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随园散人 著
图书标签:
  • 李清照
  • 宋词
  • 传记
  • 文学
  • 历史
  • 女性
  • 婉约派
  • 文化
  • 古典文学
  • 宋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1141340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44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3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用极敏感、细腻的笔触描写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2.使用超详尽的资料,挑选超精美的诗词。

  3.李清照的人生波折,以及她与其他词人之间的关系,尽在此书中。

  4.爱宋词,尤其爱李清照的人不容错过。


内容简介

  这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者简介

  随园散人,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曾出版《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等书。


目录

序言:与时光对饮
第一卷:婉约才女初长成
零落人间
云去云来
京城繁华如梦
刹那尘缘起
寂静里绽放
生命皆如尘
第二卷:锦瑟年华谁与度
相逢如谜
两处相思无言
才女心事
春风十里不如你
简单幸福
浅相遇深相知
第三卷:红尘世事皆如梦
突然西风萧瑟
人生如修行
离情别恨难穷
为君倾尽温柔
孤独不可言说
远离尘嚣
第四卷:清欢岁月两相知
赌书消得泼茶香
疏影尚风流
人比黄花瘦
独抱浓愁无好梦
庭院深深
风过无痕
第五卷:刹那沧海已桑田
江山摇落
岁月风雨飘摇
踏雪没心情
可怜春似人将老
生当作人杰
故乡何处是
第六卷:风雨乱世自飘零
来日并不方长
千山暮雪
天涯漂泊
风定落花深
梦远不成归
与岁月同行
第七卷:安得情怀似旧时
彩凤随鸦
琴心剑胆
欲将血泪寄山河
往事已成空
莫负东篱菊
避难金华
第八卷:烟月无边人已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
青山有幸埋忠骨
草木春秋
回忆若可久居
半亩心田
归去无痕迹

精彩书摘

  偶尔,想着前尘往事,说起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一卷:婉约才女初长成

  陌上青草,帘外芭蕉,沉默的烟雨红尘。

  繁华与萧瑟对望,沧海与桑田为邻。整个世界,都在真与幻之间摇摇晃晃。

  不变的,是匆匆赶路却又从未走远的时光。

  零落人间

  宋朝,说来已是千年前的记忆。那里,雪月风花在柴米油盐里长成悠长的叹息;那里,才子佳人在悲欢离合里说着缘起缘灭。那里,人生与世界,仿佛都在酒杯里,婉约着,悲凉着。来往不休的过客行人,在遇见与离别中,让心事流放于文字。于是,有了宋词。

  有人徘徊堤岸,看晓风残月;有人独上高楼,看碧树天涯。

  有人悠闲自得,看山前星雨;有人凄凄切切,看满地落花。

  喜欢宋词,喜欢那种悲凉中的美丽。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短松冈的形单影只,高楼上的浊酒入肠,都让人在叹息中默然追味。可惜,毕竟去远了,风月缠绵的故事,诗酒流连的情怀,已是渐行渐远。

  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时常被人们说起。只因,他们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以素净之心真诚落笔,将欢喜与悲伤留在了诗文之中。这样的诗文,足以灿烂到时光尽头。

  李清照便是如此。她留存于世的诗词并不多,但人们从未忘记她笔下的风华。

  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婉约词宗,并非因为她是女子而承蒙错爱,而是因为,她的确惊才绝艳,落笔之处,悠然也好,萧瑟也好,尽是大家风范。于是,走入诗词的世界,总会与这婉约的女子不期而遇。她就在那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静默着,悲伤着。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值春日,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在济南老城西南角,有著名的趵突泉。趵突泉有三个泉眼,终年喷涌,四周砌石,环以扶拦。泉畔有观澜,可凭栏俯视三泉喷涌的画面。李清照纪念堂就在趵突泉东漱玉泉畔。

  草长莺飞的日子,世间万物皆如寻常,清醒中有醉意朦胧,迷茫中有悲喜浮沉。市井中的人们,来的来,去的去,过着平常的日子,说着沉默的对白。

  无人知道,李府中的那声啼哭连着怎样的聚散离合。也无人知道,多年以后,李清照会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岁月之上,被人们时常说起。

