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小学》浓缩了综合素质(小学)的常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抓住考试重点和难点,直击核心考点。具体来说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立足大纲。本书立足于考试大纲,紧密结合真题题型和考点,符合考情,有针对性。
本书特色二:体例科学。为了方便考生学习、巩固知识点,正文中设置考题再现、重要章节后更有考点强化练习方便考生自我检测。
本书特色三:精巧实用。本书小开本设计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忆,用彩色标注重点内容,方便考生有针对性记忆。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小学》依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小学学段科目一的考试内容和考查趋势,编写了这本有针对性的高频考点速记。本书浓缩了综合素质(小学)的高频考点,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五个板块。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附有历年真题,在重要章节后设置了考点强化练习题,帮助考生直接了解真题考点并随时进行自检自测。
目录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2
高频考点提要/2
高频考点速记/2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2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8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9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14
第二节学生观/18
高频考点提要/18
高频考点速记/18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8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9
三、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34
第三节教师观/40
高频考点提要/40
高频考点速记/40
一、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40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50
三、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60
四、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65
考点强化练习/67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高频考点提要/76
高频考点速记/76
一、原则方针类/76
二、承担责任类/88
三、负责部门类/91
四、特殊要求类/96
五、财政投入类/103
六、材料分析类/105
七、权利义务类/112
考点强化练习/117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小学教师职业道德/124
高频考点提要/124
高频考点速记/124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24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126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132
高频考点提要/132
高频考点速记/132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132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137
考点强化练习/144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历史文化素养/150
高频考点提要/150
高频考点速记/150
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50
二、世界历史重要事件/172
第二节科学文化素养/189
高频考点提要/189
高频考点速记/189
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89
二、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194
三、外国主要科技成就/197
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201
高频考点提要/201
高频考点速记/201
一、天文历法/201
二、古代称谓/203
三、传统思想文化/205
四、传统科技文化/209
五、科举制度/211
六、传统习俗/213
七、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217
第四节文学素养/220
高频考点提要/220
高频考点速记/220
一、外国文学/220
二、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242
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著/256
第五节艺术鉴赏素养/263
高频考点提要/263
高频考点速记/263
一、绘画/263
二、文字和书法/269
三、雕塑/271
四、建筑/272
五、园林艺术/274
六、音乐/275
七、中国戏曲/280
考点强化练习/283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294
高频考点提要/294
高频考点速记/294
一、Word文字处理软件/294
二、Excel电子表格/299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305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310
高频考点提要/310
高频考点速记/310
一、概念/311
二、简单命题及其推理/314
三、复合命题及其推理/320
四、智力推理/324
五、类比推理/330
六、图形推理/334
七、数字推理/337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341
高频考点提要/341
高频考点速记/341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342
二、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44
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350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53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58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60
第四节写作能力/370
高频考点提要/370
高频考点速记/370
一、写作能力概述/370
二、议论文写作/374
三、记叙文写作/379
四、历年真题及范文/380
考点强化练习/38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01"
精彩书摘
章职业理念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节?教育观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及小学素质教育等概念;2.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2016年下半年小学真题】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学生的心理发展B.学生的全面发展
C.学生的主动发展D.学生的主体发展
【答案】B。
【2016年下半年小学真题】图中,该教师的做法()。
A.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B.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C.适应了社会竞争的要求
D.体现了学科教学的重要
【答案】A。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小学素质教育
1.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小学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与其他层次、形式素质教育相同的性质。小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小学素质教育应当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教育。
2.小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小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道德信念的形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图书简介 一、 考试背景与教材定位 2017年,国家对教师资格考试进行了制度性改革,对考试内容、形式和要求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全新的考试体系旨在更全面、更科学地考察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确保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本精准把握考试方向、聚焦核心考点、高效辅助备考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小学】,正是为响应这一考试改革需求而精心研发的。它定位精准,紧密围绕2017年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科目的考纲和最新考试动态,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套高效、实用的备考工具。本书区别于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各类辅导书,它以“高频考点速记”为核心,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直观的方式,帮助考生迅速掌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从而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二、 教材核心特色与内容设计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高频考点速记”的设计理念。我们深知,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内容庞杂,涉及学科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技术等多个维度。