書的編寫團隊,匯集瞭一批在太極推手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資深人士,他們不僅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更有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我們緻力於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感悟,以最貼近實際、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力求讓讀者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直接汲取傳統推手技藝的精華。 二、 核心理念:聽、懂、發 太極推手之所以奧妙無窮,關鍵在於其核心的“聽、懂、發”三大境界。這三個詞語,簡練而深刻地概括瞭推手技擊的整個過程。 1. 聽勁:敏銳的感知之耳 “聽勁”是推手訓練的首要關卡,也是進入太極推手殿堂的鑰匙。它並非物理意義上的聽覺,而是指通過身體與對方接觸的瞬間,感知對方力量的來去、大小、方嚮、虛實以及變化趨勢的能力。這種感知,來源於全身肌肉、骨骼、關節的微調與感應,是對外界細微變化的靈敏反應。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方麵深入剖析“聽勁”的訓練方法: 基礎功的支撐: 強調樁功(如虛步、弓步、獨立步等)的穩固與鬆沉,這是建立良好身體觸點的基礎。鬆則能感,沉則能應。 觸點的訓練: 詳細介紹如何通過手、臂、肩、肘、腰、腿等身體的各個部位與對方建立有效的接觸點,並如何在接觸中保持身體的鬆活與彈性。 力學原理的應用: 闡釋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滑輪原理等簡單機械原理,來理解和感知對方力的傳遞路徑和作用點。 感官的開發: 引導讀者如何調動全身的感官,特彆是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去捕捉對方細微的動作和力量變化。 “引”與“化”的初步實踐: 在聽勁的基礎上,初步練習如何通過身體的微調,引導對方的來力,或者在對方發力時,將其卸入空處,實現“引”和“化”的初步體驗。 2. 懂勁:深刻的理解之道 “懂勁”是在“聽勁”的基礎上,對對方力的性質、意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判斷。它意味著不僅僅感知到對方的力量,更能判斷齣對方力量的根源、意圖,並能預判其下一步的動嚮。懂勁者,能夠從對方一個微小的動作中,洞察其全身的變化,並在對方發力之前,就找到最佳的應對之策。 本書在“懂勁”的闡述上,將著重於: 勁力的辨析: 區分不同類型的勁力,如“掤、捋、擠、按”等太極四正勁的運用,以及“采、列、肘、靠”等四隅勁的感知與化解。 虛實的判斷: 掌握如何在接觸中判斷對方的虛實,何時發力,何時粘住,何時閃避。 意念的傳遞與反製: 探討對方意念的引導與反製,以及如何利用自身意念擾亂對方的重心和節奏。 “藉”與“順”的技巧: 闡釋如何巧妙地藉用對方的力量,順應對方的動作,以達到四兩撥韆斤的效果。 節奏與時機的把握: 強調在動態對抗中,對節奏和時機的精準把握,抓住對方力量的間隙或薄弱點。 3. 發勁:力量的瞬間爆發 “發勁”是在聽懂對方來力、意圖的基礎上,以全身協調的力量,瞬間將對方擊齣的過程。發勁並非蠻力,而是將全身的力量,通過腰脊的帶動,經由脊柱傳導,匯聚於肢體,瞬間爆發,達到齣其不意的效果。它要求動作的整齊劃一,速度的迅疾,以及力量的集中。 本書在“發勁”的講解中,將詳細探討: 全身的協調性: 強調全身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發勁都必須是全身協調運動的結果,而非局部力量的孤立使用。 腰脊的樞紐作用: 深入解析腰脊在發勁中的核心作用,如何通過腰脊的轉動與抖動,帶動全身力量的傳遞。 “寸勁”與“爆發力”的訓練: 介紹如何在近距離內,實現“寸勁”的爆發,以及如何通過周期性的訓練,增強身體的爆發力。 “寸勁”與“彈抖”的差異與聯係: 區分並闡述“寸勁”的剛猛與“彈抖”的靈活,以及它們在實戰中的不同運用。 “發”與“粘”的結閤: 強調發勁的時機選擇,以及如何在粘住對手的同時,尋找發勁的機會,或是在發勁之後,迅速轉入粘勁,防止對方反撲。 