  诗词的世界里,多的是风流恣肆的才子,少的是简淡清婉的才女。那些陈旧的年月里,大多数女子噤若寒蝉,似乎来到人间,从不需要思索,从不需要表达。很庆幸,我们还是看到几个柔弱的身影,倔强而平静地端立在历史的天空下。身为女子,她们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动。

  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柳如是……这些女子顶着礼教与道德的巨石,在夹缝中生长,长出了属于才女的绝代风华,实在算是奇迹。很庆幸,千年以前,在填词写诗的人里面,有过李清照。宋词里,不能少了她的名字。那抹嫣然巧笑,那份清逸凄美,窈窕了千年。

  现在,她来了,零落人间,寂静如尘。

  北宋的繁华,日渐枯萎和荒芜。远处近处,清晰可见的是纷乱与挣扎、虚伪与软弱,野心家与阴谋家,让整个大宋王朝狼藉满地。悠扬的笛声不见了,清浅的时光不见了,只剩下苍茫的大地,长满狰狞与凌乱。

  生于这样的年代,人生注定充满荆棘。但也没办法,尘缘如谜,何时到来,何时离开,谁都无法掌控。李清照,这多愁善感的才女,必然要在乱世的风雨里寻寻觅觅,苦辣酸甜,唯有自知。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他是苏轼的学生,颇受东坡先生赏识,人们把他与另三位诗人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生平写过许多诗文,可惜大部分未能流传下来。

  他不仅对诗词歌赋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于儒家经典亦有专门研究,曾著有数十万字的《礼记说》。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历史,写过《史传辨志》。因为他文笔优美,宋朝人甚至把他与司马迁相比。

  李格非为人清正刚直,嫉恶如仇。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很难跻身于尔虞我诈的北宋政坛。他曾在山东郓州任教授,以教书为业。后来到太学任博士,受到苏轼重用。哲宗年间,本有机会受到提拔,却又受到当权者章惇和蔡京的排挤,被贬为通判。

  北宋后期,朝廷里政治斗争已近疯狂,浮沉起伏常在旦夕之间,许多人都在惶恐中茫然度日。就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无法避开宦海浮沉,时常在被贬谪的路上,走得形容憔悴。

  幸好,他足够豪迈,在经历起伏的时候,只是举着酒杯淡然而笑。

  心中永远是那样,无论晴天雨天,自有风清月白。

  大概,看透了,淡然了,红尘万物便只如烟云。

  由于与苏轼的关系,李格非后来陷入了朝廷党争的漩涡,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很不平静。甚至,她与赵明诚的爱情,也曾风雨飘摇。不过,命运待她还不算太凉薄,给了她若干年的岁月静好。

  李清照出生后不久,其生母就去世了,李格非续弦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王氏是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视李清照如己出,对其照料得细致入微。

  李清照周岁那天,按照习俗进行抓周,面前摆了水果、算盘、针线、毛笔、经卷、脂粉、玉佩、手鼓、绢花等物,李清照若有所思后,抓起了毛笔。人们将她面前的物件调换了位置,她仍旧抓起了毛笔。没想到,这看似随意的选择,却成了人生的伏笔。

  文字,是她注定要走入的风景。或者说,她注定要用文字筑造让无数人神往的风景。于是,五岁时的七夕,李清照向王氏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并非女红等事,而是读书写字。因为身在书香世家,这样的心愿倒也不算出格。倘若是寒门,便另当别论。

  不管怎样,李清照的读书时光开始了。她聪慧无比,读书几乎过目不忘。在京任职的李格非对此颇为惊喜,特地为女儿开列了许多书目。书房成了李清照最常出入的地方,她只是偶尔走入姐姐们的绣房,不经心地学点刺绣女红。对李清照来说,与书香墨香相比,女红之事很是无味。