考生往往面临信息过载、抓不住重点的困境。为此,本书的编写团队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以及命题趋势,提炼出考试中最常出现、分值最高的“高频考点”。这些考点不仅覆盖了学科知识的精髓,更涵盖了考试形式和答题技巧的要诀。 本书的内容设计紧扣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的四大模块: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基本教育理论、学生指导与发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法律法规部分: 详细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 not only 罗列条文,更注重对法律法规的核心精神、相关规定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解读。例如,在教师职业权利与义务方面,本书会清晰列举教师的权利(如教书育人、获得报酬、休息休假等)和义务(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遵守法律法规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帮助考生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意义和实际操作。 教师职业道德部分: 重点突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职业道德规范。本书会对每一项规范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其内涵、要求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关爱学生”方面,本书会强调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内容,并通过案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高频考点体现: 在本部分,我们将重点梳理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之间的关联,例如,哪些法律规定保障了教师的权益,哪些道德要求是法律法规的具体化。考试中常会考察考生对特定情境下,应如何依据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进行判断和处理。 2. 基本教育理论: 教育学原理: 涵盖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作用与本质、教育制度、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等内容。本书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辅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帮助考生理清知识体系。例如,在教育原则部分,会重点介绍德育首位原则、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并阐述其教育学意义。 教育心理学核心概念: 聚焦于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学习动机、迁移、遗忘等关键知识点。本书会对这些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并解释其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动机方面,会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提供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教育发展趋势: 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理论,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等。本书会介绍这些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以及它们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影响。 高频考点体现: 教育理论部分是综合素质科目的理论基石,考试中常会出现对教育家思想、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教育现象的分析等题目。本书会提炼出各个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并结合考试形式,设计相关的练习题。 3. 学生指导与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 侧重于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品德发展等。本书会详细介绍各年龄段儿童的主要发展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例如,在认知发展方面,会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据此设计教学活动。 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 探讨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如班级常规的建立、纪律管理、问题行为的矫治、家校沟通等。本书将提供实用的班级管理策略,帮助考生应对班级管理中的挑战。 心理辅导与咨询: 介绍小学阶段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如学习困难、情绪困扰、人际关系问题等,以及相应的辅导和干预方法。本书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心理辅导技巧,让考生了解如何初步识别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高频考点体现: 学生发展与指导部分是教育实践的关键,考试中常会考察考生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在具体教育情境下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本书会重点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4.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学设计与组织: 介绍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本书会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框架和范例,帮助考生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 梳理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等)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技巧,并强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现代教学理念。 教育技术应用: 介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评价: 探讨教育评价的类型、功能、原则及常用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 高频考点体现: 教学知识与能力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考试中常会考察考生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对教育评价的认识。本书会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否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 速记与实战相结合 本书在内容呈现上,充分考虑了“速记”的需求。 精炼提炼: 对于每个考点,都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避免冗余和复杂的学术术语。 结构化呈现: 大量运用列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知识点系统化、可视化,便于考生快速浏览和记忆。 核心词汇标红: 对每个考点的核心概念、关键术语进行加粗或标红处理,帮助考生抓住重点。 “考点精析”模块: 在每个知识点下,设置“考点精析”栏目,简要说明该考点在考试中的重要程度、常考形式以及可能的命题角度。 “考点速记”总结: 在每个章节结束时,提炼出该章节最核心的考点,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进行串联,形成“速记卡”,方便考生反复记忆和巩固。 同时,本书并非止步于“速记”,而是高度重视“实战”应用。 “真题对照”: 在介绍每个考点时,会注明该考点在历年真题中出现的次数和题型,让考生对考点的“含金量”一目了然。 “模拟练习”: 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都配有精选的模拟练习题,这些题目紧扣考纲,题型多样,难度适中,旨在帮助考生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节奏。 “答题技巧指导”: 本书还专门设置了“答题技巧指导”部分,从审题、解题、时间分配、答题规范等方面,为考生提供实用的应试策略,帮助考生在考场上沉着应对,发挥出最佳水平。 四、 目标读者与备考建议 本书主要面向参加2017年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小学类别考生。无论你是初次备考的新手,还是希望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考生,本书都能为你提供有力的支持。 备考建议: 1. 系统学习,先易后难: 建议考生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进行学习,先掌握基础知识,再深入理解难点。 2. 重点突破,反复记忆: 优先关注“高频考点”,通过反复阅读、默写、口述等方式进行记忆。 3. 结合练习,学以致用: 认真完成每一章节后的模拟练习题,及时查漏补缺,并对照“真题对照”了解考点的重要性。 4. 模拟考试,调整状态: 在备考后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调整考试心态。 5. 关注时事,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备考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梳理,更是对未来职业素养的塑造。【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小学】,愿成为您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助您洞悉考情,掌握要点,高效备考,最终成功迈入神圣的教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