三、 技法解析:樁法、手法、步法、身法 太極推手的精妙,離不開四大基本功的紮實訓練。本書將對每一項內容進行細緻入微的講解。 1. 樁法:根基之穩 樁法是太極推手的基石,其核心在於“穩、鬆、沉、活”。本書將詳細介紹: 基礎站樁: 如無極樁、馬步樁、虛步樁、弓步樁等,強調其正確的姿勢、意念引導和呼吸調整。 動態樁法: 結閤太極拳的套路動作,將樁法融入到實際的運動中,使身體始終保持樁的要求。 樁功與聽勁的關聯: 闡釋為何良好的樁功是建立敏銳聽勁的前提。 2. 手法:接觸與變化 手法是推手中最直接的體現,是與對方進行力量對抗與互動的核心。本書將深入解析: 四正手(掤、捋、擠、按): 詳細講解每一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勁力運用、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變化。 四隅手(采、列、肘、靠): 闡述四隅手的作用,以及如何與四正手配閤使用,達到攻防兼備的效果。 粘、黏、連、隨: 講解如何保持與對方的持續接觸,順應對方的動作,不丟不頂,形成“粘”的態勢。 進退與招式變化: 介紹在接觸中如何進行身體的進退,以及如何根據對方的動作,靈活運用各種手法進行變化。 3. 步法:進退有法 步法是推手中身體移動的基礎,是支撐身體、調整重心、實現進退攻防的關鍵。本書將重點講解: 虛實步的轉換: 強調步法的虛實轉換要做到輕靈、穩健,避免重心的不穩。 進退步的技巧: 介紹進退步的幅度、時機以及如何配閤身法和手法。 閃轉騰挪: 講解在躲避對方攻擊時,如何運用閃、轉、騰、挪等步法,化解對方的力。 步法與腰腿的配閤: 強調步法的運用必須以腰腿的協調為基礎,做到步隨身轉,腰帶動腿。 4. 身法:整體的運用 身法是太極推手“以腰為主宰”的體現,是將全身力量整閤成一股勁力的關鍵。本書將闡述: 腰脊的運用: 詳細講解腰脊的轉動、摺疊、帶動全身的變化。 身體的鬆沉與起伏: 強調身體的鬆沉是為瞭穩定重心,起伏是為瞭化解對方的力。 “節節貫穿”的原理: 闡釋從腳到手,力量如何通過身體的各個關節層層傳遞,最終形成一股整體的力量。 重心轉移與平衡: 講解如何在動態的推手中,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地轉移重心。 四、 訓練方法與實踐指導 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推手的精髓最終體現在實踐中。本書將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 單人練習: 基礎樁功、柔韌性訓練、發力練習等。 兩人對練(定步推手): 從單一的招式練習開始,逐步過渡到簡單的組閤練習。 活步推手: 在定步推手基礎上,增加步法的移動,使練習更加貼近實戰。 器械推手(可選): 簡要介紹推手在器械練習中的應用。 實戰演練: 強調在尊重對手、注重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模擬實戰。 常見錯誤糾正: 針對初學者容易齣現的常見錯誤,提供糾正方法和建議。 五、 哲學思想與身心修養 太極推手不僅僅是技擊之術,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養生之道。本書將觸及: 陰陽哲學的體現: 講解推手如何體現陰陽相濟、剛柔並蓄的哲學理念。 “順勢而為”的智慧: 探討如何在麵對壓力和挑戰時,學會順應自然,化被動為主動。 “靜中生動”的境界: 講解如何通過內心的寜靜,來應對外部的紛繁變化。 身心閤一的追求: 強調推手訓練對於身心健康、情緒調節和精神修養的重要作用。 六、 結語 《身意流轉:太極推手技法精要》並非終點,而是通往太極推手殿堂的一條路徑。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您對太極推手的濃厚興趣,幫助您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領悟。武術的真諦,在於日積月纍的堅持與感悟,願您在這條探索之路上,收獲技藝的精進,更收獲身心的和諧與成長。 本書緻力於以嚴謹的態度、清晰的語言、詳實的圖解,為您呈現太極推手的無窮魅力。願本書成為您習練太極推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