  当然,她觉得更加无味的,是三从四德。那些陈腐的规矩,她从来都是视如敝履。我们必须庆幸,李清照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对她的教育也是开放式的。若非如此,她恐怕也会如大多数女子那样,在横七竖八的礼教规则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纵有满腹才情,怕也是少人知晓。

  李清照对书有着天生的痴情,只要有书在手,她就可以乐不思蜀。渐渐长大之后,她终于明白,世间之事,真真假假,皆在书中。而此时,她还年幼,岁月还未在她生命里留下什么痕迹,只是给她晴朗与自在,让她盛放少年时光。

  她还在寂静里。没有忧愁,没有感伤。

  情怀与风姿,都在渐渐长成。

  ……

前言/序言

  序言:与时光对饮
  过客来来去去,故事分分合合。  时光陈旧后,满眼皆是荒烟漫草。却还有人,于风前月下,说着岁月窈窕。  经过风雨飘零,仍能与时光对饮,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印象中的诗人是这样,悲伤过,落寞过,惆怅过,说着世事无常,笔下仍是岁月无恙。回望千古岁月,有许多身影,在山间湖畔,在古道天涯,满心凄凉,落笔时却总怀着几分念念不忘。或许,这便是诗人对尘世的长情。  蓦然间,想起那个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年代。杨柳岸,断桥边,春花秋月,芳草斜阳,那里有过太多悲喜交织的情节。宋词,欢喜与悲伤,相聚与别离,都美得让人绝望。  那女子就在那里,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  李清照,似乎只需浅浅回首,就能遇见她的美丽与哀愁。  她是风姿绰约的,亦是多愁善感的。  记忆中的她,还是个明媚的少女,溪亭日暮,乘舟误入藕花深处,说不出的意兴盎然;记忆中的她,在驿动的季节,蹴罢秋千,遇见可心之人,羞怯而去,却忍不住倚门回首,把那青梅浅嗅。  她有过如诗的爱情,有过许多赌书泼茶羡煞世人的日子。可以说,她的爱情美到了极致。然而,后来的故事却急转直下。江山破碎,世事飘摇,深爱之人不幸离世。两个人的花前月下,变成了独自的地老天荒。  世事就是如此,不经意间,月缺了,花落了,故事黯淡了。  聚散离合,悲欢起落,都只在刹那。  于是,后来的李清照,更多的是萧索与凄凉。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这是她的无奈。疏雨黄昏,落红满地,飘零辗转中,世界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甚至江南,也不能给她的荒年冷月,些许温暖。  就像张爱玲说的,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那样的年月,三杯两盏淡酒,泡着满心寂寞;  卷上珠帘,却卷不上哀愁,着实是难言的况味。  荒凉人世,无枝可依,她选择了坚强地活着。她的性情里,除了感伤,还有倔强。她敢于以女子之身,端立于众文人之间,不扭捏,不畏惧,所倚仗的,除了惊世的才华,便是倔强的性情。  她是婉约至极的女子,却又不失豪气。曾经,她写过这样的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写过这样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许多日子,沉默不语。她的酒杯里,盛满了孤独。青丝成了白发,烟雨湿了流年。她不哭,亦不笑。所有的颠沛流离,所有的形单影只,都仿佛变得遥远。  认出了生活的模样,就会与时光握手言和。  终于,陌上时光,成了小酌浅醉时的月色迷离。  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老去的,是起承转合的世事。  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在那里,与时光对饮。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 文坛绰约,词海明珠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位以笔为剑,书写女性独立与坚韧的传奇女子。她的名字,穿越千年,依然能激起无数人的共鸣与遐思——李清照。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并非仅仅是梳理一个词人的生平过往,而是试图在历史的洪流中,打捞起这位伟大女性丰富而跌宕的生命轨迹。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真实鲜活的李清照,她不仅是笔下那些凄美哀婉的词句,更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在历史风云变幻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风华初绽,少年情深 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风雨飘摇却又文化繁盛的北宋时代。故事的开端,描绘了李清照幼年时的家学渊源。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散文家,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小清照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她不似寻常闺阁女子,对诗词歌赋有着天然的敏感与热爱。她的童年,是伴随着书卷墨香与文人雅士的谈笑风生度过的,这为她日后成为一代词宗埋下了伏笔。 书中将生动描绘李清照与她的初恋、也是她一生的挚爱——赵明诚的相遇与相知。他们的爱情,是那个时代文人之间一段传世的佳话。在青州故居“归来堂”,他们共同研习金石书画,品评诗词文章,宛如一对神仙眷侣。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雅趣,也孕育了李清照创作的灵感。那些早期的词作,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无不流露出少女的娇憨、对爱情的甜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情深缘浅,国破家亡 然而,命运的齿轮一旦转动,便不可逆转。靖康之变,北宋覆灭,大宋王朝由盛转衰,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之跌入谷底。本书将深刻描绘这段突如其来的国破家亡给李清照带来的巨大创伤。她与赵明诚被迫南渡,颠沛流离,许多珍贵的文物古籍也在战乱中散失。曾经的安宁与幸福,化为一地破碎的旧梦。 赵明诚的病逝,更是对李清照沉重的打击。在孤独与悲伤的笼罩下,她的词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些记录着离愁别绪、孤寂思念的词句,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孤雁》、《渔家傲》等,字字泣血,句句含泪。它们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饱受战乱之苦的妇女的共同心声。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解读其背后隐藏的深刻情感与时代印记。 独立女性,坚守自我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并非甘于沉沦的怨妇。尽管经历了丧夫之痛、国破家亡的巨大变故,她依然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本书将重点展现李清照作为一位独立女性的形象。 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巅峰,更在生活困境中,积极地为自己寻找出路。她曾经为生计奔波,甚至不得不依附于他人。然而,即使身处逆境,她也未曾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她整理、校勘、编撰赵明诚的著作《金石录》,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她不畏流言蜚语,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她用自己的方式,为后世女性树立了一个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榜样。 词坛巨匠,影响深远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还将深入探讨李清照在词坛上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她对词的格律、语言、意境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她的词,语言清丽,感情真挚,意境幽深,将婉约词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她善于从女性视角出发,细腻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并将之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 本书将通过对她代表作品的深入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与创新之处,展现她如何突破前人的藩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将追溯李清照的词对后世文坛产生的巨大影响,她不仅激励了无数词人,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达方式。 历史洪流中的女性身影 本书不回避李清照晚年生活的可能困境与争议,力求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李清照。她并非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凡人。她有过少女的纯真,有过少妇的甜蜜,有过中年丧夫的悲痛,也有过晚年的孤独与无奈。她的生命,如同一场绵长的烟雨,洗礼了她的灵魂;又如同半世凋零的落花,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词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关于时代变迁、关于文学传承的史诗。它将带领读者走近李清照,感受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品味她字字珠玑的诗词,理解她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如何用坚韧与才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 它让你看到,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时代,一位女性是如何用她的文字,发出最动人的声音,如何用她的生命,书写最壮丽的篇章。这是一部值得你静心阅读,细细体味的传记,它将带你穿越时空,与那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词人,进行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来颇有共鸣的书,尽管我们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作者在《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中,并没有刻意拔高或神化李清照,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从她早年受到的良好教育,展现出的过人诗才,到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的爱情生活,这些都描绘得细腻动人。然而,生活并非总是如此美好,书中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了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从安稳到动荡的巨大落差,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以及一个女性在乱世中独自面对的艰难。我最被打动的是,即使在如此困境中,李清照的词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风格,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细腻捕捉,从未因此消磨。她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悲伤,也记录下对故国的思念,对往昔的眷恋。这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即使身处黑暗,也能寻找微光。作者的笔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我在阅读中,仿佛能触碰到那个时代的风尘,感受到李清照内心的波澜。这本书不只是关于一位词人的生平,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一个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成长。

评分

这部《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着实让我惊艳,它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捕捉到了李清照生命的精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并没有刻意去构建一个完美无瑕的“女词人”形象,而是将她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展现了一个鲜活、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作者在叙述时,大量的篇幅都花费在考证细节,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同时又巧妙地避免了枯燥的史料堆砌,使得整个故事流畅而引人入胜。我被书中对李清照与赵明诚晚年生活的那段描绘深深打动。在经历国破家亡、文物散失的巨大悲痛后,两人依然能互相慰藉,将生命的最后时光投入到整理金石文物之中,这种精神上的坚守,在乱世之中显得尤为可贵。而当命运再次捉弄,赵明诚撒手人寰,李清照独自一人面对漫漫长夜时,书中对她内心孤寂与悲伤的刻画,堪称淋漓尽致,却又克制而深沉。她没有声嘶力竭地呐喊,而是将这份悲痛,化作了字字珠玑的词章。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女性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如何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依然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诗意的栖居。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曲关于生命坚韧与艺术不朽的赞歌。

评分

初次翻开《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脑海中便涌现出一幅幅模糊却又鲜活的画面。我仿佛置身于宋代那个风雅而又动荡的年代,感受着词人李清照那细腻而又坚韧的生命轨迹。我并非是那种对历史人物传记了如指掌的读者,我更倾向于在阅读中去感受,去体会。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它没有一开始就用堆砌的史实和枯燥的考据来压迫我,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引入李清照的世界。书中对词人生平的描绘,从少女时代的才情初绽,到婚后的琴瑟和鸣,再到国破家亡后的颠沛流离,每一步都充满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词作的解读,那些优美的句子,在作者的笔下,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命,有了温度,与她的人生境遇紧密相连。那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无奈,那些“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仿佛都在眼前重现。我仿佛能听到她当年在闺阁中低吟浅唱,也能感受到她漂泊异乡时,孤苦伶仃的无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清照,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有痛苦的女人。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这位千古才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评分

当我捧起《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我期待的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学体验,而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所呈现的李清照,远不止于“才女”二字,而是一个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不断沉淀与升华的灵魂。作者以一种非常考究的叙事方式,将历史的钩沉与文学的品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关于李清照词作的分析,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意象,而是深刻地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哲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共同致力于金石研究的那一部分,那不仅展现了他们二人精神世界的契合,更凸显了李清照作为一位知识女性的独立思考与独特价值。然而,命运的巨轮一旦转动,便不可阻挡。国破家亡,丈夫早逝,这些沉重的打击,在书中被不动声色地描绘出来,却又字字锥心。我仿佛能看到李清照独自一人,在破碎的江山中,带着残破的文物,艰难跋涉的背影。那种孤独,那种无助,透过文字,直击心灵。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她的词,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愈发显得苍劲有力,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同时也散发出不屈的生命光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李清照,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立人格与艺术追求的女性典范。

评分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静水流深的阅读感受。它不像市面上一些传记那样,充斥着大量的戏剧性渲染或主观臆断。相反,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李清照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书中对李清照词作的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生活经历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比如,在描写她少女时期对爱情的憧憬时,书中会引用她早期充满灵动与喜悦的词句;而在描绘她晚年孤苦伶仃的境遇时,则会深入剖析那些饱含人生况味、更加沉郁顿挫的佳作。这种“因词而识人,因人而品词”的叙事逻辑,让我在阅读中,对李清照有了更加立体而深刻的认识。书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她才情的闪光,更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巨变时的坚韧与脆弱。我能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渴望,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不屈。作者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它没有给我带来那种惊心动魄的阅读快感,却给予了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与李清照一起,走过了她那充满烟雨与落花的半生。

评分

618活动买的,多本比较划算,质量很好,快递到货很快,赞(/≧▽≦/)

评分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才女!

评分

618真是超级划算,京东的物流也是超级给力非常喜欢

评分

满意包装很好快递公司服务质量好谢谢辛苦啦满意的好书好谢谢

评分

很不错啊,内容好,印刷也不不错

评分

速度很快,配送服务很好,快递员很热情,最看重的就是京东的服务了。

评分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评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评分

很不错,是我想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